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测试卷--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2024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2.一支读数为37.7 ℃的水银体温计,没有将液柱甩回去就先后用于测甲、乙两人的体温,若甲、乙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 ℃、38.2 ℃,则甲的测量结果是   ℃,乙的测量结果是   ℃.
3.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在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4.火箭升空时,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由熔点    (选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运载火箭的燃料为液氢和液氧,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降温、    的方法使其液化.
5.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分布有一定规律.北方生长大量的针叶林,针叶林叶子细小可减小    ,减慢水分蒸发,以适应干燥的环境;南方生长大量的阔叶林,阔叶林叶子宽大,可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蒸发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以适应高温的环境.
6.寒冷的冬季,住宅的玻璃窗上常会出现“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7.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在60 ℃以上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乙醚和酒精的熔点与沸点如表所示),这是因为乙醚具有较    (选填“高”或“低”)的    .
乙醚 酒精
熔点/℃ -116.2 -117
沸点/℃ 35 78
8.小明分别进行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时,发现碘锤玻璃泡内都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经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400 ℃.根据这些资料,你认为实验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能说明碘的升华,简要说明理由: .
甲        乙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9.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用温度计测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B.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
C.测量液体温度     D.读数 
10.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下列现象成因与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相同的是 (  )
A.冰雪消融    B.嘴里呼出“白气”
C.湿衣服变干 D.雪人直接变小
11.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可实施人工增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雨是干冰直接变成的小水珠
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汽化吸热
C.播撒干冰主要作用是增加水蒸气
D.撒出的干冰升华能使周围气温降低
12.如图所示是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使用可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透.暗渠即地下主体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一般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气温低5~10 ℃.以下关于坎儿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在地下主体水道流动时,增大了水流动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
B.井内的水温比外界高,减少了水的蒸发
C.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空气流动造成的水蒸发
D.由于井内温度低,水在流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汽化
13.如图所示,电冰箱利用制冷剂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制冷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下列有关电冰箱工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放热
B.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凝华、放热
14.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则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气态、固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15.在室温为25 ℃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下列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6.小明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量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凝固图像.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  )
 
甲         乙  
A.变多  B.变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17.(多选)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8.(多选)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物态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在固态时为晶体,熔化过程从第15 min 开始
B.该物质在第6 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吸热但温度不变
C.该物质在第11 min时处于液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
D.在100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19.(6分)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瓷砖地面很快就干了,而瓷砖是不吸水的.为了探究水消失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小强将同样的两杯水分别倒在凉爽的室内和阳台上的一块瓷砖上(砖的大小相同),分别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
(1)地上的水干了,属于汽化现象,这一过程的进行可能受             (填一个)因素的影响.上述实验过程运用了        (填实验探究方法).
(2)在干旱地区的农村,缺水现象比较普遍.张爷爷有一块玉米地,玉米苗有一尺多高,为抗旱、节水、保墒,在下列措施中,应向张爷爷推荐的有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早、晚气温较低时浇水
B.中午风和日丽时浇水
C.把水均匀泼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根部的附近浇水
E.在植株间的空地处覆盖秸秆、树叶
20.(8分)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明为节省时间,用电磁炉代替酒精灯、不锈钢锅代替烧杯来进行实验,绘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是    .
(2)图乙中,萘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该过程萘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小明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1.(12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的实验装置,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甲  乙
(1)从表1中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根据表1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即可)
(4)小明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表2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99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①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室温)为    ℃.
②根据如图丙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
四、综合应用题(共12分)
22.(4分)家里来了客人,小包装的茶叶已经喝完,妈妈打开冰箱取出一个大包装的新茶叶准备开封.小丽忙阻止,说直接打开包装茶叶容易潮湿变质,要等茶叶温度跟室温相近时再开封.请你帮小丽向她妈妈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
23.(8分)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齐聚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飘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1)大厅里出现雪花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雪花形成的条件是   和    ;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2)读过此文后,简单谈谈你对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认识.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B D C B C D A AC BC
1.凝固
【解析】正十一烷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在夜间温度低时对外放热,只能变成固态,故属于凝固现象.
2.37.7 38.2
3.汽化 液化
【解析】污水杯中的水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外罩,凝结成液态的水滴,发生液化,水滴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4.高 加压
5.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 吸热
【解析】针叶林叶子的表面积比较小,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水分的蒸发的;阔叶林叶子比较宽大,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分的蒸发的,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6.凝华 内侧
【解析】冬季玻璃窗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出热量,发生凝华现象,在玻璃窗的内侧形成“冰花”.
7.低 沸点
【解析】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提取青蒿素,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再升高,避免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8.乙 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只能升华
【解析】甲实验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故甲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乙实验中将碘锤放在水中进行水浴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碘的熔点,则碘不会发生熔化,只能升华.
9.D 一般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为110 ℃,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远高于110 ℃,超出了温度计的测量范围,A错误;一般寒暑表的最大测量值为60 ℃,而沸水的温度在100 ℃左右,超出了寒暑表的测量范围,B错误;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C错误;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D正确.
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四要一注意”
(1)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四要”:①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②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2)温度计使用中的“一注意”: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B 护目镜上的水雾是由护目镜内侧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护目镜发生液化形成的.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湿衣服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雪人直接变小,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B.
11.D 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播撒出的干冰升华,周围气温降低,从而使水蒸气液化形成降雨,故B、C错误,D正确.
12.C 水在地下主体水道流动时,减小了水流动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减少了水分蒸发,故A错误;井内的水温比外界气温低,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水表面空气流动造成的蒸发,故C正确;井内温度低,但蒸发依旧存在,故D错误.
13.B 电冰箱工作时,液态制冷剂经过过滤器和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蒸发器)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冷冻室的温度降低,故A错误,B正确;压缩机将制冷剂蒸气压入冷凝器,蒸气冷却并液化,放出热量,故C、D错误.故选B.
14.C
15.D 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下降;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受室温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室温相同时,不再上升,故选D.
16.A 由题图甲可知,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 ℃,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达到了凝固结冰的条件,由此可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选A.
17.AC
18.BC 如题图所示,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在固态时是晶体,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第10 min结束,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一共用了5 min,故A错误;第6 min处于BC段,即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态,该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在第10~15 min内,该物质吸热,温度升高,属于沸腾前的情况,所以处于液态,故C正确;在100 ℃时,该物质处于沸腾状态,有液态和气态,故D错误.
19.(每空2分)(1)液体的温度(或液体的表面积,或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  控制变量法 (2)ADE
20.(每空2分)(1)80 ℃ (2)5 吸热 (3)萘的质量较小(合理即可)
【解析】(3)小明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萘熔化得过快,由题意可知,这可能是因为萘的质量较小或电磁炉的加热功率过大.
21.(每空2分,作图2分)(1)99 保持不变
(2)如图所示.
(3)烧杯中的水过多(或酒精灯火焰大小,合理即可) (4)①22 ②温度逐渐降低,并且降低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由题表1中数据可知,当水的温度升高到99 ℃时就保持不变了,所以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4)①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由题表2可以看出,温度降低到22 ℃时,不再变化了,说明环境温度为22 ℃;②由题图丙可以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逐渐降低,并且降低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温度保持不变.
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的方法
(1)烧杯内的水要适量;
(2)用温水进行实验;
(3)加大酒精灯火焰,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在烧杯上加盖,以减少热量损失.
22.从冰箱中取出新茶叶,如果马上开封,茶叶的温度较低,遇上高温的空气,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成水珠,使茶叶受潮,所以要等茶叶温度跟室温相近时再开封.(4分)
23.(1)凝华(1分) 有大量水蒸气(2分) 突然遇冷(2分) 放热(1分) (2)物理与生活、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合理即可)(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3-2024山西省大同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一)(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