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13.2内能(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13.2 内能
一、选择题
1. (2023春 德化县期中) 佛跳墙是福建省福州市的特色名菜,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味中有味。小闽应用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烹饪佛跳墙时的部分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切猪蹄的刀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B.图乙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食材的内能
C.图丙中,双手端起砂锅时砂锅受到的合力大小一定小于分力大小
D.图丁中,汤汁发出香味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2023春 合阳县校级期中) 物理课上老师将空矿泉水瓶的瓶盖盖紧,用力拧瓶身,使其发生形变,轻拨瓶盖,瓶盖会被冲出,瓶内出现“白气”。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空矿泉水瓶的质量约为200g
B.矿泉水瓶瓶盖的直径约为3mm
C.瓶内出现“白气”是由瓶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瓶盖会被冲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 (2023 冷水江市一模)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食品,包粽子、煮粽子过程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B.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煮粽子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
D.粽子放入锅中,加热至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4. (2023 淮阳区校级三模) 河南历史文化悠久,饮食文化也百花齐放,下列对于河南各种美食,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口烧鸡做好后烧鸡内部变了颜色是发生了扩散现象
B.洛阳燕菜装盘后造型是一朵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这朵牡丹所受浮力小于其自身重力
C.师傅制作开封灌汤包的时候能捏出漂亮的褶皱,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在炒三不沾的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解题模型:内能的改变
5. (2023 宁德模拟) 对应“钻木取火”和“围炉烤火”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别是(  )
A.做功 做功 B.热传递 热传递
C.做功 热传递 D.热传递 做功
6. (2023 汶上县一模)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进行空中加油时,战机B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乙图:水不流出来说明大气只有竖直向上的压强
C.丙图:棉被被晒热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
D.丁图:喷雾器说明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7. (2022秋 龙沙区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个热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图乙: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图丁:向上拉浸没在水中的玻璃板直至脱离水面的过程,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
8. (2023 天河区校级三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就会增大
B.扩散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C.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9. (2023 淮安区校级二模) 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阳光下路面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
10. (2023 铜梁区校级二模) 重庆小面是重庆四大特色之一,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煮小面前,锅中已沸腾的水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煮小面时,锅里冒出的腾腾“白气”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C.煮小面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小面的内能
D.拌好佐料的小面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11. (2023 海南二模) 小明运用劳动课学习的烹饪技能制作椰子鸡,用天然气灶加热是通过 _____ 的方式增大食材的内能,椰子香味四溢是 _____ 现象。
12. (2023 儋州二模) 海南沉香,古时称为“崖香”,又称为“琼脂”。香气清婉,在香炉内焚燃少许,芳香便弥漫满室。一段时间后,香炉温度也会升高,这是通过 _____ 的方式改变香炉的内能;芳香弥漫满室,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 运动。
解题模型:内能的改变
13. (2023 瑶海区校级三模) “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如图所示汽车在急转弯的过程中由于摩擦车胎温度急剧升高产生大量白烟,这是通过 _____ 的方式,使轮胎的内能变大。
解题模型:内能的改变
14. (2023 岳阳) 小明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是通过 _____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水蒸气驱动下叶轮转动起来,这个实验体现了 _____ (选填“热机”或“电动机”)的原理。
15. (2023 杏花岭区校级三模)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介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1)绿茶的制作中揉捻是塑造外形的重要工序。通过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这说明 _____ ;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我们闻到茶香四溢,是因为 _____ ;
(2)如图所示,使用紫砂壶倒茶时,请你猜想壶身和壶嘴处的液面是否相平,理由是 _____ ;
(3)泡好的茶放一段时间后它的内能会 _____ 。
三、解答题
16. (2019秋 沙县期末) 如图,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往瓶中打气,观察到瓶塞跳出同时烧瓶内出现“白雾”
(1)简述瓶塞跳出瞬间发生的能量转化
(2)请简要说明烧瓶内出现“白雾”的原因
17. (2019秋 白云区校级月考)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薄铜管里装上适量的乙醚(一种沸点很低的挥发性液体).用软木塞塞紧管口,把铜管阀定在底座上(如图所示),用结实的软绳在铜管上绕一圈,再用两手很快地拉动绳子,让绳子跟铜管摩擦,一会儿发现钢管发热了,接着铜管内乙醚沸腾了,沸腾的蒸气把软木塞冲起,管口出现“白气”。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18. (2021秋 德江县期中) 耐高温涂料,一般是指能长期承受380摄氏度以上温度,并能保持一定物理化学性能,使被保护对象在高温环境中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特种功能性涂料。以硼硅酸盐玻璃为主要填料填充到树脂基体中,能够形成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涂料。请根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耐高温涂料主要是把涂料涂在被保护的物体上而不受外界物体高温的影响,“外界高温物体”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答: _____
(2)展望未来,请你列举一个“耐高温涂料”发挥实际作用的设想(具体应用)
答: _____
19. (2022秋 射阳县校级月考) 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②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 14 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
(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B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均匀降低
(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啡,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② 。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C
6、C
7、A
8、D
9、C
10、D
11、 热传递 ; 扩散 ;
12、 热传递 ; 无规则 ;
13、 做功 ;
14、 热传递 ; 热机 ;
15、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液面没有处于静止状态,液面不相平 ; 减小 ;
16、 答:
(1)当瓶内气体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当瓶内气体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降低的影响,瓶口周围的气体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雾。
17、 答:绳与管子外壁摩擦生热,通过做功使管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管子与管内乙醚通过热传递使乙醚的温度升高至沸腾,沸腾的乙醚蒸气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木塞冲起;乙醚蒸汽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现象,出现“白气”。
18、 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 把耐高温材料涂在汽车的外身 ;
19、 ② ; 14 ; B ; ②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四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江苏省常熟实验中学2023-2024第一学期10月初一数学(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