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高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Ⅱ卷的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14 P:31 S:32 Na:23 Cu:64 Zn:65 Fe:56 K:39 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烧制陶瓷 C. 东汉炼钢 D. 淘沙取金
2.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pH B. 配制溶液 C. 称量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3. 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 碱:苛性钠、纯碱、熟石灰 B. 合金:硬铝、青铜、金
C. 酸:硝酸、硫酸、碳酸氢钠 D. 糖类:蔗糖、纤维素、蛋白质
4.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空气污染者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5.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
C. 用洗涤剂除去餐桌上的油污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6. Cl2是有毒的,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用的防御办法是( )
A. 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B. 可用烧碱溶液浸湿软布蒙面
C. 可用肥皂水或尿液浸湿软布蒙面
D. 人畜应多饮水
7.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归纳整理知识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活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由引起 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用量筒量取水 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 用托盘天平称取铁粉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A. A B. B C. C D. D
8.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 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是否参与反应
C. 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 图4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9.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B. 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 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3种氧化物
1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分析实验②④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 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 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13. 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4.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 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5.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温度从降至时,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C. 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D. 时,丙物质加入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第Ⅱ卷(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6. 图一是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二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一中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图二中的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④表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____周期。
(2)“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如图是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宏微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下同);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只有两种:
B.硫酸铜溶液能导电
C.反应的实质是得电子生成、失电子生成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有关
②该反应的实质是金属铝与硫酸铜溶液中的__________(填写微粒的化学式)发生反应。
(2)如图为和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①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②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③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__________(填“>”或“<”);
④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改变的元素或原子团是__________。
A.锰元素 B.铜元素 C.硫酸根
18. 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碳酸钠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1)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__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__性 碳酸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2)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3)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_________。
(4)丙同学对比实验三和实验四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实质相同,溶液中相互结合的离子都是__________。
19. 2020年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某课题小组模拟工业海水提镁的流程,在实验室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氯化镁,设计方案如下:
【信息】1.海水和苦卤中都含有等。
2.苦卤是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溶液。
3.下表是某品牌不同碱的价格。
试剂
价格(元/吨) 2400 850 5300 5500
请分析与计算。
(1)海水和苦卤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甲同学提出选择苦卤更好,小组同学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试剂X最好选择表格中的__________。
(3)该方案制取氯化镁时,要经历步骤Ⅰ和步骤Ⅱ两步转化,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4)小组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了实验,并制得19.0g干燥纯净的氯化镁固体。若步骤Ⅱ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镁恰好完全反应,且步骤Ⅲ中氯化镁没有损生则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
高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Ⅱ卷的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14 P:31 S:32 Na:23 Cu:64 Zn:65 Fe:56 K:39 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烧制陶瓷 C. 东汉炼钢 D. 淘沙取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淀粉转化为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A;
B.烧制陶瓷的过程中黏土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不选B;
C.炼钢过程中氧化铁被还原为单质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C;
D.淘沙取金是混合物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选D。
2.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pH B. 配制溶液 C. 称量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把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的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故A正确;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溶质,故B错误;
C.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2.25g固体,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该把浓硫酸倒入水中,故D错误;
选A。
3. 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 碱:苛性钠、纯碱、熟石灰 B. 合金:硬铝、青铜、金
C. 酸:硝酸、硫酸、碳酸氢钠 D. 糖类:蔗糖、纤维素、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
B.硬铝是Al和Cu的合金、青铜是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金是黄金纯度达到75%的合金,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属于盐,故C错误;
D.蔗糖、纤维素属于糖类,蛋白质不属于糖类,故D错误;
选B。
4.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空气污染者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D.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作保护气,延长保质期,但氧气性质活泼,能氧化食品,故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A错误;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B错误;
C.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C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故答案为:C。
5.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
C. 用洗涤剂除去餐桌上的油污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故A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故B错误;
C.油污难溶于水,用洗涤剂除去餐桌上的油污,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D正确;
选B。
6. Cl2是有毒的,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用的防御办法是( )
A. 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B. 可用烧碱溶液浸湿软布蒙面
C. 可用肥皂水或尿液浸湿软布蒙面
D. 人畜应多饮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则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人畜应躲到较高的地方去,A错误;
B.烧碱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浸湿蒙面,B错误;
C.肥皂水或尿液具有弱碱性,可以吸收氯气,C正确;
D.氯气可溶于水,但是多饮水对防止氯气中毒没有帮助,氯气进入呼吸系统使人中毒,D错误;
答案选C。
7.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归纳整理的知识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活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由引起 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用量筒量取水 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 用托盘天平称取铁粉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醇有毒,假酒中含有甲醇,假酒中毒是由甲醇引起的;煤矿坑道中含有甲烷,煤矿爆炸由甲烷引起;有毒,假盐中毒由引起,故不选A;
B.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干冰汽化吸热,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羊毛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羽毛的气味,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用点燃后闻气味的方法,故不选B;
C.量筒的精度是0.1mL,用量筒不能量取水,故选C;
D.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故不选D;
选C。
8.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是否参与反应
C. 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 图4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1中实验,除了金属的种类不同外,还有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故不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A不合题意;
B.图2中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即可探究铁钉生锈时是否参与反应,B符合题意;
C.图3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红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由于其不能与氧气接触,故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C不合题意;
D.图4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的含量,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B. 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 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3种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2和H2O,生成物是O2和C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消耗CO2,生成可燃性气体CH4,故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涉及的四种物质分别为CO2、O2、H2O、CH4均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故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C正确;
D.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故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CO2和H2O 2种氧化物,CH4和O2不是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1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A正确;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B错误;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氢氧化钠中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C错误;
D.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单质和氧气单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分析实验②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 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对比金属单质的盐酸的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正确;
B.实验②可以比较出铁比氢活泼,实验④可以比较出铜比银活泼,故不能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通过观察④中有无红色物质析出,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正确;
D.通过①②③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镁>铁>铜,通过观察④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铜>银,故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银,故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 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溶液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A错误;
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B正确;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蒸发浓缩、降温或者升温等,C正确;
D.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都有影响,如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易溶于水而难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D错误;
故答案为:BC。
13. 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选项 A 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的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与图象所示吻合,选项 B 正确;
C.横坐标表示的不是反应时间,而是金属的质量,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故应该是硫酸与铁的反应先结束,从另一方面看,消耗等量的金属,Fe产生的氢气比 Zn产生的氢气多,因此正确的图形应该是 ,选项 C错误;
D.氢氧化钠先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一开始无沉淀产生,把盐酸消耗掉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选项 D正确;
答案选C。
14.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泥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合题意;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固体,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
D.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除去氯化钠带入硝酸钠、过量的硝酸银,且碳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银,能把原物质除去,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15.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温度从降至时,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C. 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D. 时,丙物质加入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甲和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温度从t3℃降至t2℃时,析出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A错误;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B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少量乙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错误;
D.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D错误;
故答案:B。
第Ⅱ卷(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6. 图一是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二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一中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图二中的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④表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____周期。
(2)“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如图是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38 ②. 4 ③. ③ ④. 三
(2) ①. NaOH+HCl=NaCl+H2O ②. H++OH-=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图二中各粒子的质子数可知,共有4种元素;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粒子④的原子核外有个3电子层,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④表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故填:38;4;③;三;
小问2详解】
氢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盐酸,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氢氧化钠,则该反应是由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填:NaOH+HCl=NaCl+H2O;H++OH-=H2O。
17. “宏微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下同);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只有两种:
B.硫酸铜溶液能导电
C.反应的实质是得电子生成、失电子生成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有关
②该反应的实质是金属铝与硫酸铜溶液中的__________(填写微粒的化学式)发生反应。
(2)如图为和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①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②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③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__________(填“>”或“<”);
④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改变的元素或原子团是__________。
A.锰元素 B.铜元素 C.硫酸根
【答案】(1) ①. BD ②. Cu2+
(2) ①. Mn+Cu2+= Mn2++Cu ②. 锰原子 ③. > ④. C
【解析】
【小问1详解】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H2O,A不正确;
B.硫酸铜溶液能导电,B正确;
C.反应的实质是Al失去电子生成Al3+、Cu2+得到电子生成Cu,C不正确;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BD;
②反应过程实质是金属铝与硫酸铜溶液中的Cu2+反应;故答案为:Cu2+;
【小问2详解】
①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金属锰与硫酸铜溶液中的Cu2+反应生成Mn2+和Cu,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Cu2+= Mn2++Cu,故答案为:Mn+Cu2+= Mn2++Cu;
②中失去电子的粒子是锰原子,故答案为:锰原子;
③由反应③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Mn大于Cu,故答案为:>;
④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改变的元素或根是硫酸根,故答案为:C。
18. 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碳酸钠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1)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__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__性 碳酸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2)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3)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_________。
(4)丙同学对比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实质相同,溶液中相互结合的离子都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有气泡产生 ②. 碱 ③. 碳酸钠与氯化钙能发生反应
(2)不一定 (3)氢离子
(4)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实验可知:实验一的现象是碳酸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实验二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现象填有气泡产生,实验四:类比四个实验结论和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实验四的结论为碳酸钠能与氯化钙能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碱;碳酸钠与氯化钙能发生反应;
【小问2详解】
因为通过实验一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故答案为:不一定;
【小问3详解】
因为盐酸可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硫酸溶液可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于它们都含有氢离子,所以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钠反应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故答案为:氢离子;
【小问4详解】
实验三和实验四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且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所以两个反应的溶液中相互结合的离子都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答案为: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19. 2020年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某课题小组模拟工业海水提镁的流程,在实验室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氯化镁,设计方案如下:
【信息】1.海水和苦卤中都含有等。
2.苦卤是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溶液。
3.下表是某品牌不同碱的价格。
试剂
价格(元/吨) 2400 850 5300 5500
请分析与计算。
(1)海水和苦卤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甲同学提出选择苦卤更好,小组同学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试剂X最好选择表格中的__________。
(3)该方案制取氯化镁时,要经历步骤Ⅰ和步骤Ⅱ两步转化,其主要目是:__________。
(4)小组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了实验,并制得19.0g干燥纯净的氯化镁固体。若步骤Ⅱ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镁恰好完全反应,且步骤Ⅲ中氯化镁没有损生则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1)苦卤中氯化镁的浓度较大
(2)Ca(OH)2 (3)达到富集和提纯氯化镁的目的
(4)146g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苦卤是海水晒盐之后剩余的溶液,则其中MgCl2浓度更大,NaCl浓度更小,故用苦卤水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根据题干表中价格数据可知,选用Ca(OH)2可以节约成本,生成Mg(OH)2沉淀,过滤出沉淀后在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以达到提纯氯化镁和富集氯化镁的目的,将氯化镁溶液蒸发浓酸,降温结晶过滤得到MgCl2·6H2O,将MgCl2·6H2O在HCl气流中加热失去结晶水后制得无水氯化镁,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海水和苦卤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甲同学提出选择苦卤更好,小组同学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苦卤中氯化镁的浓度较大,故答案为:苦卤中氯化镁的浓度较大;
【小问2详解】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在提供相等质量的氢氧根离子的情况下,购买氢氧化钙耗资最少,试剂X最好选择Ca(OH)2,故答案为:Ca(OH)2;
【小问3详解】
该方案制取氯化镁时,要经历步骤Ⅰ和步骤Ⅱ两步转化,其主要目的是:达到富集和提纯氯化镁的目的,故答案为:达到富集和提纯氯化镁的目的;
【小问4详解】
设反应氯化氢质量为x,则有,=,解得x=14.6g,步骤Ⅱ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146g,故答案为:146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