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日到来,防溺水工作又提上日程。人们通过观察估测到的河水的深度与实际并不相符,下列光现象中与其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树下光斑 B. 筷子“折断”
C. 墙上手影 D. 水中倒影
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折射光线射到容器底部的点为A,当水面下降时( )
A.入射角变大 B.反射角变小
C.折射角变小 D.A点将向右移
3.小华在一家汽车美容店门口看到如图所示的“小贴士”,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车漆发生反射而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凹透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面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4.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的种类以及对光线起的作用分别是( )
A.凸透镜会聚 B.凹透镜会聚 C.凸透镜发散 D.凹透镜发散
5.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纸上的光斑并非最小的时候,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10cm B.一定小于10cm
C.一定等于10cm D.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
6.如图所示是小伊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游客都能看到“东方明珠”是因为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
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7.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大
9.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
C.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10.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用乙模型矫正 B.甲是远视眼,用乙模型矫正
C.甲是近视眼,用丙模型矫正 D.甲是远视眼,用丙模型矫正
11.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实像
B.它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虚像
C.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
D.光线较亮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
1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胡同学通过简易显微镜观察白纸上的字母“F”的情景,图乙是该同学眼睛看到的“F”的像,图丙中A、B处是简易显微镜上两个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测得A处凸透镜的焦距,B处凸透镜的焦距,C处是白纸上的字母“F”的位置,BC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处是物镜,B处是目镜
B.图乙中的像是“F”经过凸透镜两次放大形成的
C.由s与的关系可以判断,A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D.由s与的关系可以判断,字母“F”经过B处的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1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其中“云在水中漂”是由于 形成的,鱼在云上游是光的 现象。其中小明看到水中的“云”和“鱼”是 像。(选填“虚”或“实”)。
14.如图所示,是两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中传播的光路,①和②是入射光线,③和④是折射光线。其中入射光线②与折射光线 是同一束光,界面的上方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
15.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16.如图所示的四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前两空均填对应字母),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17.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18.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来回移动(离墙要近些)。观察到窗外景物在白墙上出现一个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可以用灯泡发出的光来代替太阳光测焦距。
19.在水球光学实验中,通过水球可以观察到王亚平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头像,这个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再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在气泡中形成了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这个成像与 成像相似。
20.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安装在校门口的自动测温系统是利用人体发出的 (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来测量体温的。考试全程在监控下进行,考试中心可以异地查看各地的考场情况。当监考员巡查走动远离镜头时,他的像将 (变大/不变/变小)。核酸检测时,教师手机屏幕上出示的“核酸检测码” (是/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的纸质“核酸检测码”的黑色部分能 (吸收/反射)所有色光。
2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像,如图所示,物距为3.5cm,光屏上能得到 (选填“缩小”、“放大”或“不变”)的像。把物体从距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像将逐渐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 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23.疫情期间,小亮在线上学习时,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急剧下降,经医生检查,小亮晶状体变厚,使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小亮患上了 视眼(选填“近”或“远”),矫正视力需要选择 透镜(选填“凸”或“凹”),因为它有 作用。
24.今年3月,东莞再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如图所示,是张老师利用手机为同学们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屏幕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屏幕和老师,手机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老师在手机中成的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1分)
25.按要求作图
(1)(3分)图中,光线AO自空气斜射向水面,画出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3分)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面上方喷一些 ,在水中加 ,来增加实验的可见度;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 35° 41°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 。当入射光线以22°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
27.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小明的操作方案如图所示,他的方案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小明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案,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经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若在测量的过程中,白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或“小于”)L。
28.小明在做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的实验中。
(1)他将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组装好,然后把凸透镜正对较远处的窗户,移动光屏,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户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接着小明把蜡烛点燃,并调整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然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的 35cm 刻度线处,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3)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镜,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 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
(4)小明找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把“F”光屏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瓶和水可以看到“F”,如图所示(圆圈中的“F”与光屏上的“F”实际大小相等)。将“F”光屏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他所看到的像是( )(2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9.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2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复数是负数。例如-200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是2m﹣1,它的焦距是0.5m。
(1)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2) 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cm~25cm C.25cm~无限远 D.10cm~无限远
(2) 如题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 (近视/远视),需要用 透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500度,焦距为 m。
(4)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则可以知道: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 。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日到来,防溺水工作又提上日程。人们通过观察估测到的河水的深度与实际并不相符,下列光现象中与其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树下光斑 B. 筷子“折断”
C. 墙上手影 D. 水中倒影
【答案】B
【详解】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这是由于从水底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水变浅了。
A.树下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筷子“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墙上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水面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折射光线射到容器底部的点为A,当水面下降时( )
A.入射角变大 B.反射角变小
C.折射角变小 D.A点将向右移
【答案】D
【详解】当水面下降时,光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
ABC.当水面下降时,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由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得,反射角和折射角也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
D.当水面下降时,入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O将向右移动,因折射角不变,则折射点A将向右移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小华在一家汽车美容店门口看到如图所示的“小贴士”,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车漆发生反射而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凹透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面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使光聚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答案】D
【详解】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使透过它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在车身局部产生高温,时间一久会导致车漆失去光泽,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的种类以及对光线起的作用分别是( )
A.凸透镜会聚 B.凹透镜会聚 C.凸透镜发散 D.凹透镜发散
【答案】D
【详解】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纸上的光斑并非最小的时候,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10cm
B.一定小于10cm
C.一定等于10cm
D.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
【答案】D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点为最小、最亮时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该透镜的焦距,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而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故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大于10cm,也可能小于10c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如图所示是小伊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游客都能看到“东方明珠”是因为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
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答案】D
【详解】A.游客都能看到“东方明珠”是因为其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
C.根据色光的知识可知,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故C错误;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7.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答案】D
【详解】ABC.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够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BC错误。
D.光屏是呈现蜡烛所成的像,不会影响成像的特点,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故D正确。
故选D。
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C
【详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
C.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答案】B
【详解】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CD.刷脸支付时,当u>2f时,光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B.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即40cm>2f,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故B正确。
故选B。
10.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用乙模型矫正 B.甲是远视眼,用乙模型矫正
C.甲是近视眼,用丙模型矫正 D.甲是远视眼,用丙模型矫正
【答案】C
【详解】甲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眼为近视眼,应选用图丙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实像
B.它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虚像
C.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
D.光线较亮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
【答案】D
【详解】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的像和物体同侧,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凹面镜具有聚光作用,光线较暗时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光线较暗,就需要用凹面镜,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在光线较亮时,使用平面镜为反光镜。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胡同学通过简易显微镜观察白纸上的字母“F”的情景,图乙是该同学眼睛看到的“F”的像,图丙中A、B处是简易显微镜上两个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测得A处凸透镜的焦距,B处凸透镜的焦距,C处是白纸上的字母“F”的位置,BC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处是物镜,B处是目镜
B.图乙中的像是“F”经过凸透镜两次放大形成的
C.由s与的关系可以判断,A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D.由s与的关系可以判断,字母“F”经过B处的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详解】A.显微镜的物镜靠近物体,目镜靠近眼睛。由图丙知B靠近物体,A靠近眼睛,所以A处是目镜,B处是物镜,故A不正确,A符合题意;
B.显微镜成像原理,物镜成放大实像,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一次成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A处的透镜是目镜,显微镜成像原理,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形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BC之间的距离,,所以
即字母“F”经过B处的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3分)
1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其中“云在水中漂”是由于 形成的,鱼在云上游是光的 现象。其中小明看到水中的“云”和“鱼”是 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 光的反射 折射 虚
【详解】[1]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云在水中漂,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小明看到水中的“云”和天上的“鱼”都是虚像。
14.如图所示,是两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中传播的光路,①和②是入射光线,③和④是折射光线。其中入射光线②与折射光线 是同一束光,界面的上方是 (选填“玻璃”或“空气”)。
【答案】 ③ 空气
【详解】[1][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可知: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图可知,②和③是同一束光线,界面上方为空气。
15.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答案】 会聚 11.0
【详解】[1][2]由图可知,平行光经凸透镜的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41.0cm-30.0cm=11.0cm
16.如图所示的四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前两空均填对应字母),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答案】 (a)(d) (b)(c) 发散
【详解】[1]由题知:(a)(d)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3]由题意可知,(b)(c)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7.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答案】 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
【详解】[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18.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来回移动(离墙要近些)。观察到窗外景物在白墙上出现一个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可以用灯泡发出的光来代替太阳光测焦距。
【答案】 倒立 缩小 实
【详解】[1][2][3]由题意可知,当白墙上出现清晰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即物体位于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2021年12月9日下午15时4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在水球光学实验中,通过水球可以观察到王亚平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头像,这个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再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可以看到在气泡中形成了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这个成像与 成像相似。
【答案】 缩小 折射 凹透镜
【详解】[1][2]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则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王亚平站在远处(大于该凸透镜的两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再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此时水球的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的组合,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20.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安装在校门口的自动测温系统是利用人体发出的 (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来测量体温的。考试全程在监控下进行,考试中心可以异地查看各地的考场情况。当监考员巡查走动远离镜头时,他的像将 (变大/不变/变小)。核酸检测时,教师手机屏幕上出示的“核酸检测码” (是/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的纸质“核酸检测码”的黑色部分能 (吸收/反射)所有色光。
【答案】 红外线 变小 是 吸收
【详解】[1]自动测温系统的原理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2]摄像头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监考员巡查走动远离镜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他的像变小。
[3]核酸检测时,教师手机屏幕上出示的“核酸检测码”能自己发光,是光源。
[4]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学生出示的纸质“核酸检测码”的黑色部分能吸收所有色光。
2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像,如图所示,物距为3.5cm,光屏上能得到 (选填“缩小”、“放大”或“不变”)的像。把物体从距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像将逐渐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 放大 变小
【详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u=v=2f,由图可知此时u=v=4cm,故焦距f=2cm;当u=3.5cm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故将物体从距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像将逐渐减小。
2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 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 放大 15
【详解】[1]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
23.疫情期间,小亮在线上学习时,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急剧下降,经医生检查,小亮晶状体变厚,使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小亮患上了 视眼(选填“近”或“远”),矫正视力需要选择 透镜(选填“凸”或“凹”),因为它有 作用。
【答案】 近 凹 发散
【详解】[1][2][3]由题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小亮患上了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24.今年3月,东莞再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如图所示,是张老师利用手机为同学们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屏幕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屏幕和老师,手机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老师在手机中成的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 凸透镜 远离 缩小
【详解】[1][2][3]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屏幕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屏幕和老师,应使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手机应该远离屏幕,老师在手机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1分)
25.按要求作图
(1)(3分)图中,光线AO自空气斜射向水面,画出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3分)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详解】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详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面上方喷一些 ,在水中加 ,来增加实验的可见度;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 35° 41°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 。当入射光线以22°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
【答案】 烟雾 牛奶 C 小于 增大
【详解】(1)[1][2]为了便于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几滴牛奶,这是利用光的漫反射现象来显示光路。
(2)[3]A.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太强,客观性不够,故A错误;
B.保持入射角不变,虽然进行多次实验,但得到的折射角是相同的,得不出客观的结论,故B错误;
C.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得到的结论是普遍的,故C正确。
故选C。
(3)[4][5]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7]根据光的可逆性,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入射光线以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时,折射角等于。
27.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小明的操作方案如图所示,他的方案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小明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案,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经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若在测量的过程中,白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或“小于”)L。
【答案】 不合理 太阳光没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 20 小于
【详解】(1)[1][2]如图,太阳光没有正对凸透镜,太阳光没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得到的交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方案不合理。
(2)[3]小明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案,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经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3)[4]若在测量的过程中,白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光斑已经从最小逐渐变大,光斑离焦点越来越远,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
28.小明在做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的实验中。
(1)他将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组装好,然后把凸透镜正对较远处的窗户,移动光屏,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户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接着小明把蜡烛点燃,并调整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然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的 35cm 刻度线处,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3)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镜,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 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
(4)小明找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把“F”光屏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瓶和水可以看到“F”,如图所示(圆圈中的“F”与光屏上的“F”实际大小相等)。将“F”光屏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他所看到的像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0.0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前方 D
【详解】(1)[1]较远处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稍大于焦距,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接着小明把蜡烛点燃,并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且,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4]日常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
(3)[5][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拿去眼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4)[7]将“F”光屏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开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像;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由于玻璃瓶上下粗细相同,所以其所成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的,即其上下的大小是相同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9.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2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复数是负数。例如-200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是2m﹣1,它的焦距是0.5m。
(1)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2) 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cm~25cm C.25cm~无限远 D.10cm~无限远
(2) 如题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 (近视/远视),需要用 透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500度,焦距为 m。
(4)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则可以知道: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 。
【答案】 C D 近视 凹 0.2 乙
【详解】(l)[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选C。
(2)[2]由题意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无限远。
故选D。
(3)[3][4]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便光线推迟会聚;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500度,则透镜焦度是5m-1,焦距为
(4)[5]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且近视眼越严重,所佩戴的凹透镜的中间就越薄,所以近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丙图;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且远视眼越严重,所佩戴的凸透镜中间越厚,所以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