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九上12.2内能热传递
(共20题)
一、选择题(共12题)
下列关于功、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降低一定是对外做功造成的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其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
C.对物体做功,一定可以改变物体得内能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下列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冷天搓手取暖 B.压缩空气内能增大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下滑时臀部发热
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质量相同的 的水和冰具有相同得内能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物体温度在 以下时没有内能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零下 的冰块放在 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变
B.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D.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如图所示,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轻触钉帽,感觉钉帽的温度明显升高了,甚至发烫。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钉的温度升高,内能减小
B.图钉的内能增加,纸板的内能也增加
C.改变图钉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D.图钉内能的大小等于图钉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多少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的冰可以从 的水中吸热
B. 水的内能比 水的内能大
C.一杯水放在桌子上比放在地上内能大
D.水温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很难被压缩,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引力
B.越滚越慢的足球,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C.用磨刀石磨菜刀,菜刀的内能增加
D.铁块熔化成铁水,它的内能不变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也越大
B.内能越大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发生扩散现象时,物质只能从内能大的物体进入内能小的物体
D.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下列的四幅图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相同的是
A. 冬天搓手取暖 B. 用暖水袋取暖
C. 下滑时臀部发热 D. 钻木取火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二、填空题(共4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举出反例。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
()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会升高。 , 。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 。
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做 。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 。物体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 和 的总和。内能的单位是 。
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如图()、()所示,分别用力 、 匀速提升重为 牛的物体,图中的 滑轮可以看作省力杠杆;图()中,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 的大小为 牛。
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向密闭的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瓶内会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 ,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
(1)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2)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请你判断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何种现象。
(1) 彗星凌日是 现象。
(2) 钻木取火是 现象。
(3) 暗潮涌动是 现象。
(4) 晴空霹雳是 现象和电现象。
用热量、温度、内能三个物理量填空:
(1) 物体吸热温度升高,这里的热是指 。
(2) 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3) 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壁的上部略有发热,而气筒壁的下部和底部附近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的主要原因,下面有2个猜想:
猜想①: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的温度升高;
猜想②: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由于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1) 请你判断:猜想 是合理的;
(2) 你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D
【解析】A、物体的温度降低可能是对外做功、也可能是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可能增加了分子动能,也可能改变了分子势能,故B错误;
C、对物体做功,物体有可能是发生了形变或产生了机械运动,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说法错误;
D、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选项正确。
2. 【答案】C
【解析】冬天手冷的时候,两手互相搓搓,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压缩空气时,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正确;
下滑时臀部发热,人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3. 【答案】C
【解析】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是否运动,都具有内能,所以A是错误的;
质量相同的 的水和冰,虽然质量相同,但水的分子间势能大,二者具有不相同的内能,故B选项错误;
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说明分子势能及动能相同,所以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故C选项正确;
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物体温度在 以下的分子仍然具有动能和势能,故D选项错误。
4. 【答案】B
【解析】将 的冰块放在冰箱的 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从冰箱中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故A错误;
做功冲程活塞向下运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对其做功,所以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锯条的温度升高,故C错误;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D错误。
5. 【答案】D
6. 【答案】B
【解析】AB、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克服摩擦做功,使图钉和纸板的温度都升高,内能都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该实验中改变图钉内能的方式是做功,故C错误;
D、在摩擦过程中有能量的损失、且纸板的内能也增大,所以,图钉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多少不等于图钉增加的内能,更不等于图钉内能的大小,故D错误。
7. 【答案】D
8. 【答案】C
【解析】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B不符合题意;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的高低,不是内能的大小。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是温度高的物体,所以,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符合题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答案】C
10. 【答案】D
【解析】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不一定越大,因为内能还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故A错误;
物体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越动越剧烈,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内能越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越高,分子运动不一定越剧烈,故B错误;
发生扩散现象时,两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故C错误;
内能小的物体可能温度高,内能大的物体可能温度低,因此在发生热传递时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11. 【答案】B
【解析】改变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ACD三幅图片都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而B是热传递的方法。
12. 【答案】D
【解析】向上抽活塞,筒内气压减小,温度降低,硝化棉不能燃烧,故A错误;
本题实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
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C错误;
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时,硝化棉就会燃烧,故D正确。
二、填空题(共4题)
13. 【答案】;
14. 【答案】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焦
15. 【答案】做功;;
16. 【答案】白雾;减少
【解析】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向密闭的瓶内打气,水蒸气会把瓶塞冲出,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17. 【答案】
(1) 冰在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 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
【解析】
(1) 晶体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如故()错误。
(2) 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如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故()错误。
18. 【答案】
(1) 光
(2) 热
(3) 力
(4) 声
19. 【答案】
(1) 热量
(2) 温度
(3) 内能
20. 【答案】
(1) ①
(2) 打气时空气被压缩至筒底的下部,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气筒下部筒壁的温度更高。若因为摩擦生热,则应使整个筒壁升温,所以猜想①合理,猜想②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