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八上3.3、噪声
(共21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对“0?dB”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dB 说明物体不振动
B. 0?dB 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音
C. 0?dB 说明声源的振动频率低于 20?Hz
D. 0?dB 说明声源的振动频率高于 20000?Hz
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 80?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不会成为噪声
B.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乐音有可能成为噪声
C.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D.乐音一般使人心情愉快,噪声使人烦躁不安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 D.阻止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①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②图书馆阅览室响起的手机铃声
③小明上课回答问题的说话声
④邻居装修房屋的电锯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列措施是通过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
下列声音中一定属于噪声的是
A.比较响的声音 B.声源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
C.舞台上传来的嘹亮歌声 D.影响人们正常休息的声音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声控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的
C.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的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鼓面,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
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噪声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面
B.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给予减弱
C.在自习课上,所有影响他人学习的声音都应该禁止
D.噪声传到人耳处时就无法减弱了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
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
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有这样一则笑话。“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请问,笑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
A.甲 B.乙
C.邻居 D.没有人制造噪声
在上海市高架路的一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塑料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减少强光对驾驶员的干扰 B.减少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D.减少车辆的噪声污染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声板,能降噪 20?dB 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声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 dB 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声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声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二、填空题(共4题)
如图,a 、 b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中国新歌声”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青少年噪声性耳聋人数日渐增加,原因之一是青少年使用耳机时声音强度过高,其强度可达到 100?115 。因此专家建议青少年使用耳机时,强度不要超过最大可输出强度的 60%,这是从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挂耳式耳机,使用时声音是通过 的方式传给听觉神经的。
观察下图中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 图。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噪声及其来源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 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如图甲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如图乙所示,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都戴有耳罩的头盔。则:
(1) 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相同要求是 ,其作用是 。
(2) 不同之处:甲采取的是在 减弱噪声,乙采取的是在 减弱噪声。
如表是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适用区域白天环境噪声/dB夜晚环境噪声/dB高速干线道路两侧7065工业区6555一般商业与居民混合区6050居民、文教区5545特别安静的住宅区5040
(1) 请根据提供的资料总结一条规律: 。
(2) 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上,会受到噪声干扰吗?请说明理由。月球上的这种现象对我们生活中防治噪声有什么启示?请举例说明。答: (选填“会”或“不会”),理由: ,根据此理由在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应用举例: 。
“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 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2) 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B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A
【解析】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通过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
5. 【答案】C
6. 【答案】B
【解析】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是通过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高速公路两旁安装板墙,是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7. 【答案】D
8. 【答案】B
9. 【答案】D
【解析】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噪声是声音的一种,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可从两个角度下定义:①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A.噪声是人们讨厌的声音,但是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是变害为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噪声是声音的一种,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在自习课上,所有影响他人学习的声音都应该禁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答案】A
【解析】A.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故A正确;
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响度,故B错误;
C.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授课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11. 【答案】A
12. 【答案】D
13. 【答案】B
【解析】隔声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A错误;声音的强弱等级用 dB 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利用隔声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也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D错误。
二、填空题(共4题)
14. 【答案】a;
15. 【答案】音调;空气;声源处
【解析】方法一:
(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方法二: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髙;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优美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 【答案】dB;
17. 【答案】乙;丙;甲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18. 【答案】
(1) 不规则
(2) 干扰
19. 【答案】
(1) 选择多孔疏松的材料;有效吸收声音,从面减弱声音的强度
(2) 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20. 【答案】
(1) 夜晚比白天环境噪声分贝标准要低些
(2) 不会;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使用双层真空隔音玻璃
【解析】
(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夜晚环境噪声分贝标准比白天环境噪声分贝标准要低些。
(2) 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上,不会受到噪声干扰,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应用:可以将居民楼的门窗玻璃更换成真空夹层的,从而减弱从外界传来的噪声。
21. 【答案】
(1) 声源
(2) 传播过程
【解析】
(1) 跳舞时,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 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