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新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2023年单元测试卷

鲁教五四新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步入化学殿堂》2023年单元测试卷(1)
一、选择题
1.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大豆磨浆 B.西瓜榨汁 C.肉切块 D.葡萄酿酒
2.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风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烧火取暖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3.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闻气味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反思与评价
4.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量筒 D.试管
5.下列试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取用固体粉末
C.读液体体积 D.滴加液体
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的仪器错误的是(  )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D.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7.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8.如果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翻,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同学们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用嘴吹灭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书扇灭 D.用灯帽盖灭
9.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试管: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D.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10.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B.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C.用完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熄灭更快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11.如表列举了蜡烛燃烧探究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的固体小颗粒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多少有关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压住火焰1﹣2s,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A.A B.B C.C D.D
12.课本上有一幅图片,是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见
C.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
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1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化学变化速率快、物理变化速率慢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没有能量变化
D.化学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而物理变化则不然
14.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C.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
D.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
1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标号和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   ;
(2)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   ;
(3)蒸发溶液时,需要用    、   ;
(4)溶解溶质或是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    、   ;
(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    、   。
17.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是在    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   物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
②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
18.液体药品通常盛在    里。取用时,瓶盖应    放在实验台上,目的是防止    ,然后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    ,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若实验没有说明用量,应取    mL液体;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标签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    ,取用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时,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的将试管竖立起来的原因是    。
1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也非常重要,不正确的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请将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写在横线上。
(1)加热盛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
(2)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4)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别人:   。
(6)将锌粒直接投入口朝上且直立的试管中:   。
三、解答题
20.请你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    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构成的。
(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构成的。
(3)一个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的。
(4)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分子是由    构成的,水和甲烷这两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丽丽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或“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2)如图②,亮亮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现象    ;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现象    。由此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    。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如图③,芳芳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黄色火焰,这是由于    。
22.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占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    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    的猜测.
【结论与解释】
(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   的猜测是正确的.
(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    .
【反思与评价】
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
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   .
鲁教五四新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步入化学殿堂》2023年单元测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A、大豆磨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肉切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解答】解: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煤燃烧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烧火取暖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3.【解答】解:小明按教材上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
故选:C。
4.【解答】解:A、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故A错误;
B、集气瓶不能加热,故B错误;
C、量筒不能加热,故C错误;
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故A操作错误;
B、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容器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
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故正确;
B、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正确;
D、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故错误;
D、烧杯用于较多量液体加热,故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可选用药匙,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可用镊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A、用嘴吹时,气流带走的热量太少,不会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不到灭火目的,故A错误;
B、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较简捷,故B正确;
C、用书扇,不但不会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还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燃烧更旺,故C错误;
D、灯帽太小,着火面积大,不能将酒精灭火,故D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错误;
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酒精灯: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故C错误;
D、在物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物质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液体,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解答】解: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故A错误;
B、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故B错误;
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故C错误;
D、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故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A、有图有真相,可以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故正确;
B、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所以“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见;故正确;
C、“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说明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故正确;
D、原子还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不是最小的粒子;故错误;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D。
13.【解答】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化学变化速度不一定快、物理变化速度不一定慢,故选项错误;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可以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
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解答】解:(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F胶头滴管;
(2)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B 试管;
(3)蒸发液体时,需要用C蒸发皿;
(4)溶解溶质或是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D烧杯;
(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A量筒和F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答案:(1)F 胶头滴管; (2)B 试管; (3)C 蒸发皿; (4)D 烧杯;(5)A 量筒
17.【解答】解:(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2)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同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②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植物光合作用或电解水.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改造和应用;(2)①氧化镁;光;热;②植物光合作用或电解水.
18.【解答】解: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液体药品时,为防止污染试剂,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为防止腐蚀标签;瓶口紧挨着,使液体缓缓到入试管;实验时没有说明药品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为了防止固体颗粒打破试管,而应该将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将快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的将试管竖立起来。
故答案为:细口瓶;倒;污染试剂;紧挨着;1~2mL;防止残液留下腐蚀标签;防止块状固体药品把容器底部打破。
19.【解答】解:(1)加热盛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2)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酒精失火;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放在桌子上,会导致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
(4)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手心,残留的液体流下会腐蚀标签;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别人: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6)将锌粒直接投入口朝上且直立的试管中:打破试管。
故答案为:(1)炸裂试管;
(2)酒精失火;
(3)腐蚀胶帽;
(4)腐蚀标签;
(5)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6)打破试管。
三、解答题
20.【解答】解:(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
(3)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和甲烷这两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
故答案为:(1)水分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一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
(3)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原子;氢原子。
21.【解答】解:(1)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三层,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先碳化,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2)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3)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故选C;
(4)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所以在蜡烛火焰上方斜插入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产生黄色火焰。
故答案为:(1)a;外焰;(2)烧杯壁上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3)C;(4)汽化的石蜡蒸气被导出后点燃。
22.【解答】解:
【实验探究】
①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我们在验证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时,必须排除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小亮同学的做法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②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雾,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是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因为蜡烛具有可燃性,这为小明同学的说法提供了依据,同时可排除小亮、小光同学的说法,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结论与解释】
(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小明的猜测是正确的.
(2)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碳聚集在蜡烛上方;
【反思与评价】
我们在验证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时,必须排除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小亮同学的做法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所以小亮的反思可能是没考虑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
答案:
【实验探究】
①变浑浊;
②水蒸气.
③小明 小亮、小光
【结论与解释】
(1)小明
(2)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反思与评价
没排除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四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解析)

下一篇: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10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