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 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 B.镁粉用作照明弹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碘酒用作消毒剂
2.下列生活常见的物质中,能让红色酚酞试纸变为无色的是(  )
A.食盐水(pH为7)
B.厨房清洁剂(pH为12~13)
C.豆浆(pH为7.4-7.9
D.洁厕精(pH为1.0)
3.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2SO4 B.NH4H2PO4 C.Ca3(PO4)2 D.KCl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的是
A.NaOH和HCl B.KNO3和NaOH
C.Ba(NO3)2和Na2SO4 D.NaHCO3和HCl
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CO2 B.O2 C.NaCl D.NaOH
6.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AgNO3 B.NaCl C.Na2CO3 D.NaNO3
7.小张同学利用图 1 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 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记录得到图 2 和图 3。
据此,小张同学得到以下结论:
①图 1 的仪器 A 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图 2 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
③将图 2 中 d 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④图 2 中 c→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断增加;
⑤图 3 中 V 的数值最接近 12;
⑥由图 3 中 e→f 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8.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下列各组物质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NaOH 氢氧化钠 纯碱 B.CO2 二氧化碳 干冰
C.NaHCO3 碳酸钠 苏打 D.CaO 氢氧化钙 消石灰
10.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B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用碳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C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
D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A.A B.B C.C D.D
1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盐类的是
A.烧碱、氯化钠 B.硝酸钾、硫酸铜 C.盐酸、碳酸钠 D.消石灰、火碱
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二氧化锰 B.检查气密性
C.测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二、填空题
13.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 ]是常用的消毒剂。
(1)次氯酸钠所属的物质类别为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已知次氯酸钠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X和次氯酸(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CO2 +H2O=X+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3)二氧化氯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则二氧化氯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整数比)。
14.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空气资源,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
(1)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
(2)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3)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若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CO2气体制成干冰时,从微观角度看,发生改变的是 。
②2021年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请分析“搭积木”式的合成路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食物中的淀粉[(C6H10O5)n]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H2O分子个数比 。
③写出上图中①中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④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15.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现有①食盐②硝酸钾③熟石灰④小苏打等物质,请按要求填写化学式:可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是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是 ;(填字母)
A.食醋(pH<7) B.食盐水(pH=7) C.肥皂水(pH>7)
16.现有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稀硫酸;④熟石灰;⑤烧碱,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7.我国积极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研发以及成果转化工作。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该装置从能源角度具有的优点是 。海水中富含氯化钠等物质,海水淡化后得到的氯化钠的一种重要用途有 。
(2)在太阳光照射下,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3)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在装置内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实验室有一杯海水,要将其变为纯净的水,你认为最可行的方法是 。
18.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
(1)不同物质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根据用途、性质、组成、构成等,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
a 氯化钠 b 碳酸钠 c 氧化钙 d 氢氧化钠 e 氧化铁 f 浓硫酸
分类标准为① ,共包括三种物质为② (填字母)。
(2)请根据“溶解性”表推测,硝酸铅【Pb(NO3)2】的溶解性为① (填“可溶”或“不溶”);酸可以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硝酸银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3+HCl=AgCl↓+HNO3,通过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得出AgCl不溶于硝酸。根据上述规律,写出氢硫酸(H2S)与硝酸铅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通过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得出PbS在稀硝酸中③ (填“可溶”或“不溶”)。
三、实验题
19.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它能与CO2、H2O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为探究实验室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①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
(2)步骤②中所加试剂的目的是什么 ?
(3)根据实验判断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
20.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中,甲溶液是 。
(3)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
四、计算题
21.某活动小组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测定:取稀硫酸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加3.42%的氢氧化钡溶液,烧杯内溶质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参加反应的Ba(OH)2溶质质量共有 g。
(2)滴加Ba(OH)2至50g时,烧杯内溶液的pH 7(填“>”、“<”或“=”)。
(3)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液氮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氮汽化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镁粉用作照明弹,是因为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D、碘酒用作消毒剂,是因为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A。
2.D
【详解】pH大于7显碱性,pH小于7显酸性,pH等于7显中性,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变为无色,洁厕灵pH小于7,显酸性,故选:D。
3.B
【详解】A、(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详解】A、二者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故正确;B、二者混合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会发生反应,所以错误;C、二者混合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前后溶液质量不会不变,而是减少,所以错误;D、二者混合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水,生成了气体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所以错误。故选A。
5.A
【分析】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详解】A、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正确;
B、氧气难溶液水,也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显中性,故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故错误。故选A。
6.D
【详解】A.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钠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硝酸钠与其它物质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一般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C
【分析】①:结合图2可知,溶液起点的pH值大于7,表示溶液呈碱性,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仪器A中是稀盐酸,故①错误;
②:由①可知,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在图2b点,溶液仍显碱性,说明滴入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还有剩余,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②正确;
③:图2d点溶液pH值小于7,溶液为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此时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会除去,结晶后得到氯化钠固体,是纯净物,故③正确;
④:c点pH值等于7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钠与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反应,d点pH小于7,说明从c到d一直在滴入盐酸,但因氢氧化钠在c点时已经全部反应,此时不会有氯化钠产生,氯化钠质量不会增加,④错误;
⑤:c 点对应加入盐酸的体积是12mL,此时酸和碱恰好中和,此时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故⑤正确;
⑥:从图 3 中看到随着盐酸加入溶液的温度有一段升高的过程,说明反应放热,故⑥正确。
【详解】结合以上分析,可知①④错误,②③⑤⑥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8.B
【详解】A、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该选项推理正确;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为显碱性的盐溶液,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B、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选项正确;
C、NaHCO3是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称小苏打,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CaO是氧化钙的化学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通过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来鉴别,符合题意;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氧气,但是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杂质,无法得到纯净的氮气,不符合题意;
C、点燃气体,在火焰上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有水珠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无法验证是否含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分析】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硫酸铜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选项符合题意;
C、盐酸属于酸,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都属于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C、测溶液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溶液,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盐 +1价 NaHCO3 71:64
【详解】(1)次氯酸钠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次氯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 x+(-2)=0,得x=+1价,故填:盐;+1价;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Na、Cl、H、C、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1、2、1、4,反应后Na、Cl、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1、1、0、1,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
(3)二氧化氯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16×2) =71:64,故填:71:64。
14.(1)沸点不同
(2)B
(3) 分子间的间隔 光合作用 1:1 C
【详解】(1)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来获得氮气,是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2)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所以缺氮会导致生长矮小,叶色发黄,故选B;
(3)①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固态,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②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根据可知,消耗氧气分子和生成的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
③图中①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反应前后碳、氧原子的个数比可知还有水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④A、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A正确;
B、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故B正确;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故C错误。
故选C。
15. NaHCO3 Ca(OH)2 C
【详解】(1)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碳酸氢钠的俗称为小苏打,可以用于焙制糕点,其化学式为:NaHCO3;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以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2)蚊虫能分泌出蚁酸,故需要涂抹碱性物质,碱性物质的pH大于7。
16. ① ④
【详解】(1)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故填:①。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④。
【点睛】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广泛可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和生活等。
17. 节约能源等 调味品(或配制生理盐水、化工原料等) AB 变大 蒸馏
【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1)该装置可以实现水循环,从能源角度具有的优点是节约能源等。海水中富含氯化钠等物质,海水淡化后得到的氯化钠的重要用途有调味品(或配制生理盐水、化工原料等)。
(2)在太阳光照射下,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不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分子种类,分子间隔变大,故选AB。
(3)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在装置内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4)蒸馏几乎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实验室有一杯海水,要将其变为纯净的水,最可行的方法是蒸馏。
18. 含有钠元素(或含有钠离子)或干燥剂(合理即可) a、b、d或c、d、f 可溶 Pb(NO3)2+H2S=2HNO3+PbS↓ 不溶
【详解】(1)分类标准为含有钠元素(或含有钠离子),则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都含有钠元素(或含有钠离子),故共包括三种物质为a、b、d;还可以以干燥剂为分类标准,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都是干燥剂,故包括c、d、f。
(2)硝酸铅在水中溶解度为56.5g/100g水(20℃),溶解性为可溶,氢硫酸与硝酸铅反应生成硫化铅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Pb(NO3)2+H2S=2HNO3+PbS↓。硫化铅和硝酸可以共存,说明PbS在稀硝酸中不溶。
19. 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分析】加入水时,不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详解】(1)步骤①中,加入足量水后,不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
(2)步骤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既能够检验碳酸钠,又能够除去碳酸钠,以免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3)步骤①中,加入足量水后,不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不含有过氧化钠,加入氯化钙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滤液的pH=12,说明溶液显碱性,进一步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1.根据试题标引结果,我们将试题结构拆分如下,请将答案填充到下面对应的位置。
2.注意题号是标引拆分后按顺序生成的题号,可能和原卷中的不同。
3.有答题空的题目,请将原答案拆分到每一个答题空中。
4.选择题答案只用输入ABCDEF序号即可,不要填写其他多余字符
5.解析如果原卷中没有,可以不填。
20. HCl+NaOH═NaCl+H2O 氢氧化钠溶液 pH由小于7变到大于(或等于)7
【详解】(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甲溶液为氢氧化钠。
(3)稀盐酸显酸性,过程中pH传感器显示pH由小于7变到大于7,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1.(1)3.42
(2)<
(3)设与100g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
解得
则50g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2%。
【解析】(1)由图像可知,当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00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为零,此时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氢氧化钡质量为 100g×3.42%=3.42g;
(2)由图像可知,加入100g氢氧化钡溶液时硫酸全部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50g氢氧化钡溶液时,硫酸过量,溶液整体呈酸性,pH<7;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贵州省凯里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上学期9月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