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课堂练习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化学课堂练习
满分:80 分 时间:10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 每小题 1 分,11-20 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0
分)
1.2023 年 1 月 28 日,我国高校首艘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在渤海辽东湾开展冰区试航,成为我国第三
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极地科考对全球的环境变化、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等产生巨大的意义。
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不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B.有害气体和烟尘排放可造成空气污染
C.保护环境,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D.极地等冰川融化,不会波及人类发展
2.从化学角度来讲,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类,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 B.液氧 C.牛奶 D.氮气
3.2023 年 3 月 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下列制造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合成抗癌新药 B.组装电脑配件
C.浇铸铁制锅具 D.编制艺术藤椅
4.2022 年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落。航天员在轨工作 183 天,在空间站生活同样离
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生活中需要氧气供给呼吸 D.氧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5.下课后建议同学们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出现头昏。因为,在人们长时间聚集的场所,二氧化碳
体积分数可能达到
A.0.03% B.0.10% C.20% D.80%
6.每年的 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加强大气监测是保护蓝天的有效措施。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填入下图“( )”
中的是
空气质量 更多>
污染指数 ( )29
( )19
( )12
臭氧 5
一氧化碳 0
A.PM10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
7.接触化学近一个月,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实验,相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8.了解标识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现有一运输汽油的货车,应该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A B C D
9.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加热
A.铜+氧气 氧化铜 B.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高温 点燃
C.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D.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10.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从微观的视角剖析物质,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解
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温度计中的汞热胀冷缩 汞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改变
B 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分子种类)不同
C 天然气压缩到钢瓶中 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
D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不断运动
11.仅利用下列①~③方案或方案组合可以清楚地鉴别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是
①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②伸入燃着的木条;③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③
12.供给呼吸是氧气的一种重要用途。医疗急救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给病人吸氧。吸氧设备中有医用氧气湿
化器,其功能类似于“多功能瓶”。下列关于“多功能瓶”的说法正确的是

气 多
湿 功
化 能
器 瓶
A.输氧时,氧气应从短导管进入 B.可以观察气体的流速
C.集气时,多功能瓶必须装满水 D.不能检验气体的性质
13.化学核心概念之间具有包含、并列等关系。下表选项中对应的 X、Y 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缓慢氧化 混合物 化合反应 化学变化
Y 氧化反应 纯净物 分解反应 物理变化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5.注意药品的使用规则,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是我们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叙述
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 10.08g 的固体 B.用量筒作为化学反应的容器
C.用玻璃棒将块状药品研成粉末 D.不规定用量,液体取 1~2mL
16.小张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16.6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
处,读数为 8.6mL。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 8mL B.小于 8mL C.大于 8mL D.都有可能
1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图中能够表示混合物的
A B C D
18.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用途与性质之间联系匹配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 检验二氧化碳
B 金属锡具有导热性 可以制作成电线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可以供给动物呼吸
D 氮气不活泼 可制成多用途电光源
19.有关“6%过氧化氢溶液(又称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实验图像,其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二氧 氧气 水的 过氧
化锰 质量 质量 化氢
/g /g /g /g
反应时间/min 反应时间/min 反应时间/min 反应时间/min
A B C D
20.小飞同学要收集一瓶含空气体积分数为 50%的氧气。他的操作是先在一个集气瓶(容积:200mL)中装
100mL 的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待瓶中水被排尽,瓶口有气泡向瓶外冒出停止收集。该瓶气体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约为
A.70% B.60% C.50% D.25%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1.(4 分)锻炼科学思维能力,你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认识和分析问题。
(1)感悟生活:冬日里,向空气中吹一口气,你会发现有白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 (填“物
质名称”);
(2)学会应用:由于氧气容易加速物质的氧化,所以,为了赶走“氧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以充
入一些 ▲ (同上);
(3)擅于分析: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以根据液体倒吸入装置的体积来推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 ▲ (填“数值”);
(4)敢于反思:老师没有沿用拉瓦锡的著名实验——汞加热,而是选用燃烧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 (答“1 点”即可)。
22.(4 分)化学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第 19 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最大的亮点当属“绿色环保”理念,
由数字火炬手组成的“数字人”与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杭州亚运会“钱江潮涌”主火炬塔(如图),
这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次采用碳废(“碳废”指的是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再生技术,实现零碳甲醇点燃
亚运圣火。结合已学知识回到相关问题。
主火炬塔:钱江潮涌
(1)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造成 ▲ ;
(2)甲醇可以作为燃料,其固定的化学符号是 CH3OH ,则甲醇属于 ▲ (填“纯净”或者“混合”)物;
(3)甲醇燃烧的产物与石蜡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甲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
23.(3 分)化学在材料、能源、健康等研究领域发挥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1)因外界技术封锁,中国“芯片”行业处于阵痛期。芯片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它可以通过二氧化硅和
碳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二氧化硅转化为硅的过程发生了 ▲ (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2)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为了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补给新
能源(包括清洁能源)。写出你所知道的任意一种新能源 ▲ 。
(3)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也称黄花蒿素),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青蒿素为①无色针状
晶体;②受热不稳定;③易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水;④易分解。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填序号)。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24.(6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电器之友——导电金属
导电材料的广泛应用,为电器走进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所了解的金属,绝大多数
有导电性。金属之所以能导电,原因在于金属的原子核外有自由电子存在,在有电压时自由电子带电后向
电压的正极运动,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样,金属就把电流传导过去。
由于不同的金属原子,核外自由电子数量不同,这样的差异反映出不同金属导电性能的不同。
导电材料选择是有一定原则的。除了金属的导电性能,在生活生产中选择导电材料还会考虑很多要素。
下面列举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表 1)、常见金属的市场价格(表 2)。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比较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 银 铜 金 铝 锌 铁 铅
为 100 作标准) (优)100 99 74 61 27 17 7.9(良)
钨 铁 铜 金 银 铝 锡
熔点(℃)
(高)3410 1535 1083 1064 962 660 232(低)
表 1: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金属 金 银 锡 鎳 铜 锌 铝 铅
价格
480 5.5 0.21 0.165 0.069 0.022 0.02 0.017
(元/g)
表 2:常见金属材料的市场价格参考表
铝是一种重要的导电材料,特别在户外电力输送过程中,铝被选择作导体材料的概率最高,使用最广。
另外,铝本身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铝制品外部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
金属继续被氧化。铜在家庭电路导线中应用广泛,而金、银等贵金属在电子元器件中的使用也比较普遍。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匮乏日趋严重,金属资源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为了让社会能够实现可持续
发展,寻找代替品、研发新材料已经成为当今科技承担的重要课题。目前市场上已经实现开发和应用的新
型导电材料有:导电塑料、导电纤维、砷化纳米带、石墨烯导电材料等等。新型材料共同优点是导电性能
优越,并且能够实现个性化需求,但他们共同缺点是价格偏高,因此改革工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
应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依据短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的导电性属于 ▲ (填“物理”或者“化学”)性质;
(2)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同可能是由 ▲ 不同引起的;
(3)根据表 1、表 2信息,家庭电路中通常使用铜导线而不用银导线的原因 ▲ ;
(4)常温下,铝制品表面生成保护膜的文字表达式 ▲ ;
(5)关于导电材料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只有金属才能导电
b.目前,金、银不能作为导电材料
c.金属原子的核外电子只有在通电时才会运动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25.(8 分)进行跨学科融合,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1)初二物理学实验如下图。液面下降,说明微观粒子之间有 ▲ 。
红墨水
喔,液面下降;下部液体逐渐变红!
活塞 打开活塞
酒精
有文献认为,“下部液体逐渐变红”不能准确说明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理由是 ▲ 。
(2)将“○”处滴有酚酞试液的纸条置于试管里(如下图),用 ▲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量
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
(3)在脱脂棉上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药品,如下图所示,片刻后发现在中.线.偏.左.附.近.出.现.大.量.
白.烟.。(已知: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氨气相对分子质量的两倍;氯化氢遇氨气
生成白色固体。)
i.结合所给信息,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回答完整得分)。
ii.下图是验证分子不断运动的书本实验与改进实验。
a)改进实验的现象是 ▲ ;由此还可以得出结论是 ▲ 。
b)与书本实验相比,改进实验的优点是 ▲ 。
26.(5 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以下是利用空气制取氮气的工艺流程。
(1)目前,膜分离技术有多种。该工艺的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膜,氧气等能透过膜,而氮气
不能。据此推测氧分子的体积比氮分子的体积 ▲ (填“大”或“小”)。
(2)工业上,利用空气生产富氧空气和氮气的核心步骤是采用膜分离技术,判断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依
据是 ▲ 。
(3)若在流程图中“……”部分多次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提高氮气的 ▲ 。
(4)该工艺得到的富氧空气用途广泛,工业上,“富氧空气”可以用在 ▲ (写出一种即可)
领域。
(5)另外,也可以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取氮气,流程为:
由流程图可知,氮气的沸点 ▲ (填“高于”或“低于”)氧气的沸点。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27.(10 分)氧气是初中化学涉及的三大气体之一,人类在很多领域离不开氧气。下列与氧气相关的实验探
究活动,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制气:实验室用双氧水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制取氧气。反应(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
i.该制气过程中硫酸铜溶液起 ▲ 作用。
ii.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
iii.制气过程中,双氧水从 ▲ 注入反应(发生)装置中。
(2)验气:氧气的物理性质。小组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做如下实验,当观察到 ▲
,可推理得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用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i.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
ii.右图是铁丝燃烧对照实验组 c(改进前)与 d(改进后),c中
水与 d中双氧水的共同作用是 ▲ 。
iii.在 d(改进后)中进行实验,无需等火柴快燃尽便可将铁丝伸
入瓶中且实验现象比 c(改进前)更加明显。你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
因可能是 ▲ 。
(4)探气:空气中氧气含量探析实验。
【原理】红磷燃烧仅消耗氧气,压强减小,液体倒吸。
【不足】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燃烧停止,所测氧气含量与实际值相比偏 ▲ (填“高”或“低”)。
【探索】①红磷改为木炭。
②红磷改为镁条。
【资料】①木炭在充足氧气(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在不充足氧气(空气)中燃烧产生一氧化
碳。
②镁条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能燃烧。
【反思】下列对相关实验的理解合理的是 ▲ 。
A.两个探索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为了确保实验结论准确,所选药品通常需足量;
C.初中化学,做任何实验都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28.(10 分)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工业生产以及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
一、制取高锰酸钾
(一)原料:氢氧化钾、二氧化锰、氧化剂(如氯酸钾、氯气)、水等。
(二)原理:先用氢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制取锰酸钾,再通入氯气将锰酸钾转化为高锰酸
钾,最后将剩余的二氧化锰固体和高锰酸钾溶液的进行分离,并低温离心干燥去除水份。
Q1:干燥高锰酸钾需要在低温下进行的原因是 ▲ (填文字表达式)。
(三)储存: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
Q2:高锰酸钾粉末等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 (填仪器名称)。
二、应用高锰酸钾
(一)医疗上用高锰酸钾洗液可以治疗皮肤炎症、湿疹,也可以作为消毒剂使用,但是浓度不能过高,
更不可以口服。
Q3:高锰酸钾与氧气都可以作为氧化剂,是因为高锰酸钾也具有 ▲ 性。
(二)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理论上 31.6g 高锰酸钾可以制取 3.2g 氧气。
Q4:研究小组发现用 31.6g 高锰酸钾加热所得氧气质量大于 3.2g,若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产量偏高
的原因可能是:猜想 1.锰酸钾能继续分解产生氧气;
猜想 2. ▲ ;
猜想 3. ▲ 。
Q5: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 呢?(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 现象与结论
▲ ▲
三、回收——变废为宝
回收再利用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实现“变废为宝”的主要途径。同时,能够有
效减少有害气体或者烟尘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发生率。
研究小组加热 10g 氯酸钾和 2g 二氧化锰混合固体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分离剩余固体得到二氧化锰的
质量是 2g。
有小组成员依据反应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得出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其它小组认为,
仅从质量不变得出结论是不准确的。比如动植物呼吸虽然吸入了空气,参与呼吸作用的是氧气,氮气等属
于“旁观者”,质量不发生改变。
Q6:要想确定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要证明:(1)能改变反应速率;(2)反应前后 ▲ 不变。
请简述“证明(1)改变反应速率”的思路 ▲ 。
化学课堂练习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bQSUgggoAAIAAQhCAw3SCAKQkBCCCKoOBBAAIAAAwRFABA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初级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3.1字母表示数随堂练习-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