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答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6分)
1.(4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小男孩在国旗传递环节中用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 ______产生的。
2.(4分)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使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秒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深 ______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米秒,若从地球向月球发一束光,大约秒能传到月球,则地球与月亮相距 ______公里。
3.(4分)在拉小提琴时如果音调不准就调一下弦的松紧;用手按住弦上的不同部位,使振动的长度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在提琴上有四根粗细不同的弦,弓在不同的弦上拉动时音调也不同.根据以上的三例说明提琴音调分别与琴弦的____、____、____有关.
4.(4分)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 这一特征来工作的,在嘈杂的环境里,需要加大音量才能听清对方的语音,增大音量是增大 ______ 。均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5.(4分)音调大小反映的是声音的 ______ ,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 有关;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 ______ ,它跟发声体的 ______ 有关;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 ______ ,它跟发声体的 ______ 有关.
6.(4分)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 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 ______。发生地震时会伴有 ______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
7.(4分)蝙蝠傍晚出巢捕食昆虫,它是靠发出和接收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发现昆虫位置的。请你举出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一个实例:______。
8.(4分)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9.(4分)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听到周围同学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同学的声带发生了______,而且他还能辨别出是哪位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选填乐音的特性不同,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乐音的特性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二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0.(3分)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11.(3分)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作喇叭状,如图。此现象主要说明
A.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 B.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C. 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 D. 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
12.(3分)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振幅
13.(3分)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里的“声聚焦”装置,是一个呈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小丽将耳朵靠近装置前特定位置时,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原因是“声聚焦”装置改变了远处传来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14.(3分)千年古琴,千年绝唱,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晤时欣赏古琴名曲《流水》。你能听出是古琴而不是古筝演奏,是依据乐器弹奏出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节奏
15.(3分)[2021山东威海中考]帝企鹅繁殖期间,企鹅妈妈捕鱼归来,能在几十万只企鹅嘈杂的叫声中精准地分辨出孵蛋的企鹅爸爸的声音,它主要利用了声音的什么性质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16.(3分)目前我国首艘全球最大静音科考船——“东方红”于年月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务顺利返航,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做法中与“东方红”减弱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 高速路道路两旁植树 B. 车间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 市区某路段禁鸣喇叭 D. 高架桥两侧设隔音墙
17.(3分)(江汉区联考)把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在发生变化 B. 发声体的响度在发生变化
C. 发声体的音色在发生变化 D. 发声体的音调和响度都在发生变化
18.(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快
B. 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
C.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D. 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19.(3分)雷雨天,电闪雷鸣,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雷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C. 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的快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0.(6分)在声现象知识学习中,同学们做了下图中的一些探究性实验:

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______填序号;
图①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
图③实验说明:______;
图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的关系;
图⑧实验说明:______。
21.(6分)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方法: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保持 ______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
现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______,音调越来越 ______。
问题讨论: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分别将钢尺下压、、,听钢尺振动发的响度,来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请设计出实验表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小号声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
2.【答案】9000 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3×108 3.84×105;
【解析】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由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月球周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由可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公里。
故答案为:;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答案】松紧;长短;粗细;
【解析】解:调一下弦的松紧;用手按住弦上的不同部位,使振动的长度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在提琴上有四根粗细不同的弦,弓在不同的弦上拉动时音调也不同.由此可知:提琴音调分别与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弦越紧、弦越短、弦越细,则音调就越高;
故答案为:松紧;长短;粗细.
4.【答案】;
【解析】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增大音量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5.【答案】高低;频率;大小;振幅;品质与特色;材料、结构;
【解析】解:音调大小反映的是声音的高低,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故答案为:高低,频率,大小,振幅,品质与特色,材料、结构.
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6.【答案】;
【解析】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耳中;
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发生地震时会伴有次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
故答案为:空气;信息;次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到之间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次声波,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难度不大。
7.【答案】超声波 ; 倒车雷达 ;
【解析】解:蝙蝠傍晚出巢捕食昆虫,它是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发现昆虫位置的,如倒车雷达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故答案为:超声波;倒车雷达。
超声波声呐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优点;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
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8.【答案】声源处 ; 响度 ;
【解析】解: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答案】振动; 音色; 响度;
【解析】解:
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听到周围同学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同学的声带发生了振动,而且他还能根据音色的不同辨别出是哪位同学的声音,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响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
10.【答案】A;
【解析】解: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
故选:.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11.【答案】A;
【解析】解: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作喇叭状,是因为说话的声音遇到喇叭状的手反射,声音朝一个方向传播,增加了声音的响度,才会达到使对方听清楚的效果。
故选:。
对远处的人说话,为了使对方听清楚应该增大响度,而增大响度的方法有:增大声源的振幅、减小听者与声源间的距离、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集中传播三种。其中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集中传播就是在声源处做成喇叭状,让声音反射朝一个方向传播,据此回答。
此题主要考查增大响度的方法,了解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基础性题目。
12.【答案】C;
【解析】解: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则不同的琴键的振动快慢不同,即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选:。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只要对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
13.【答案】A;
【解析】解: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正确,错误。
故选:。
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将声聚焦就是使声音增大即改变响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响度的理解,抓住题中条件“微小声音就会变大”是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发出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能听出听出是古琴而不是古筝演奏。
故选:。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音色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5.【答案】B;
【解析】不同企鹅发声的音色不同,故企鹅妈妈捕鱼归来,能在几十万只企鹅嘈杂的叫声中精准地分辨出孵蛋的企鹅爸爸的声音,它主要利用了声音的音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解:“东方红号”配有静音螺旋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高速路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车间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市区某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高架桥两侧设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合题意。
故选:。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此题主要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略
18.【答案】C;
【解析】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故错误;
、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响度太大,故错误;
、利用超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故正确;
、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故错误。
故选:。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导航、金属探伤、医疗诊断。
此题主要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
A、雷雨天,雷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雷雨天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音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主要依据;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掌握声音的产生原因、噪声的减弱方法、音色的特征、声速和光速的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②④⑥⑦ 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音调与频率 声音具有能量 ;
【解析】解:①在图中向外抽气,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后,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是振动的,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把石头放在水缸中相互打击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④用力打鼓面,观察纸屑的振动情况,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⑤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比较先后声音的不同特征,发现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即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⑥将一个振动的音叉靠近脸颊,感觉发麻,这是由于音叉振动导致的,所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⑦把吸管插入水中,用嘴吹吸管的上部,在水面吹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⑧该实验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②④⑥⑦;
图①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真空不能传声;
图③把石头放在水缸中相互打击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图⑤实验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和频率的关系;
图⑧实验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②④⑥⑦;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音调与频率;声音具有能量。
据题目中各个实验的过程,结合声学的知识逐个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此题主要考查了常见声学实验的理解,知道声学中的相关知识,并理解上面的实验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1.【答案】振幅 快 高;
【解析】解:在该实验中,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
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改变振幅大小,分别将钢尺下压、、,听钢尺振动发声的响度,设计出实验表格如下:
振幅
响度
故答案为:振幅;快;高;见上表。
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应控制响度不变,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探究音调时,控制音色和响度不变;探究响度时,控制音色和音调不变。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与数学同行》单元测试卷(标准难度)(含解析)

下一篇:2024年中职高考英语专题练习(三)形容词(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