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化学期中测试卷广东(深圳以外地区/河源)
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1.5分,共22.5分)
1.小科最先看到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科学视频《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后对我国的航天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到目前神舟十六号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制定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
A.研制火箭的燃料 B.计算返回舱落点
C.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2.中华成语寓意深刻,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滴水成冰 C.沙里淘金 D.百炼成钢
3.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点燃蜡烛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4.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氮气 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说法关于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取a、b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仅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同时加热下列生成氧气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生活中的现象,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易被压缩 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 因为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D 水结成冰 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A.A B.B C.C D.D
8.如图所示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9.某饮料商标上标明的部分元素的含量如图所示,其中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每1000g本品含: Ca:20mgFe:15mg Zn:8mg MG:6mg
A.钙:Ca B.铁:Fe C.锌:Zn D.镁:MG
10.城市因水而灵动,广州因珠江而秀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B.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C.珠江水经滤纸过滤后可变成纯净水
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1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蒸馏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稀有气体
C.硫、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D.氢气、过氧化氢溶液、自来水
12.一氯胺(NH2Cl)是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的一种消毒剂,下列关于一氯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一氯胺杀菌的水是纯水
B.一氯胺是由氮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的
C.一氯胺由三种元素组成
D.一氯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蜡烛完全燃烧后,质量减轻了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D.分离液态空气所得氧气和氮气的质量之和与空气的质量相等
14.“见著之微,见微之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为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60)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种类和大小都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只有石墨和足球烯能在氧气中燃烧,金刚石不能燃烧
1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
二、填空题(共2题;每空1分,共5分)
16.在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 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移动。
17.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图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该装置需要改进的一处地方 。
(2)图二中现象是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迅速分解,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题(共2题;每空1分,共19分)
18.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现的两种单质,图1代表的物质是 (写物质名称)。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 不同。
(2)图2物质转化为图1物质的变化是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图3物质是由 构成("分子”或“原子”)。
(3)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
②C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③与A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字母)。
19.下图中A~E为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填空。
(1)(2分)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5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选择该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试管口缺少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1分)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小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则他应选用的制取装置组合是 、 (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起 作用。
四、计算题(共1题;共3.5分)
20.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制取氧气,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剩余固体质量和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2分)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计算依据是 。
(2)(1.5分)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解析:A. 研制火箭的燃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B. 计算返回舱落点,不属于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符合题意;
C. 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D. 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及其结构,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它制造各种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
2.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A. 木已成舟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沙里淘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拨: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A. 点燃蜡烛时会流蜡油,只生化学变化 ,也伴随物理变化,故错误;
B. 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先变黑的稳定高,故正确;
C.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故错误;
D. 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蜡烛的固态小颗粒,能被点燃,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拨:根据蜡烛燃烧原理、现象,生成物的检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都是空气污染物,氮气为空气中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C。
点拨: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分析,其中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的氧化物,空气中各成分都不属于污染物。
5.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答案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答案错误;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结论,不是现象。C答案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点拨: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会产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
A. 产生氧气质量不同,故错误;
B. 图示中b有二氧化锰先产生氧气,a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故正确;
C. 图示中a与b生成氧气的量不同,故错误;
D. 图示中a先产生氧气,b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氧气,错误,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拨: 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二不变。
一变是指改变反应速度;二不变是指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A、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不符合题意;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符合题意;
C、 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 水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拨:A、根据气体分子间隔大分析;
B、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C、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是分子间隔变大或缩小分析;
D、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面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圆圈外面数字总和表示核外电子总数,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为阳离子,B为阴离子,C和D为原子,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拨: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A. 钙的元素符号为Ca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铁的元素符号为Fe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锌的元素符号为Zn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镁的元素符号为Mg,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拨: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进行书写。
10.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A、明矾是絮凝剂,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变成沉淀,加快沉降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经过滤纸过滤后的水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的水为混合物,不是纯净水,符合题意;
D、在肥皂水中加入软水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能产生较少的泡沫,则肥皂水可以用来鉴别软水与硬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拨:A.明矾是絮凝剂,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变成沉淀,加快沉降的速率;
B.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11.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A. 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蒸馏水是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空气 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符合题意;
B. 氮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 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硫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都是含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溶液、自来水都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拨: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A、 经过一氯胺杀菌的水仍含有矿物质等,不是纯水 ,不符合题意;
B、 一氯胺是由分子构成,其分子由氮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C、 一氯胺由氮、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D、 一氯胺中氮、氢、氯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4:2:35.5,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拨:A、根据杀菌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收入
C、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项不符合题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项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氧气和二氧化锰,反应为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项不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所应用的原理是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此判断质量守恒的前提是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14.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A.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B.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单质,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种类和大小都相同,故错误;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
D.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单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拨:根据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单质,及其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A. 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 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升高,所以c应为氧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符合题意;
C. 该实验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反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此微型实验可探究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拨:根据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题中图像分析。
16.答案:二氧化碳;右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右移动,装置内压强减小,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进入试管。
点拨: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7.答案:(1);试管口要塞棉花
(2)2H2O2 2H2O+O2↑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1)根据图一装置中,反应物为高锰酸钾,可知是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而装置中没有,因此需要改进的是:试管口要塞棉花。故填: ;试管口要塞棉花(2)根据反应原理可知,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迅速分解,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故填:2H2O2 2H2O+O2↑
点拨:(1)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可生成锰酸钾、氧气和二氧化锰及高锰酸钾受热试管口要塞棉花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可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18.答案:(1)金刚石;原子排列方式
(2)化学;分子
(3)BC/CB;S2-;B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1) 图1代表的物质是金刚石,图2为石墨,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图2转化为图1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图3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3) ①A、B、C、D中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②C粒子为硫离子,化学符号是S2- 。 ③B与A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点拨:(1)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分析;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C60由分子构成分析;
(3)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硫离子符号书写在硫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19.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KClO3KCl+O2;分解反应;A;棉花;KMnO4K2MnO4+MnO2+O2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氧气
(4)B;C;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1)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因为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发生装置的选择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应该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氧气;
(4)固体和液体在常温条件下制取纯净的氧气,选择B做发生装置,选择C收集氧气,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点拨:根据用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分析。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氧气。
20.答案:(1)9.6;质量守恒定律
(2)解:设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4.5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1.7%。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
点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减少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49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5.5(52.0%)
主观题(占比) 24.5(5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80.0%)
主观题(占比) 4(2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2(10.0%) 5.0(10.2%)
计算题 1(5.0%) 3.5(7.1%)
综合题 2(10.0%) 19.0(38.8%)
单选题 15(75.0%) 22.5(45.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0.0%)
2 容易 (2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蜡烛燃烧实验 3.0(6.1%) 3,15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4.1%) 16
3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3.5(7.1%) 20
4 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 1.5(3.1%) 1
5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5.0(10.2%) 13,20
6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5(3.1%) 15
7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1.5(3.1%) 5
8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5(3.1%) 7
9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5(3.1%) 4
10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8.5(17.3%) 14,18
11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1.5(3.1%) 9
12 物质的简单分类 1.5(3.1%) 11
13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7.0(14.3%) 18
14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8.5(17.3%) 8,18
15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5(3.1%) 12
16 水的净化 1.5(3.1%) 10
17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1.5(3.1%) 14
18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8.5(17.3%) 2,18
19 硬水与软水 1.5(3.1%) 10
20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13.5(27.6%) 6,19
21 碳的化学性质 1.5(3.1%) 14
22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12.0(24.5%) 19
2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6.5(33.7%) 6,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