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山东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
九年级化学
(建议完成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对化学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只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D.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海水、液氯 B.牛奶、硫酸铜
C.氧化铜、蜡烛 D.矿泉水、澄清石灰水
3.如图所示化学危险品标识指的是( )
A.腐蚀品 B.有毒品 C.爆炸品 D.自燃物品
4.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为观察 B.②为结论 C.③为设计实验 D.④为实验现象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处理废液
C.滴加液体 D.闻气体气味
6.“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陕西铜川耀州青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先”和“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平放,后将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
B.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C.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D.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人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
8.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9.对下列实验操作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可能原因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氢气不纯
B 盛有稀盐酸的试剂瓶标签腐蚀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C 加热固体时试管破裂 试管外壁有水
D 泥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0.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实现水的自身净化
B.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称为软水
C.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实验室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1.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B.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水分子数目:①>②>③
12.甲、乙、丙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O”和“●”分别表示硫原子和和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B.两个变化的反应物均为2种
C.两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D.甲、乙、丙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23分)
13. (3分)分析下列几个过程:
①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了锈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 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物质用途的是____。
14. (4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③的名称: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要加热约350 mL的水,完成该实验需准备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序号)。
(3)用④加热固体实验完毕,熄灭④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15. (4分)化学与生活、实验密切联系。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静置、②过滤、③蒸馏,其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填序号)。
(2)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正、负两极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
(3)水是生命之源。从微观角度看,水的化学性质是由___________保持的。
(4)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______能。
16. (4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常用蒸馏和膜分离等多种方法。
①蒸馏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蒸馏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膜分离的原理如图2所示。将海水加压一段时间后,水分子能透过分离膜,其他离子却不能透过,该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物质分离的_______操作相似。
(2)如图3是小军制作的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经过净水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7. (3分)下列实验操作图中各有一项明显的错误,请按要求填空:
编号 A B C
实验内容 放置仪器 添加酒精 过滤
实验操作图
(1)A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按B图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3)C图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18. (5分)2023年3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将光伏、风力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2)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3)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如燃烧后的产物为___________,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3分)
19. (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特性。
【查阅资料】①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
②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
③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且不与氨气反应。
【探究一】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色棉团变为________色,做实验时同学们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此现象,同学们设计了探究二。
【探究二】
(2)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实验时放入氧化钙会更快出现实验现象,从而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_________有关。
【探究三】
(3)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内装_______(填“水”或“空气”)的注射器更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7分)法拉第曾说过:若想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所造诣,研究蜡烛的理化现象将是很好的敲门砖。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如图甲,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丙,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分别罩上干燥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①由烧杯内壁______________的现象推知,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②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__,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小明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他收集等体积的空气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分别依次通过图丁装置来探究,得出结论。其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5)上述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
(6)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红同学认为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
B(山东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作业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C 3.B 4.B 5.D 6.C 7.D 8.C 9.D 10.A 11.B 12.A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计23分)
13. (3分)①;③;④
14. (4分)(1)试管夹;
(2)①④⑤⑥
(3)用灯帽盖灭
(4)C
15. (4分)(1)③;
(2)1:2
(3)水分子
(4)热
16. (4分)(1)①物理;②过滤
(2)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混合物
17. (3分)(1)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面上;
(2)引发火灾
(3)玻璃棒
18. (5分)(1)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水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计13分)
19. (6分)(1)红;不够环保
(2)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温度
(3)空气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间隔大
20. (7分)(1)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白烟燃烧
(3)①有水雾;②浑浊
(4)进行对照实验,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干扰
(5)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