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将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钾,用镊子夹取并迅速投入到热坩埚中,加热片刻撤掉酒精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钾在空气中燃烧比钠更剧烈
B.钠和钾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相似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为更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可近距离俯视坩埚
D.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紫色火焰
2.BaSO4在医疗上称作钡餐。下列关于B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是56
B.核外电子数是81
C.质量数是137
D.第六周期IA族元素
3.A、B分别为第三、四两周期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①若A为ⅢA族,其质量数为X,则B的质子数为Y;②若A为ⅣA族,其质子数为m,则B质量数为n,则Y和n的值是
A.(+18)和(2m+18) B.(+8)和(2m+18)
C.(+8)和(2m+36) D.(+18)和(2m+36)
4.石墨烯是用微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
B.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C.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石墨烯能导电,所以石墨烯是电解质
5.下列元素不是主族元素的是
A.钠 B.铝 C.铁 D.氧
6.1811年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提出该学说的科学家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7.短周期主族元素A、C、D、E、F和G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C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F和G同周期,E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F的单质中有一种是淡黄色的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E>F>G>C>D>A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FC.D与E、E与G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A与E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
8.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反应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的电子式: B.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含有极性键 D.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9.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含有二氧化硫的气体通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然后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 通过测定白色沉淀的质量,可推算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
B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验证Br-还原性强于Cl-
C 用滤纸将待提纯的氢氧化铁胶体包好,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更换蒸馏水,重复几次 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 Fe3+、Cl-
D 在醋酸铅稀溶液中通入 H2S气体,观察现象 判断H2S与CH3COOH酸性强弱
A.A B.B C.C D.D
1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粒子 B.和互为同位素
C.的结构示意图为 D.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147
11.现代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创。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表中的“1、2、3、4”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现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对应:“一、二、三……”与现代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对应,共18列;“①、②、③、④……”表示周期表中1~18号元素。
③可以形成多种物质,其中两种物质的结构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烯为化合物
B.足球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两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两种物质受热变成液体,吸收的热量均用于破坏原子间的共价键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在高温下难分解,H2S在300 ℃即分解,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B.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C.I-的还原性比Br-强,由此可推断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D.已知:Cl2+SO2+2H2O=2HCl+H2SO4,由此可推断,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二、非选择题
13.下列分子中,哪些是以极性键结合的,哪些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1) (2) (3) (4) (5)
14.元素、核素和同位素
(1)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 和一定 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 相同, (或 )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H(氕) H(氘) H(氚)
俗称 —— 重氢 超重氢
符号
质子数 1 1 1
中子数
(3)同位素的应用
① 在考古工作中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
②用于制造原子弹、核发电;
③ 用于制造氢弹;
④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可用于育种、治疗恶性肿瘤等。
15.世界上绝大部分卤素都存在于海洋。海水呈微碱性,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对粗盐和卤水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氯气、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化工产品。
二氧化氯(ClO2)可以除去工业污水中的氰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IO2+2CN-→2CO2↑+N2↑+2Cl-
(1)氯的另一种氧化物Cl2O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它的电子式为 。
(2)另一种处理含氰化物污水的方法是电解法,分析判断CN-是在 极上(选填编号:①阴;②阳)被反应成CO2和N2。
(3)工业上从卤水获取溴,涉及到“氧化”、“提取”等步骤。“氧化”时先在卤水中加入硫酸酸化,然后再通入氯气,硫酸酸化可以提高氯气的利用率,原因是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液溴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的方法是 。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用化学符号回答):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H He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写出序号对应的元素符号:① ;④ ;⑤ ;
(2)在①~⑨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
(3)在①~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
1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h i j
(1)g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 。
(2)f、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下同)。
(3)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
(4)a、b、c、d形成的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5)用化学方程式说明d、g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的原因
18.X、Y、Z、W代表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它们的部分结构信息及性质信息如表所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部分结构信息 部分 信息
X 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分子中有14个电子 X有多种氧化物,如、、等
Y 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Y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
Z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6
W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
(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X、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标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⑤和⑦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3)②③④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4)①②⑤⑥中,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5)⑧的单质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水溶液中制备漂白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6)③④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6的共价化合物Y,Y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Y的结构式为 。
20.Ⅰ.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C、E的名称分别是 、 。
(2)若向C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现象是:C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液体呈 色,下层液体呈 色。
(3)碘单质和溴单质有相类似的性质,都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单质,若利用C仪器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下列有机溶剂中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汽油 B.CCl4 C.酒精 D.苯
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操作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4)配制0.5 mol/L的硫酸溶液450 mL,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98%、密度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 量筒,应最好选用 mL量筒。
(5)配制上述溶液,除用到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两种玻璃仪器是 。
(6)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
A.浓硫酸稀释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用量筒量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21.为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选项),实验现象为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2)装置C中盛放烧碱稀溶液,目的是 .
(3)能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为 . (填序号)
①氯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离子;
②次氯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③S2﹣比Cl﹣还原性强;
④HCl比H2S稳定.
(4)若B瓶中盛放KI溶液和CCl4试剂,实验后,振荡、静置,会出现的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2.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写出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步骤如下:打开活塞b,使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观察到 现象,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5)过程Ⅲ的实验目的是 。
(6)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钾比钠活泼,在空气中燃烧比钠更剧烈,A正确;
B.钠和钾都属于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1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也相似,B正确
C.钾的性质非常活泼,在坩埚中加热固体钾,容易引起燃烧甚至爆炸,为避免发生危险,不要近距离俯视坩埚,C错误;
D.钾的焰色为紫色,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紫色火焰,D正确;
答案选C。
2.C
解析:A.中子数=137-56=81,A错误;
B.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6,B错误;
C.137为质量数,C正确;
D.Ba为第六周期IIA族元素,D错误。
答案选C。
3.D
解析:A、B分别为第三、四两周期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①若A为ⅢA族,其质量数为X,则B的质子数为Y,第四周期元素种类为18种,则;②若A为ⅣA族,其质子数为m,则B质量数为n,第四周期元素种类为18种,, 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D
解析:A.石墨由碳原子构成,所以石墨烯也是由碳原子构成,故A正确;
B.石墨烯是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碳单质,故B正确;
C.石墨烯与金刚石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5.C
解析:A.Na位于第三周期IA族,属于主族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Al位于第三周期ⅢA族,属于主族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 Fe位于位于第四周期VIII族,属于副族元素,故C符合题意;
D.O位于第二周期VIA族,属于主族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C
解析:A.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A不选;
B.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B不选;
C.1811年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C选;
D.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D不选;
答案选C。
7.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C、D、E、F和G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H,C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为N,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D为O,E、F和G同周期,E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则E为Na,F的单质中有一种是淡黄色的固体,则F为S,G为Cl。
解析:A.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原子半径:E>F>G>C>D>A,故A正确;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一定是F<G,比如硫酸酸性大于次氯酸酸性,若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则有F<G,故B错误;
C.D与E形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E与G形成氯化钠,都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A与E形成的化合物NaH,NaH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D
解析:A.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
B.钙为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正确;
C.中的氢氧根离子中含有氢氧极性键,C正确;
D.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A.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该实验不能够测定二氧化硫的量,A错误;
B.溴化钠和氯气反应氯化钠和溴单质,溴溶解在苯中,显橙红色,说明溴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氯离子,B正确;
C.胶体也能通过滤纸,C错误;
D.醋酸铅能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铅沉淀和醋酸,是因为硫化铅是难溶物质,不是因为硫化氢的酸性比醋酸强,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A.、、分别是质量数为1的氢原子、氢气分子和氢离子,即为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粒子,A正确;
B.和为氧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 的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7,所以中子数和质子数相差55,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A.足球烯为碳单质,A错误;
B.足球烯与金刚石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
C.两种物质的物理差别较大,C错误;
D.足球烯为分子晶体,受热变成液体,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A.非金属性越强则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H2O在高温下难分解,H2S在300℃即分解,即稳定性:H2O>H2S,则非金属性O>S,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故B正确;
C.I-的还原性比Br-强,则氧化性:Br2> I2,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可得非金属性Br>I,故C正确;
D.Cl2+SO2+2H2O=2HCl+H2SO4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只能得出Cl2的氧化性比H2SO4强,不能判断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1)非极性键(2)非极性键(3)极性键(4)极性键(5)极性键
解析: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1)F2是由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属于非极性键;
(2)O2是由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属于非极性键;
(3)NH3是由N与H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4)CH4是由C与H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5)CO2是由C与O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14.(1)质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 质量数 中子数
(2) H D T 0 1 2
(3) 14C
解析:略
15. 阳 海水呈弱碱性,氯气在海水中发生副反应:Cl2+2OH-→Cl-+ClO-+H2O,造成损耗,加入硫酸可中和海水的弱碱性,避免副反应发生 加入溴化钠溶液,搅拌、静置、分液
解析:(1)Cl2O中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氧原子位于中心,两个氯原子位于左右两侧,电子式为:;
(2)CN-转化为N2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N-是在阳极上被反应成CO2和N2;
海水呈弱碱性,氯气在海水中发生副反应:Cl2+2OH-→Cl-+ClO-+H2O,造成损耗,加入硫酸可中和海水的弱碱性,避免副反应发生;液溴常溶有少量氯气,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较强,可以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液溴与水会有分层现象,除去液溴中的氯气加入溴化钠溶液,搅拌、静置、分液。
16.N Na Mg Na F NaOH Al(OH)3
解析:(1) ①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所以①为N,④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所以④是Na,⑤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所以⑤是Mg,故答案为:N,Na,Mg;
(2)根据元素周期周期表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最活泼的金属应在第ⅠA族,最活泼的非金属在ⅦA族,所以在①~⑨元素中,在第ⅠA族的Na为最活泼的金属,在ⅦA族中F和Cl中,F最活泼,故答案为:Na,F;
(3)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必是非金属性增强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Na,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必是NaOH,在表中所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只有Al (OH)3具有两性,故答案为:NaOH,Al (OH)3。
17.(1)第三周期ⅥA族
(2)
(3)
(4)离子键、共价键
(5)
【分析】由图中部分元素周期表位置知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e为氟元素,f为铝元素,g为硫元素,h钾元素,i为钙元素,j为钛元素;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结构知g为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ⅥA族;
(2)f、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偏铝酸钾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3)由分析知,i和e形成离子化合物CaF2,即;
(4)H、C、N、O形成的盐为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且铵根和酸根含有共价键,即含有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5)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硫元素,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即稳定性较弱的是H2S,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硫单质和水,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更强,反应为。
18.第三周期第ⅦA族
【分析】X、Y、Z、W是四种短周期元素,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分子中有14个电子,则X原子的质子数为7,X为N元素;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则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Y为C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6,则该元素位于第ⅥA族,因氟无正价,则Z为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当时,最外层电子数为1,当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则W只能为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X为N元素,Y为C元素,Z为Cl元素,W为元素;
(1)Z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 A族;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所以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9.第二周期 第VIIA族 Na>Al>C>H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F、⑤为Na、⑥为Al、⑦为S、⑧为Cl、⑨为K、⑩为Br、据此解答。
解析:(1)元素的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增,同主族从上到下递减,可知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F,位于第二周期第VI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IIA族;
(2)Na和S形成2:1形化合物为Na2S,其电子式的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
(3)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而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N>C,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故答案为:;
(4)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结合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原子半径:Na>Al>C>H,故答案为:Na>Al>C>H;
(5)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6)N和F形成相对分子质量为66的共价化合物Y,Y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F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可知Y为N2F2,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20.(1)分液漏斗 冷凝管
(2)无 紫红
(3)C
(4) 13.6 15
(5)500 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6)A
(7)ACD
解析:(1)仪器C、E名称分别为分液漏斗、冷凝管;
(2)由于CCl4密度比水大,故萃取碘后在下层,显紫红色,上层为水,显无色,故此处依次填:无、紫红;
(3)萃取剂选择要满足三点要求:①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与原溶液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溶解度,故萃取溴水中Br2,可以选用汽油、CCl4、苯等作萃取剂,酒精与水互溶,故不能选用,故此处选C;
(4)质量分数98%、密度1.84 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2SO4)==18.4 mol/L,配制0.5 mol/L的硫酸溶液450 mL,要使用500 mL的容量瓶,由于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需浓硫酸的体积V(H2SO4)==13.6 mL;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则应选用15 mL的量筒量取实验误差最小;
(5)根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可知:配制上述溶液,除用到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两种玻璃仪器是500 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6)①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①正确;
②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仪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②正确;
③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玻璃仪器,不能用来加热,③正确;
④溶液配制过程中涉及颠倒摇匀操作,因此在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④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答案选A;
(7)A.浓硫酸稀释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当溶液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A符合题意;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配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B不符合题意;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使得溶液的体积偏少,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最终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高,C符合题意;
D.量筒内壁蘸有的溶液在仪器设计范围内,若用量筒量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导致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多,由于溶液的体积不变,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D符合题意;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E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符合题意的是ACD。
21.A 产生淡黄色沉淀 Na2S+Cl2=2NaCl+S↓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①③④ 下层为紫色 2I﹣+Cl2=2Cl﹣+I2
【分析】可以从置换反应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分析,氯气能把硫元素从其硫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来,也可以利用非金属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结合实验装置,A为氯气发生装置,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为除去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的装置,B为性质实验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据此解答。
解析:(1)要在B中发生氯气置换出硫的反应,在给定试剂中只能选取Na2S溶液,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S2﹣═2Cl﹣+S↓;反应中有淡黄色沉淀生产;
故答案为A;产生淡黄色沉淀;Na2S+Cl2=2NaCl+S↓;
(2)氯气为有毒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
(3)能证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依据①氯原子比硫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正确;②通过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可以比较非金属性,不能比较其氧化性,故错误;③S2﹣比Cl﹣还原性强,根据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来判断,故正确;④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故正确,所以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③④;
(4)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加CCl4试剂,溶液会分层,下层为碘单质和CCl4,所以下层呈紫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
故答案为下层为紫色;2I﹣+Cl2=2Cl﹣+I2。
22.(1)
(2)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
(4)溶液出现分层,且下层为紫红色
(5)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分析】装置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装置A中生成氯气,烧瓶上端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橙红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解析:(1)装置A中,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发生反应,进而说明氧化性,故答案为: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B中NaBr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当B中溶液变为红棕色时,说明C中NaBr已被完全氧化,此时打开活塞b,使C中溶液滴入到D中,振荡试管,发生反应,静置后溶液分层,且下层为紫红色,说明氧化性,故答案为:溶液出现分层,且下层为紫红色;
(5)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故答案为: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3 our animal friends同步练习(无答案)

下一篇: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困难)(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