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分)
1.(3分)关于分子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与细菌大小相当 B. 分子与细胞大小相当
C. 水分子与雾气中极小的水珠大小相当 D. 分子很小,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
2.(3分)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B.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C. 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3.(3分)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随着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列符合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
A. 实心球模型 B. 西瓜模型
C. 面包模型 D. 行星模型
4.(3分)在“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用极薄的金箔贴饰的精美“金器”--黄金面具,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是否处于固态可以从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上进行推断
B. 人们也可以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分辨出它们
C. 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D. 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5.(3分)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是通过对硝化棉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B. 如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C. 如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 如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6.(3分)《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其中传唱和鉴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诗,诗句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 墙角数枝梅 B. 凌寒独自开 C. 遥知不是雪 D. 为有暗香来
7.(3分)如图的示意图中,能反映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之间大小关系的是
A. B.
C. D.
8.(3分)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9.(3分)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0.(4分)如题图是用来说明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 ______和 ______组成,原子内部结构中最小的微粒是 ______。
11.(4分)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 ______ 是可分的:卢瑟福通过粒子撞击金箔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 ______ 模型。
12.(4分)大部分元素的原子核是牢固而稳定的,而有些原子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出射线,变成新的原子核,从原子核内部发出的射线有 ______ 、 ______ 和射线.
13.(4分)如图所示,王亚平在第二次太空授课“液桥”演示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水球,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 ;如果这个实验在地球上完成,“液桥”的长度会变 ______ 填“长”或“短”。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 ______ 现象。
14.(4分)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从看到的现象可以推断:分子的热运动与 ______ 有关, ______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4分)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物理学家是 ______,太阳系中地球离太阳比较近,地球在第 ______条轨道上运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非常小,一般光学显微镜都无法观察,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其构造;
细菌或细胞都是由无数分子组成的,其尺度比分子大得多。
故选:。
分子直径非常小,一般光学显微镜都无法观察;细菌、细胞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个体。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分子及物质构成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B;
【解析】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因此从大到小的顺序应为:
原子、原子核、质子。
故选:。
要求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的构成。
该题考查物质世界微观的构成,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就像太阳系中的太阳,而绕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就像太阳系中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故不正确,正确。
故选:。
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中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的了解,以及对具体模型图的辨别,难度不大。
4.【答案】A;
【解析】解: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各个分子间的距离比较一直。图中金原子的排列符合上述规律,所以正确。
B.我们仅凭肉眼是无法观察到金原子的。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金原子时,金原子并不是金色的,所以我们也无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来区分金与其他金属。所以错误。
C.任何原子无时无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只是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所以错误。
D.固态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与斥力,金也不例外,所以错误。
故选:。
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作多原子分子;由单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叫作单原子分子。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相对于液体与气体,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的运动不易观察,但是确实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扩散实验验证这一点。
5.【答案】C;
【解析】解:
A.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通过对空气做功来改变内能,故A错误;
B.乙图中,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丙图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可能是扩散现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C正确;
D.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无法证明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该题考查了分子运动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实验,属于综合性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为有暗香来,是指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引起了人的嗅觉,故符合题意。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运动的现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7.【答案】C;
【解析】解: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三者之间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故选:。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三者之间宇宙最大,太阳系最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的大小关系,属于基础题型。
8.【答案】A;
【解析】解:
A、如果把分子看成球状的,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故A正确;
B、磁体可以吸引铁钉,是磁体的性质,并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故C错误;
D、在探索微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左右;
②磁铁吸引大头针不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是因为磁铁能吸引铁性物质;
③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④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该题考查了微观结构方面的内容,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正确;
、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但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错误;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两块镜子之间的分子间距离较大,超过分子直径的十倍,分子力不起作用,故错误;
、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错误。
故选:。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但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分子间距离较大,超过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力不起作用;
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等内容,难度不大。
10.【答案】原子核 电子 夸克;
【解析】解:观察该图,可看到原子里面有电子和原子核,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观察该图,原子核可以再分,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里面有夸克,故原子内部结构中最小的微粒是夸克。
故答案为:原子核;电子;夸克。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
此题主要考查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要知道不同粒子的大小关系,是一道基础题,应当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
【解析】解: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卢瑟福通过粒子撞击金箔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故答案为:原子;核式结构。
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此题主要考查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属于基础性题目。
12.【答案】α;β;
【解析】解:大部分元素的原子核是牢固而稳定的,但有些原子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出射线,变成新的原子核,从原子核内部发出的射线有、和射线.
故答案为:、.
从原子核内部发出的射线有、和射线.
此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的知识,属于识记的内容,记住内容即可解答.
13.【答案】;
【解析】解:水球由水分子构成,两个水球接触后能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太空中的液体处于失重状态,液桥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而在地球上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液桥会向下弯曲,分子间的引力不足以维持较长的液桥,故如果这个实验在地球上完成,液桥的长度会变短。
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引力;短;扩散。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根据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对外表现出的合力不同;
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扩散现象和重力的作用效果,属于基础题。
14.【答案】温度;温度;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分子的运动及温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
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温度;温度.
15.【答案】伽利略 3;
【解析】解: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
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地球处在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
故答案为:伽利略;。
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
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地球处在第三条轨道上。
此题主要考查对物理学史及宇宙的认识,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的天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