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方向 (答案)

4 / 7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选考)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
A.1 mol CH4(g)<1 mol H2(g)
B.1 mol H2O(g)<2 mol H2O(g)
C.1 mol H2O(s)>1 mol H2O(l)
D.1 mol C(s,金刚石)>1 mol C(s,石墨)
2.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2(g)+3H2(g)2NH3(g) ΔH<0
D.CaCO3(s)===CaO(s)+CO2(g) ΔH>0
3.5 mL 0.1 mol·L-1 KI溶液与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
B.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C.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2022·浙江选考)关于反应Cl2(g)+H2O(l)HClO(aq)+H+(aq)+Cl-(aq) ΔH<0,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氯水中的c(HClO)减小
B.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HClO)增大
C.取氯水稀释,c(Cl-)/c(HClO)增大
D.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
5.有Ⅰ~Ⅳ四个体积均为0.5 L的恒容密闭容器,在Ⅰ、Ⅱ、Ⅲ中按不同投料比(Z)充入HCl和O2(如表),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4HCl(g)+O2(g)2Cl2(g)+2H2O(g) ΔH,HCl的平衡转化率(α)与Z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起始时
T/℃ n(HCl)/mol Z
Ⅰ 300 0.25 a
Ⅱ 300 0.25 b
Ⅲ 300 0.25 4
A.ΔH<0,a>4>b
B.容器Ⅲ某时刻处在R点,则R点的v正p(Q)
C.3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640
D.若起始时,在容器Ⅳ中充入0.25 mol Cl2和0.25 mol H2O(g),300 ℃达平衡时容器中c(HCl)>0.2 mol·L-1
6.(2022·广东等级考)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7.某温度下,反应2A(g)B(g) 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时=a,若改变某一条件,足够长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B气体,则aB.在该温度恒压条件下再充入少量B气体,则a=b
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a<b
D.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a>b
8.温度为T ℃,压强为1.01×105 Pa时,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aB(?)3C(g)+D(s),达到平衡时,测得c(A)=0.4 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至2.02×105 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2 mol·L-1,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至5.05×105 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2.2 mol·L-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B为气态
B.a>2
C.第一次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B为非气态
9.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H3OCH3)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0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反应Ⅲ:2CH3OH(g)===CH3OCH3(g)+H2O(g) ΔH3=-24.5 kJ·mol-1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按n(CO2)∶n(H2)=1∶3通入CO2和H2,平衡时各含碳物种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 Ⅰ 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B.图中曲线b表示CO2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C.510 K时,反应至CH3OCH3的体积分数达到X点的值,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提高CH3OCH3的体积分数
D.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CH3OCH3的选择性=×100%
二、非选择题
10.化学家Paul Sabatier研究发现,CO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够转化为甲烷,即Sabatier 反应:CO2(g)+4H2(g)CH4(g)+2H2O(g) ΔH1<0;副反应:CO2(g)+H2(g)CO(g)+H2O(g) ΔH2>0。
(1)研究发现,若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对CO2的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化工生产上,通常选取0.1 MPa而不选取更高的压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 ℃时,向某刚性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若仅发生Sabatier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a.H2的转化率先逐步减小后保持不变
b.CO2的正反应速率先逐步减小后保持不变
c.反应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先逐步减小后保持不变
11.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正____(填“>”“<”或“=”)v逆。
(2)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N2(g)+3H2(g)2NH3(g) ΔH<0,应用此法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
①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填字母)。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及时分离出氨
D.充入氮气,增大氮气的浓度(保持容器体积不变)
②若在某温度下,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图2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H2表示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从第11 min起,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____(填字母)。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选考)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
A.1 mol CH4(g)<1 mol H2(g)
B.1 mol H2O(g)<2 mol H2O(g)
C.1 mol H2O(s)>1 mol H2O(l)
D.1 mol C(s,金刚石)>1 mol C(s,石墨)
解析:选B CH4(g)和H2(g)物质的量相同,且均为气态,CH4(g)含有的原子总数多,CH4(g)的摩尔质量大,所以熵值1 mol CH4(g)>1 mol H2(g),A错误;相同状态的相同物质,物质的量越大,熵值越大,所以熵值1 mol H2O(g)<2 mol H2O(g),B正确;等量的相同物质,熵值关系为S(g)>S(l)>S(s),所以熵值1 mol H2O(s)<1 mol H2O(l),C错误;从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组成上来看,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更有序,熵值更低,所以熵值1 mol C(s,金刚石)<1 mol C(s,石墨),D错误。
2.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2(g)+3H2(g)2NH3(g) ΔH<0
D.CaCO3(s)===CaO(s)+CO2(g) ΔH>0
解析:选B A项,是一个ΔH<0,ΔS>0的反应,任何温度下一定能自发进行;B项,是一个ΔH>0,ΔS<0 的反应,任何温度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项,是一个ΔH<0,ΔS<0的反应,低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D项,是一个ΔH>0,ΔS>0的反应,高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
3.5 mL 0.1 mol·L-1 KI溶液与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
B.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C.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解析:选D 碘易溶于苯,加入苯,碘进入到苯中,使水溶液中碘的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则经过苯两次萃取后溶液中不会有Fe3+,加入KSCN,溶液不会呈红色,溶液呈红色说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有反应限度,B项正确;加入FeSO4,二价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项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项错误。
4.(2022·浙江选考)关于反应Cl2(g)+H2O(l)HClO(aq)+H+(aq)+Cl-(aq) ΔH<0,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氯水中的c(HClO)减小
B.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HClO)增大
C.取氯水稀释,c(Cl-)/c(HClO)增大
D.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
解析:选D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ClO)减小,A正确;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分子,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HClO)增大,B正确;氯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而c(HClO)和c(Cl-)均减小,但HClO本身也存在电离平衡HClOH++ClO-,稀释促进了HClO的电离,使c(HClO)减少更多,因此增大,C正确;氯水中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氯离子,氯水中加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证明生成了碘单质,氯气和次氯酸都能氧化I-,不能证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即不能证明反应存在限度,D错误。
5.有Ⅰ~Ⅳ四个体积均为0.5 L的恒容密闭容器,在Ⅰ、Ⅱ、Ⅲ中按不同投料比(Z)充入HCl和O2(如表),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4HCl(g)+O2(g)2Cl2(g)+2H2O(g) ΔH,HCl的平衡转化率(α)与Z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起始时
T/℃ n(HCl)/mol Z
Ⅰ 300 0.25 a
Ⅱ 300 0.25 b
Ⅲ 300 0.25 4
A.ΔH<0,a>4>b
B.容器Ⅲ某时刻处在R点,则R点的v正p(Q)
C.3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640
D.若起始时,在容器Ⅳ中充入0.25 mol Cl2和0.25 mol H2O(g),300 ℃达平衡时容器中c(HCl)>0.2 mol·L-1
解析:选C HCl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增大氧气的物质的量,可促进HCl的转化,即Z越小,HCl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故a<4v逆,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因此p(R)>p(Q),B项错误;300 ℃,Z==4时,起始n(HCl)=0.25 mol,n(O2)=0.062 5 mol。容器体积为0.5 L,则起始c(HCl)=0.5 mol·L-1,c(O2)=0.125 mol·L-1,根据该条件下HCl的平衡转化率为80%,可得出平衡时c(O2)=0.025 mol·L-1,c(HCl)=0.1 mol·L-1,c(Cl2)=c(H2O)=0.2 mol·L-1,则K==640,C项正确;在0.5 L容器Ⅳ中只充入0.25 mol Cl2和0.25 mol H2O(g),等效于在0.5 L容器中充入0.5 mol HCl和0.125 mol O2,HCl和O2的物质的量为容器Ⅲ中的2倍,相当于在容器Ⅲ的基础上增大压强,若平衡不移动,则平衡时c(HCl)=0.2 mol·L-1,但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300 ℃达到平衡时0.1 mol·L-16.(2022·广东等级考)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解析:选C 从图示可以看出,平衡时升高温度,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ΔH>0,故A错误;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随着温度升高氢气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减少,则平衡随着温度升高正向移动,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而a曲线表示的是物质的量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容器体积固定,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没有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BaSO4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不能改变其浓度,因此平衡不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7.某温度下,反应2A(g)B(g) 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时=a,若改变某一条件,足够长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此时=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B气体,则aB.在该温度恒压条件下再充入少量B气体,则a=b
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a<b
D.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a>b
解析:选B A项,充入B气体后平衡时压强变大,正向反应程度变大,变小,即a>b,错误;B项,在该温度恒压条件下,再充入B气体,新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等效,不变,即a=b,正确;C项,升温,平衡右移,变小,即a>b,错误;D项,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变大,即a<b,错误。
8.温度为T ℃,压强为1.01×105 Pa时,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aB(?)3C(g)+D(s),达到平衡时,测得c(A)=0.4 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至2.02×105 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2 mol·L-1,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至5.05×105 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2.2 mol·L-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B为气态
B.a>2
C.第一次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B为非气态
解析:选C 压强由1.01×105 Pa增大到2.02×105 Pa,即为原来的两倍时,平衡时A的浓度小于原来的两倍,所以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第二次达到平衡时B是气体,1+a>3,即a>2,A、B项正确,C项错误;压强由2.02×105 Pa增大到5.05×105 Pa,即为原来的2.5倍时,平衡时A的浓度大于原来的2.5倍,所以平衡逆向移动,则加压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之和增大的反应,所以第三次达到平衡时B为非气态,D项正确。
9.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H3OCH3)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0 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反应Ⅲ:2CH3OH(g)===CH3OCH3(g)+H2O(g) ΔH3=-24.5 kJ·mol-1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按n(CO2)∶n(H2)=1∶3通入CO2和H2,平衡时各含碳物种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 Ⅰ 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B.图中曲线b表示CO2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C.510 K时,反应至CH3OCH3的体积分数达到X点的值,延长反应时间不能提高CH3OCH3的体积分数
D.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CH3OCH3的选择性=×100%
解析:选D 反应Ⅰ中H2O也是气态,所以平衡常数为K=,A错误;只有反应Ⅲ涉及CH3OCH3,反应Ⅲ焓变小于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CH3OCH3的体积分数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则b代表的应该是CH3OCH3,a代表CO2,B错误;b代表的应该是CH3OCH3,X点位于曲线下方,所以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CH3OCH3的体积分数,C错误;反应Ⅰ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反应Ⅱ、Ⅲ均为气体系数之和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CH3OH的浓度增大,虽然H2O的浓度也增大,但CH3OH的系数为2,所以反应Ⅲ平衡正向移动,CH3OCH3的选择性增大,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化学家Paul Sabatier研究发现,CO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够转化为甲烷,即Sabatier 反应:CO2(g)+4H2(g)CH4(g)+2H2O(g) ΔH1<0;副反应:CO2(g)+H2(g)CO(g)+H2O(g) ΔH2>0。
(1)研究发现,若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对CO2的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化工生产上,通常选取0.1 MPa而不选取更高的压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 ℃时,向某刚性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若仅发生Sabatier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a.H2的转化率先逐步减小后保持不变
b.CO2的正反应速率先逐步减小后保持不变
c.反应混合物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先逐步减小后保持不变
解析:(1)根据图乙可以得出压强大于0.1 MPa时,CO2的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变化已经不明显,如果继续增大压强,会增大设备投资和能耗,反而降低了生产效益。(2)根据题意,随着反应进行,H2的消耗量越来越多,其转化率越来越大,达到平衡后保持定值,a错误;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故密度不变,c正确;化学平衡常数仅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若温度始终为t ℃,平衡常数保持不变,d错误。
答案:(1)虽然增大压强可使CO2的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稍有增大,但能耗更大、成本更高,综合经济效益下降(其他合理说法也可,如0.1 MPa下,CO2的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已经较高,再进一步增大压强,CO2的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变化不大,且加压会增大设备投资和能耗) (2)bc
11.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正____(填“>”“<”或“=”)v逆。
(2)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N2(g)+3H2(g)2NH3(g) ΔH<0,应用此法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
①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填字母)。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及时分离出氨
D.充入氮气,增大氮气的浓度(保持容器体积不变)
②若在某温度下,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图2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H2表示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从第11 min起,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____(填字母)。
解析:(1)①恒温恒压条件下,向题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则反应容器的体积会增大,平衡会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向左)移动。②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没有达到平衡,反应向右进行,所以v正>v逆。(2)①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分离出氨,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充入氮气,平衡正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②0~10 min时,N2从0.6 mol减少到0.2 mol,变化量为0.4 mol,则H2的变化量为1.2 mol,v(H2)==0.06 mol·L-1·min-1。平衡时压缩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2的物质的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小,曲线d符合题意。
答案:(1)①向左 ②>
(2)①D ②0.06 mol·L-1·min-1 d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新泰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