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练习11.2《滑轮》课后巩固练习(1)
基础知识:
1.滑轮:周边有 、能绕 转动的圆轮,滑轮的实质是 的变形。
2.定滑轮定义:工作时滑轮轴的位置 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3.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可以 ,F= G,S= h。 4.动滑轮定义:工作时滑轮轴的位置 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5.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单个动滑轮最多可以 ,但不能 ,F= G,S= h。 6.定滑轮的实质是 杠杆,使用时拉力大小与拉力的方向 。
7.动滑轮的实质是 杠杆,使用时拉力大小与拉力的方 向 ,拉力沿 方向最省力。
8 、请画出定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请画出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巩固练习:
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 B.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
C .使用动滑轮不仅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力的方向 D.动滑轮实质上是一种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2、学校国旗旗杆下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3、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 、F2、
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F1 、F2、F3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3 D.F1 、F2 、F3的大小不能确定
4、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是( )
A.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既不能省力,也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D.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
C.
) (
B.
) (
D.
)A.
6、如图所示,滑轮重为 6N,物体重为 30N(不考虑绳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则拉力为( )
A.36N B.30N C.18n D.15N
(
第
6
题图
第
7
题图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 10N 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 70N 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该同学所用拉力 F 的可能值是( )
A. 30N B. 35N C. 40N D. 45N
8、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 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是( )
9、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拉力分别为 F 甲 、F 乙 ,不记滑轮与
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A.F 甲<F 乙 B.F 甲>F 乙 C.F 甲 =F 乙 D.无法判断
10、(多选)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 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 F1 、F2 、F3 ,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 s1 、s2 、s3 ,移动速度分别为 v1 、v2 、v3。
不计滑轮摩擦,则( )
(
A.F
1
:F
2
:F
3
=2:1:4 v
1
:v
2
:v
3
=2:1:
4
B.F
1
:F
2
:F
3
=2:1:4 s
1
:s
2
:s
3
=2:4:
1
C.F
1
:F
2
:F
3
=2:4:1 v
1
:v
2
:v
3
=2:1
:
4
D.F
1
:F
2
:F
3
=2:1:4 v
1
:v
2
:v
3
=2:4:
1
)
11、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 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 ( )
1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甲物体重 16N,乙物体重 12N,当它们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对地面的压力 是( )
A. 4N B. 16N C. 12N D. 8N
13、小李的质量为 50kg,可以举起 80kg 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 70kg,可以举起 60kg
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
来.比赛结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14、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 10N 的力 F 的作用下,重物 A 沿竖直方向匀速
上升.已知重物 A 上升速度为 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20N 0.1m/s C.5N 0.4m/s D.5N 0.1m/s
15、如图所示 A 和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同时用细绳通过光滑轻滑轮相连。A 在水
平拉力 F 的作用下匀速向左运动,若 A 与 B 之间的摩擦力为 5N,B 与水平地面之间
的摩擦力为 10N,则 F 的大小为 N。
16、 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
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 、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 、F2 、F3
的中最小的是 。
17、如图所示,分别使用 A、B 两种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其中 B 是 滑
轮(选填“定 ”或“动 ”)。若物体所受重力 G 为 100N,不计绳重、滑轮
重和摩擦,则拉力FA = N,FE = N。若使用滑轮 A 时,拉动
绳子的距离为 2m,则物体上升 m。
18、 如图所示,用滑轮拉着一重为 4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运动,重物
上升了 0.2m,该滑轮为 滑轮(选填“动 ”或“定 ”),不计滑
轮重、绳重及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 为 N,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m。
1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N,则拉力 F 是 N;若不计滑 第 17 题图 第 18 题图 第 19 题图
轮的重力及摩擦,物体匀速上升,物体重 G= N。
20、如图所示,物体 A 的质量为 5kg.在沿水平方向的拉 FF 的作用下,物体恰好以 0.1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已知拉 力 F 的大小为 20N,则物体 AA 受到的摩擦力为 N,拉力 F 的速度为 m/s. (假设绳子足够长,滑轮重不计,
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第 20 题图
第 21 题图
第 22 题图
21、如图所示,物体 A、B 所受重力都为 200N,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计。当用力分别匀速提起 A 和 B 时,力 F1 为 N,力 F2 为 N;若物体 A、B 均上升 0.2m,用时 1s,则 F1 移动 m,F2 移动 m;F1 移动的 速度为 m/s,F2 移动的速度为 m/s。
22、下图是小聪为拉船靠岸而设计的甲、乙两种方案,若拉船的力需要很大,则应选用 (填“ 甲 ”或“ 乙 ” 方案,因为采用这种方案可以 。 (不计机械的自重及摩擦)
23、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 F1 、F2 、F3 ,那么这三个力的
关系是( )
A. F1>F2>F3 B. F1
①一个定滑轮②一个动滑轮③杠杆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②③ D. ②和③
2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提起质量为 20kg 的物体,若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拉动绳子,使物体 A 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及 摩擦,动滑轮重 20N,则拉力 F 的大小为 N。若改为斜向上拉绳子,则拉力 F 将 (选填“变大 ”、“变 小 ”或“不变 ”)。 (g 取 10N/kg)
(
乙
) (
甲
)26、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
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的重力为 10000N,汽车所受阻力为 800N,
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
为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27、小明同学探究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时:
(1)他认为如图(a)所示的动滑轮是一个变形的杠杆,当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
形物 G 时,支点在 O 点,动力 F 的力臂应为阻力力臂 倍,则根据杠杆的平衡
条形,F 与 G 的大小关系应该为 F= G,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发现 F>
G,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按图(b)所示拉力 F ′ 的方向匀速提升同一重物 G 时,测得拉力 F ′
大小,发现 F ′>F,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 ;为此,该同学得出结论,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了更省力, 动力的方向应为 。
(3)该同学在对图(a)的探索中还发现:当动滑轮与重物 G 一起被提升 5 厘米高度时,绳子自由端在拉力 F 的作 用下被竖直向上拉起 10cm;当动滑轮和重物被提升 10cm,绳子自由端被提起 20cm。从中他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
工作时,可以省一半力,但是 。
28、如图所示,小军同学正在探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实验:
(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
(2)实验时,他应该 (选填“匀速 ”或“加速 ”)拉动绳子;
(3)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 F1、F2、F3 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3
29、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明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的实验中,完成了如下图甲、乙、
丙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使用定滑轮时 测力计的示数 F1/N 使用动滑轮时 测力计的示数F2 /N
1 1.00 0.60 0.65
2 1.50 1.10 0.90
3 2.00 1.60 1.15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 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 下列问题: (1)在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总是小于物体的重力,这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相矛盾,请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 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你认为对于图乙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2)在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测力计的示数也不等于物重的一半。小明猜想是由于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且绳子与 滑轮之间有摩擦的缘故,你同意小明的猜想吗? 。
如果不考虑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利用小明测得的数据可求出动滑轮的重力为 N;
30、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 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31、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弹簧秤测得动滑 轮的重力为 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 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
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秤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中(见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秤的示数 F 与钩码的重力 G 以及动滑轮的重 力 G0 的关系为 ;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