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初中教学联盟八年级(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无答案)

曲中附中国庆作业检测(八物)20231008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
1.(2 分)小明同学在一次在家看妈妈做油炸薯条,可是有些薯条炸焦了,他联想到平是在水中煮食物时, 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 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
把食物炸焦。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 C .设计实验 D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2 .(2 分) 2019 年 10 月 1 日是新中国 70 周年华诞,走在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
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关于唱歌时涉及到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放声歌唱时声音强弱约为 20 分贝
C .声带振动幅度越大,歌声响度越大 D .歌曲是噪声
3 .(2 分)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4 .(2 分) 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 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响铃时, 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 .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 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D .敲鼓时, 用大小不同的力
5 .(2 分) 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的是( )
A .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听到清脆的声音
B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 .雨天先看到闪电, 几秒钟后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D .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声音
6 .(2 分)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响度相同 B .甲、乙、丙三者音色相同
C .甲和丙振动频率相同 D .乙的音调比丙高
1 / 8
7 .(2 分)在操场上, 小明用播放器播放同一首歌。他在播放器正前方 5m 处分别佩戴 A 、B 两款隔音耳
罩, 当音量旋钮分别在图甲和乙的位置时,小明刚好听不到歌声。不戴
隔音耳罩, 小明在距播放器 5m 的不同位置, 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下
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B 款隔音耳罩隔音性能较好
B .保持音量旋钮位置相同,戴隔音耳罩刚好听不到声音的位置,B 比 A 远
C .保持音量旋钮位置和小明距播放器距离相同,戴隔音耳罩听到声音的响度,A 比 B 小
D.在播放器正后方同一位置, 戴隔音耳罩刚好听不到声音时, 播放器音量旋钮指示的音量, B 比 A 小
8 .(2 分) 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 .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 .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 340m/s 的声音 D .超声波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9 .(2 分)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 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 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
以上信息,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 B.“145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 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
10 .(2 分)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实验室温度计,乙是体温计 B .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37.5℃
C .甲乙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 .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 .(2 分)阿黄取过一支示数为 39℃的体温计, 用酒精消毒后直接测量自己体温, 若自己体温正常, 则
体温计的示数为( )
A .37℃ B .38℃ C .39℃ D .40℃
12 .(2 分)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 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酒 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 .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且都低于室温
C .甲、乙示数相同, 且都等于室温; 丙示数低于室温 D .甲、乙、丙示数都相同,且都等于室温
13 .(2 分)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
2 / 8
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 它的示数也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 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14.(2 分)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但受伤, 医生会对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 该药液会在皮肤表
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觉。这说明氯乙烷有较低的( )
A .温度 B .熔点 C .凝固点 D .沸点
15 .(2 分)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 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用铁水浇铸工件 B .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白气”的过程
C .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16 .(2 分)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 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
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17 .(2 分)小琴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上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 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8 .(2 分)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恰好为 0℃的是( )
A .冰层下表面 B .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
C .冰层上表面 D .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19 .(2 分)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 8
20 .(2 分) 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
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 ,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
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 t.以下
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 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 t 比较 B. 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 t 比较
C.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 t 比较
D. 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 t 比较
21 .(2 分) 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
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
的烧杯内盛水, 一天,发现液面由 A 上升到 B 位置,则表明气温(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22 .(2 分)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早春,河中的冰雪逐渐消融﹣﹣﹣凝固 放热 B .盛夏,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液化 放热
C .深秋,早晨树叶上的露珠﹣﹣﹣升华 吸热 D .严冬,树枝上的雾凇﹣﹣﹣凝华 放热
23 .(2 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
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 .乙为液态, 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 .丙为液态, 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24 .(2 分)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形成过程要吸热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25.(2 分)在一个室温为 0℃的房间内, 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冻室取出,放在一杯 0℃
的盛水容器中, 则容器中的( )
A .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B .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C. 水和冰的量都不变 D .水的量变少, 冰的量变多
26 .(2 分)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 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0—6min 内,甲物质不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D.6— 10min , 乙物质一定发生物态变化
27.(2 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
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 其中正确的是( )
4 / 8
A.“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28 .(2 分)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镁 铜 铝 铁 钨
熔点/℃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
沸点/℃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40℃里, 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B .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丝制成, 因为钨的熔点高
C .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铁合金
D .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铝铜合金
29.(2 分)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 小刚同学将碘锤浸入开水加热,小明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
热,碘锤中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 水的沸点是 100℃, 酒精灯火焰
温度约为 40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B .甲图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由液态碘变为气态碘
C .选用甲图加热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碘锤受热均匀
D .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
30.(2 分)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 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
种现象的下列阐述, 其中错误的是( )
A .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门尽冷霜能醒骨, 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 .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 .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0.0 分)
31 .(2 分) 某船在海上作匀速直线行驶,某时, 船上发出一汽笛声,旅客在 4s 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 的声音(已知声速为 3 4 0 m / s )。如果鸣笛后船立即停止行驶, 则悬崖到船的距离为 m; 若鸣笛的
同时, 船仍以 2 0 m / s 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 悬崖到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 m。
32.(4 分) 用多层蒸笼蒸馒头, 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
5 / 8
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放 出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 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 主要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手
不会被烫伤。
33 .(2 分)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 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 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 ”,在 0 ℃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
形成“人工雪 ”。(填物态变化名称)
34 .(3 分)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
供一种简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坑,往坑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
备的安装, 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使池内海水的温度 ,加快 形成更多水蒸气。
(2)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膜, 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35 .(4 分)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 80℃热水的大试管,如图
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 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 若继续加热,试管
内的水 沸腾, 理由是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填“能”
或“不能”),若试管中装的酒精,试管内的酒精 沸腾(填“能”或“不
能”)。(标准气压下酒精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36 .(3 分)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用同一支
温度计分别测量某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可知
晚上的气温是 ℃。另有 A 、B 两支酒精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分度值以及
玻璃管的内径都一样,A 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比 B 大, 则这两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
度线之间的距离 (A 较长/B 较长/一样长)。
37 .(2 分)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物质的
熔化图象,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中, 可能是同种物质;那么这
两个同种物质中, 的质量比较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0 分)
38 .(8 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6 / 8
(1)①组装器材时, 酒精灯 (选“要或不要”)点燃, 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A”或“B”); 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 90℃时开始计时, 小明每隔 1min 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直至水沸腾并持续 4min 后停止读数, 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②小明观察到: 第 6min 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 图(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
泡内主要成分应该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3)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 水面上出现“白气”会比停止加热
前 (“多”或“少”)一些。
(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 于是小 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
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39.(7 分)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
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
(1) 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
计,这样的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 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 (3) 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 20 mL,
小明加了 1 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 3 汤匙的盐, 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
7 / 8
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凝固点/℃ 0 -2 -4 -6 -8 -11
盐水浓度/%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 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 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 ,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
(5) 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
(6)综合分析图表数据可推断:若将实验中小明和小红的盐水混合在一起, 则混合后的盐水的浓度范
围大约在 之间 .
四、综合题(共 5.0 分)
40 .(5 分)阅读短文, 回答文后的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 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 水中往往 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 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表(表中防冻 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 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考虑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
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 17 - 28 - 37 - 49 - 48 - 46 -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在混合液中, 如果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6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 - 28 ℃, 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50% D.60%
(3); 由表格数据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 1%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4)长时间使用后, 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 ”、“降
低 ”或“不变 ”),其原因是 。
8 / 8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题(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