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版第一阶段化学测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双减”随堂阶段性小结检测试题(一)
九年级·化 学(人教版)
(考查范围:第1-2单元完)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7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1.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
A.露天焚烧垃圾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2.安全重于泰山,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上必须张贴警示标志。汽油属于危险化学品,运输汽油的车辆上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 )
A B C D
3.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以下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
4.加强大气监测,下列物质属于空气质量日报表项目的是
A.SO2 B.O2 C.CO2 D.N2
5.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6.我国的空间站已开始运营,空间站内将氧气与储备的其它气体以一定比例混合成“人造空气”(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1%和78%是按质量计算的含量
B.燃着的木条在“人造空气”中立即熄灭
C.“人造空气”与空气成分完全相同
D.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7.生活、生产中涉及丰富的化学反应。下列发生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生石灰作加热剂:生石灰+水→氢氧化钙
B.湿法炼铜: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C.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镁+氯化氢→氯化镁+水
D.酒精作燃料: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8.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 (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10.某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像是他总结反应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3分,11-15题每空2分,16题每空1分,共30分。)
【关注生活现象】
奋力书写美丽山西新篇章,我省推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
11.全域治山。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行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呼吸作用 (填“吸收”、“放出”)热量,植树造林对改善环境所起的作用是 (写一条)。
12.系统治水。高标准实施汾河全流域生态治理。水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__,用水清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 。
13.强力治气。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含量增多的是 。减少煤的使用可以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是 (写一种)。
14.综合治城。治理路边烧烤,烧烤所用燃料为木炭,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是 。
15.小张发现家中有一些平遥牛肉和软面包,平遥牛肉采用真空包装的原因是 。软面包中填充的气体可能是 ,该气体可用作面包袋中填充气体的原因是 。
【关注生产实际】
16.合成氨(NH3)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氨需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将N2和H2返回到合成氨设备中,其目的是 。
(4)流程中得到的副产品氧气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物质 H2 N2 NH3
沸点 -252℃ -195.8℃ -33.5℃
A.-252℃≤t<-33.5℃ B.-252℃≤t<-195.8℃ C.-195.8℃≤t<-33.5℃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层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18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1)臭氧属于 (填“纯净物”、“混合物”),它的物理性质是 。
(2)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 (填物质名称)结合而形成的,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臭氧空洞导致的后果是 ,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措施 。
四、物质的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3分, 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氧气在生活中可用来 。
鱼在水中能生活,是因为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5)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不同加以分离,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1分,特殊空为2分,共22分)
【基本实验】
19.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氧气的制取实验。
(1)仪器2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分)。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原因是 ,氧气收集满的标志是 。
【科学探究】
20.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项目化学习活动。
活动一:观察过氧化氢溶液的颜色、状态、气味。
过氧化氢溶液是 。
活动二: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小明和小红通过实验,区分出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该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活动三:探究红砖粉末能否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A试管装有5mL的5%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试管装有5mL的5%过氧化氢溶液,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B中产生的气体是 (2) (2分)
步骤二 待反应停止时,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 (4)
实验反思:小明和小红通过上述实验,一致认为红砖粉末可以做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但小强认为小明和小红说法不严谨,理由是 。(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人)(一)
1-10:DACCD DABDA
11.氧气;放出;净化空气(保护环境)12.H2O;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3.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14.碳+氧气二氧化碳
15.防止食品变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16.(1)78%; (2) (3)循环利用;
(4)切割(焊接金属、医疗急救); (5)C
17.(1)纯净物;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 (2)氮氧化物与氧气;化学;
(3)紫外线损伤动植物;使用新能源汽车
18.(1)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 (2)氧气不易溶于水;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分解反应;(5)沸点;物理变化。
19.(1)铁架台;(2) ;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炸裂试管;把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B;氧气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20.无色、无味的液体; ; 加入少量红砖粉末;
(1)氧气;(2)红砖粉末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3)B中产生大量气泡;
(4)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理由:反应前后红砖粉末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没有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质量是否改变
九年级化学(人)第3页(共6页)(一) 九年级化学(人)第4页(共6页)(一)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广东省广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1)(人教版)(原卷+答案及解析)

下一篇:2023—2024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达标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