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3 学年度秋季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学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1-35.5 K-39 Ca-
40
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A. B. C. D.
3.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纸张燃烧 B. 湿衣服晒干
C. 粮食酿酒 D. 铁链生锈
4.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水蒸气
5.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 B. 滴加液体
C. 气体发生装置 D. 检查气密性
6.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臭氧(O3 ) B. 过氧化氢(H2O2 )
C. 二氧化碳(CO2 ) D. 空气
7. 目前电动汽车被称为绿色环保汽车,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锂电池主要材料 LiFePO4 中 Li 、Fe 的化合价分别为+1 、+2,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2 C. +2 D. -5
8. 有些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即将植物的秸秆用适当的催化剂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
再将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可制得一种燃料 X.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催化剂 2X+2CO2,
则 X 的化学式为
A. C4H14O2 B. C4H12O4 C. C2H6O2 D. C2H6O
9.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天然气用作燃料
B. 金刚石能导电,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C. 液态氧可作火箭发动机里的助燃剂
D. 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可作气体肥料
10. 2022 年环境日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野外焚烧垃圾 B. 分类处理垃圾
C. 利用太阳能发电 D. 修复矿场植被
11.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 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质量守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变化
C.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D. 12g 碳和 48g 氧气充分反应后能生成 60g 二氧化碳
13. 观察、记录和分析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后产生白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液体由红色变为紫色
14.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砷原子的质子数为 74 B. 镓和锗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锗元素的相对原了质量为 72.64g D. Se4+ 的核外电子数为 30
15. 化学方程式2Mg+O2 点燃2MgO 的含义正确的是
A. 2g 镁加 1g 氧气等于 2g 氧化镁
B. 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镁
C. 2 个镁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完成反应生成 2 个氧化镁离子
D. 每 48 份质量的镁恰好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80 份质量的氧化镁
16. 枯茗醛(化学式为 C10H12O)是一种食用香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类别上看:枯茗醛属于氧化物
B. 从宏观上看:枯茗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从微观上看: 1 个枯茗醛分子中含有 23 个原子
D. 从质量上看:枯茗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5:6
17.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
示,图中 x 、y 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是 12%
B. x 的取值范围: 0≤x≤40
C. y≤30 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 2 ﹕ 1
18.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氢气爆炸是化学变化,则干冰爆炸也是化学变化
B.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 计
实验结 论 二氧化碳能与水 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 探究生石灰和水反应是 否放热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20. 下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
C.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D.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6 分)
2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 ________。
(2) 2 个氨分子: ________。
(3) 3 个硝酸根离子: ________。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
(5) SO2 中数字“2”的意义是________。
22. 回答下列问题。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各的基本科学素养。分析图
甲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能够发生燃烧的是________ (填“a ”、“b ”或“c”)处。
(2)试管口的小气球作用是________。
(3)图乙用水灭火和图丙摁灭烟头的灭火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3.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理解物质组成变化的本质。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所示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含有________种元素;
②C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A 、B 、D 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③A 、B 微粒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尿素 CO(NH2)2 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依据此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4.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面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问题: (1)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 1785 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酒精喷灯提 供高温),得到“可燃空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并用“可燃空气”如图吹
肥皂泡。
上述反应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
(2)图 2 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 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3)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分解水制得 氢气,水分子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并重组,其微观过程如图 3 所示( “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 “ ”表示催化剂)。此微观过程正确顺序是________ (填序
号)。
(4) 4 是模拟水厂将嘉陵江的水进行净化并最终得到蒸馏水的流程。图中 A 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操 作①为________ 。取液体 D 于烧杯中,加少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经过操作③,再重 复加入肥皂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5.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
“- ”表示相互反应。已知 C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B 是常温下是液体, A 、F 具有相同元素组成。
(1) C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D 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 F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 A 和 B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写出 A 转化成 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2 分)
26.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021 年 11 月,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仍是 CO2 。如何降低大气中
CO2 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除海洋封存、地质封存、矿石碳化之外,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 CO2 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 水中溶解的 CO2 转化成 CO 和 O2。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 CO2 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5H10O5)n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 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颠覆性、原创性突破。该技术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不需大面积土地、施肥和农作 物加工,原料只需 CO2 、H2 和电,便能生成淀粉,这一技术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
案,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1)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都属于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 CO2 的途径是______。
(3) CO2 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 CO2 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______。
(4)写出上述将 CO2 转化成 CO 和 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人工合成淀粉过程需要大量吸收 CO2 ,利于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B. CO2 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 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
D.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27.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并生产
出其他化工产品。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
(1)第②步生成的产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除了直接做气体燃料 和制取甲醇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________性来冶炼金属。
(2)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_______ ;结合能源利用问 题,请你谈谈对改善雾霾天气的建议________ (谈一点即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
28.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我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得编号) 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发生装置可选用 B 或 C,与装置 B 相比较、装置 C 的优点是________。
29.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
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查阅资料】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发生分解反应。兴趣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述两种不同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小组同学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 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 元素,理由是________。
【方案二】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 加强热。
(2)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________ ,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
剂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玻璃管中 通入________ ,点燃酒精灯加热。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 的________。 黑色固体是单质 碳
(4)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结论】
(5)蔗糖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6)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五、计算题(6 分)
30. 为了测定某种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玥取一些大理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
(杂质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大理石样品 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 烧杯及杯内剩余物质总质量
12.5g 150g 145.6g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22~2023 学年度秋季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学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1-35.5 K-39 Ca-
40
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答案】 C
【解析】
【详解】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的排序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等,则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氧元素,故选 C。
2.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错误;C、 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质标志,错误。故选 A。
3.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纸张燃烧 B. 湿衣服晒干
C. 粮食酿酒 D. 铁链生锈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湿衣服晒干,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铁链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4.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水蒸气
.
【答案】 B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 和其他杂质 0.03%。氮气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的含量较多但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稀有气体虽 然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含量很低。故选 B。
5.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 B. 滴加液体
C. 气体发生装置 D. 检查气密性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 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 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导管伸入锥形瓶中刚刚露头,有利于 气体的排出,图中长颈漏斗未插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液面以下,会造成收集不到气体,故图示操作不正 确;
D、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 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6.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臭氧(O3 ) B. 过氧化氢(H2O2 )
C. 二氧化碳(CO2 ) D. 空气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臭氧只含有臭氧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选项 A 错误;
B、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选项 B 错误;
C、二氧化碳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选项 C 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分子,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7. 目前电动汽车被称为绿色环保汽车,组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锂电池主要材料 LiFePO4 中 Li 、Fe 的化合价分别为+1 、+2,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 +5 B. -2 C. +2 D. -5
【答案】 A
【解析】
【详解】锂电池主要材料 LiFePO4 中 Li 、Fe 的化合价分别为+1 、+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设磷元素 的化合价为 x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 (+2) +x+ (-2) ×4=0 ,解得: x=+5,故选: A。
8. 有些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即将植物的秸秆用适当的催化剂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
再将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可制得一种燃料 X.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催化剂 2X+2CO2,
则 X 的化学式为
A. C4H14O2 B. C4H12O4 C. C2H6O2 D. C2H6O
【答案】 D
【解析】
【详解】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 1 个 C6H12O6 分子中含有 C 、H 、O 原子的个数依次为 6 、12、 6,反应后生成物的 2 个分子中只含 2 个 C 原子和 4 个 O 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 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X 的 2 个分子中应含有 4 个 C 原子、 12 个 H 原子和 2 个 O 原子,则每 个 X 分子中含有: 2 个 C 原子、 6 个 H 原子和 1 个 O 原子,物质 X 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2H6O,故 D 正 确。
故选 D。
9.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天然气用作燃料
B. 金刚石能导电,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C. 液态氧可作火箭发动机里的助燃剂
D. 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可作气体肥料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能导电,用作干电池的电极,而不是金刚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气能助燃,使燃料更好的燃烧,可作火箭发动机里的助燃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 、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0. 2022 年环境日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野外焚烧垃圾 B. 分类处理垃圾
C. 利用太阳能发电 D. 修复矿场植被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野外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 A 符合题 意;
B、分类处理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C、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节约能源,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修复矿场植被,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 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
【答案】 B
【解析】
【分析】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
物质,特点是“一变、两不变”。
【详解】 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 、二氧化锰在某些反应中可以做催化剂,在有的反应中属于反应物或生成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质量守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变化
C.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D. 12g 碳和 48g 氧气充分反应后能生成 60g 二氧化碳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而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 确;
B、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还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燃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2 可知,每 12 份质量的碳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 份
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 12g 碳和 32g 氧气充分反应后能生成 44g 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13. 观察、记录和分析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后产生白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液体由红色变为紫色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红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持续红热, 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受热不稳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液体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 D。
14.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砷原子的质子数为 74 B. 镓和锗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锗元素的相对原了质量为 72.64g D. Se4+ 的核外电子数为 30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砷的原子序数为 33,原子中原子 序数=质子数,所以砷原子的质子数为 33 ,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镓和锗的元素名称带“钅”字旁,都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2.64,单 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硒的原子序数为 34,原子中原子序数=质 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4 ,Se4+是硒原子失去 4 个电子形成的,则 Se4+ 的核外电 子数为 34-4=3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5. 化学方程式2Mg+O2 点燃2MgO 的含义正确的是
A. 2g 镁加 1g 氧气等于 2g 氧化镁
B. 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镁
C. 2 个镁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完成反应生成 2 个氧化镁离子
D. 每 48 份质量的镁恰好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80 份质量的氧化镁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 48 份质量的镁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80 份质量的氧化
镁,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而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不正 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两个镁原子跟一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两个氧化镁分子,故选项说法不正 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 48 份质量的镁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80 份质量的氧化镁,故选 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6. 枯茗醛(化学式为 C10H12O)是一种食用香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类别上看:枯茗醛属于氧化物
B. 从宏观上看:枯茗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从微观上看: 1 个枯茗醛分子中含有 23 个原子
D. 从质量上看:枯茗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5:6
【答案】 C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枯茗醛不属于氧化物,故 A 不正确;
B、从宏观上看:枯茗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 B 不正确;
C、从微观上看: 1 个枯茗醛分子中含有10+12+1=23 个原子,故 C 正确;
D、从质量上看:枯茗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0) : (1 12) = 10 :1 ,故 D 不正确。故选 C。
【点睛】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7.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 示,图中 x 、y 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是 12%
B. x 的取值范围: 0≤x≤40
C. y≤30 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 2 ﹕ 1
【答案】 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图甲和丁质量减少时反应物,它们反应的质量是30g 10g = 20g ; 25g 15g = 10g ,据此分析
【详解】 A、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是 100% = 12% ,选项正确;
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 x + y = 30g+ 40g+ 30g+ 25g 10g 15g = 100g ,x 的取值范围:
40 x 100 ,选项错误;
C 、y≤30 时,则反应后丙的质量不变或减少,若丙的质量不变说明丙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则由甲和 丁是反应物,则说明乙一定是生成物;若丙质量减少则丙是反应物,那么甲、丙、丁都是反应物,则乙一 定是生成物,两种情况下只有乙是生成物,故生成物只有一种,选项正确;
D、参加反应甲的质量是 20g,丁的质量是 10g,它们的质量比是20g :10g = 2 :1,选项正确;
答案为: B。
18.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氢气爆炸是化学变化,则干冰爆炸也是化学变化
B.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氢气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干冰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故选项 A 错误;
B、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有能量释放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 选项 B 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也不带电,故选项 C 错 误;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1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 计
实验结 论 二氧化碳能与水 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 气大 探究生石灰和水反应是 否放热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实验过程中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能 使塑料瓶变瘪,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 的;
C 、实验过程中, U 型管中的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说明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 的;
D、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天平始终保持平衡,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
目的。
故选 A。
20. 下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
3
)A.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双氧水
C.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D.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红磷燃烧放热,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 正确;
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质量增加,双氧水分解完全之 后,氧气质量不再改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一定条件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钾和氧气质量增大,氯化钾和氧气质 量不再变化的时间应该是同一时间,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6 分)
2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 ________。
(2) 2 个氨分子: ________。
(3) 3 个硝酸根离子: ________。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
(5) SO2 中数字“2”的意义是________。 【答案】 (1) Si (2) 2NH3
(3) 3 NO
(4) Al2 O3
(5) 1 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则硅元素符号为 Si,故填: Si;
【小问 2 详解】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氨分子可表示为 2NH3,故填: 2NH3;
【小问 3 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 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3 个硝酸 根离子可表示为 3 NO ,故填: 3 NO ;
【小问 4 详解】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
(
前,数字在后,
1
不能省略,则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A
l
2
O
3
,故填:
Al
2
O
3

)+3 +3
【小问 5 详解】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1 个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数目,SO2 中的“2”表示 1 个二氧化硫分子 中含有 2 个氧原子,故填: 1 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22. 回答下列问题。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各的基本科学素养。分析图
甲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能够发生燃烧的是________ (填“a ”、“b ”或“c”)处。
(2)试管口的小气球作用是________。
(3)图乙用水灭火和图丙摁灭烟头的灭火原理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 a (2)可以防止 P2O5 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环保
(3) ① .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② . 隔绝氧气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可燃物燃烧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80℃,分析实 验图示可知, a 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能够发生燃烧,故填: a;
【小问 2 详解】
白磷燃烧生成的 P2O5 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因此试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P2O5 进入空气,从而使 该实验绿色环保,故填:可以防止 P2O5 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环保;
【小问 3 详解】
图乙用水灭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使环境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图丙摁灭烟 头,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23.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理解物质组成变化的本质。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所示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含有________种元素;
②C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A 、B 、D 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③A 、B 微粒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尿素 CO(NH2)2 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依据此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 ① . 3##三 ② . D ③ . Na2O
(2) 2NH3 +CO2 一定条件CO(NH2 )2 +H2 O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B 、C 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因此如图 所示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含有 3 种元素,故填: 3 或三;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C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D 化学 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 D;
③A 的质子数为 8,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氧离子,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 价, B 的质子数为 11,且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钠离子,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因此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其化学式 为 Na2O,故填: Na2O;
【小问 2 详解】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NH3 和 CO2 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CO(NH2)2 和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CO2 一定条件CO(NH2 )2 +H2 O ,故填: 2NH3 +CO2 一定条件CO(NH2 )2 +H2 O 。
24.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面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问题: (1)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 1785 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酒精喷灯提 供高温),得到“可燃空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并用“可燃空气”如图吹
肥皂泡。
上述反应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
(2)图 2 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 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3)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分解水制得
氢气,水分子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并重组,其微观过程如图 3 所示( “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 “ ”表示催化剂)。此微观过程正确顺序是________ (填序
号)。
(4) 4 是模拟水厂将嘉陵江的水进行净化并最终得到蒸馏水的流程。图中 A 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操 作①为________ 。取液体 D 于烧杯中,加少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经过操作③,再重 复加入肥皂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氢元素和氧元素
(2) O2 (3)①④②⑤③
(4) ① . 明矾 ② . 过滤
③ . 有大量泡沫产生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 1785 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酒精喷灯提供高 温),得到“可燃空气”,该气体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氧气,上述反应中说明水 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 2 详解】
在电解水实验中, “正氧负氢” ,b 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其化学式为: O2;
【小问 3 详解】
水分子不断运动,当接触到催化剂时,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 2 个氢原子结合为 1 个氢分子,每
2 个氧原子结合为 1 个氧分子,故顺序为: ①④②⑤③; 【小问 4 详解】
图中 A 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 降;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 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经过操作③得到的水是蒸馏水,蒸馏水属于软水,在软水中加入肥皂水,可观察到有 大量泡沫产生。
25.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 “- ”表示相互反应。已知 C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B 是常温下是液体, A 、F 具有相同元素组成。
(1) C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D 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 F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 A 和 B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写出 A 转化成 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 ① . CaCO3 ② . 氧化钙
(2)作燃料(合理即可)
(3)化合反应 (4) C+CO2 高温2CO
【解析】
【分析】 C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C 为碳酸钙;B 是常温下是液体, A 能转化 C ,A 、F 具有相同元素组 成,且 A 、F 能相互转化,则 B 为水, A 为二氧化碳, F 为一氧化碳;E 能转化为 A (二氧化碳)、F (一氧 化碳),则 E 可以为氧气或碳;C (碳酸钙) 能转化为 D ,D 能与 B (水) 反应,则 D 为氧化钙,代入检验, 推断合理。
【小问 1 详解】
由分析可知, C 为碳酸钙,其化学式为 CaCO3 ;D 为氧化钙,故填: CaCO3 ;氧化钙;
【小问 2 详解】
由分析可知, F 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故填:作燃料(合理即 可);
【小问 3 详解】
由分析可知, A 为二氧化碳, B 为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 应,故填:化合反应;
【小问 4 详解】
A 为二氧化碳, F 为一氧化碳, A 转化成 F 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C+CO2 高温2CO,故填: C+CO2 高温2CO。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2 分)
26.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021 年 11 月,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仍是 CO2 。如何降低大气中
CO2 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除海洋封存、地质封存、矿石碳化之外,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 CO2 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 水中溶解的 CO2 转化成 CO 和 O2。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 CO2 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5H10O5)n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 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颠覆性、原创性突破。该技术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不需大面积土地、施肥和农作 物加工,原料只需 CO2 、H2 和电,便能生成淀粉,这一技术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 案,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1)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都属于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 CO2 的途径是______。
(3) CO2 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 CO2 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______。
(4)写出上述将 CO2 转化成 CO 和 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人工合成淀粉过程需要大量吸收 CO2 ,利于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B. CO2 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 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
D.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答案】 (1)不可再生
(2)光合作用 (3)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时,分子间隔减小
(4) 2CO2 2CO+O2 (5) B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 2 详解】
全球碳循环图示中,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的排泄物和遗体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煤和石 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工业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图中通过光合作用,二氧化 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使植物生长,为动物提供食物,故能消耗 CO2 的途径是:光合作用。
【小问 3 详解】
因为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体积减小,所以从微观角度看 CO2 能够 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时,分子间隔减小。
【小问 4 详解】
根据题中所述,水中溶解的 CO2 在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利用太阳光能,可转化
成 CO 和 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 2CO+O2 。
【小问 5 详解】
A. 根据题中所述,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 CO2 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5H10O5)n ],该技术原 料只需 CO2 、H2 和电,便能生成淀粉,由此可知人工合成淀粉过程需要大量吸收 CO2 ,利于改善全球气候 变暖趋势,说法正确;
B. CO2 是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有害,但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 料,因此空气中含有一定含量的二氧化碳也是必须的,说法不正确;
C. 人工合成淀粉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物质,故此技术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 的循环方案,说法正确;
D.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说法不正确。
故选 BD。
27.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并生产
出其他化工产品。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
(1)第②步生成的产物在物质分类上属于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除了直接做气体燃料
和制取甲醇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________性来冶炼金属。
(2)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________ ;结合能源利用问 题,请你谈谈对改善雾霾天气的建议________ (谈一点即可)。
【答案】 (1) ① . 混合物 ② . 还原
(2) CO+2H2 催化剂CH3OH
(3) ① . 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没有污染物,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②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
使用清洁能源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第②步生成的产物是水煤气,其成分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属于混合物;除了直接做气体燃料和制取甲 醇外,由于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常用于冶炼金属,故填:混合物;还原;
【小问 2 详解】
第③步反应是水煤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催化剂CH3OH ,故 填: CO+2H2 催化剂CH3OH ;
【小问 3 详解】
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是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没有污染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雾霾是因 为空气中可吸入悬浮颗粒等过多导致的,要改善雾霾问题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少开私家车,提倡公交出行等,故填: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没有污染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减少化石 燃料的使用或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等(合理即可)。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
28.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我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得编号) ________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发生装置可选用 B 或 C,与装置 B 相比较、装置 C 的优点是________。
【答案】 (1) ① . 酒精灯 ② . 分液漏斗
(2) ① . AF ② . 2KMnO4 Δ K2 MnO4 +MnO2 +O2 ↑
(3) ① . Zn+H2 SO4 =ZnSO4 +H2 个 ② .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由图可知,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酒精灯,标号②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小问 2 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 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使用排水 法收焦,装置 F 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填: AF;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方程式为: 2KMnO4 Δ K2 MnO4 +MnO2 +O2 ↑;
【小问 3 详解】
(
2
4 4 2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程式为: Zn+H SO =ZnSO +H 个 ,装置 C
的优点是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同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 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9.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
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查阅资料】蔗糖隔绝空气受热时可发生分解反应。兴趣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述两种不同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小组同学将蔗糖放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 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 元素,理由是________。
【方案二】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 加强热。
(2)实验时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壁有________ ,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小组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
剂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往玻璃管中 通入________ ,点燃酒精灯加热。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 的________。 黑色固体是单质 碳
(4)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烧杯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结论】
(5)蔗糖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6)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参加反应的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2)水雾 (3) ① . 氧气##O2 ②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Ca(OH)2 +CO2 =CaCO3 +H2 O
(5)碳、氢、氧 (6)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其中的氧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只能 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因为氧元素的也可能来自于氧气,故填:参 加反应的氧气中含有氧元素;
【小问 2 详解】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内
壁有水雾生成,故填:水雾;
【小问 3 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单质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 点燃酒精灯,在烧杯中的澄清的石灰水遇到生成的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故填:氧气或 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 4 详解】
烧杯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CO2 =CaCO3 +H2 O ,故填: Ca(OH)2 +CO2 =CaCO3 +H2 O ;
【小问 5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给蔗糖加强热生成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 物中含 C 、H 、O,因此蔗糖中一定含 C 、H 、O 三种元素,故填:碳、氢、氧;
【小问 6 详解】
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尽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 故填: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其中的氧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五、计算题(6 分)
30. 为了测定某种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玥取一些大理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
(杂质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大理石样品 烧杯及杯内物质总质量 烧杯及杯内剩余物质总质量
12.5g 150g 145.6g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4.4 (2)解: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 2HCl = CaCl2 + H2 O + CO2 个
100 44
x 4.4g
100 x 44 = 4.4g
解得:x = 10g
则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 = 80% ;
答: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可得: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50g 145.6g = 4.4g
【小问 2 详解】
解: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
3
2 2 2
)CaCO + 2HCl = CaCl + H O + CO 个
100 44
x 4.4g
100 x 44 = 4.4g
解得:x = 10g
则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 = 80% ;
答: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0%。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先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在进行化学方 程式的简单。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乡镇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22-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