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素质检测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 试卷答题卡平整的放在桌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
B. 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C. 中学生正常步行可走
D. 正常情况下说话的声音约
2.(3分)如图是车辆和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谷的情景。若说车辆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 联合收割机 B. 稻田边上的山峰 C. 地面 D. 稻谷
3.(3分)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 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 丁图超检查身体应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4.(3分)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来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所以有助于后面车辆的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提前0.5s刹车,在限速12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
A. 5m B. 10m C. 16.7m D. 25m
5.(3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 点 B. 点 C. 点 D. 点
6.(3分)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7.(3分)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配戴眼镜对你微微一笑,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就可识别旅客身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眼镜是凹透镜
B. 眼镜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 识别旅客时,旅客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 眼镜“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8.(3分)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象(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ad段
9.(3分)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 kg/,煤油的密度 。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10.(3分)一个最多能装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的
A. 盐水 B. 酒精 C. 水银 D. 硫酸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1.(4分)甲图中木块长度为______;乙图中秒表示数为______。
12.(4分)小明乘电梯上升过程中,以所乘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内从一层直达九层,每层楼高,则电梯的平均速度是____。
13.(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物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14.(4分)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伴奏优美的乐曲。演奏前先要调节振动琴弦的长短和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弦振动的_____选填“频率”或“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特性;在弹奏的过程中,小刚伴随拍子敲击吉他面板模仿鼓声,但观众能听出并不是真正的鼓声,这是因为吉他面板和鼓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一列队伍长,其行进的速度是,经过一座全长的桥,当队伍通过桥时,需要的时间为_____
某种昆虫飞行时秒翅膀振动次,则它的频率是________,我们___能或不能听到
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据:
①一张纸的厚度约为_____;合_______。
②人步行的速度约为_____。
③______。___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该汽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的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
甲 乙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它们都属______。
甲 乙 丙小明在“五一”假期跟随父母一起去郊外,一家人携手漫步在美丽湖边,美不胜收。以__ __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小明听到悦耳的鸟鸣声是通过__ __传入人耳的;小明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上发生______形成的像.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准确精度达到_______.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____来分辨.
百米赛跑时,作为终点计时裁判,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看到运动员起跑”、“看到发令枪冒烟”或“听到发令员口令”立即计时。学校运动会上,小明作为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裁判,听到了从起跑处的发令枪声立即开始计时,他测得小强的百米赛跑成绩为秒。小华认为小明记录的时间不准确,你认为小明记录的时间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5.(4分)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16.(4分)测某种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c,空烧杯的质量为______g,液体的质量为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6分)如图所示,已知光线斜射入水中,为入射点。请作出其反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8.(6分)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
小明先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接着他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入,并向后转折纸板如图乙,他看到光线沿着射出,请你画出此时相应的入射光线;
为了进一步验证反射定律中光线和角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小明将底部平面镜的一端垫高,他观察到入射角看起来明显小于反射角。请你分析小明观察到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 。
19.(6分)小华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来分别测量、两个合金块的密度。
方案:测量的密度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 调节,使天平平衡。
②将合金块放入 ______ 盘,用镊子向另一个盘中添加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的质量为 ______ 。
③是边长为的正方体,其体积是 ______ ,密度是 ______ 。
方案:测量的密度
①用电子秤按图所示步骤进行测量,为了能更准确地测算出合金块的密度,应选择图中的甲、 ______ 和丁所测数据来完成,算出合金块的密度为 ______ 。
②若仅选择图实验中的乙、丙和丁所测数据,算出的合金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0.(6分)有一堆规格完全相同的大头针,如何利用一架天平和砝码较快、较准确地测出这堆大头针的数目?
六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21.(12分)周末,小明步行到省博物馆参观,他出门时启动运动手环,在距省博物馆还有米时,看到手环显示的参数如图所示。请你计算:
他这次步行的平均速度;
若保持上述速度,步行至省博物馆还需的时间。
22.(12分)年月日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凭借活泼灵动的形象,使众多球迷被它“圈粉”。据介绍,这个吉祥物的设计灵感源自阿拉伯传统佩戴的头巾。如图所示的“拉伊卜”是一个质量为,体积为的实心且质地均匀的树脂材料制成的玩具模型。大理石的密度是求:
“拉伊卜”模型所用树脂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某单位想用大理石材料制作一个“拉伊卜”雕塑,要求制成后的“拉伊卜”雕塑的体积为原体积的倍,则制成后的“拉伊卜”雕塑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各物理量的估测,这是易错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多观察、多思考。
估算一张试卷答题卡的质量、长和宽,求出重力和面积,再利用压强公式求对桌面的压强;
估测中学生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算出体积;
估测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得出可走的路程;
正常情况下说话的声音约。
A.一张答题卡的质量约,长,宽,平摊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
,对桌面的压强:,故与实际不符;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体积约为,故与实际相符;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故可走,故与实际不符;
D.感觉安静的环境在左右,正常说话的声音比大一些,约为故与实际不符。
故选:。
2.【答案】A;
【解析】解:由于运稻谷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运稻谷的车辆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正确;
运稻谷的车辆与地面上的稻谷和稻田边上的山峰的位置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以稻谷或稻田边上的山峰为参照物,运稻谷的车辆是运动的。故不正确;
C.选地面为参照物,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不正确。
故选:。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答案】B;
【解析】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正确。
B、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接收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与信息,以及声音与能量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解:光线从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点。
故选:。
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这道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答案】D;
【解析】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由光发生折射时的光线偏折情况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答。
此题涉及到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光的折射现象等,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A、不管凸透镜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凸透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因此,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也不会变小,故B错误;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视网膜上,而不是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故C错误;
D、地球表面上有大气层,且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由于光的折射,人们能够提前观察到日出,即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解:眼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时,眼镜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眼镜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不相同,故正确,错误。
故选:。
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解:瓶子容积一定,装满水,若要装下的其它液体,根据得,,,所以能装下的盐水、水银和硫酸;,,所以瓶子不能装下的酒精。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瓶子容积一定,最多能装水,要能装下其它液体,该液体的密度必须大于水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的容积不变即最多所装液体的体积相等。
11.【答案】1.30 ; 228.7 ;
【解析】解:由图知:
刻度尺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块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和“”之间,偏向“”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即秒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12.【答案】静止 ;
【解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已知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平均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楼高的算法,我们平常说上楼,计算时要计算层楼的高度。
解:
小明乘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小明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
上升的距离,时间,则电梯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静止;。
13.【答案】缩小; 照相机;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则;
当物距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和求出焦距的大小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4.【答案】频率 音调 音色
能
① ②③
甲和乙 甲和丙 乐音
父母或影子,倒影空气 反射
分米
响度 音色
看到发令枪冒烟 偏小;
【解析】【试题解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能利用这些特性来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小刚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他用力拨动吉他弦,增大的弦的振幅,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不同的吉他弦,弦的粗细不同,故音调也不同.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因此小刚伴随拍子敲击吉他面板模仿鼓声,但观众能听出并不是真正的鼓声,这是因为吉他面板和鼓面发出声音的 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频率;音调;音色。
队伍通过的路程等于队伍长加上桥长,已知队伍行驶的路程和速度,可由速度公式求通过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确队伍通过的路程等于队伍长加上桥长及正确进行单位换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队伍的速度
队伍长,桥长,队伍通过的路程,
由得,
队伍通过大桥的时间:。
故答案为:。
频率是物体振动的次数,昆虫翅膀内振动了次,可以求出频率;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次,;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能。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速度和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经验,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此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①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②人步行速度大约左右,,填符合实际;
③;。
故答案为:①;;②;③;。
图中给出的是速度表,故可直接进行读数,得到汽车的速度;由两图中的里程数可以求得物体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对速度表的认识及速度公式的变形,在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及单位,贴近生活,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
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
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乙图中行驶里程为:,
则物体行驶的距离为:
则。
故答案为:;。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区别,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它们的定义,也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发声体的振动特点,二是根据人的主观感受。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甲、乙、丙显示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是有规律的声音,都属于乐音。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乐音。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于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往往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水、土等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
静止是指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和父母是携手散步,即三者之间是一种相对静止,选择父母或者父母由于光现象形成的影像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悦耳的鸟鸣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水面在平静时,相当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水面外的物体会通过镜面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父母或影子,倒影;空气;反射。
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估读值前面的是精确值,所以测量结果达到的精确度要看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估读值和精确值,根据精确值判断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从而判断出测量的精度。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测量值为,其中是估读值,是精确值,所以,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即测量精度达到分米。
故答案为:分米。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此题主要考查了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理解各自的含义和特点可做出判断。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
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音色来分辨。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终点计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即看到枪口冒烟,这是光传过来的结果,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看到烟才是计时员计时较准确的时刻。
百米赛跑时,作为终点计时裁判,正确的方法是看到发令枪冒烟立即计时;
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偏小,少的时间为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看到发令枪冒烟;偏小。
15.【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略
16.【答案】50;25;40;0.8×103;
【解析】砝码由游码示数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由图示量筒可以读出液体体积;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密度.
由图示量筒可知,液体的体积V=50ml=50c,
空烧杯质量为20g+5g=25g,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40g+20g+5g=65g,
液体的质量m=65g-25g=40g,液体的密度ρ===0.8g/c=0.8×103kg/;
该题考查了天平、量筒读数,求密度,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解:
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O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
【解析】
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这道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
【解析】解: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法线已作出,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如图丙所示,入射光线不变,将底部平面镜的一端垫高,只是改变了光线的入射点,法线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此时小明误认为法线还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他观察到入射角看起来明显小于反射角。
故答案为:见解答;误认为法线还是竖直向下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作图;
如图丙所示,入射光线不变,将底部平面镜的一端垫高,只是改变了光线的入射点,法线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
本题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考查实验操作要求、实验过程以及光的反射定律内容,难度不大,应掌握扎实。
19.【答案】;
【解析】解: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知,指针静止时偏左,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②将合金块放入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添加砝码;
由图可知,合金块的质量;
③合金块的体积,
则合金块的密度:;
①图实验中取出合金块会带出水,在加水时已做补充,不会影响合金块的体积,则由此造成测得的合金块密度不变,
溢水杯中加入的水质量:;
溢水杯中加入的水体积:,
合金块的体积:,
合金块的密度:
;
②若选择图实验中的乙、丙和丁所测数据,从溢水杯中取出合金块,合金块带有一部分水,导致加入水的质量偏大,求出的合金块的体积偏大,则合金块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①右;②左;;③;;①乙;;②偏小。
①测量前平衡螺母的调节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测量时通过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②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由此读出合金块的质量;
③计算出正方体的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即可求出;
①图溢水杯中加入的水质量;溢水杯中加入的水体积,根据求出合金密度;
实验中取出合金块会带出水,在加水时已做补充,不会影响合金块的体积,则由此造成测得的合金块密度不变;
②若选择图实验中的乙、丙和丁所测数据,从溢水杯中取出合金块,合金块带有一部分水,导致加入水的质量偏大,计算合金块的体积偏大,据此判断。
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实验,从天平的使用、物体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计算等方面进行考查。
20.【答案】解:(1)先用天平测出这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
(2)再用天平测出100个大头针的质量m;
(3)每个大头针的质量=,大头针的个数n===。;
【解析】
每个大头针质量只有几十毫克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最小测量值,不能用天平直接测量,应该应用积累法,即测出这堆大头针中部分大头针的质量,用所得数据除以所测大头针的个数就得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累积法测微小物理量的运用,并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累积法不仅可以准确测出微小物理量,同时也可以间接得到物体的数量。
21.【答案】解:(1)已知步行的路程s=0.39km=390m,所用时间t=6min49s=409s,
他这次步行的平均速度v==≈0.95m/s;
(2)步行至省博物馆还需路程s′=500m,
由v=可得,步行至省博物馆还需的时间:
t′==≈524.3s。
答:(1)他这次步行的平均速度为0.95m/s;
(2)若保持上述速度,步行至省博物馆还需的时间为524.3s。;
【解析】
已知步行的路程和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其平均速度;
若保持上述速度,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步行至省博物馆还需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22.【答案】;
【解析】
知道模型的质量和体积,根据计算模型的密度;
“拉伊卜”雕塑体积就是模型体积的倍,据此计算雕塑的体积,根据计算雕塑的质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