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河南省南阳市内乡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解析版)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14分)
1.(1分)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1分)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3.(1分)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4.(1分)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5.(1分)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
A. B. C. D.
6.(1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集气瓶中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不准确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
7.(1分)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铁丝下端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B.铁丝剧烈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2Fe2O3
D.集气瓶底部的水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8.(1分)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热一会,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C.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D.先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后盖玻璃片
9.(1分)关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
D.一个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10.(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探测到月球矿物中含有丰富的氦﹣3,氦﹣3是可控核聚变的重要原料。如图是氦﹣3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2个中子 B.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
C.核电荷数为1 D.相对原子质量为4
11.(1分)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He B.N2 C.CO2 D.SO2
12.(1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水槽
C.集气瓶 D.分液漏斗
13.(1分)下列物质属于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是(  )
A.N2 B.CO2 C.O2 D.NO2
14.(1分)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事实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C.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大
二、填空题(18分)
15.(2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物质是由   构成的,分子中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6.(2分)如图所示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无色气体,据此请你判断与这种气体相关的性质有   ,   .
17.(2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时观察到薄铜片右侧的蜡烛熔化、掉落,火柴燃烧。
(1)此实验说明铜具有    性质。
(2)此实验通过火柴燃烧的现象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8.(3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常见的事实中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磷在空气中燃烧:   ;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变软:   ;
(3)长期放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   。
19.(2分)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请你分析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它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   .
20.(3分)化学与生活、生命健康及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1)甲流常伴有发烧症状,人们使用水银温度计检测体温,从微观角度解释其检测原理是    。
(2)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
(3)高铁已经成为现代人远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制造高铁过程中大量使用了铝合金,与纯铝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1.(3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回答下列问题。
(1)D中的X=   。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
(3)A和B两种原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问答题(8分)
22.(2分)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23.(6分)如图图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
(1)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五分之一。写出其中一条造成这样结果可能的原因。
(2)写出该实验涉及到的反应的符号或者文字表达式。
(3)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完成该实验?为什么?
四、实验题(10分)
24.(9分)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②仪器的名称    。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则应选择装置    ,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和干燥氧气,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4)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该方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5)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6)停止加热时,先要把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5.(2分)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4分)
1.【解答】解: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的说法是错误,化学是把双刃剑,只要正确合理的利用化学就会造福人类,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解答】解: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正确;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得出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不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说明是否全部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的高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不能证明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实验2可以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气体,能作为小型气体发生器,是试管所具有的用途,故A错误;
B、烧杯可以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也可以作为大量反应物的反应容器,故B错误;
C、锥形瓶可以作为大量反应物的反应容器,故C错误;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实验过程有气体参与反应,所以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故A正确;
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故B错误;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果更准确,故C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实验成功的标志为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1处,故D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点燃铁丝下端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故选项说法正确。
B、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查、装、定、点、收、离、熄的实验步骤可知,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品,以防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试管内会残留空气,故收集气体时,先将试管加热一会儿,排净试管内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处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先加热一会,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先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后盖玻璃片,收集的氧气会逸出一部分,故应在水下就盖好玻璃片,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A错误;
B.原子得到电子后显负电性,是阴离子,故B错误;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故C正确;
D.一个H2O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氦﹣3原子含有1个中子,故A说法不正确;
B、氦﹣3原子中电子数和质子数都是2相等,故B说法正确;
C、核内质子数是2,所以核电荷数为2,故C说法不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2+1=3,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A、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防腐等,适宜食品包装充气,不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防腐等,适宜食品包装充气,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供给呼吸,适宜食品包装充气,不合题意;
D、二氧化硫有毒,不适宜食品包装充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2.【解答】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不需要加热,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故选:A。
13.【解答】解: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因此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氮气、二氧化碳、氧气都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D。
14.【解答】解:A、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由过氧化氢分子保持,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而不是蔗糖分子分解,故选项解释错误。
D、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不是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18分)
15.【解答】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故答案为:
分子和原子;原子。
16.【解答】解:通过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集气瓶放置的方法可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另外还可知该气体为无色.
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
17.【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2)火柴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1)导热;
(2)温度达到着火点。
18.【解答】解:(1)磷在空气中燃烧即磷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其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化学式为O2;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所致,其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
(3)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其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氧气或O2;
(2)水蒸气或H2O;
(3)二氧化碳或CO2。
19.【解答】解:鱼缸内的鱼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而氧气不易溶于水,量比较少,因此需要送气装置不断的向水中送气,来供给鱼的呼吸,避免鱼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故答案为:这是利用氧气是不易溶于水,在送气时,即不断向水中送气,以增加氧气与水的充分溶解,以达到水中尽可能溶解氧气,在水中的鱼不至于因缺氧而窒息;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氧气能供给呼吸等.
20.【解答】解:(1)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微粒之间间隙变大;
(2)明矾能够吸附水中悬浮颗粒使之沉降;
(3)合金相较于纯金属,硬度大,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
故答案为:(1)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
(2)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3)硬度大或强度大或耐腐蚀。
21.【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X+2+8=18,所以X=8。故答案为:8;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B、C、D中BC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答案为:BC;
(3)A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三、问答题(8分)
22.【解答】解:由图看出,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23.【解答】解:(1)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③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④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⑤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合理即可)。
(2)红磷燃烧,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或者文字表达式P+O2P2O5或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
(1)红磷的量不足等;
(2)P+O2P2O5或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不能;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
四、实验题(10分)
24.【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②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又因为要求收集的气体纯净,所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选择的装置为BC;根据图示的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需要在B装置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其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小于水,所以在F装置的广口瓶充满水,用此装置来收集氧气,气体从b口进,a口出;
(4)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在集气瓶内灌满水,防止有空气剩余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净;
(5)对集气瓶中的氧气进行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已满;
(6)停止加热时,需要将导气管先撤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发生倒吸使得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1)集气瓶;
(2)BC;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3)b;
(4)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内没有用水装满,有剩余空气(合理即可);
(5)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已满;
(6)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
25.【解答】解:(1)BC段曲线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AB段,故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
(2)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此时氧气浓度传感器位于上端而瓶口朝下,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说明此时的氧气分子主要集中在瓶口位置,也就是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此时氧气浓度传感器位于上端而瓶口朝下,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说明此时的氧气分子主要集中在瓶口位置,故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青桐鸣2023-2024高二上期九月大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有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

下一篇: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