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练习2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装置中,重为的小车沿着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秒表示数如图秒表每格,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不计车长,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B. 重力对小车所做的功的大小是
C. 拉力的功率是 D. 斜面的机械效率达到了
2.(3分)一著名运动员在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中途的速度是,最后冲刺的速度是,如果他的成绩是,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3.(3分)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对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汽车在内运动的路程为
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A. 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汽车在内运动的路程为
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D. 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4.(3分)关于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无关
C.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其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段内,其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5.(3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6.(3分)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的速度是,乙在内走了,丙行进的速度是,三个人的速度大小相比较,结果是
A. B.
C. D.
7.(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C.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D. 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8.(3分)一频闪相机每秒可拍照片25幅,如图所示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小球从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是 ( )
A. 0.04秒×2=0.08秒 B. 0.04秒×3=0.12秒
C. 0.04秒×4=0.16秒 D. 0.04秒×5=0.20秒
9.(3分)下列选项中,关于速度的估测正确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B.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C.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为
D.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
10.(3分)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分别为;;,其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
A. 甲 B. 乙 C. 丙 D. 无法判断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1.(4分)冬冬骑自行车上学的过程中,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他上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12.(4分)生活中常用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图甲中的方法是______;图乙中的方法是______。
13.(4分)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图可知,甲车在作 直线运动.甲车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观察图可知,在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比较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4分)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5.(12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内前进,停车后又以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6.(12分)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其中次列车时刻表如下: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
上海 :
蚌埠 : :
济南 : :
北京 :
由表中可知:
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列车从上海出发经多长时间到达蚌埠?
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多少小时?
17.(12分)如图所示是某隧道前的区间测速起点,已知起点至隧道入口,隧道长,隧道出口至区间测速终点。该路段允许汽车通过的平均最大行驶速度为。
求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
要使汽车不超速,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最少时间是多少?
某司机在区间测速的前半段路程的行驶速度为,由于担心超速,后半段路程他行驶的速度为,请通过计算判断他是否超速。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6分) 将一钢球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钢
五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9.(6分)图甲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需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______填“快”或“慢”一些较好;
小明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请你在乙图中画出气泡运动的图像;
由气泡运动的图像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______填“正”或“反”比关系;
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 ______运动。
从点开始的路程
从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已知秒表每格,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由图知,小车运动的时间,
小车运动的速度:,故A错误;
B、由图知,斜面高,
所以重力对小车所做的功:,故B正确;
C、由题知,拉力,斜面长,
拉力所做的总功:,
所以拉力的功率:,故C正确;
D、斜面的机械效率:,故D正确。
故选:。
由图可知,秒表每格,小车运动时间为,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运动速度;
由计算重力对小车所做的功;
知道斜面长、拉力的大小,利用公式计算拉力所做的总功;知道做功时间,利用公式计算拉力的功率;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利用公式计算,再利用公式计算机械效率。
本题为机械效率的题目,要准确的找到有用功和总功,并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然后再由时间求出功率和机械效率。
2.【答案】D;
【解析】解: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故选:。
已知运动员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该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质是考查我们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需要清楚: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答案】
【解析】解:、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错误。
、汽车运动的路程为,故错误。
、段的平均速度是,故正确;
、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段的运动方向与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故错误。
故选:。
根据路程的变化得出段汽车的运动特点;
由图象分别得出汽车在、、和段通过路程,即可得出的路程;
由图得出段汽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即可求出速度的大小;
根据路程的变化得出汽车的运动方向即可判断;
本题是图象分析,考查学生的基本识图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故错误,正确。
、物体的平均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故正确。
、物体的平均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如果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等,则平均速度相同,如果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同,则速度不同,所以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故正确。
故选:。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物体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5.【答案】A;
【解析】
判断前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据此对做出判断;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据此对做出判断;
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据此对做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A.由图象可知,在前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根据可知,小刚跑得较快,故正确;
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路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根据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错误。
故选。
6.【答案】C;
【解析】解: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丙的速度:;
所以有。
故选:。
先根据求出乙速度,再将三个速度统一成相同的单位,然后比较。
注意同一个物理量大小的比较,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大小。
7.【答案】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的产生于传播,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来传播;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
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C.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来传播,故错误;
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错误。
故选。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B;
【解析】解: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错误;
、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左右,故正确;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速度在之间,故错误;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故错误。
故选:。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0.【答案】C;
【解析】解:;;;
所以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丙
故选:。
三个速度的单位不同,需要把它们换算成相同的单位才能比较大小。
考查学生对速度单位换算的应用,比较速度的大小必须换算成相同的单位才能比较,是一道基础题。
11.【答案】4;
【解析】解:设总路程为,则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据此设总路程为,利用速度公式表示出前一半路程和后一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去计算,不能用去计算。
12.【答案】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解析】解:由图甲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三人通过的距离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由图乙可知,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三人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故答案为: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比较方法都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它们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这也正是我们后来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的原因。
13.【答案】(1)匀速;6;(2)1.2;(3)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给出的路程时间图象,路程和时间都是成正比,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要判断路程和时间可从图上找不同的点判断.
图是路程和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路程为时,对应的时间是;
观察图可知,点距离为,点距离为,所以段乙车通过和路程为;
由图可知,甲车秒通过的路程为,所以甲车的速度为; 由图可知,乙车秒通过的路程为,所以乙车的速度为,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故答案为:匀速;;;小于.
14.【答案】甲 ; 路程 ;
【解析】解: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路程相同,因此用时少的跑的快;
由表中数据知:甲用的时间最少,所以跑的最快;
故答案为:甲;路程。
三位同学进行的是百米赛跑,那么路程一定,用时较少的跑的就快,由此可解答此题。
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一般有三种:
路程一定,比较时间;时间一定,比较路程;
在引入速度后,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
15.【答案】解:(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60km/h;
(2)因为v=,
所以停车后走的路程:
==72km/h×0.5h=36km,
总路程s=+=12km+36km=48km,
总时间t=20min+10min+30min=60min=1h,
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48km/h。
答:(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为60km/h;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8km/h。;
【解析】
知道停车前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知道停车后的速度和时间,利用求停车后走的路程,可求总路程,再求出汽车的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该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要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忘记中间停车的,易错点。
16.【答案】解:(1)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s=484千米-0千米=484千米;
(2)列车从上海出发到达蚌埠所用的时间t=22:00-18:00=4h;
(3)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121km/h;
(4)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的时间=24:00-18:00+8:00=14h。
答:(1)从上海到蚌埠的路程是484千米;
(2)列车从上海出发经4h到达蚌埠;
(3)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21km/h;
(4)从上海到北京共经历14h。;
【解析】
据表中的数据可得火车从上海开往蚌埠所用的时间和两地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该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时间和路程的计算,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认识列车时刻表。
17.【答案】;
【解析】
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为隧道入口米隧道长米隧道出口至区间测速终点米;
已知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和最大行驶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出汽车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最少时间;
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前半段和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与汽车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最少时间比较判断是否超速即可。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关键能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难度不大。
18.【答案】V球=160ml-100ml=60cm3;
V实=m/v=237g/7.9g/cm3=30cm3;30cm3<60cm3 是空心的;
V空=60cm3-30cm3=30cm3;
m煤油=ρV=0.8g/cm3×30cm3=24g;
m总=237g+24g=261g;;
【解析】
该题考查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
由密度公式变形公式求出钢球钢的体积,再与钢球的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
用钢球的体积减去钢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时煤油的体积和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煤油的质量,然后加上钢球的质量即为球的总质量。
解:,
,,,,所以此钢球是空心的。
钢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的质量为:,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后钢球总质量为:
答:此钢球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
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实质上都是根据密度定义式,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即,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密度法,如果存在差异,则实际的物体为空心物体,此题运用的是比较体积法,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统一。
19.【答案】慢 正比 匀速直线;
【解析】解: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将表一中的坐标点、、、、、在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又因为气泡的运动的路线是直的,所以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慢;见解答图;正比;匀速直线。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将表一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保持不变,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考查描点法作图、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知识,属于中考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