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八上1.2声音的特征
(共19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
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 调 ()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
生活中经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把频率为 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的波形图如图。若把频率为 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图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如图所示,是研究声音特征中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以上都可以
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以下的“高”描述音调的是
A.男高音歌唱家 B.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
C.引吭高歌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我们在室内能辨别出室外有哪几个同学在谈话,其原因是
A.每个人说话的声调不同 B.每个人说话的响度不同
C.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梁老师和梁越群同学合唱歌曲《苔》的谱(部分简谱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唱谱时,声音主要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唱“苔”和“花”的音调时,振动的频率相同
C.与其它相比,唱“牡”的音调时,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最多
D.根据音色,能分辨两人不同的声音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二、填空题(共3题)
物理课上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音叉的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频率为 的 音叉和频率为 的 音叉中, (选填“”或“”)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用一把塑料尺在木梳上快速和慢速各划一下,听到两次不同 (选填“响度”或“音调”)的声音,这个现象说明 。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 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用较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甲所示;再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乙所示。则图乙塑料尺产生声音的 大。
(2) 如图丙和丁所示,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 ;如图丁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 。其中频率是表示 快慢的物理量,由实验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
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 ,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 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
(2) 当布团⑤分别位于 、 、 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 ,如果要让听众感受到不同响度的旋律,那么就需要 。
(3) 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你举出一例: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D
2. 【答案】B
【解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是指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3. 【答案】B
4. 【答案】B
5. 【答案】C
【解析】方法一:
“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方法二: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小,即响度小;故这里“高”与“低”是指声音特性中的响度,故C正确。
6. 【答案】A
【解析】不同的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A
【解析】声音的“高”可以是描述音调,也可以用来描述响度。
10. 【答案】D
11. 【答案】C
12. 【答案】C
13. 【答案】A
【解析】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二、填空题(共3题)
14. 【答案】振动;响度
【解析】音叉发声是音叉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用力不同,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5. 【答案】振动;
【解析】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表示每秒音叉振动 次, 表示每秒音叉振动 次,说明 音叉振动比 音叉振动慢, 音叉声音比 音叉声音音调低。
16. 【答案】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三、综合应用题(共3题)
17. 【答案】
(1) 响度
(2) 振动;低
【解析】
(1) 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2) 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频率的单位是 ,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频率变小,音调变低。
18. 【答案】
(1) 瓶和水;低
(2) 空气柱;快;高;高
【解析】
(1) 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 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19. 【答案】
(1) 空气(柱)
(2) ;用不同大小的力气吹
(3) 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