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假期在家承担以下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打扫房间 B. 整理书桌 C. 晾晒衣物 D. 生火做饭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 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D. 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 阿伏加德罗 B. 门捷列夫 C. 道尔顿 D. 拉瓦锡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7.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含量的是
( )
A.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 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 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处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所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定都是化合反应
B. 化学反应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等现象出现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9.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鉴别酒精和水 取样,观察二者的颜色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A. B. C. D.
10.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
A. 中表示:用 制取氧气时, 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 中表示:, 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向 试管中放入催化剂 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 中表示:用 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的变化情况
D. 中表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化学基础知识应用。
请从氧气;氮气;一氧化碳这三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______ ;
食品包装中充 ______ 以防腐;
医疗急救、炼钢、航空航天等都要用到 ______ ;
如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的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二中都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填编号 ______ ;实验一中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空气为原料合成氨气化学符号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液态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______ 。
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含量为,它是填化学符号 ______ 。
图中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______ 。
已知反应为化合反应,写出生成氨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
小李同学查阅资料获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常温时体积水大约溶解体积氨气;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氨气在工业上用于制液氮、硝酸等,还可以用作制冷剂;实验室里可以用干燥的铵盐和碱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其中属于描述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是填字母序号 ______ 。
13.图中是目前所学习过的常见化学物质。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气体,可用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写出物质的名称 ______ 。
如果和反应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做此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______ 。
若是一种红色粉末,反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若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的转化在自然界物质的循环中可以通过 ______ 实现。
14.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大约要吸入的氧气,计算:
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多少升的空气?
这些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已知空气的密度为克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
写出仪器的名称 ______ 。
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可选用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______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实验室里也可以用装置来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______ 。
16.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红砖粉末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木条不复燃;
步骤产生气泡;
步骤 ______ 。 红砖粉末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讨论与反思】乙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红砖粉末质量是否变化。
【实验步骤】
Ⅰ称量红砖粉末质量为;
Ⅱ完成上述表格中甲同学的实验;
Ⅲ反应结束后,分离出红砖粉末,烘干,称量红砖粉末质量为;
【分析】若 ______ 填“”、“”成“”,则说明红砖粉末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丙同学认为,还需再补充一个实验:探究 ______ 。
【拓展延伸】比较红砖粉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______ 。填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的起始温度
B.催化剂的质量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反应起始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打扫房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整理书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晾晒衣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生火做饭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打扫房间、整理书桌、晾晒衣物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或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对着手心,试管要略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图中瓶塞未到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规范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答案】
【解析】解:、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A正确;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造成水污染,故B错误;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C正确;
D、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同时合理处置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做法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含量少,但有着重要用途,如作保护气、用于制造霓虹灯等,不是没有利用价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B、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组成成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在空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答案】
【解析】【解答】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只能说明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不能证明空气中的含量,说法错误;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氧气耗尽,不能证明空气中的含量,说法错误;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说明瓶内气压降低,但不能证明空气中的含量,说法错误;
D、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证明空气中的含量,说法正确;
故选:。
8.【答案】
【解析】解:、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都是多变一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但是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石蜡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等现象出现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时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装置漏气导致无法收集到生成的气体,故符合题意;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化合反应是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石蜡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C、根据气体的制备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不能用于替代红磷进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故选项不正确。
B、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无法观察颜色进行鉴别。故选项不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伸入集气瓶内无法确定是否集满,故选项不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能使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
A、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
B、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答案】
【解析】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锰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C、最终试管中的固体质量不是,该选项不正确。
D、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不断分解生成氧气,该选项正确。
故选:。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 二 燃烧匙
【解析】解: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
故答案为:。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故答案为:。
医疗急救、炼钢、航空航天等都要用到氧气,是因为氧气支持燃烧,能够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
实验一、二中都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水,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是实验二,是因为水和细沙都能够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实验一中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燃烧匙。
故答案为:二;燃烧匙。
一氧化碳有毒;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氧气支持燃烧,能够供给呼吸;
水和细沙都能够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混合物 物理变化 氢气氮气氨气
【解析】解: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
故答案为:混合物。
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含量为,它是。
故答案为:。
图中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氮气氨气。
故答案为:氢气氮气氨气。
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是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是物理性质;密度小于空气,是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常温时体积水大约溶解体积氨气,是物理性质;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是化学性质;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是化学性质;氨气在工业上用于制液氮、硝酸等,还可以用作制冷剂,是用途;实验室里可以用干燥的铵盐和碱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是制取方法。其中属于描述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故答案为:。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含量为。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高锰酸钾 硫氧气二氧化硫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氧化汞汞氧气 光合作用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物质的名称是高锰酸钾。
如果和反应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是硫,该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易溶于水,则做此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若是一种红色粉末,则是氧化汞,的反应是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化汞汞氧气。
若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是二氧化碳,的转化即二氧化碳氧气的转化在自然界物质的循环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实现。
故答案为:
高锰酸钾;
硫氧气二氧化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氧化汞汞氧气;
光合作用。
图中是目前所学习过的常见化学物质。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气体,可用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则是氧气;是一种暗紫色固体,能转化成氧气,则是高锰酸钾;如果氧气和反应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是硫;能和氧气相互转化,则可以是水、二氧化碳、氧化汞等;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答案】解: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大约要吸入的氧气,所以,每分钟大致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是:,空气的质量克升克.
故答案为:,克.
【解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由氧气计算出空气总体积,再利用质量体积密度进行计算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结合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进行计算即可.
15.【答案】试管 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是试管;
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装置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用装置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装置收集。
故答案为:
试管;
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
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16.【答案】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水氧气 红砖粉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解析】解:实验探究实验结论是红砖粉末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红砖粉末的加入会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木条会复燃;过氧化氢溶液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答案为:木条复燃;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析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故答案为:;
评价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除质量不变外,其化学性质还保持不变,故还需再补充一个实验来说明红砖粉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答案为:红砖粉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扩展延伸、过氧化氢溶液的起始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催化剂的质量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故B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故C错误;
D、反应起始时间不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根据红砖粉末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红砖粉末的加入会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进行分析;
分析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评价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除质量不变外,其化学性质还保持不变进行分析;
扩展延伸根据过氧化氢溶液的起始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的质量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作用,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3-2024四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无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下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