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利用的是萃取原理,属于物理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梦溪笔谈》中“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与化学反应无关
2.截止到2021年9月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2亿,在阻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最大程度的体现了我国的政治优势。防疫过程中,其中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双氧水等均能起到杀菌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分子式是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C.“84”消毒液是纯净物 D.的球棍模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O、气体转化为,可实现氮的固定
B.常温下,可以用铝罐贮存浓硝酸,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C.在胆矾中加入浓硫酸后,胆矾由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铝放入氨水溶液中:
B.碳酸钡溶于硫酸中:
C.溶液中通入过量:
D.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5.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及净水
B.氮化镓属于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作光导纤维
C.、、都可用作食品调味剂
D.超级钢耐腐蚀、强度大,可实现轻薄化,用于航空航天
6.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隔绝空气焙烧时理论上反应消耗的
B.加入可以减少的排放同时生成建筑材料
C.向滤液中通入过量、过滤、洗涤、灼烧沉淀可制得
D.烧渣分离可以选择用磁铁将烧渣中的分离出来
7.下列检验离子的方法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滴加淀粉溶液显蓝色,一定含有
B.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
C.滴加溶液变血红色,一定含有
D.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
8.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E是强酸,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都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D和反应生成E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当X是强碱时,E是;当X是强酸时,E是
C.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D.A可能为硫化铵
9.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具有漂白性
B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萃取 层无色 的还原性强于
C 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充分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非金属性:Cl>Si
D 向某酸雨样品中加入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酸雨样品中一定含
10.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含和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溶”时的反应为
B.加入溶液作用是将转化成沉淀
C.“电解Ⅰ”是电解熔融,电解过程可加入冰晶石降低熔点
D.“电解Ⅱ”是电解溶液,阴极得到溶液和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答案符合题意。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组别是( )。
A.碱性环境中:、、、
B.弱酸性溶液中:、、、
C.加金属铝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
D.室温下溶液中:、、、
12.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常见的气态氢化物,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臭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大17,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未列出)。
对图中有关物质及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B.D与水反应能生成酸,因此D是酸性氧化物
C.因为E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
D.图中涉及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研究出以饱和食盐水、和(合成氨厂的氨气中常混有副产物)为原料制备纯碱,其生产流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应先通入,再通入
B.流程中的X为,Y为
C.沉淀池中发生反应:
D.操作Ⅰ为过滤,母液中的一种副产品为,可在农业上用作化肥
14.将足量缓缓通入含和的混合溶液中。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与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且不考虑与水反应)。
A.B.C.D.
15.利用锌灰(主要成分为,含有、、、、等杂质)制备高纯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渣1的成分只有
B.加入的试剂a可为Zn,目的是除去
C.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若取步骤3后的干燥滤饼煅烧,得到产品,则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12分)某研究性小组为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最后发现试管中铜有剩余。请回答:
(1)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3)试管③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该小组认为还应有一定的硫酸剩余,请说明铜丝未完全溶解并仍有一定量余酸的原因__________。
(5)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确实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
A.锌粒 B.溶液 C.银粉 D.溶液
(6)若想使铜继续反应可以向试管①中加入一种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17.(10分)铜银合金在现代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从铜银合金切割废料(不含其它金属)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图。
(1)向熔炉中通入适量富氧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滤渣A溶于稀硝酸时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在混料池中,将三种原料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均匀,煮沸,过滤。将滤渣B在200℃下翻炒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固体C,C只含、,物质的量之比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C在煅烧釜中高温灼烧,得到,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若溶解所得溶液中含有,则混料时应加入__________。
(5)冷却银熔体得到的粗银可使用电解法精炼,精炼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
(6)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
18.(12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纯净的氯气并研究氯气的性质。装置如下:
已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1)装置B的功能是: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
(2)a,b均为红色布条,其中a布条为__________的(填“干燥”或“湿润”)。与实验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3)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表达)。
(4)小组同学观察到D中红色褪去,并对褪色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__________;
假设2:破坏了酚酞的结构。
该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1是否成立。实验方案为:取少许D中褪色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__________(填“操作”),若__________(填“现象”),则假设1成立。
19(11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测定和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装置D中硬质双通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是和的混合物。
(1)为了安全,在点燃D处的酒精灯之前,必须__________。
(2)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4)若和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反应完全后U形管的质量增加,则混合物中的质量为__________g。
(5)若装置中无干燥管F,则测得的质量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反应后得到的残留固体中还有少量,则测得的质量将__________。
20.(15分)《中国锰业》一文提出用废铁屑还原软锰矿,制取高纯硫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某公司提供的软锰矿,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其中还含有少量Fe、、、及重金属等。
软锰矿制备硫酸锰晶体的工艺流程
(1)Ⅰ中加铁屑而不加铁块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写出Ⅰ中铁屑与软锰矿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加之前需要加双氧水的作用__________,结合下表说明,加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数据如下,不同金属离子沉淀的pH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pH 1.5 6.5 7.7
沉淀完全pH 3.7 9.7 9.8
已知:,
(4)深度除杂中加入的作用是除去钙离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__________。
(5)从滤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趁热过滤。
硫酸锰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50 80 90 100
溶解度l(/100g水) 58 48 42 34
(6)为探究稀硫酸介质中湿法还原软锰矿制备硫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如图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请结合图像分析约为__________最合适,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
弘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答案
1.B 2.C 3.D 4.C 5.B 6.A 7.A 8.C 9.B 10.D
11.B 12.AD 13.AB 14.A 15.AD
16.(12分)
(1)(浓) 氧化性
(2)品红褪色
(3)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4)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氧化性变弱,不再与铜反应
(5)AD
(6)A
17.(10分)
(1)将Cu氧化为,与Ag分离
(2)
(3)
(4)5
,
(6)氧气
18.(12分)
(1)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氯化氢杂质 浓硫酸
(2)干燥 a中红色布条不褪色,b中红色布条褪色
(3)
(4)消耗了 继续加入溶液 溶液变红
19.(11分)
(1)在b处收集氢气并验纯
(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E,干扰实验。
(3)关闭a,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下端有一段水柱高于试管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16
(5)偏大 偏小
20.(15分)
(1)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
(2)或
(3)充分氧化 大于等于3.7小于7.7
(4)加入增大溶液中F离子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使转化为固体沉淀除去
(5)蒸发浓缩或浓缩结晶
(6)0.76-0.8均可 锰浸出率达95%以后增大铁的比例,锰的浸出率基本保持不变或变化不大,增加铁粉会增加成本,并为后续净化增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