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 第1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 第1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步练习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4分)“鲤鱼跃龙门”寄托着人们祈盼飞跃的美好愿望。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 ______ ,像的大小 _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分)小明站在厚度忽略不计的穿衣镜前处,他在镜中的像是一个与他 ______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 。
3.(4分)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和玻璃板,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此时棋子与的像重合。若仅将玻璃板沿轴向左平移,棋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与的像重合;若仅将棋子沿垂直于的方向靠近玻璃板,棋子的像相对于棋子移动 ______,像的大小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4分)小丹以的速度走向教学楼正厅的正衣镜平面镜,她在镜中所成的像以 ______的速度“走向”正衣镜,像的大小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_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再取一支与蜡烛外形相同的 ______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之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果将一张白纸放到像的位置,则在白纸上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二 、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6.(3分)如图所示,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 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B. 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以便于探究像与物的距离关系
C. 将光屏放在B蜡烛位置处始终承接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D. 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观察像,摆放时玻璃板应该与纸面垂直
7.(3分)(2021黑龙江哈尔滨松北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 如果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蜡烛的像会变大
C.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 移去蜡烛并在原蜡烛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的像
8.(3分)小明在直播平台上看到这样的视频:杯中有一点燃的蜡烛,向杯中注水,出现了“浇不灭的蜡烛”,如图甲所示,经探究,原来是对着图乙中的透明玻璃板拍摄而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两支蜡烛必须都点燃才能拍摄成功
B. 、两支蜡烛必须大小相等才能拍摄成功
C.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视频拍摄效果更好
D. 水中的蜡烛的火焰是蜡烛的实像
9.(3分)WP030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只完成了一次实验后,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接下来的操作是( )
A. 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 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C.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D. 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
10.(3分)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 )

A. 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B. 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 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 D. 弯腰或下蹲
11.(3分)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12.(3分)WP030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若将点燃的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则像的大小(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3.(6分)水平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用支架固定的透明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三只粗细相同的蜡烛,其中、长度相同,较短。小明想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烛竖直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的位置,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选填“”或“”。
A.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
B.透明玻璃板太薄
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竖直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此时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将蜡烛从上述调整好的位置移开,将一光屏放在刚才蜡烛的位置,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的像,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用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及刻度尺,小明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14.(6分)如图甲所示,小明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刻度尺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中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 ______ ;
将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前, ______ 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在蜡烛 ______ 填“”或“”一侧观察,直至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______ 。
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对应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发现蜡烛的像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实验时小明为了使成像更清晰,他选用了镀膜玻璃,且镀膜靠近蜡烛 ______ 填“”或“”一侧。
15.(6分)芜湖大剧院立意于开启的贝壳,以贝孕育珍珠来寓意芜湖城市依江发展的勃勃生机和璀璨前景。小王同学发现大剧院的玻璃门如图甲所示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如图乙所示,进行验证实验。小王在玻璃门内放置标记物时,将标记物放在地砖拼接处,是为了便于______。然后小王走到玻璃门外。为了让自己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填字母方向移动。
实验中,采用玻璃门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小王却能在观察到自己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______的位置问题。
如果想让成像更清晰,玻璃门内的亮度要比玻璃门外______,玻璃门的厚度越______越好。
通过上述实验,能验证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哪一条?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变大; 不变;
【解析】解: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鲤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变大,由于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鲤鱼到水面的距离,所以鲤鱼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始终和鲤鱼的大小相同,故像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应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答案】等大 3;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在平面镜中成的是等大的虚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所以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等大;。
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这是比较基础的内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解决即可。
3.【答案】;
【解析】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只将玻璃板沿轴向左平移,则的像的位置不变,仍能看到棋子与的像重合;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原棋子的像与棋子重合,仅将棋子沿垂直于的方向靠近玻璃板,棋子的像靠近玻璃板,棋子的像相对于棋子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能;;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4.【答案】;
【解析】解:由于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物以多大的速度走向镜,像也以同样的速度走向镜,所以在镜中的像以的速度向镜子靠近,像与物大小相等,“走向”正衣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注意问法:“像以多大速度靠近镜”和“像以多大速度靠近物”。第一种问法,像靠近镜的速度等于物靠近镜的速度;第二种问法:像靠近物的速度等于倍的物靠近镜的速度。
5.【答案】;
【解析】解: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又通确定像的位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若蜡烛也点燃,则的像不清晰,故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再取一支与蜡烛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之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如果将一张白纸放到像的位置,则在白纸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未点燃;不能。
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又通确定像的位置;
若蜡烛也点燃,则的像不清晰,不易确定的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考查对器材的要求及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6.【答案】B;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A错误;蜡烛靠近玻璃板的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解:、、两支蜡烛,点燃才能拍摄成功,故错误;
、、两支蜡烛必须大小相等才能拍摄成功,故正确;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不能完成视频,故错误;
、水中的蜡烛的火焰是蜡烛的虚像,故错误。
故选:。
若是点燃玻璃板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的真实火焰;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实验过程中,要比较物体和物体的像的大小,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只能看到蜡烛,看不到蜡烛,拍摄不到“浇不灭的蜡烛”;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本题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属于基础性考查。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物体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
A、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不是物像对称,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物体与像不是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也不合题意,
C、选项中物体与像大小相等,左右对称,因此符合题意,
D、选项中像是倒立的,所以也不合题意,
故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是等大的,且关于镜面对称。由此即可突破此题。
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12.【答案】C;
【解析】略
13.【答案】;
【解析】解: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面上,像在白纸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即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故选:;
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此时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将一光屏放在刚才蜡烛的位置,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的像;
用刻度尺可以测量图中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故小明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虚;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14.【答案】;
【解析】解:实验时要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确定像的位置;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对应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用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靠近,一侧放置,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清晰,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故答案为:像的位置;未点燃;;相等;相等;。
实验时要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强,成像不太清晰,一面镀膜增强了光的反射,成像清晰。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5.【答案】测量长度,比较像和物到玻璃门的距离 C 标记物 像 暗 薄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析】解:将标记物放在地砖拼接处,是因为每块地砖的长度是固定的,这样方便测量长度,能比较出像和物到玻璃门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根据图象可知,点与标记物是对称的,所以应该像点的方向移动;
采用透明玻璃们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自己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标记物,能确定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想让成像更清晰,应该使玻璃门内的亮度要比玻璃门外暗一些;由于玻璃门的两个面都能成像,为了使所成的两个像能重合,减小两个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玻璃门的厚度越薄好;
实验中可以根据地砖的长度来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关系,由图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故答案为:测量长度,比较像和物到玻璃门的距离;;标记物;像;暗;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地砖的长度是固定的,将标记物放在地砖拼接处,可以方便测量长度的大小;根据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分析移动的方向;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时,成像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根据玻璃门的两个面都能成像分析;
根据地砖的长度的大小分析。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必考专题:圆(单元测试)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含答案)

下一篇: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2(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