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的保存蔬菜,人们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利用了水的( )
A. 熔化吸热 B. 凝固放热 C. 汽化吸热 D. 凝华放热
2.(3分)在高速公路上常常会看到“前方有雾小心驾驶”的警示语,雾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的哪种气体遇冷液化所致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氮气
3.(3分)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B.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C.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水雾都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 无论夏天还是冬天,水雾都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
B.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C. 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3分)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
B. 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 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 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6.(3分)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7.(3分)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逐渐融化成水——汽化、吸热
B. 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出现的水——液化、放热
C. 秋天出现笼罩大地的浓雾——汽化、放热
D. 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凝华、吸热
8.(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雪消融的过程散热 B. 河水结冰时要吸热
C. 露珠的形成过程散热 D. 霜的形成过程吸热
9.(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 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 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 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10.(3分)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A. 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 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从人体吸收热量
C. 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 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11.(4分)小丽的爸爸想让将要出售的海鲜能够保鲜,但在市场上又不便于使用冰柜.聪明的小丽想了个办法,她在海鲜的上面铺上一层碎冰块.由于冰块在熔化时要_______,但是温度______,所以能实现保鲜的效果.
12.(4分)年月日洛阳进行了人工增雪,气象部门用高射炮将碘化银射入云层中,碘化银升华时 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形成雪降落到地面。
13.(4分)科学家设想利用天基激光清理太空垃圾,用大功率激光迎面照射太空垃圾,使其前表面金属温度______直接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前喷射而出,从而减速变轨,坠入大气层烧毁。
14.(4分)物质从_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是__________热过程。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融化却越来越少;用久的灯丝变细。
15.(4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中,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该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6.(4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冰冻的衣服变干______;
冰化成水______;
湿衣服变干______;
冬天早晨出现大雾______;
深秋早晨草叶上的霜______。
17.(4分)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雾是液态的水,雪、冰、霜是固态的水,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其中雾、雪、冰、霜在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 ______ 选填“吸”或“放”热。
18.(4分)今年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9.(12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若对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中冰块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块能熔化吗?为什么?
20.(12分)北国冰城哈尔滨,以其美丽的冰雪而闻名遐迩.随着气温的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____变成小冰晶,形成雪花,使美丽的哈尔滨银装素裹.
21.(12分)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2.(6分)小刚与小健在家用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图中第______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______后体积变大;
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了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他的读数是______正确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示数如图,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小健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______过程。小健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健家的冰箱应该更______容易不容易产生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解: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要知道自然界中的雾、露的形成原因。
3.【答案】A;
【解析】略
4.【答案】D;
【解析】解:、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故A错误;
B、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B错误;
C、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舞台上利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故D正确。
故选:。
①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②在六种物态变化现象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但不经过液态.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冰,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正确;
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C正确;
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D错误。
故选:。
要判断“雾”和“冰花”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清楚“雾”和“冰花”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们各自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要判断“雾”和“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就要根据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
“雾”和“冰花”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我们要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态变化。
7.【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A.春天,冰雪融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错误;
B.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出现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正确;
C.秋天,出现笼罩大地的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错误;
D.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
故选。

8.【答案】C;
【解析】分析:
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
A、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错误;B、河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散热,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
9.【答案】A;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这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解:人上岸后,人体表的水分开始蒸发,人身上的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
故选:。
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方式,液体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此题结合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对汽化及汽化吸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11.【答案】吸热;不变;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吸热的了解,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相对比较简单。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熔点温度不变。

冰是晶体,在海鲜的周围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故答案为:吸热;不变。
12.【答案】;
【解析】解:碘化银升华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雪降落到地面。
故答案为:吸热;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13.【答案】升高 升华;
【解析】解:用大功率激光迎面照射太空垃圾,使其前表面金属温度升高。太空垃圾会升华为气态。
故答案为:升高;升华。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明确升华概念,可解答此题。
14.【答案】固;气;吸;
【解析】略
15.【答案】凝华 ; 放热 ;
【解析】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该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16.【答案】(1)升华;(2)熔化;(3)汽化;(4)液化;(5)凝华;
【解析】解:
冰冻的衣服变干,冰变成水蒸气,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湿衣服变干,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草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汽化;液化;凝华。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该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7.【答案】;
【解析】解:雾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冰是由水凝固成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变成的固体小冰晶,凝固、凝华需要放热。雾、雪、冰、霜在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放热。
故答案为:放。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汽化、熔化和升华需要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需要放热。
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8.【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解:
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9.【答案】答:试管内的冰块不能熔化。因为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0℃;(2)持续吸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已熔化了一半,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
【解析】
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该题考查晶体的熔化,知道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20.【答案】解:随着气温的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放出热量,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形成雪花.
故答案为:放热;凝华.;
【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21.【答案】升华;凝华;
【解析】解:“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固态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发生了升华现象.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变成固态的碳粉,即发生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2.【答案】③;凝固;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凝华;不容易;
【解析】解:
当豆腐的温度降到以下时,里面的水分凝固成冰,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中温度计的示数要比中示数低,由此可得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冰箱的冷冻室内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这种现象叫凝华;
食物放进冰箱时用保鲜膜包起来,冰箱内的水分减少,冰箱内不容易产生霜。
故答案为:
;凝固;错误;;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凝华;不容易。
水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左右。
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分析比较温度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本题一冰箱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凝固、凝华以及温度计的读数,考查的知识较全面。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练习2(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