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全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含解析)

01 学习目标
02 思维导图
03 必备知识
04 考场真题
1. 以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2. 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4. 能从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拓展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依据。
一、自然界的二氧化碳
1. 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消耗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时 温室效应 。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3.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能吸收热量,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等。
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原因是二氧化碳+水→碳酸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原因是碳酸→二氧化碳+水。
5.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6. 固体二氧化碳俗名叫干冰,用途有:①人工降雨,②舞台云雾,③制冷剂
7.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原理: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O3 + HCl → CaCl2 + H2O + CO2
(2)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3)发生装置:固体不加热型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
(5)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O2+Ca(OH)2→CaCO3+H2O
(6)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熄灭,如果熄灭则收集满
(7)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作用: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检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燃着的小木条,因为氮气等也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③药品选择:盐酸的浓度不宜过大,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产生氯化氢气体,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净。
④药品的种类与形状影响反应速率:相同条件下,块状大理石的反应速率小于粉末状;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碳酸钙。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装置构成:发生装置——除杂净化(干燥)装置——收集装置
(2)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具体类型:
固体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常温)型
加热高锰酸钾或 氯酸钾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氧气、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适合在实验室快速制取少量气体 长颈漏斗方便添加液体药品,注意下端管口液封,配合止水夹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分液漏斗、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具体类型: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例如氢气、氨气等。
注: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往外冒时气体收集满。 注: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
1.(2023·江苏宿迁·模拟预测)2023年2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获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他呼吁所有人一同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变革和创新中来。下列做法有利于“低碳”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每张纸都双面打印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答案】C
【详解】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煤等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低碳"的理念,故 B 不符合题意;
C 、纸张双面打印,节约使用纸张,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 C 符合题意;
D 、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可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气体X与H2O转化为葡萄糖与O2,气体X是
A.N2 B.Ar C.CO2 D.SO2
【答案】C
【详解】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气体X是二氧化碳。
故选C。
3.(2023·江苏常州·校考一模)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植树造林以增加植被面积
【答案】B
【详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了资源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江苏泰州·统考二模)如图是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中放入一些金鱼藻,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在太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通入CO2气体的目的是促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
C.实验室里可以利用此方法制取氧气
D.图中所示试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C
【详解】A、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此选项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所以通入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此选项正确;
C、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实验室里利用光合作用制取氧气会导致制得的氧气不纯,此选项错误;
D、试管内的液面高于烧杯内液面,说明试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此选项正确;
故选C。
5.(2023·江苏盐城·校考三模)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奥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剂致辞,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B.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
C.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利实现“碳中和”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
【答案】B
【详解】A、全球变暖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任何人都不该置身事外,说法正确;
B、所谓的“低碳”,是指减少含碳物质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与碳单质无关,说法错误;
C、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利实现“碳中和”,能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排放,有利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3·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植物光合作用在植物叶片中合成有机物时,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图片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故选B。
7.(2023·江苏无锡·江苏省天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收集装置 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管置于水中,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C、实验的塑料瓶变瘪,瓶内气压减小,原因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也可以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错误。
D、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时,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8.(2023·江苏无锡·模拟预测)为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产生的CO2的体积,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量气管中液体为水,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B.为使测量较准确,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使水准管内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
C.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实验测得CO2的体积偏小可能是因为左侧Y型管中有二氧化碳残留
【答案】D
【详解】A、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使二氧化碳的体积变少,因此测定结果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使水准管内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是为了使内外压强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最后测定的是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因此盐酸的体积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只要产生二氧化碳,装置中压强就会变大,量气管中液体就会被下压,因此Y中有二氧化碳残留不会影响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3秋·江苏扬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 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江苏苏州·一模)下列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A 接触面积 将1g块状石灰石和20mL10%的稀盐酸、1g粉末状石灰石与20mL10%的稀硫酸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B 催化剂的种类 将0.5g二氧化锰、1g氧化铁分别与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C 反应物的种类 分别将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D 反应物的性质 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比较在空气中能否被点燃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根据探究型实验方案设计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只有其中一项是变量,其他因素保持相同才能进行判断,据此判断选项的正误。
【详解】A、实验方案将1g块状石灰石和20mL10%的稀盐酸、1g粉末状石灰石与20mL10%的稀硫酸混合,该方案中石灰石的接触面积和酸的种类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A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B、实验方案将0.5g二氧化锰、1g氧化铁分别与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该方案中催化剂的质量和种类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B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C、实验方案分别将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该方案中的变量是氧气的浓度,而不是反应物的种类,故C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实验方案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该方案中铁片和镁片的性质不同,变量为反应物的性质,故D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D。
11.(2023秋·江苏扬州·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制取的 CO2可选择大理石和稀硫酸
B.①、④棉球变红
C.④比①先变红,说明 CO2密度大于空气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答案】A
【详解】A、实验中的CO2不能通过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硫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水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①、④棉球变红,②、③不会变红,故B正确;
C、④比①先变红,说明 CO2密度大于空气,故C正确;
D、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①④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使紫色石蕊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12.(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B.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电光源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 D.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详解】A、石墨做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而不是因为石墨具有金属光泽,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则可用于火箭发射的助燃剂,而不是燃料,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时吸热,则可用于人工降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各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硫燃烧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 验证集气瓶中无色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比较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燃着的木条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均会熄灭,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则装置中压强几乎没有变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均不会复燃,应用燃着的木条,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2023秋·江苏宿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是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D.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答案】D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原有气体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有可能是二氧化碳,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止有二氧化碳,比如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瓶内原有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也体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故D正确。
故选D。
15.(2023·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为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所示实验装置。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支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水进入烧瓶,导致气体被压缩
B.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C.该实验说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D.取实验结束后烧瓶中的液体,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C
【详解】A、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水进入烧瓶,导致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不符合题意;
B、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气体减少,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反应后容器内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压强,说明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20mL,故不能说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故取实验结束后烧瓶中的液体,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3·江苏盐城·景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不变(水温、环境温度均为25℃)。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B.该实验进行了2次振荡,第1次振荡时间是100s-150s
C.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
D.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A、该装置中涉及气体参与的反应,可以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下推动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注射器恢复至原始,可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说法正确;
B、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导致压强急剧减小,如图曲线可以看出,有两次压强减小,故该实验进行了2次振荡,该实验中第一次压强减小的时间是100s~150s,所以第1次振荡时间是100s-150s,故B说法正确;
C、由曲线可知,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溶解速率为60mL>40mL>20mL,故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起始气压为100kPa,加入20mL蒸馏水,溶解后,最终压强约为115kPa,说明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1体积,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从“稠云迷雾”的过去,到现如今的“碧野蓝天”,地球大气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到现在大气的漫长演变过程(见下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7.每个阶段的地球大气都属于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18.第一个定量探究现在大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家是
A.波义耳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和氧气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B.光合作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现在大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C.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燃烧产物不会产生污染
D.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0.我国已向全世界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CO2减少的是
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答案】17.C 18.D 19.D 20.C
【解析】17.每个阶段的地球大气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C。
18.第一个定量探究现在大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家是拉瓦锡,故选D。
19.A. 臭氧和氧气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此选项错误;B. 光合作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现在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此选项错误;C.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会产生污染,此选项错误;D. 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故选D。
20.A. 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可减少大气中的CO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减少大气中的CO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干冰发生升华,使得大气中的CO2增多,此选项符合题意;D. 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可减少大气中的CO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2023·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实际指的是空气中的 气体。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不用电器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纸质垃圾焚烧处理
【答案】(1)二氧化碳/CO2 (2)煤 (3)光合 (4)AB
【详解】(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
(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符合题意;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减少私家车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2.(2023·江苏无锡·校联考模拟预测)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熟知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规范是进行有效实验的前提。
双氧水用于伤口消毒、环境消毒以及食品消毒,是家庭必备品。利用双氧水可以“自制吸氧仪”,如图1所示;也可以进行其它的气体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如图1、图2所示。
资料:
I.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II.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固体。

一、制氧气(图1)
(1)三颈瓶中加入洗净的“铁锈”或“小石子”可以加快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速率,“铁锈”或“小石子”所起的作用类似于MnO2 ,写出三颈瓶中制取氧气的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通过“流速观测仪”观测流速,借助“流速调节器”调节液体的流速,它类似于医用注射器的功效,也类似于实验室常用的 (填“仪器名称”);
(3)“药液净化器”的作用是除去药液中的难溶性杂质,该装置类似于 (填“实验操作名称”)。
二、制氨气(图2)
(4)试剂瓶中装浓氨水,三颈瓶中放入“氢氧化钠粉末”可以用于制取氨气,该原理中可以理解为氢氧化钠粉末遇水放热,促进了浓氨水的挥发。氢氧化钠粉末遇水放热是 (填“化学”或者“物理”)变化;
【答案】(1) 2H2O22H2O+O2↑ 分解反应(2)分液漏斗(3)过滤(4)物理
【详解】(1)三颈烧瓶中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一种物质变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分液漏斗可以代替注射器,控制液体流速,故填:分液漏斗;
(3)过滤可以分离液体和难溶性液体,故填:过滤;
(4)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会放出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3.(2023·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②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该方法制取并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所需上述装置F的 (填“a”或“b”)端连接一个量筒。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 小孔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
①装置I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取CO2;若在Ⅱ中放入 ,还可用于检验CO2。
②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 。
【答案】(1)长颈漏斗(2) a (3)b (4) 澄清的石灰水 两端的润湿的石蕊试纸变红,且下面的变红较快
【详解】(1)②为长颈漏斗;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即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应该短进长出,即氧气应该从b端进入,所以若用该方法制取并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所需上述装置F的a端连接一个量筒;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G装置收集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b端进;
(4)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取CO2;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所以若在Ⅱ中放入澄清石灰水,还可用于检验CO2;
②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两端的润湿的石蕊试纸变红,且下面的变红较快。01 学习目标
02 思维导图
03 必备知识
04 考场真题
1. 以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2. 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4. 能从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拓展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依据。
一、自然界的二氧化碳
1. 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途径有 、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消耗途径有 等。
2.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时 。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3.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 色 味气体, 溶于水,密度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升华时能吸收热量,可以用于 等。
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溶液变成 色,原因是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溶液,溶液变成 色,原因是 。
5.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 ,表达式为 。
6. 固体二氧化碳俗名叫 ,用途有:① ,② ,③
7.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与利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原理:
(2)药品:
(3)发生装置:
(4)收集装置:
(5)检验:
(6)验满: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装置构成:发生装置——除杂净化(干燥)装置——收集装置
(2)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 和
具体类型:
固体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常温)型
加热高锰酸钾或 氯酸钾制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氧气、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适合在实验室快速制取少量气体 长颈漏斗方便添加液体药品,注意下端管口液封,配合止水夹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分液漏斗、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 和
具体类型: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例如氢气、氨气等。
注: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往外冒时气体收集满。 注: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
1.(2023·江苏宿迁·模拟预测)2023年2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获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他呼吁所有人一同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变革和创新中来。下列做法有利于“低碳”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每张纸都双面打印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气体X与H2O转化为葡萄糖与O2,气体X是
A.N2 B.Ar C.CO2 D.SO2
3.(2023·江苏常州·校考一模)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植树造林以增加植被面积
4.(2023·江苏泰州·统考二模)如图是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中放入一些金鱼藻,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在太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通入CO2气体的目的是促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
C.实验室里可以利用此方法制取氧气
D.图中所示试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5.(2023·江苏盐城·校考三模)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奥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剂致辞,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B.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
C.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利实现“碳中和”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
6.(2023·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植物光合作用在植物叶片中合成有机物时,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图片是
A. B.
C. D.
7.(2023·江苏无锡·江苏省天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收集装置 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 B.B C.C D.D
8.(2023·江苏无锡·模拟预测)为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产生的CO2的体积,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量气管中液体为水,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B.为使测量较准确,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使水准管内液面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
C.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实验测得CO2的体积偏小可能是因为左侧Y型管中有二氧化碳残留
9.(2023秋·江苏扬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 D.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10.(2023·江苏苏州·一模)下列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A 接触面积 将1g块状石灰石和20mL10%的稀盐酸、1g粉末状石灰石与20mL10%的稀硫酸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B 催化剂的种类 将0.5g二氧化锰、1g氧化铁分别与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C 反应物的种类 分别将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D 反应物的性质 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比较在空气中能否被点燃
A.A B.B C.C D.D
11.(2023秋·江苏扬州·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制取的 CO2可选择大理石和稀硫酸
B.①、④棉球变红
C.④比①先变红,说明 CO2密度大于空气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12.(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B.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电光源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 D.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13.(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各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硫燃烧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 验证集气瓶中无色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比较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A.A B.B C.C D.D
14.(2023秋·江苏宿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是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D.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15.(2023·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为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所示实验装置。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支装有20mL蒸馏水的注射器,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水进入烧瓶,导致气体被压缩
B.CD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C.该实验说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D.取实验结束后烧瓶中的液体,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6.(2023·江苏盐城·景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不变(水温、环境温度均为25℃)。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B.该实验进行了2次振荡,第1次振荡时间是100s-150s
C.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
D.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023·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从“稠云迷雾”的过去,到现如今的“碧野蓝天”,地球大气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到现在大气的漫长演变过程(见下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7.每个阶段的地球大气都属于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18.第一个定量探究现在大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家是
A.波义耳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和氧气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B.光合作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现在大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C.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燃烧产物不会产生污染
D.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0.我国已向全世界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CO2减少的是
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21.(2023·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实际指的是空气中的 气体。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不用电器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纸质垃圾焚烧处理
22.(2023·江苏无锡·校联考模拟预测)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熟知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规范是进行有效实验的前提。
双氧水用于伤口消毒、环境消毒以及食品消毒,是家庭必备品。利用双氧水可以“自制吸氧仪”,如图1所示;也可以进行其它的气体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如图1、图2所示。
资料:
I.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II.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固体。

一、制氧气(图1)
(1)三颈瓶中加入洗净的“铁锈”或“小石子”可以加快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速率,“铁锈”或“小石子”所起的作用类似于MnO2 ,写出三颈瓶中制取氧气的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通过“流速观测仪”观测流速,借助“流速调节器”调节液体的流速,它类似于医用注射器的功效,也类似于实验室常用的 (填“仪器名称”);
(3)“药液净化器”的作用是除去药液中的难溶性杂质,该装置类似于 (填“实验操作名称”)。
二、制氨气(图2)
(4)试剂瓶中装浓氨水,三颈瓶中放入“氢氧化钠粉末”可以用于制取氨气,该原理中可以理解为氢氧化钠粉末遇水放热,促进了浓氨水的挥发。氢氧化钠粉末遇水放热是 (填“化学”或者“物理”)变化;
23.(2023·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②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该方法制取并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所需上述装置F的 (填“a”或“b”)端连接一个量筒。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4)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 小孔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
①装置I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取CO2;若在Ⅱ中放入 ,还可用于检验CO2。
②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Module 5 My school dayUnit 3 Language in use 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下一篇: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