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下列土陶的制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备土 B. 揉泥 C. 手工塑形 D. 烧制
2.麦仁鲈鱼、生蚝是富含硒的食材,适量食用能够帮助人体修复损伤组织,控制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增强免疫力。这里的“硒”是指(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硅 B. 铝 C. 铁 D. 氧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加热液体
5.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氦气 D. 水蒸气
6.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7.氨气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原料.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同时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活性炭脱色用来制白糖
C. 二氧化碳用来灭火 D. 木炭用作燃料
10.和田是中国最早种植核桃的地区之一,也是有名的“核桃之乡”。核桃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可防治心脑血管硬化,有助于长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油酸中含有个原子
B. 亚油酸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C. 亚油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校园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可能会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是( )
A. 加热试管中的药品时,没有先预热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C. 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 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1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客观事实 解释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使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后闻到刺鼻气味 分子之间有间隔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和的化学性质不同 组成它们的元素不同
A. B. C. D.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14.如图所示,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是甲、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应接电源正极
B.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内甲、乙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和时的体积比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
1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B. 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将装置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
D. 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国近年来家庭燃料经历了“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的变迁,五十年来家用燃料的历史,见证着国家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天然气和煤都是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产生和,其中易导致酸雨的气体是 ______ 。
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一般将报警器安装在燃气灶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密度比空气 ______ 填“大”或“小”的性质。
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氢气等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写出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17.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天然江河水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操作是 ______ 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实验室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有 ______ 填仪器名称。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可利用活性炭 ______ 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废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日常生活中可采取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人类拥有的淡水资源紧缺,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18.年月日,中国空间站“”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天和”“问天”“梦天”相拥于苍穹,中国人实现了建成自己空间站的梦想。多项前沿金属材料技术成功运用于空间站建设,如“天和”核心舱采用了高性能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碳原子的质子数是 ______ ,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______ 周期。
比较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碳和硅的化学性质 ______ 填“相似”或“不相似”。
工业上制取硅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 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9.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Ⅰ中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此过程发生的是 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单质是最轻的气体,其化学式是 ______ 。
反应Ⅱ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Ⅲ中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 ______ 和 ______ 不变。
要得到产物硝酸铵,步骤Ⅴ需加入含 ______ 元素的物质。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 ______ 。
写出用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 ______ 。
某同学用装置收集氧气,应待 ______ 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 ______ 来组装一套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若选择作为收集装置,则氢气应从 ______ 端填“”或“”进入中。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1.老师带领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反应”这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 ______ ”。
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故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且 ______ 。
【设计实验】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图实验:
如图“实验设计”中的稀盐酸还可用生活中的 ______ 填物质名称代替。
图“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证明 ______ 。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中纸花不变色, ______ 中纸花变红色填上图中序号、、、。
【反思交流】
探究“无明显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包括 ______ 填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
B.提出问题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2.化学反应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转化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无水石膏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处理吨,需要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吨?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解题步骤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备土过程中只是准备材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揉泥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手工塑形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制过程中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硒”不是指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解答】
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
4.【答案】
【解析】解:、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图示显示正放在桌面上,试管要倾斜,图示试管直立,故错;
B、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与试管接触,故错;
C、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将导管口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
D、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内液体量太多了,开始加热时要预热,再在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图示没有显示均匀受热。故错。
故选:。
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答案】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就能解决这一题目。
此题考查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
6.【答案】
【解析】解:、图中标志是易爆物,与爆炸有关,所以错误。
B、图中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时易引燃可燃物,所以错误。
C、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节约水有关,与燃烧无关,所以正确。
D、图中标志是禁止吸烟,与燃烧有关,所以错误。
故选:。
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判断,化学性爆炸一般是由燃烧引起的,题目的实质是找与燃烧无关的图标。
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7.【答案】
【解析】【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
氢元素显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则。
故选A。
8.【答案】
【解析】解:、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
【解析】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形成降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脱色用来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同时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木炭用作燃料是因为木炭具有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0.【答案】
【解析】解:、亚油酸由亚油酸分子构成,每个亚油酸分子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个氧原子共个原子构成,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亚油酸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故B正确;
C、亚油酸中、、元素的质量比为:::::,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C错误;
D、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常省略不写,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原子个数比为等于化学式中角标之比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
【解析】解:、加热试管中的药品时,没有先预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会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故A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B不符合题意;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加热试管中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药品加热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D、根据可燃性气体的验纯必要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操作问题,必须熟练掌握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危险。
12.【答案】
【解析】解:、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符合题意;
B、使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后闻到刺鼻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鼻气味,不符合题意;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元素组成,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并不都和氧气反应;
B.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且必须含多种元素;
C.燃烧一定要是化学变化,不能只通过现象确定是燃烧;
D.氧化物要抓住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
14.【答案】
【解析】解:、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少,为氧气,甲试管中生成气体,故应接电源正极,故A正确;
B、气体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不具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不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的多,氧气具有氧化性,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故内甲、乙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和时的体积比不同,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电解水时两电极产生的气体来推断;
B、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和生成气体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5.【答案】
【解析】解:、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铜粉应足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将装置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两个注射器来回推动,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为整个装置的五分之一,而不是只是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不可再生 或二氧化硫 小 燃烧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或产物是水,无污染
【解析】解:天然气和煤是自然界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酸雨是指小于的降水。主要是因为降水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低于的酸性降水。所以易导致酸雨的气体是。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则泄露会先集中在上部,所以使用天然气的家庭一般将报警器安装在燃气灶的上方。
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热值高,且燃烧后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无污染。可用水制取得到,原料来源广。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
或二氧化硫;
小;
燃烧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或产物是水,无污染。
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根据二氧化硫是易导致酸雨的气体;
根据甲烷的性质分析;
根据氢能源的优点分析。
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7.【答案】过滤 玻璃棒 吸附 煮沸
【解析】解: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可除去难溶性杂质;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废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采取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过滤;玻璃棒;
吸附;
煮沸;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以及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8.【答案】 三 相似 原子
【解析】解: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碳原子的质子数是;硅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故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故碳和硅的化学性质相似;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原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三;
相似;
原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等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 质量 化学性质
【解析】解:Ⅰ中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单质是一种最轻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可知是。
反应Ⅱ中,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Ⅲ中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从二氧化氮到硝酸铵,二氧化氮中含有、元素,硝酸铵中含有、、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步骤Ⅴ需加入含氢元素的物质。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
质量;化学性质。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高温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最终生成硝酸铵。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集气瓶 加热时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解析】解: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用装置制氧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加热时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应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否则会导致收集到装置中排出的空气,进而使得收集气体纯度下降;故答案为: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故答案为:;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选择作为收集装置,则氢气应从口进气;故答案为:。
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固体加热发生装置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考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
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1.【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 不能 与水反应 白醋合理即可 不能使石蕊变色
【解析】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无明显变化,所以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二氧化碳溶于水,可能与水发生反应,也可能不反应,故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稀盐酸显酸性,生活中显酸性的物质是白醋等,故可用白醋代替;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喷稀盐酸”,纸花变红色,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喷水”,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投入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实验“喷水后投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说明石蕊变红色,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所以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中纸花变红色,中纸花不变色;
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是提出问题、设计对比实验、获取事实证据 、逻辑推理判断。
故答案为:有其他物质生成;
不能;
与水反应;
白醋合理即可;
不能使石蕊变色;
;;

根据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根据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无明显变化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可能与水发生反应,也可能不反应进行分析。
根据稀盐酸显酸性进行分析。
根据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色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喷稀盐酸”,纸花变红色,实验“喷水”,纸花不变色,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答案】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答: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解析】根据二氧化硫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需要氧气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赣州市大余衡水实验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练习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第3章 圆与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项习(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