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迈进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九(上)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 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 田间焚烧秸秆,净化环境 D. 积极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2. 如图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3. 过生日吃蛋糕点蜡烛时,小明发现蜡烛的火焰分三层,是什么原因导致蜡烛分三层火焰的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蜡烛的三层火焰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制订计划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夹持试管
C. 氧气验满 D. 加热液体
5.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O2——装置漏气
B.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造成倒吸——结束时未撤导管就撤走酒精灯
C.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造成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固定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6. 下列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二氧化碳 B. 冰水混合物 C. 高锰酸钾 D. 新鲜的空气
7. 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会看到产生气泡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8.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9.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
B. 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有白光产生
C. 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10.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B.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D.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样品中熄灭,在空气样品中继续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B. 验证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12. 小马同学将一定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至时间内,氯酸钾的质量在减少
B. 在至时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
C. 时,试管中有4种固体物质
D. 曲线c代表加热过程中生成氧气质量的变化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氮气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 ______。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 焚烧垃圾 B. 治理工地扬尘
C. 汽车尾气的排放 D. 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3)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⑤氧气
(4)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②植树造林
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
④加强大气监测
(5)因为氮气具有 ______的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14. 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为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3)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需等到 __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______导管进入。
(4)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气体优点是______。
15. 下图为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沸点/℃ -56.55 -195.8 -183.0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_______不同。分析上表数据,控制温度在-195.8℃~_______℃时,可以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__。
(3)在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16. 化学教材“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
①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②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③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④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B试管中的现象______。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______,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写出试管C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在8mL 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3g、0.06g、0.08g、0.12g、0.24g 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你观察图示并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17. 利用数字化手段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运用气体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相结合,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并将气压变化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出来,实验如下。
图1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图2为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情况。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5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500mL,则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 ______;
(3)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 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 田间焚烧秸秆,净化环境 D. 积极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答案】C
【解析】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C.田间焚烧秸秆可增加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也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符合题意;
D.积极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如图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铁被磁铁吸引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后有结冰是水状态的改变,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铜和氧气加热产生氧化铜,铜片变黑,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和水反应,排水集气法没有新物质生成,使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过生日吃蛋糕点蜡烛时,小明发现蜡烛的火焰分三层,是什么原因导致蜡烛分三层火焰的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蜡烛的三层火焰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制订计划
【答案】B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是什么原因导致蜡烛分三层火焰的呢”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蜡烛的三层火焰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故选B。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夹持试管
C 氧气验满 D. 加热液体
【答案】D
【解析】
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O2——装置漏气
B.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造成倒吸——结束时未撤导管就撤走酒精灯
C.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造成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固定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答案】C
【解析】
A.装置漏气,导致没有足量的氧气进入集气瓶中,因此收集不到较纯的氧气,故A选项正确;
B.结束时未撤导管就撤走酒精灯,使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小于外界气压,造成水倒吸,故B选项正确;
C.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不能燃烧,造成集气瓶底炸裂是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C选项错误;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固定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会使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6. 下列不属于纯净物是
A. 二氧化碳 B. 冰水混合物 C. 高锰酸钾 D. 新鲜的空气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固态和液体混合,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7. 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会看到产生气泡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锰会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向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会看到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B.“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现象为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正确。
故选B。
8.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乙醇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两种,既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锰可以增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
B. 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有白光产生
C. 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加热木炭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发出白光,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C.若a处粉末是硫粉,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选项正确;
D.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可以节约药品、减少污染,操作简便,选项正确。
故选A。
10.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B.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D.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样品中熄灭,在空气样品中继续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答案】C
【解析】
A.催化剂具有专一性,二氧化锰不能作任何反应催化剂,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属于生成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故选项推理正确;
D.燃着木条在呼出气体样品中熄灭在空气样品中继续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检验二氧化碳含量高低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B. 验证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答案】C
【解析】
A.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若烧杯内壁由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小马同学将一定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至时间内,氯酸钾的质量在减少
B. 在至时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
C. 时,试管中有4种固体物质
D. 曲线c代表加热过程中生成氧气质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A.高锰酸钾比氯酸钾更容易反应,故在 t1 至 t2 时间内,高锰酸钾的质量在减少,氯酸钾从t2开始反应,故A错误;
B.综上分析,b表示高锰酸钾分解,a表示氯酸钾分解,到t4时,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增加,在 t3 至 t4 时间内,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t3 时,试管中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氯酸钾4种固体物质,故C正确;
D.氧气从t1时就开始生成了,曲线c代表加热过程中生成氯化钾质量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氮气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 ______。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 焚烧垃圾 B. 治理工地扬尘
C. 汽车尾气的排放 D. 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3)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⑤氧气
(4)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②植树造林
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
④加强大气监测
(5)因为氮气具有 ______的性质,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答案】(1)78% (2)BD
(3)②③④ (4)①②④
(5)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
【小问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占0.03%。
【小问2】
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烟尘,增加PM2.5。不符合题意;
B.治理工地扬尘可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减少PM2.5。符合题意;
C.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含有烟尘,增加PM2.5。不符合题意;
D.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可减少烟尘的产生,减少PM2.5。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问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PM2.5。故选②③④。
【小问4】
①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减少私家车出行的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②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减少颗粒物,同时可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可改善空气质量。③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不会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会污染空气。④加强大气监测可及时监测异常,合理管控空气质量。故选①②④。
【小问5】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做保护气。
14. 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为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3)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需等到 __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______导管进入。
(4)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气体优点是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3) ①.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②. c
(4)控制反应速率
【解析】
【小问1】
仪器②是长颈漏斗。
【小问2】
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及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为。
【小问3】
排水法收集氧气较纯。需要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否则会收集到开始装置内排出的空气。氧气密度比水小,会集中在水的上方,所以从c通入。
【小问4】
C装置使用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使反应平稳进行。
15. 下图为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沸点/℃ -56.55 -195.8 -183.0
(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_______不同。分析上表数据,控制温度在-195.8℃~_______℃时,可以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2)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__。
(3)在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沸点 ②. -183.0
(2) ①. 21% ②. 化学性质不活泼
(3)
【解析】
【分析】
【小问1】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因为最后留下来的主要是液氧,分析上表数据,控制温度在-195.8℃~-183.0℃时,可以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故填:沸点;-183.0
【小问2】
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填:21%;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16. 化学教材“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
①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催化剂?
②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③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④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B试管中的现象______。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______,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写出试管C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在8mL 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3g、0.06g、0.08g、0.12g、0.24g 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你观察图示并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答案】(1) ①. 氧气 ②. B试管中产生少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2)质量和化学性质 (3) ①. 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成催化效果 ②. 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 ③. 过氧化氢水+氧气
(4) ①.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 ②. 质量不同的二氧化锰在双氧水浓度、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没有影响
【解析】
【小问1】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试管中没有加入氧化铁,过氧化氢常温下放出的氧气很少,则现象是B试管中产生少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小问2】
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小问3】
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成催化效果;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试管C中,过氧化氢在氧化铁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
【小问4】
观察图示得出两条规律性结论: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②质量不同的二氧化锰在双氧水浓度、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没有影响。
17. 利用数字化手段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运用气体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相结合,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并将气压变化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出来,实验如下。
图1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图2为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得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情况。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50mL的水,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500mL,则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 ______;
(3)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
【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 ①. 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②. 90mL
(3) ①. 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 ②. 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③. 打开弹簧夹
【解析】
【小问1】
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需要将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红磷足量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
【小问3】
BC段气压升高,是由于气体膨胀导致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导致气压升高。CD段气压快速下降且低于开始的气压,原因是红磷燃烧导致氧气消耗,气体减少。同时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温度降低,气体收缩,气压变小。DE段气压快速回升到与初始气压基本相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被压缩,气压变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八上导学案+课时练习 6.1.2 平均数 (2)(教师版+学生版)

下一篇:专题09情景交际(2024中考)中考英语单项填空专练(全国通用)120题(1-30)(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