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课后训练(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课后训练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16题)
1、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③化学在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的贡献是引人注目的
④“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新工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试管没有冷却打开止水夹,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3、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4、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5、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有无数的化学家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③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④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液氧 C.纯牛奶 D.石灰水
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 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为 11mL,该学生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 8mL B. 大于 8mL C. 小于 8mL D. 无法判断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取用粉末药品 D.点燃酒精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万种,可见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也已超过了万种
B.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不再有其它用途了
C.自从陶瓷、铜器被人类发明和使用之后,化学就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D.自从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0、“知识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料制家具 B.大米酿酒 C.石蜡熔化 D.水制冰块
11、下列实验室药品的保存或取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
B.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要向着手心
C. 任何固体药品均必须用镊子夹取
D.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回原瓶
12、下列疫情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 B.开窗通风 C.佩戴口罩 D.测量体温
1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
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
14、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玉米酿酒 C.切割玻璃 D.矿石粉碎
15、能帮助我们探究许多化学的奥秘,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最常用的手段是( )
A. 推理 B. 测量 C. 实验 D. 计算
16、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二、填空题
17、从你的亲身经历出发,列举一例说明化学制品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
④制霓虹灯: 。
19、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胶头滴管伸到容器里滴加药品    。
(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
(4)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仰视量筒读数    。
20、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的成就。例如,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冶炼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2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研究物质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及________ 等.学习化学,既可提炼出自然界里________ 的物质,还可制造出自然界里________ 的物质。
22、有下列物质:①液态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液态空气;
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⑧汞,⑨二氧化硫。
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三、阅读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四、实验题。
24、初三某班的同学对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讨:
I.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于是他们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
①水泥,②黄沙,③腈纶毛衣,④煤炭,⑤食醋,⑥车用汽油,⑦医用酒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品的原料中,用化学方法制取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
(3)可以食用的是______。
(4)从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______;
例二:______。
II.另一方面化学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
例一:______;
例二:______。
结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发展化学科技的同时,还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课后训练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16题)
1、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③化学在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的贡献是引人注目的
④“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新工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试管没有冷却打开止水夹,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答案】D
3、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
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答案】B
4、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答案】B
5、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有无数的化学家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③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④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液氧 C.纯牛奶 D.石灰水
【答案】B
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 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为 11mL,该学生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 8mL B. 大于 8mL C. 小于 8mL D. 无法判断
【答案】B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取用粉末药品 D.点燃酒精灯
【答案】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万种,可见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也已超过了万种
B.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不再有其它用途了
C.自从陶瓷、铜器被人类发明和使用之后,化学就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D.自从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D
10、“知识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料制家具 B.大米酿酒 C.石蜡熔化 D.水制冰块
【答案】B
11、下列实验室药品的保存或取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
B.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要向着手心
C. 任何固体药品均必须用镊子夹取
D.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应放回原瓶
【答案】B
12、下列疫情防控措施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 B.开窗通风 C.佩戴口罩 D.测量体温
【答案】A
1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
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
【答案】D
14、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玉米酿酒 C.切割玻璃 D.矿石粉碎
【答案】B
15、能帮助我们探究许多化学的奥秘,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最常用的手段是( )
A. 推理 B. 测量 C. 实验 D. 计算
【答案】C
16、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二、填空题
17、从你的亲身经历出发,列举一例说明化学制品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肥促进农业增产(合理即可)
18、用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
④制霓虹灯: 。
【答案】①CO2; ②H2O; ③N2; ④稀有气体。
19、请你填写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胶头滴管伸到容器里滴加药品    。
(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
(4)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仰视量筒读数    。
【答案】(1)污染药品; (2)发生火灾;
(3)冷凝水可能会回流,使热的试管炸裂; (4)读数会比实际偏小。
20、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的成就。例如,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冶炼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答案】铁 铜 火药 造纸
2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他研究物质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及________ 等.学习化学,既可提炼出自然界里________ 的物质,还可制造出自然界里________ 的物质。
【答案】实验;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存在;不存在
22、有下列物质:①液态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液态空气;
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⑧汞,⑨二氧化硫。
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答案】(1)④⑥; (2)①②③⑤⑦⑧⑨。
三、阅读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 ,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答案】(1)氧气; (2)化合物; (3)ADE。
四、实验题。
24、初三某班的同学对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讨:
I.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于是他们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
①水泥,②黄沙,③腈纶毛衣,④煤炭,⑤食醋,⑥车用汽油,⑦医用酒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品的原料中,用化学方法制取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
(3)可以食用的是______。
(4)从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______;
例二:______。
II.另一方面化学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
例一:______;
例二:______。
结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发展化学科技的同时,还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①③⑤⑥⑦ ①②⑥ ⑤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住上了各式楼房,乘坐上各种交通工具
新燃料的开发、新材料的研制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化肥和农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不合理地使用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塑料的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不合理地使用会导致白色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11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2.1海水中的氢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一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