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共16题,共36分)
1. (2分)【答案】 D
解:A、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赤铁矿用于炼铁,是利用了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 (2分)【答案】 B
解:A.焚烧塑料时能够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物质,对环境污染很严重,故错误;
B.铅是有毒的重金属,所以要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故正确;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故错误;
D.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利用与开发,故错误。
故选:B。
A.根据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有害的物质解答;
B.从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分析判断;
C.根据燃煤固硫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明确相关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环境保护与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题目难度不大。
3. (2分)【答案】 C
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 (2分)【答案】 A
解:由X+2NaClO 2═2ClO 2+2NaCl可知,反应后氯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4个,钠原子都是2个,因此X的化学式是Cl 2。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5. (2分)【答案】 C
解:据图可以知道,该反应是3 +4 =6 +2 .
A、由上图可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单质,故A错误;
B、该反应时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有两种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
D、由上述反应可知,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3:4,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本题考查了用微观模型表示化学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提供的分子模型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6. (2分)【答案】 D
解:A、由于氯吡脲的化学式为,故它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B、C 12H 10ClN 3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0+35.5+(14×3)+16=247.5,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C、C 12H 10ClN 3O含有碳、氢元素,属于有机物,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D、C 12H 10ClN 3O一个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利用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结合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及物质分类的知识解决,其中化学式能反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利用各元素原子量之和可求相对分子质量.
此题是对化学式的考查,涉及到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属基础性识记及计算训练题.
7. (2分)【答案】 B
解: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要注意理解。
8. (2分)【答案】 D
解:A、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是粒子的大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要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笼统的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是错误的,有的原子要比有的分子大,分子和原子是不能比较大小的,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可用其它的方法再分,错误;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正确;
故选:D。
A、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是粒子的大小;
B、根据分子和原子大小的比较考虑;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可用其它的方法再分;
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9. (2分)【答案】 C
解:未测:1.1g+0.9g+3.6g+2.4g-2.3g-2g-2.8g=0.9g,乙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
B、丁物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1.2g:1.6g:0.4g=3:4:1,故C正确;
D、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减少,一种物质增多,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在一密闭容器中,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2分)【答案】 D
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例如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因此18g氢气和18g氧气不能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 (2分)【答案】 C
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时应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正确。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中,为避免空气受热膨胀,是实验数据不准确,所以盛有燃着红磷的燃烧匙要快速地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试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回答。
D、根据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常见化学实验操作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2. (2分)【答案】 C
解:这个题目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其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在这个实验中则把集气瓶换成了U型管,把研究集气瓶中的空气变成了研究U型管左侧密封的空气,同时药品由教材中的红磷换成了更加易燃的白磷,而点火方式也的所改变。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故U型管内左侧气体体积变小,受大气压的影响,左侧液面则会上升;由于液面上升了大约占总体积的 ,所以得出:空气中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约上升至1处。由于液面只是上升了 ,由此可以得出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又由于U型管内有水,说明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对实验结果是没有影响的。
故选:C。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进行综合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把该实验装置图还原到课本中出现的装置图中去。例如:把把电阻丝和白磷还原为点燃的红磷,其二者作用都是相同的。
此类题目往往是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进行综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的时候把它们还原到我们熟悉的学过的实验中去。
13. (3分)【答案】 B
解:A、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说法正确。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说法错误③在化学反应中燃烧能放出热量,有些物质的溶解也能放热,说法错误。
B、①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②重复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③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三个说法均正确。
C、数字含义
①Fe 2+: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说法正确;②SO 3: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共四个原子,说法错误。③ :化合物中镁元素一般显+2价,说法正确。
D、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②提倡使用乙醇汽油两者说法正确;③实验后用剩药品放回原瓶,会对原药品造成污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
故选:B。
本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A:能量变化物质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光能。B、结合实际判断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C、利用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进行判断。D、利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要对相关的实验操作相符合解决。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各个选项中涉及的问题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4. (3分)【答案】 D
解:①由氢元素质量不变可知,m 1= m 4时,R是H 2,故①正确;
②由碳元素质量不变可知,m 1+m 2=m 3时,R是C或CO,故②正确;
③m 3:m 4=11:9时,可推出碳酸和氢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1:4,R是CH 4或CH 4O,故③正确;
④当R中不变含有氧元素时, m 3+ m 4+ m 5=m 2;当R中含有氧元素时, m 3+ m 4+ m 5>m 2,故④正取。
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和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方法。
15. (3分)【答案】 C
解:A.实验中观察到白纸条上的酚酞试液液体由管口向里依次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B.首先向长颈漏斗内注水,当水将其下端浸没起来后,用弹簧夹夹住导管部分的橡胶管,然后继续从长颈漏斗内注水,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故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气压不变,所以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D.电解水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来分析。
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3分)【答案】 C
解: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足量的盐酸可以把碳酸钙完全反应,因此最终碳酸钙的质量应该为0,故坐标错误;
B、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而坐标是1:2,故坐标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坐标正确;
D、在密闭容器内没有气体的交换,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坐标错误。
故选:C。
A、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足量的盐酸可以把碳酸钙完全反应分析;
B、根据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
D、根据在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示能够解释相关的化学变化规律,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在解答类似的题目,关键是能够弄清楚图示表达的一些信息.
二.填空题(共4题,共22分)
17. (4分)【答案】 C A D B
解:①四种物质中只有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C;
②氢气的热值高、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所以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填:A;
③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可用来切割玻璃;故填:D;
④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填:B。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解答即可。
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等,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本题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 (8分)【答案】 2H 2 2Na + Na 2O N 2 C NO 2 Na 2CO 3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解:(1)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 2;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 +;
③氧化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 2O;
(2)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 2;
②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
③二氧化氮能造成酸雨,二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 2;
④烘焙糕点所用发酵粉的有效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 2CO 3;
(3)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H、C、N、O、Na、S六种元素中硫酸与氢氧化钠二者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故答案为:(1)①2H 2;②2Na +;③Na 2O;(2)①N 2;②C;③NO 2;④Na 2CO 3;(3)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9. (6分)【答案】 2H 2+O 2 2H 2O
3CO+Fe 2O 3 2Fe+3CO 2
CaCO 3 CaO+CO 2↑
解:(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 2H 2O。
故填:2H 2+O 2 2H 2O。
(2)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 2O 3 2Fe+3CO 2。
故填:3CO+Fe 2O 3 2Fe+3CO 2。
(3)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时,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CaO+CO 2↑。
故填:CaCO 3 CaO+CO 2↑。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0. (4分)【答案】 BC A AlCl 3 Na +
解:(1)B和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A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属于稀有气体;
(3)D的质子数是13,属于铝元素;C的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所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Cl 3;
(4)D的质子数是11,属于钠元素,失去1个电子,所以属于钠离子即Na +。
故填:(1)BC;(2)A;(3)AlCl 3;(4)Na +。
(1)核电荷数=质子数,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或8的稳定结构;
(3)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4)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离子的写法,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21. (6分)【答案】 吸附 不是 蒸馏 硬水 +5价 ac
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化水中起吸附作用。图中步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该水不是纯净物。
(2)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
(3)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设P的化合价为x,则(+1)×5+3x+(-2)×10=0,x=+5。
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工业生产的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防止污染环境;农药化肥应该合理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
答案:
(1)吸附; 不是;蒸馏;
(2)硬水;
(3)①+5价;②ac。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根据蒸馏可以得到纯水解答;
(2)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嗲数和为0解答;根据防止水体受到污染的方法解答。
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熟练掌握过滤操作极其注意事项。
22. (5分)【答案】 CO;冶炼金属;温室;C+2CuO 2Cu+CO 2↑
解:A为固态单质,B、C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物质,C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知A是碳,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
(1)C是一氧化碳,能用于冶炼金属,故填:CO;冶炼金属;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故填:温室;
(3)碳能与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故填:C+2CuO 2Cu+CO 2↑。
根据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A为固态单质,B、C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物质,C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知A是碳,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再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本题关键是能推断出ABC三种物质,突破口是A为固态单质,BC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物质,C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行分析。
三.探究题(共2题,共18分)
23. (8分)【答案】 酒精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 A 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尽或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④先变红①后变红②③不变红
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制取CO 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如用E装置收集CO 2,气体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如选择D装置收集甲烷,证明甲烷气体收集满了的方法(或现象)是: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尽或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故答案为:A;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尽或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F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 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④先变红 ①后变红 ②③不变红;故答案为:④先变红 ①后变红 ②③不变红;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 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如选择D装置收集甲烷,证明甲烷气体收集满了的方法(或现象)是: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尽或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F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 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④先变红 ①后变红 ②③不变红。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4. (10分)【答案】 (1)干燥一氧化碳;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O 2 2CO 2;
(2)红色固体含有Cu 2O和Cu;Cu 2O;假设二成立;假设三成立
解:(1)①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一氧化碳;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 2 2CO 2;
(2)【猜想假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 2O),可能只有一种物质,也可能是假设三:红色固体含有Cu 2O和Cu;
【实验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所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 2O;
【数据处理】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x
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固体减少
144 80
x 4g
=
x=7.2g
所以红色固体全部是氧化亚铜,假设二成立;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y
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固体减少
144 80
y 1.6g
=
y=2.88g
所以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质量是2.88g、铜的质量是1.2g,假设三成立.
故答案为:(1)①干燥一氧化碳;
②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2CO+O 2 2CO 2;
(2)【猜想假设】红色固体含有Cu 2O和Cu;
【实验结论】Cu 2O;
【数据处理】假设二成立;假设三成立.
(1)①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②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③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猜想假设】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 2O)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进行分析;
【数据处理】根据氧化亚铜和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解答.
四.计算题(共2题,共13分)
25. (5分)【答案】 C 2H 5OH+3O 2 2CO 2+3H 2O 46 三 12:3:8 酒精分子 2:6:1
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酒精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 2H 5OH+3O 2 2CO 2+3H 2O;
(2)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1=46;故填:46;
(3)由化学式可知,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填:三;12:3:8;
(4)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每个酒精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C、H、O原子的个数比为2:6:1;故填:酒精分子;2:6:1.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比乘积的比值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难度不大.
26. (8分)【答案】 8.8 四
解:根据前四次每加入20g盐酸生成气体都是2.2g,而第五次在第四次的基础上没有增加,所以生成气体只有8.8g,且第四次恰好完全反应。
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25gx 8.8g
=
x=80%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2)第四次恰好完全反应;
(3)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根据前四次每加入20g盐酸生成气体都是2.2g,而第五次在第四次的基础上没有增加,所以生成气体只有8.8g,且第四次恰好完全反应。结合生成的8.8g的二氧化碳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绝密☆启用前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时间:70分钟 分值:100分
(
学校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封
线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2、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3、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4、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u:64
第I卷
一.单选题(共16题,1-12每个2分,13-16每个3分,共36分)
1.(2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银用于制作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 赤铁矿用于炼铁
2.(2分) 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 汽车要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C. 燃煤中加入氧化钙,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 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利用与开发
3.(2分)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 取用固体药品
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4.(2分) 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自来水消毒剂,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2NaClO2═2ClO 2+2NaCl,则X的化学式为( )
A. Cl2 B. 2Cl C. ClO D. NaClO
5.(2分)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 该反应有两种新物质生成
D. 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6.(2分) 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氯吡脲(化学式为C 12H 10ClN 3O)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氯吡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 B. 相对分子质量为247.5
C. 属于有机化合物 D. 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7.(2分)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 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8.(2分)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缘故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 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9.(2分) 在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3 未测 2.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1 0.9 3.6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丁一定为化合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4:1 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0.(2分)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 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
D. 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11.(2分)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时应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D.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中,点燃的红磷缓慢的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
12.(2分)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 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
C. 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
D. 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
13.(3分) 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能量变化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内能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 环境保护①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②重复使用塑料袋和塑料盒③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
C. 数字含义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②SO3: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③: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
D. 资源节约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②提倡使用乙醇汽油③实验后用剩药品放回原瓶
14.(3分) 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m3 m4 m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 1= m 4时,R是H 2 ②m 1+m 2=m 3时,R是C或CO
③m 3:m 4=11:9时,R是CH 4或CH4O ④ m 3+ m 4+ m 5≥m2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3分)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探究分子运动 B. 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 证明水的组成
16.(3分) 下列图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往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B. 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体积
C. 高温加热木炭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 D. 镁带在密封的容器中燃烧
第II卷
二.填空题(共6题,共33分)
17.(4分) 现有下列四物种质:
A.氢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金刚石
请用合适的物质字母代号填空:
①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 。
②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______ 。
③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______ 。
④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 。
18.(8分) 从H、C、N、O、Na、S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照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氢分子 ______ ;②两个钠离子 ______ ;③氧化钠 ______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______ ;②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______ ;
③造成酸雨的气体 ______ (写一种);
(3)写出一条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9.(6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事实: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在高温下炼铁: ______ 。
(3)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______ 。
20.(4分) 请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 。
(2)表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是 ______ 。
(3)由C和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4)写出D所表示粒子的符号 ______ 。
21.(6分) 水是生命之源,把江水净化成自来水,需要以下净化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在净水中起 ______ 作用,经过以上步骤最后得到的水 ______ (填“是”或“不是”)纯净物。实验室中,通过 ______ 可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2)取少量江水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肥皂泡很少且有大量浮渣。说明江水是 ______ (填“硬水”或“软水”)。
(3)①三聚磷酸钠(化学式为Na5P3O10)是含磷洗衣粉成分之一。该物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三聚磷酸钠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②为了防止水体受到污染,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b.农业上禁止化肥、农药的使用
c.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22.(5分)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表示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相互关系如图所示。A为固态单质,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C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C的化学式为: ______ ,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 。
(2)大气中B的含量增多,会引起 ______ 效应增强。
(3)写出一个通过置换反应实现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三.探究题(共2题,共18分)
23.(8分)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如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从 ______ (选填“c”或“d”)端进入;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制取甲烷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如选择D装置收集甲烷,证明甲烷气体收集满了的方法(或现象)是 ______ ;
(4)F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 。
24.(10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
①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______ .
②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 ______ .
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不考虑CO2和H2O的反应.)
(2)产物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Ⅱ、Cu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
假设三: ______ .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
[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
实验人员 红色固体(g) 剩余红色固体(g) 实验结论
甲 7.2 3.2 ______
乙 4.08 2.48 ______
[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四.计算题(共2题,共13分)
25. (5分)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燃料,酒精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试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4)C、H、O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6. (8分)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取25g石灰石样品,粉碎后,将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5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产生气体的质量/g 2.2 4.4 6.6 8.8 8.8
(1)生成CO2的质量为 ______ g;
(2)第 ______ 次恰好完全反应;
(3)求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