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下列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
A.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冬天,树枝上形成“冰挂”
D. 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淞”
2.(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为固态,甲至乙是熔化过程 B. 乙为气态,乙至丙是凝华过程
C. 丙为液态,乙至丙是熔化过程 D. 丙为气态,丙至甲是液化过程
3.(3分)石家庄从年月日年月日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主旨是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 使用节能灯泡,不开无人灯
C. 国家应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勒令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钙镁等七大行业停产
4.(3分)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 蒸发 B. 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太阳辐射
5.(3分)如图所示的是年和年世界各类能源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根据你所学的有关能源的知识和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石油在年和年的世界各类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B. 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C. 年石油的需求量小于年石油的需求量
D. 图中的水能是指水的化学能
6.(3分)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这一要求的是
A. 综合利用化石能源 B. 推广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
C. 在田野里大量焚烧秸秆 D. 随手关闭电源开关,关紧水龙头
7.(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 米秒 B. 千米小时 C. 厘米分钟 D. 码
8.(3分)如图所示是自然界是水循环,关于这个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 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 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9.(4分)电是社会发展的必备能源,有关人士呼吁请社会有序有效用电,做好节约用电工作.就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节约用电,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1)____,(2)____.
10.(4分)不同条件下,水以固态、 ______ 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雕是利用水在 ______ 态时完成的.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1.(12分)为了留住我们的绿水青山,我市正大力实施“公园城市”工程,截止目前我市公园总数已达千余个。如果你是公园内的一名生态保护执法者,你将坚决制止哪些破坏公园生态环境的行为?举例两条即可
12.(12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之一就是减小输水过程中的____和____,且与普通地面浇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请你为如图5所示的公益广告宣传画配一条标语:____.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3.(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冰箱
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图所示,冰箱的制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冷凝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气态的冷凝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处冷凝剂又液化放热,使电冰箱背面温度 ,液态的冷凝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冷冻室,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电冰箱冷冻室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在以下,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通常情况下会结霜,结霜过多会增加耗电量;此外,经测定: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其内部就要增加的耗电量.
给短文中的、两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 ______ ______ .
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冷凝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 ______
A.沸点低 熔点低
C.沸点高 熔点高
电冰箱冷冻室中霜的形成过程属于 _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写出一种节约冰箱消耗电能的方法: ______ .
14.(6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 ;过程②中部分水蒸气 ______ 形成小冰晶、部分水蒸气 ______ 形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 ______ 热,小冰晶和小水滴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云。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云中的小冰晶会 ______ 成小水滴,同时伴随着 ______ 热,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15.(6分)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
我国经常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请问干冰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此状态是 ______吸热放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冰由固态吸热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叫做熔化.不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即为液化.符合题意.
C、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是水在冰上又凝固成冰,从而形成冰挂.不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根据我们对物态变化的了解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
该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这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2.【答案】B;
【解析】解: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热;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热,故正确,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存在的状态,并且知道物态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3.【答案】C;
【解析】解:、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故A符合;
B、根据知:使用节能灯泡,减小灯泡的功率,不开无人灯减少使用时间都可以减少电能的损耗,故B符合;
C、火力发电需要消耗煤炭,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煤炭的燃烧污染环境严重,故若国家应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不利于保护环境、绿色低碳,故C不符合;
D、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钙镁等行业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应该停产整顿,故D符合。
故选:。
根据题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4.【答案】D;
【解析】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地表水(海水)→蒸发→云→水汽输送→云→降水→地表径流…,重力与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但不属于水循环,故ABC属于水循环,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水循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解析】解:通过图表的比例关系可知,石油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而非二氧化碳,我们利用的水能是水的势能而非化学能;
故选:。
本题主要通过能源利用结构图表,来分析年与年的能源利用,通过图表只能知道每种能源在总能源中占得比例,而不是具体值。
这类题要从表中的数据来分析,并结合每种能源具体分析。
6.【答案】C;
【解析】解:、综合利用石化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节约能源,符合“节能减排”;
、推广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
、大量焚烧桔杆会造成大气污染,不符合“节能减排”;
、在生活中随手关闭电源开关,关紧水龙头,可以节约很多电能和水资源,符合“节能减排”;
故选:。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据此对各个选项做出判断。
此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题目涉及的节能和环保知识较多,是中考的热点。
7.【答案】A;
【解析】解:、米秒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故正确;
、千米时是速度的常用单位,故错误;
、厘米分是速度常用单位,故错误;
、码是长度的单位,故错误。
故选:。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
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符号和国际单位,不要将各符号和各单位相互混淆。
8.【答案】B;
【解析】解: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吸热成水蒸气,故错误;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正确;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故错误;
D.由于水污染等原因,导致能够饮用的水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故错误。
故选:。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此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界中水循环时的三态变化,解题时要注意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况。
9.【答案】电器不用时,拔掉插头;夏天空调的温度不要调的太低;
【解析】解:为节约用电,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浪费电能,如:下班后随手关灯、关掉不用的电脑等;还应使用节能产品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如:采用节能灯泡等.
故答案为:电器不用时,拔掉插头;夏天空调的温度不要调的太低.
10.【答案】液;固;
【解析】解:水的三种状态分别为水蒸气,属气态;水属液态;冰属固态.
故答案为:液;固.
物体的三种状态为固态、液态、气态.知道冰是固态.
此题主要考查了水的三种状态,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11.【答案】答:1、禁止践踏草坪;
2、禁止在树木上乱刻乱画;
3、禁止乱丢生活垃圾;
4、禁止焚烧植被;
5、禁止私挖树木、花草。等等。;
【解析】
根据对公民基本社会公德要求的了解作答。
留住绿水青山,我们既要要意识,更要有行动。
12.【答案】解: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之一就是减小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且与普通地面浇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为节约水资源可设计广告词为:珍惜每一滴水.
故答案为:渗漏;蒸发;珍惜每一滴水.;
【解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2)管道输水能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有利于节约用水.
13.【答案】降低;升高;;凝华;及时除霜或将冰箱放在温度较低、通风散热较快的地方.;
【解析】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根据冷凝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特点确定其性质;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冰箱耗电量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越高,耗电量越大.
该题考查的是冰箱的工作原理和节能的方法,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好题目,是中考的热点.
液态的冷凝剂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冷凝剂在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内液化,液化放热,冰箱背面温度升高.
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
电冰箱冷冻室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使用一段时间后通常情况下会结霜,结霜过多会增加耗电量,因此要及时除霜;“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其内部就要增加的耗电量”,所以要将冰箱放在温度较低、通风散热较快的地方.
故答案为:降低;升高;;凝华;及时除霜或将冰箱放在温度较低、通风散热较快的地方.
14.【答案】汽化 凝华 液化 放 熔化 吸;
【解析】解:过程①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跑到空中,所以这种物态变化是汽化,汽化吸热;
过程②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变为小水滴,物体在凝华、液化过程中都要放热;
过程③温度较高时冰晶下落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汽化;凝华;液化;放;熔化;吸。
①过程告诉的是海洋中的水由液体变为气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首先确定②③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再结合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确定该过程是放热还是吸热。
确定物体到底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要确定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
15.【答案】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升华 吸热;
【解析】解:由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一种液化现象;由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一种凝华现象;小冰晶变为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一种熔化现象;
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放热;
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熔化;熔化;升华;吸热。
利用题目中告诉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结合物体变化的定义,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
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将第一问中的物态变化与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熔化、汽化、升华这三种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及节水的相关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