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处至最后一滴墨水处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C. 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D. 小车的运动时间是
2.(3分)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4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第2s末,a、b两小车相遇
C. 第5s末,a、b两车相距15m
D. 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在第5s时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南运动
3.(3分)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在第一个内的平均速度和在第四个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A. ; B. ;
C. ; D. ;
4.(3分)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大小为 B. 乙的速度大小为
C.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 D.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
5.(3分)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分钟,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A. 米 B. 米 C. 米 D. 米
6.(3分)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长度为,点是斜面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②为了更方便计时,可以将木块向斜面顶端移动
③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在段的平均速度
④若小车在和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和,可以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①②正确 C. 只有②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7.(3分)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乙地,后两车同时开到距甲地处,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这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在这路程上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 前路程两车平均速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D. 在前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8.(3分)小明步行的速度是,从家到学校要走,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9.(4分)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点运动到点的路程为______,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10.(4分)飞行员在俯冲时看到大地“迎面扑来”飞行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______;小明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
11.(4分)年月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是北斗三号系统中最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卫星距离地面高约。静止轨道卫星以地面为标准是静止的,以地心为标准是运动的,且绕地心转周。这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绕地心运动的速度约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位,回传信息的无线电波到达地球表面的最短时间约______地球半径约,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约,取
12.(4分)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______内通过的路程。从图象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从出发到这段时间内他通过的路程是______,在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______。
13.(4分)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纸板与地面平行放置,当阳光直射地面时,在地面上可观察到圆形的光斑,经测量,光斑的直径为,纸板与地面距离为,已知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光的传播速度为,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______,太阳的直径为 ______。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4.(6分)某日下起暴雨,雨滴沿着窗户玻璃缓缓流下,小明看到这一现象想:雨滴沿着玻璃的运动是否是匀速运动?于是他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出了一个水滴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数据填入表中:
距离
时间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明在测量水滴运动情况时,是先定______,再测量______。选填“时间”或“距离”
判断水滴是否做匀速运动的依据是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滴的运动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运动。
水滴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
15.(6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小车通过段时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______;
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6.(6分)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在图的坐标中画出图象。
从点开始的距离
高的气泡从点开始的时间
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小明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可求出小气泡上升时的速度为______。
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从点开始的距离
高的气泡从点开始的时间
高的气泡从点开始的时间
分析数据可知:______选填“大”或“小”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
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
①根据此现象你猜测: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______。
②玻璃管与水平方向夹角成角放置时,气泡速度是不是最大呢?为了验证此猜想,他该如何操作?______。
17.(6分)如图甲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苹果在做______运动。
如图乙是小明模仿上述方法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所拍得的照片,照相机每隔曝光一次。由图可以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若测得纸锥在、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在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时,发现不同学生间测得的纸锥下落最大速度有差异,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大小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即可。
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利用高速摄像机可以拍摄更多的画面。近几年,科学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激光在空气中飞行的画面。已知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高速摄像机每秒可拍摄帧,则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帧数约为______。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8.(12分)阅读理解与创新应用: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原理是: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秒。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图是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哪个小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哪个小球作匀速运动?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依据是什么?
作匀速运动的小球的速度有多大?作变速运动小球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五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6分)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20.(6分)小明同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骑车前往学校。其路程--时间图象如甲图所示,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六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6分)在一根长为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现在的中考越来越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查,是一道重点题。
纸带上任意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等于滴墨水的间隔时间,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所以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根据纸带上“滴痕”的轨迹可以发现,相同的时间内小车的路程越来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小车运动的时间为滴墨水的次数减去再乘以。
由题意知,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由图象中纸带上“滴痕”的轨迹可以发现,每个时间间隔相同的时间内小车的路程越来越小,所以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并且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故AB错误、C正确;
D.小车运动的时间为,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解:根据图象可知,第一个内的路程为:,所以平均速度为:;
第四个内的路程为:,所以平均速度为:。
故选:。
根据图象找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求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正确分析图象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匀速运动,甲需要时间,乙需要时间,则,,故错误、正确;
、匀速运动,甲需要时间,乙需要时间,所以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故错误。
故选:。
在图像中,利用速度公式结合图中的数据可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再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了图象的分析和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根据图象特点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时间,
由可得,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为;
。
故选:。
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变形公式可求出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因为条件已知,所以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①根据图示可知,全程共用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正确;
②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一些,可将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或者让小车运动的路程大一些,即将木块向斜面顶端移动,正确;
③小车由到用时,由到用时,由是的中点,则有,,可见,错误;
④若小车在和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和,则,,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错误;
故正确,错误;
故选:。
根据图示可知,全程共用时,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运动的慢一些或增大小车运动的路程;
小车由到用时,由到用时,再由速度公式判断;
依据平均速度计算和,再比较它们的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的知识,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由于两汽车的路程和时间均相同,故平均速度相等,故正确;
、由于前内两车的时间不一定相等,因此两车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故正确;
、前内两车的路程不一定相同,故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故选:。
明确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再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平均速度可能的大小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要注意分析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关系。
8.【答案】A;
【解析】已知:速度,时间
求:他上学要走的路程?
解:由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
。
故选:。
根据求出小明上学要走的路程。
该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基础性题目。
9.【答案】;;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属于常见题。
刻度尺的使用中,应该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需要估读值;
利用计算平均速度。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故到的路程为;
该过程有两个间隔,故时间为,故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10.【答案】飞机 云;
【解析】解: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则飞机与地面越来越近,才有“大地迎面而来”的感觉,故所选参照物是飞机;
小明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是月亮的运动状态,它的运动情况是相对于云而言的,所以参照物是云。
故答案为:飞机;云。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可能是不同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1.【答案】1.1×104; 0.12;
【解析】解:卫星与地心的距离:,
卫星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卫星运动的速度:
;
无线电波传播的距离:,
传播时间:。
故答案为:;。
已知地球半径和卫星距离地面高度,求出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再求出卫星地心运动的周长,利用求出同步卫星运行速度。
根据距离和无线电波速度,利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正确计算出卫星绕地形运动的路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2.【答案】2 ; 20 ; 80 ;
【解析】解: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在数值上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知:
人做加速运动,他通过的路程为:;
人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人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人向反方向做加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人向反方向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
故在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的距离:。
故答案为:;;。
根据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析;
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算出各段的路程。
该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题中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中等题。
13.【答案】1.5×1011 1.5×109;
【解析】解:由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根据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可知:太阳直径和太阳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且和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相等。
太阳的直径:。
故答案为:;。
已知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在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根据像的直径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等于物体的直径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列式求解。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小孔成像规律和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要结合数学知识,用物体所成像的直径和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来解答。
14.【答案】距离 时间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不是 7.87;
【解析】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华测量水滴运动情况是先定距离,再测时间。
判断水滴是否做匀速运动,依据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由表知,通过相等路程水滴所用时间分别为:、、、
、,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不等,水滴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距离;时间;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不是;。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华测量数据的先后顺序。
可根据水滴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判断水滴的运动性质;由表中数据求出水滴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如果时间相等,则做匀速运动,时间不相等,则水滴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由表求出水滴的总路程,总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
本题以窗户玻璃上小水滴的运动为背景,考查了:收集实验数据的方法与步骤、匀速运动的判断方法、求平均速度,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道好题
15.【答案】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较小 25 小 变大 ;
【解析】解:
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小车运动距离,,
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
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大,由公式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
故答案为: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较小;;小;变大。
在斜面的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这一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坡度小一些;
根据图象读出段的距离,运用公式求出段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该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求出平均速度。
16.【答案】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大;使气泡更小点;先变大后变小;在60°附近多取几个α值,测出对应时间,比较速度大小得出结论;
【解析】解:横坐标轴每小格表示,将表一中的坐标点,,,,在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图象,如图:
从数据和图象上可以看出,气泡每通过的路程均为,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小气泡上升的速度是;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运动路程、、、时,大气泡用的时间较短,所以大气泡运动的较快;
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应尽量的选较小的气泡进行试验,以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
①玻璃管与水平成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说明玻璃管由竖直位置倾斜过程中,运动速度变大了,到水平位置,气泡几乎不动,说明运动速度又变小,可得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先变大后变小。
②为了验证玻璃管与水平方向夹角成角放置时,气泡速度是不是最大,他该在附近多取几个值,测出对应时间,比较速度大小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见解答图;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大;使气泡更小点;
①先变大后变小;
②在附近多取几个值,测出对应时间,比较速度大小得出结论。
先分好横、纵坐标轴的标度,将表一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要判断气泡做什么运动,关键是看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何变化。利用计算小气泡上升时的速度;
从表二中分析长、短气泡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找到长气泡和短气泡谁运动得快,根据题干条件,运动慢的误差较小,从而也找到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根据管在倾斜过程中气泡上升的快慢情况与开始比较,得出结论。
②在附近多取几个值,测出对应时间,比较速度大小得出结论。
此题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图象的分析,同时考查了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考查全面。
17.【答案】变速直线;先变大后不变;0.16;纸锥的质量;44帧;
【解析】解: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甲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苹果运动的距离不同,逐渐变大,因此苹果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由图乙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纸锥在、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由题知所用时间为个时间间隔,即,
在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高速摄像机拍摄帧画面需要的时间:;
激光在空气中传播需要的时间:;
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帧数约为:帧。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先变大后不变;;纸锥的质量;帧。
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甲可知:相同的时间内苹果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直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根据猜想判断可能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首先计算出高速摄像机拍摄帧画面需要的时间,再计算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然后计算在激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帧数。
该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
18.【答案】解:(1)竖直落时甲球所用时间为0.02s×5=0.1s,乙球所用时间为0.02s×3=0.06s,所以甲球所用时间大于乙所用时间;
(2)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进行直线运动,所以甲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间距越来越大,乙进行直线运动,所以乙进行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越来越快;
(3)竖直落时甲球所用时间为0.02s×5=0.1s,乙球所用时间为0.02s×3=0.06s,所以甲球所用时间大于乙所用时间。
作匀速运动的甲球的速度:===0.5m/s;
作变速运动乙球的平均速度:===0.83m/s
答:(1)乙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2)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进行直线运动,所以甲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间距越来越大,乙进行直线运动,所以乙进行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越来越快;
(3)作匀速运动的甲球的速度为0.5m/s;作变速运动乙球的平均速度为0.83m/s。;
【解析】
知道闪亮一次的时间和闪亮的次数,求出甲运动的时间,求出乙运动的时间,比较甲乙运动时间。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进行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进行变速运动。
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结合题意运用公式求解可得。
该题考查了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找出物体路程与运动时间间的关系。
19.【答案】解:由v-t图象知,电动玩具车的速度保持不变,电动玩具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并且能读出速度大小是2m/s,
由v=得s=vt,可以计算电动玩具车在1s后、2s后、3s后、4s后、5s后、6s后的路程分别是:2m、4m、6m、8m、10m、12m,在s-t图象上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对应点(1,2)(2,4)(3,6)(4,8)(5,10)(6,12),用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
【解析】
由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判断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在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上画出路程和时间的正比函数图象。
本题首先判断电动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和速度,然后计算路程,最后画出对应点并把对应点连接起来。
20.【答案】解:由甲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5m/s;
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
【解析】
甲图中是路程--时间图象描述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应学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21.【答案】解:声音的路程等于铁管的长度即,设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间为,
则 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即:-----;
由题意知 ;
由解得:
。
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
【解析】
人第一次听到的是从铁管中传播的声音,第二次听到的是从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列方程求解。
该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速度公式及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列方程,然后解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