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涂在答题框内。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2分)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河面
2.(2分)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
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
3.(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4.(2分)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北方供暖系统用水循环散热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5.(2分)甲、乙两台热机,甲的效率比乙的低,其含义是( )
A.甲比乙做的有用功少
B.甲比乙消耗的燃料多
C.在做相同有用功的条件下,甲损失的能量少
D.在做相同有用功的条件下,甲消耗的燃料多
6.(2分)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盏小灯泡都能发光的是( )
A. B.
C. D.
7.(2分)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8.(2分)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闭合后,两灯都不亮,两灯仍不亮;仍用这根导线连接b、d两点2亮、L1不亮。则故障可能是( )
A.灯L1开路 B.灯L1短路
C.灯L2开路 D.开关S的接线柱处断开
9.(2分)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10.(2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从验电器A流动到验电器B
B.电荷从验电器B流动到验电器A
C.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为从B向A
D.A金属箔张角变小,因为它失去了正电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两个及两个以上)选对而无错选的得3分,部分(一个)选对而无错选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多选)11.(4分)温度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8℃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25℃
D.加水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多选)12.(4分)今春爆火的“淄博烧烤”,成为网上嗨翻的话题。蘸酱、卷肉、放葱、用手一撸,凭着“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 )
A.肉串在烤炉上加热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大的
B.烤串现场烟雾弥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烤串时,肉串温度升高,所含有的热量增加
D.大量车队涌入淄博“进淄赶烤”,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
(多选)13.(4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
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有可能发生热传递
(多选)14.(4分)物理课上老师做了很多静电小实验,关于摩擦起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得到电子而带正电
C.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D.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多选)15.(4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闭合S1,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
B.闭合S1、S2,L1、L2都发光
C.闭合S2,断开S1,L1、L2都发光
D.S1、S2都断开,L1、L2都不发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60分)
16.(4分)如图所示为人们所喜爱的电动自行车,它具有轻便、节能、环保等特点,只要将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 ,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17.(4分)“糖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为:将白糖加热成糖汁,用勺子盛起糖汁,等全部凝固后拿铲子铲起来即可,将糖汁变成糖画是 现象,该过程中 热量。
18.(4分)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如图甲所示是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 (选填“乙”或“丙”)图相同,如果此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20次,飞轮的转速为 r/min。
19.(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该闭合 ,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应该闭合 。
20.(3分)物理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家庭电路现代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可以利用光传感器制成光控开关S1和声传感器制成的声控开关S2来控制电灯,使电灯只在夜晚有人经过发出声音后才亮,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21.(3分)如图所示,在公交车后门的两侧扶手上,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装在驾驶台上的电铃都会发声,提醒司机有乘客需要下车。请在图中虚线框内将电路连接完整。
22.(9分)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60℃3J/(kg ℃)。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23.(9分)氢燃料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某氢燃料新能源公交车匀速直线运行2000m从A站到B站,公交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1.4×104N,消耗氢燃料0.5kg(氢的热值是1.4×108J/kg)。求此过程中:
(1)牵引力所做的功;
(2)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24.(4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本次测温物质在表中,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测温物资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小明首先应当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火焰”或“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节并固定放置石棉网和铁圈的位置。
(3)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图中 (选填:乙、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如图丁所示,其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二个组所用水的 不同。
25.(8分)小明探究“萘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 ;②便于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2)在12min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茶的温度为 ℃。
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在记录温度的同时还要观察萘的 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70 72 74 76 78 80 80 80 80 80 80 80 86 89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完图象后,由图象可知萘 (晶体/非晶体)。
(4)实验器材进行组装时,试管的位置要恰当,在这里的“恰当”的具体要求 。
26.(8分)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等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若想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的热值,那么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 ,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可以采用方法一: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的方法来定义的。
(4)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的吸热能力强。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涂在答题框内。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2分)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河面
【答案】C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雨是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符合题意;
D、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分)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钢材比0℃的木柴更冷
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
【答案】D
【分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读数时应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拿出来读数。
【解答】解:A.0℃的钢材与0℃的木柴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
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C.读数时应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D正确。
故选:D。
3.(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固态氢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
A.﹣200℃的氢为固态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
D.铁和钨相比,用铁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答案】C
【分析】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解答】解:A、﹣200℃的氢为液态,﹣200℃高于其凝固点;
B、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故B错误;
C、在气温为﹣50℃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故C正确;
D、铁和钨相比,因为钨丝的熔点高。
故选:C。
4.(2分)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北方供暖系统用水循环散热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答案】C
【分析】①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②水分的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即蒸发吸热。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所以北方供暖系统用水循环散热;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炎热的夏天,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D、城市修建人工湖,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可以减弱热岛效应。
故选:C。
5.(2分)甲、乙两台热机,甲的效率比乙的低,其含义是( )
A.甲比乙做的有用功少
B.甲比乙消耗的燃料多
C.在做相同有用功的条件下,甲损失的能量少
D.在做相同有用功的条件下,甲消耗的燃料多
【答案】D
【分析】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效率越高。
【解答】解:A、若消耗相同的燃料时,说明甲做的有用功少,所以无法确定甲比乙做的有用功少;
B、甲的效率比乙的低,所以不能确定甲比乙消耗的燃料多;
C、做相同的有用功时,甲消耗的燃料多,故C错误;
D、做相同的有用功时,说明甲消耗的油多。
故选:D。
6.(2分)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盏小灯泡都能发光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要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则通过两个灯泡都有电流。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灯泡不发光;
B、开关闭合后1的两端被导线相连,被短路,L1不发光,只有L4发光,故B错误;
C、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都不发光;
D、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都发光。
故选:D。
7.(2分)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答案】D
【分析】(1)由图象可知:物质降温,是物质的凝固过程;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前是液态;
(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物质降温,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凝固;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在凝固过程前,故B错误;
C、8~18min时段,不断放热,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凝固点为80℃;
故选:D。
8.(2分)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闭合后,两灯都不亮,两灯仍不亮;仍用这根导线连接b、d两点2亮、L1不亮。则故障可能是( )
A.灯L1开路 B.灯L1短路
C.灯L2开路 D.开关S的接线柱处断开
【答案】D
【分析】电路故障包括短路和断路;根据导线接入电路的情况和灯泡的发光情况确定电路的具体故障位置。
【解答】解:开关闭合后,两灯泡都不发光,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
将导线接在a、b两点时,说明故障出现在a到电源正极之间或b到电源负极之间、b间是正常的;
将导线接在b、c两点上,说明故障出现在a到电源正极之间或c到电源负极之间、c间也是正常的;
将导线接在b、d两点上时2亮而灯L1不亮,说明a到电源正极之间以及L3都是完好的,所以故障出现在a,即可能是开关处断路,AC错误。
故选:D。
9.(2分)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答案】D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寒冬,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直接变成了气态;
B、洗热水澡后,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液化,故B错误;
C、游泳上岸后,故C错误;
D、滴水成冰,从液态变为固态。
故选:D。
10.(2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从验电器A流动到验电器B
B.电荷从验电器B流动到验电器A
C.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为从B向A
D.A金属箔张角变小,因为它失去了正电荷
【答案】B
【分析】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所以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AB、由题知,B不带电,则B上的一部分电子会通过金属棒转移到A上,与正电荷相互抵消一部分,而B因为失去电子也带上了正电荷,故A错误。
C、负电荷从验电器B流动到验电器A,故C错误;
D、由上面分析知,是验电器A得到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两个及两个以上)选对而无错选的得3分,部分(一个)选对而无错选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多选)11.(4分)温度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8℃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25℃
D.加水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答案】ABC
【分析】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变化幅度很小;
B.按国家标准规定,故B正确;
C.人体的正常温度约是37℃,故C正确;
D.加水的橙汁饮料温度高于0℃,故D错误。
故选:ABC。
(多选)12.(4分)今春爆火的“淄博烧烤”,成为网上嗨翻的话题。蘸酱、卷肉、放葱、用手一撸,凭着“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 )
A.肉串在烤炉上加热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大的
B.烤串现场烟雾弥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烤串时,肉串温度升高,所含有的热量增加
D.大量车队涌入淄博“进淄赶烤”,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
【答案】AD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2)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来修饰;
(4)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解答】解:A、肉串在烤炉上加热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烤串现场烟雾弥漫是烟尘小颗粒的运动,故B错误;
C、烤串时、内能增大,不能说所含有的热量增加;
D、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
故选:AD。
(多选)13.(4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
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有可能发生热传递
【答案】BC
【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2)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同一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异,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由同一个物体上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与物体自身内能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A、冰熔化成水,温度不变,其内能变大;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它的内能不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达到热平衡;内能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不一定相同,有可能发生热传递。
故选:BC。
(多选)14.(4分)物理课上老师做了很多静电小实验,关于摩擦起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得到电子而带正电
C.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D.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答案】BD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D、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另一个不带电。
故选:BD。
(多选)15.(4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闭合S1,断开S2,L1发光,L2不发光
B.闭合S1、S2,L1、L2都发光
C.闭合S2,断开S1,L1、L2都发光
D.S1、S2都断开,L1、L2都不发光
【答案】ABD
【分析】根据两个开关的连接位置,结合电流流向法判断两个开关的通断导致的现象。
【解答】解:
A、闭合S1,断开S2,根据电流的流向可知,左侧导线和L2并联,L1被短路,导线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故L1、L6都不发光,且会损坏电源。
B、闭合S1、S2,根据电流的流向可知,左侧导线与L7、L2并联,L1、L8都被短路,两灯都不发光;故B错误。
C、闭合S2,断开S1,根据电流的流向可知,L6、L2并联,L1、L6都发光,故C正确。
D、S1、S2都断开,根据电流的流向可知5接入电路,所以L1发光,L2不发光,故D错误。
故选:A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60分)
16.(4分)如图所示为人们所喜爱的电动自行车,它具有轻便、节能、环保等特点,只要将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 开关 ,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用电器 。
【答案】开关;用电器。
【分析】开关串联电路中,能起到控制电路中电流通断的作用;给电池充电的过程,消耗电能,获得化学能。
【解答】解:电动自行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车钥匙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给电动车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开关;用电器。
17.(4分)“糖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为:将白糖加热成糖汁,用勺子盛起糖汁,等全部凝固后拿铲子铲起来即可,将糖汁变成糖画是 凝固 现象,该过程中 放出 热量。
【答案】凝固;放出。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解:艺人先将砂糖放在热锅里,熬成糖汁,故熬糖属于熔化过程,糖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
18.(4分)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如图甲所示是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 乙 (选填“乙”或“丙”)图相同,如果此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20次,飞轮的转速为 2400 r/min。
【答案】乙;2400。
【分析】(1)如图甲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乙中,试管中的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图丙中,向下压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
(2)热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4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返2次,飞轮转动2周,根据这个比例关系可以求出答案;
【解答】解:(1)如图甲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试管中的水蒸气对塞子做功,
图丙中,向下压活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如果此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20次,则每秒完成20个工作循环,所以。
故答案为:乙;2400。
19.(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应该闭合 S1、S3 ,要使灯泡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应该闭合 S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电路元件的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由于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流过另一个元件,因此各元件相互影响;而并联电路中有多条支路,所以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解答】解:(1)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
当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时,灯泡L1和L2并联;
(2)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
当断开开关S7、S3,闭合开关S2时,灯泡L7和L2串联;
故答案为:S1、S7;S2。
20.(3分)物理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家庭电路现代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可以利用光传感器制成光控开关S1和声传感器制成的声控开关S2来控制电灯,使电灯只在夜晚有人经过发出声音后才亮,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答案】
【分析】(1)电路中开关控制用电器时,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同时控制一盏灯,同时符合光暗到一定程度,而且有一定的声音时电灯才发光,两个开关和灯泡应该是串联的。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声控开关S2和光控开关S1串联后共同控制灯泡,即用导线将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
21.(3分)如图所示,在公交车后门的两侧扶手上,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装在驾驶台上的电铃都会发声,提醒司机有乘客需要下车。请在图中虚线框内将电路连接完整。
【答案】。
【分析】由“想要下车的乘客按下任何一个按钮,装在驾驶台上的电铃都会发声”可知,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然后与电源、电铃组成电路。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则两个开关并联、电铃串联后组成电路
。
22.(9分)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60℃3J/(kg ℃)。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答案】(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1×107J;
(2)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40%。
【分析】(1)由Q放=m煤气q煤气可求出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Q吸=c水m水(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η=×100%求出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解答】解:(1)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煤气q煤气=0.5kg×4.2×107J/m4=2.1×106J;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4.8×103J/(kg ℃)×50kg×(60℃﹣20℃)=8.6×106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η=×100%=。
答:(1)0.7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1×108J;
(2)水吸收的热量为8.4×106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40%。
23.(9分)氢燃料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某氢燃料新能源公交车匀速直线运行2000m从A站到B站,公交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F=1.4×104N,消耗氢燃料0.5kg(氢的热值是1.4×108J/kg)。求此过程中:
(1)牵引力所做的功;
(2)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案】(1)牵引力所做的功为2.8×107J;
(2)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107J;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
【分析】(1)根据W=Fs求出牵引力所做的功;
(2)根据Q放=mq求出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根据效率公式求出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解答】解:( 1 )牵引力所做的功:W=Fs=1.6×104N×2000m=2.5×107J;
( 2 )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8.5kg×1.3×108J/kg=7×104J;
( 3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η=×100%=40%。
答:(1)牵引力所做的功为2.7×107J;
(2)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106J;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40%。
24.(4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本次测温物质在表中,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 的温度计。
测温物资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小明首先应当根据 酒精灯外焰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火焰”或“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节并固定放置石棉网和铁圈的位置。
(3)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图中 乙 (选填:乙、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如图丁所示,其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二个组所用水的 质量 不同。
【答案】(1)水银;(2)酒精灯外焰;(3)乙;(4)质量。
【分析】(1)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
(2)酒精灯外焰比内焰温度高,据此分析;
(3)根据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由吸热公式Q=cmΔt可判断。
【解答】解:(1)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水银的沸点是357℃,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酒精灯外焰温度比内焰高,应使用外焰加热;
(3)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故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
(4)如图丁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他们所用水的初温和末温相同,由吸热公式Q=cmΔt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水银;(2)酒精灯外焰;(4)质量。
25.(8分)小明探究“萘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 均匀 ;②便于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2)在12min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茶的温度为 83 ℃。
小华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在记录温度的同时还要观察萘的 状态 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 70 72 74 76 78 80 80 80 80 80 80 80 86 89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完图象后,由图象可知萘 晶体 (晶体/非晶体)。
(4)实验器材进行组装时,试管的位置要恰当,在这里的“恰当”的具体要求 试管的位置要使海波完全浸在水中,且大试管底不能碰到烧杯底 。
【答案】(1)均匀;(2)83;状态;(3)见解答;晶体;(4)试管的位置要使海波完全浸在水中,且大试管底不能碰到烧杯底。
【分析】(1)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
(2)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再读数;实验过程在记录温度的同时还要观察萘的状态变化;
(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表现在图象上是晶体熔化图象有一个吸热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而非晶体则没有;
(4)试管的位置要使海波完全浸在水中,且大试管底不能碰到烧杯底。
【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83℃;
实验过程在记录温度的同时还要观察萘的状态变化;
(3)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
;
由图像知,萘是晶体,有一个吸热且温度不变的过程。
(4)试管的位置要使海波完全浸在水中,且大试管底不能碰到烧杯底。
故答案为:(1)均匀;(2)83;(3)见解答;(4)试管的位置要使海波完全浸在水中。
26.(8分)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等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甲、乙 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温度计示数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若想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的热值,那么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 天平 ,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 甲、丙 两图进行实验,可以采用方法一: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 (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的方法来定义的。
(4)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b 的吸热能力强。
【答案】(1)甲、乙;温度计示数;(2)天平;偏小;(3)甲、丙;方法二;(4)b。
【分析】(1)比较不同燃料的燃烧值,应控制被加热液体的种类相同而燃料不同;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可以通过液体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反应。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燃料的热值和质量有关,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设计实验。
(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控制燃料相同而吸热物质不同;可以让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也可以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慢。
【解答】解:(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控制质量相等;
(2)由于燃烧放出的热会散失到空气中,又或被烧杯等实验装置吸了热放大于Q吸,依此计算出燃料的热值比实际要偏小些。
(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控制燃料相同而吸热物质不同,选择甲;可以让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热量;也可以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4)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由图可以看出,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故答案为:(1)甲、乙;温度计示数;偏小、丙;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