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过关提升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2023春·云南红河·高一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根据Si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其可与NaOH溶液反应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根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D.根据酸分子中H原子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2.(2022秋·浙江金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
B.胶体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
C.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滤液与原来胶体的组成不同
D.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3.(2022秋·河南濮阳·高一油田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的是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生石灰 ⑤澄清石灰水
A.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
4.(2022秋·河南开封·高一校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B.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C.氯化铁溶液刻蚀铜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
D.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2022秋·浙江金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的反应 B.氢氧化钾和稀硝酸的反应
C.氨水和稀盐酸的反应 D.醋酸溶液和烧碱溶液的反应
6.(2023秋·河南信阳·高一潢川一中校考期末)为了实现下列各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KClO3→O2 B.NH→NH3 C.Fe→FeCl3 D.CO2→CO
7.(2022秋·甘肃酒泉·高一校联考期中)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A.2KClO32KCl+3O2↑ B.2P+5Cl2=2PCl5
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D.H2+Cl2=2HCl
8.(2022秋·重庆九龙坡·高一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径为的“钴钛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该分子直径比的直径大
B.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C.可以用滤纸分离除去胶体中的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9.(2023秋·河南信阳·高一潢川一中校考期末)下列变化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Fe2O3→Fe(OH)3 B.FeCl2→Fe(OH)2
C.Fe→Fe3O4 D.Fe(OH)2→Fe(OH)3
10.(2021春·河南濮阳·高一范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离子方程式能够反映出溶液中反应的实质。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C.过氧化钠溶于水:
D.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
11.(2022秋·上海金山·高一上海市金山中学校考期末)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CO、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AgNO3 D.NaOH
12.(2022秋·安徽六安·高一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碱性溶液中:、、、
B.某无色透明溶液中:、、、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中:、、、
13.(2022秋·江西宜春·高一校考期中)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X为C,则Y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
B.若X为S,则A为硫酸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X一定是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
14.(2023春·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万载中学校考期中)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实现该反应的物质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B.反应Ⅱ的氧化剂是
C.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中NO作催化剂
15.(2022秋·河北张家口·高一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现有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
②;
③,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要除去含有、和混合溶液中的,而不氧化和,应加入
B.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是的氧化产物,是B-的还原产物
D.在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6.(2022秋·湖北武汉·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③液态④氨水⑤二氧化碳⑥⑦⑧酒精⑨熔融氯化镁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2)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3)②与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与⑨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向⑦的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关于以上10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鉴别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用溶液
b.⑤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②是碱性氧化物
c.③④⑥⑨都能导电
d.⑥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溶液。
17.(2021秋·重庆九龙坡·高一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实现,其发生的反应为2KMnO4K2MnO4+MnO2+O2↑,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还原产物是 (填化学式)。
(2)反应方程式: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中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
(3)下面三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制氯气:
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
②KClO3+6HCl(浓)=3Cl2↑+KCl+3H2O
③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
根据以上三个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II、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III、已知反应④:4HCl+O22Cl2+2H2O(g),该反应也能制得氯气。提示:反应条件越简单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性质越强烈。则MnO2、O2、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IV、配平③______KMnO4+_____HCl(浓)=_____KCl+____MnCl2+_____Cl2↑+____H2O,
18.(2022秋·河北邢台·高三邢台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物质:①Al②③④⑤⑥酒精⑦溶液⑧⑨熔融NaCl,请回答下面问题。
(1)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填序号) 。
(2)写出②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
(3)向一定体积的②溶液中逐滴加入⑧的溶液,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图中 处(填“A”或“B”或“C”)表示溶液恰好被沉淀完全。
(4)①与②溶液能反应产生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Al还能和上述 物质的溶液反应产生(填序号)。
19.(2022春·上海浦东新·高一华师大二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亚硝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亚硝酸钠加热到320℃以上会分解产生、和,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由于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KI+___________=___________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酸式盐 c.碱 d.非电解质 e.电解质 f.离子化合物 g.共价化合物
(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 。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将转化为氮气,所用物质的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 (填“强”或“弱”)。
(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分固体和NaCl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分别溶于水
B.分别溶于水并滴加酸化的溶液
C.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
D.用筷子分别蘸取固体品尝味道
(5)误食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该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相同。
A.
B.
C.
D.
(6)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可根据Si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其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B错误;
C.分散系根据粒子直径大小可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而不是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
D.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分子中能电离出的H离子个数区分的,而不是含有的H原子个数,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2.D
【详解】A.胶体与溶液的主要特征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A选项错误;
B.胶体稳定,不易产生沉淀,B选项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所以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时,胶体的所有组成都会透过滤纸,滤液与胶体的组成一致,C选项错误;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在于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 nm之间,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3.B
【详解】①中的浓盐酸会挥发,溶液质量减小;②中的浓硫酸会吸水,质量变大;③烧碱会吸水,质量变大;④中的生石灰会与水反应而吸水,质量变大;⑤中澄清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质量变大。综上,②③④⑤质量变大,故选B。
4.D
【详解】A.含有的溶液显蓝色,故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选项A错误;
B.在的溶液显酸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氯化铁溶液刻蚀铜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C错误;
D.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5.B
【详解】A.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不能用H++OH-═H2O表示,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离子反应可以用H++OH-═H2O表示,B正确;
C.氨水是弱碱,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不能拆,C错误;
D.醋酸为弱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醋酸溶液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不能用H++OH-═H2O表示,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 .KClO3自身分解可生成O2,无需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
B.NH转化为NH3无化合价变化,不需还原剂,故B错误;
C.Fe转化为FeCl3,化合价升高,Fe为还原剂,需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
D.CO2转化为CO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需加入还原剂,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7.C
【详解】A.2KClO32KCl+3O2↑反应中, 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
B.2P+5Cl2=2PCl5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
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反应中,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正确;
D.H2+Cl2=2HCl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8.C
【详解】A.“钴酞菁”分子(直径为)的微粒直径属于胶体分散系范围内,属于胶体分散系,溶液中分散质直径小于1nm,所以“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大,选项A正确;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所以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且为物理方法,选项B正确;
C.胶体、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滤纸孔径,二者都能透过滤纸,达不到提纯的目的,选项C不正确;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属介稳体系,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9.A
【详解】A. Fe2O3不溶于水,Fe2O3→Fe(OH)3不能完成,故A符合;
B. FeCl2与NaOH溶液可生成Fe(OH)2,故B不符;
C. F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故C不符;
D. Fe(OH)2与氧气、水反应可生成Fe(OH)3,故D不符;
故选A。
10.C
【详解】A.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A错误;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B错误;
C.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C正确;
D.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D错误;
选C。
11.B
【分析】钡离子会与SO、CO反应,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则用BaCl2溶液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先要排除CO的干扰。
【详解】A.H2SO4可以除去CO,但是会引入SO,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HCl可以除去CO,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沉淀,则有SO,符合题意,B项正确;
C.AgNO3主要用于检验Cl-,无法排除CO的干扰,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NaOH无法排除CO的干扰,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选B。
12.C
【详解】A.碱性溶液中含有OH-,OH-不能与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呈紫色,呈浅绿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相互不反应且不与OH-反应,能够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3.B
【详解】A.若X为C,则Y为CO、Z为CO2、A为H2CO3,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A错误;
B.若X为S,则Y为SO2、Z为SO3、A为H2SO4,符合转化关系,B正确;
C.物质与单质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S或H2S,反应③可以为三氧化硫与水生成硫酸,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N2或NH3,反应③为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与NO,若X为Na时,Y为Na2O、Z为Na2O2,反应③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若X为N2或NH3,则Y为NO、Z为NO2、A为HNO3,符合转化关系;若X为Na,则Y为Na2O、Z为Na2O2、A为NaOH,符合转化关系,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 .由图可知反应Ⅰ过程中:Fe (NO)2+中铁由+2价变成+3价,氧气中氧由0价变成-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项正确;
B .反应Ⅱ的Fe3+由+3价变成+2价,所以反应Ⅱ的氧化剂是Fe3+,B项正确;
C .反应Ⅲ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反应Ⅲ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
D .NO与Fe2+反应生成Fe (NO)2+,Fe (NO)2+被氧化为Fe3+,同时又生成NO,且NO量不发生变化,则黄铁矿催化氧化中NO作催化剂,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5.A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根据反应①可知,氧化性:Z2>B2,还原性:B->Z-;根据反应②可知,氧化性:B2>A3+,还原性:A2+>B-;根据反应③可知,氧化性:,还原性:Z->X2+;可推知,氧化性:,还原性:A2+>B->Z->X2+。
【详解】A.要除去,可加入氧化性比A3+ 强的、Z2、B2,但能氧化和,Z2能氧化,所以只能加入,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顺序为:,故B错误;
C.是中X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还原产物,是B-化合价升高的氧化产物,故C错误;
D.因为氧化性:,所以反应:可以发生,故D错误;
故选A。
16.(1)①②③⑦⑨⑩
(2)
(3)
(4)
(5)d
【详解】(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则排除④氨水⑥,且⑤二氧化碳、⑧酒精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则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⑦⑨⑩;
(2)碳酸钠在水中的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氨水具有碱性,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向的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溶液反应均能产生沉淀,不能鉴别,应选BaCl2溶液,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正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
c. ③液态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c错误;
d.具有两性,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溶液,d正确;
故选:d。
17.(1) O K2MnO4、MnO2
(2) HCl Cl2
(3) ClO+6H++5Cl-=3Cl2↑+3H2O 71:126 KMnO4>MnO2>O2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详解】(1)反应2KMnO4K2MnO4+MnO2+O2↑,KMnO4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O2,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K2MnO4和MnO2,故被氧化的元素是O,还原产物是K2MnO4、MnO2,故答案为:O;K2MnO4、MnO2;
(2)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HCl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故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故答案为:HCl;Cl2;
(3)I:KClO3+6HCl(浓)=3Cl2↑+KCl+3H2O反应中,KClO3、HCl和KCl均是易溶性的强电解质,拆分为离子,其它写成分子,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为ClO+6H++5Cl-=3Cl2↑+3H2O,故答案为:ClO+6H++5Cl-=3Cl2↑+3H2O;
Ⅱ:4HCl(浓)+MnO2MnCl2+Cl2↑+2H2O反应中,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71:126,故答案为:71:126;
Ⅲ:根据反应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③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④4HCl+O22Cl2+2H2O(g)可知,③不需要条件,①的反应条件是加热,④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和催化剂,反应条件越少的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发生,越容易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所以氧化性强弱为KMnO4>MnO2>O2,故答案为:氧化剂;KMnO4>MnO2>O2。
Ⅳ: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8.(1)⑨
(2)
(3) B
(4) ③⑤
【分析】①Al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导电;②为强电解质;③为强电解质;④为非电解质⑤为强电解质⑥酒精为非电解质;⑦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导电;⑧为强电解质;⑨熔融NaCl为强电解质,导电;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据分析可知,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⑨;
(2)②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3)向一定体积的②溶液中逐滴加入⑧的溶液,AB段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图中B表示溶液恰好被沉淀完全,因为硫酸铜过量以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能力增强;
(4)①与②溶液能反应产生和偏铝酸根,离子方程式:;Al还能和反应生成亚硫酸铝、硫酸钠和氢气;与的溶液反应产生和硫酸铝。
19.(1)2NaNO2 + 2KI + 2H2SO4= 2NO↑+I2 + K2SO4 + Na2SO4 + 2H2O
(2)ef
(3) 反应生成了NO,该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 还原性 强
(4)D
(5)C
(6)
【解析】(1)根据方程式可知,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 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做还原剂。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 3价降低到+ 2价,得到1个电子,做氧化剂。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时1: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物中还有硫酸生成,生成物还有水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NO2 + 2KI + 2H2SO4= 2NO↑+I2 + K2SO4 + Na2SO4 + 2H2O;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是正盐、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电解质;答案选ef;
(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并不是最佳方法,因为反应生成了NO,该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亚硝酸根有毒,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处理NaNO2,所用的物质的还原性比KI更强,使其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无污染的0价氮,如NaNO2+NH4Cl=NaCl+N2↑+2H2O,故答案为:是反应生成了NO,该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还原性;强;
(4)A .亚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滴加酚酞试液,亚硝酸钠溶液出现红色,氯化钠溶液无现象,可以用酚酞试液区分NaNO2和NaCl,选项A不符合;B.加入AgNO3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但亚硝酸银能溶于硝酸,AgCl不溶,现象不同,可区别,选项B不符合;C.加强热亚硝酸钠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而氯化钠不分解,反应现象不同,可以用加强热收集气体检验来区分NaNO2和NaCl,选项C不符合;D.化学药品不能用来品尝味道,所以不能鉴别,选项D符合;答案选D;
(5)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则Fe2+失电子变为Fe3+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NaN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与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即H2O2也体现氧化性;A.,H2O2中氧原子既失电子,又得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选项A不符合;B.,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选项B不符合;C.,H2O2中氧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选项C符合;D.,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6)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2↑+NaCl+2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价,N元素也从-3价升为0价,该反应转移3e-,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1.1.2物质的转化基础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非金属单质 ③碱性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 ⑥碱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2.(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如图是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O和Na+
C.该反应的实质是Ag+和Cl-结合生成AgCl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与该反应相同
3.(2022·青海玉树·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B.
C. D.
4.(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A. B.
C. D.
5.(2021·河南周口·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A、B有可能为盐和碱
C.若C、D是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
D.若C、D是两种化合物,则A、B一定是化合物
6.(2022·高一课时练习)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2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A.A B.B C.C D.D
7.(2022·河南郑州·高一统考期末)“金属氢”是一种高密度、高储能材料,是液态或固态氢在上百万高压下变成的导电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金属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存在共价键的断裂 B.过程②是物理变化
C.和金属氢互为同素异形体 D.D和T不能形成金属氢
8.(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9.(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将洁净的铁丝放入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固体物质,这层物质是下列的
A.Ag B.Zn C.Ag和Zn D.Zn和Fe
10.(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二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1.(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如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
12.(2023·浙江·高一同步练习)下面是张丽同学写的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及注明的反应类型,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A.C+O2CO2 化合反应
B.2H2O22H2O+O2↑ 分解反应
C.KCl+AgNO3=AgCl↓+KNO3 复分解反应
D.3CO+Fe2O32Fe+3CO2 置换反应
13.(2022·四川遂宁·高一遂宁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BaCl2→BaSO4 B.MgSO4→Mg(OH)2
C.NaOH→Na2SO3 D.SiO2→H2SiO3
14.(2022·河北邯郸·高一校联考期中)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生成的是
A. NH3 B.NO2 C.Fe3O4 D.
15.(2022·湖北鄂州·高一校联考期中)X、Y、Z、M是含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四种物质,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X是单质,M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那么X、Y、Z、M分别对应的物质可能的组合是
选项 X Y Z M
A C CO
B NO
C S
D P
A.A B.B C.C D.D
16.(2022·福建福州·高一校联考期中)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17.(2022·江西宜·高一同步练习)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部分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
二、判断题,共2小题
18.(2023·全国·高一同步练习)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______)
19.(2023·全国·高一同步练习)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______)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0.(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氯化钙(CaCl2)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工业生产中,氯化钙常被用作干燥剂,因其溶解放热可用于制作自加热罐头,它还是制作豆腐等美食的食品添加剂。请你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案制得氯化钙。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
21.(2021·陕西榆林·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某同学在实验探究中发现了一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1)编号①反应的指示剂是 ;编号②反应的金属单质是 。
(2)根据如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其中编号②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假设编号④反应的盐是,则编号④对应方框中的现象是 。
22.(2021·甘肃武威·高一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它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如图所示),如果相邻间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它们能互相配合,顺利地把游戏做下去。
请回答:
(1)它们能否顺利地把游戏做下去?答:
(2)请你写出其中相邻物质间能相互反应的2个化学方程式:
①
②
(3)为了让场外的“小朋友”也有机会参加游戏,你认为场外的哪些“小朋友”可以分别代替场上的哪些“小朋友”?(写2个)
① 代替 ;
② 代替
23.(2022·湖北恩施·高一巴东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写出铜→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 ;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金属单质与酸或某些盐溶液反应可直接形成盐,如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为盐,故①能;
②非金属单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如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为盐,故②能;
③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直接生成盐,如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为盐,故③能;
④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直接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为盐,故④能;
⑤酸能与碱、某些盐、碱性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盐,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为盐,故⑤能;
⑥碱能与酸、某些盐、酸性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盐,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为盐,故⑥能;
综上所述,全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反应生成盐;
答案选D。
2.B
【详解】A.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A正确;
B.反应后溶液为硝酸钠溶液,存在的粒子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还有水分子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B错误;
C.该反应的实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C正确;
D.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的实质也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与该反应相同,D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Ca与O2反应生成CaO,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A不符合题意;
B.Si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与盐酸反应生成H2SiO3等,能一步转化,B不符合题意;
C.Na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等,C不符合题意;
D.CuO难溶于水,与水不反应,不能一步生成Cu(OH)2,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水受热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分子内的氢、氧原子不会分开;
答案选B。
5.B
【详解】A.若反应为Fe2O3+3CO2Fe+3CO2,生成物中有单质,但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
B.若为CuSO4和Ba(OH)2反应,可生成BaSO4和Cu(OH)2沉淀,反应物是盐和碱,B正确;
C.某些酸式盐和碱反应也可生成盐和水,如NaHSO4和NaOH的反应,C错误;
D.烃类物质燃烧(如甲烷与氧气燃烧),可生成水、二氧化碳两种化合物,故A、B不一定都为化合物,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硫酸与硫酸钠不能反应,硫酸钠与氢氧化钠也不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钠也不反应,故A错误;
B.氯化钾和碳酸钾不能反应,与盐酸也不反应,故B错误;
C.氧气与CO2不反应,CO2与氧化铜不反应,故C错误;
D.Fe与氯化铜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与Cu,Zn与氯化铜反应得到氯化锌与Cu,Zn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锌与氢气,Fe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与氢气,盐酸与氧化铜等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铜,故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过程①是在加压下氢分子间距离变短,不存在共价键的断裂,故A错误;
B.过程②是氢分子转化为金属氢,金属氢和氢气是不同的物质,在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H2 和金属氢是氢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氢气形成金属氢和原子核内中子数无关,所以D和T在上百万高压下也能形成金属氢,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会出现颜色变化,故A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会出现颜色变化,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会观察到颜色逐渐变浅,会出现颜色变化,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出现颜色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Zn>Fe>Ag,所以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Zn(NO3)2和Ag(NO3)2的混合液中,铁排在锌的后面,所以铁和Zn(NO3)2溶液不反应;而铁排在银的前面,一定发生铁和AgNO3溶液的反应,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银,以此来解析;
【详解】A.根据活泼性可知仅发生铁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置换出银,A正确;
B.因铁的活泼性不如锌,不会置换出锌,B错误;
C.铁的活泼性不如锌,不会置换出锌,C错误;
D.铁的活泼性不如锌,不会置换出锌,不会出现铁的表面覆盖了铁,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A.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断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A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是氧化物,故B错误;
C.反应前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乙分子由两个A原子构成、丙分子由两个B原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两种物质的分子,即生成物为两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的微观图,该反应是化合物反应产生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A.根据元素守恒分析,c只含有乙原子,故cd的分子个数比为1:2,A正确;
B.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C错误;
D.物质c只含有乙原子,不可能是一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A的反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A正确;
B.B的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B正确;
C.C中的反应有沉淀生成,离子组合发生了变化,满足复分解反应的特征,C正确;
D.D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因为它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D错误;
故选D。
13.D
【详解】A.BaCl2与H2SO4、Na2SO4等反应,均可生成BaSO4,A错误;
B.MgSO4与NaOH、Ba(OH)2等反应,均可生成Mg(OH)2,B错误;
C.NaOH与SO2发生反应生成Na2SO3和H2O,C错误;
D.SiO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D正确;
答案选D。
14.B
【详解】A.N2与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NH3,A不符合题意;
B.N2和O2在放电时生成NO,不能生成NO2,B符合题意;
C.Fe在O2中点燃反应产生Fe3O4,C不符合题意;
D.Fe与Cl2在加热时反应产生FeCl3,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15.B
【详解】A.C与O2发应生成CO,CO与氧气反应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但H2CO3不能生成CO,A错误;
B.N2与O2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HNO3与Cu反应可以得到NO,B正确;
C.S与O2反应得到SO2,SO2与O2反应得到SO3,SO3与水反应得到H2SO4,此时表格中M为H2SO3,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C错误;
D.P与O2反应得到P2O3,P2O3与O2反应生成P2O5,P2O5与水反应生成H3PO4,表格中所给H3PO3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D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有关,A正确;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与硫酸铜生成铜的反应为置换反应,B正确;
C.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涉及到萃取的操作,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成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17.A
【分析】各反应如下:①CaO+H2O=Ca(OH)2;②可以是Ca(OH)2与碳酸盐反应,也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③CaCO3CaO+CO2↑;X可以与CaCO3相互转化,故X可能是CO2也可能是CaCl2,同时X可以与Ca(OH)2反应,故X应为CO2,则反应④Ca(OH)2+CO2=CaCO3↓+H2O;⑤CaCO3CaO+CO2↑或CaCO3+2HCl=CaCl2+CO2↑+H2O⑥Ca(OH)2+CO2=CaCO3↓+H2O。
【详解】A.物质X是CO2是一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
B.②可以是Ca(OH)2与CO2反应,B项错误;
C.若Ca(OH)2溶液饱和,加入CaO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项错误;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为酸、碱、盐、酸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不可能存在置换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18.错误
【详解】232Th转化成233U是核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变,故错误。
19.错误
【详解】从海水中提取物质可通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实现,如提取淡水可通过蒸馏实现,而提取Mg、I、Br等元素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故错误。
20.方案1:CaCO3CaCl2:CaCO3+2HCl=CaCl2+CO2↑+H2O;
方案2:CaCO3CaOCaCl2:CaCO3CaO+CO2↑,CaO+2HCl=CaCl2+H2O;
方案3:Ca(OH)2CaCl2:Ca(OH)2+2HCl=CaCl2+2H2O。
【详解】复分解反应中细致分类,生成盐类物质可有:盐加酸生成新盐和新酸、金属氧化物加酸生成盐、酸碱中和生成盐;
方案1: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氯化钙,CaCO3+2HCl=CaCl2+CO2↑+H2O;
方案2:利用碳酸钙煅烧制氧化钙,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制氯化钙,CaCO3CaO+CO2↑,CaO+2HCl=CaCl2+H2O;
方案3:利用熟石灰与盐酸反应制氯化钙,Ca(OH)2+2HCl=CaCl2+2H2O。
21.(1) 石蕊试剂
(2)置换反应
(3)
(4)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石蕊试剂遇酸变为红色;Fe2+的溶液为浅绿色,故金属单质为Fe。
(2)反应②为Fe+2HCl=FeCl2+H2↑,为置换反应。
(3)Fe3+的溶液为黄色,故氧化物为Fe2O3,故化学方程式为。
(4)编号④为稀盐酸和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水,故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22. 能 H2SO4+Fe= Fe SO4+ H2 H2SO4+2NaOH=Na2SO4+H2O H2SO4 CuSO4 Fe NaOH
【详解】(1)由图可知:场内圈内相邻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都可以发生反应,所以它们能顺利地把游戏做下去,故答案:能。
(2) 由场内和场外两个图可知:H2SO4代替CuSO4与Fe和NaOH均能反应,其中相邻物质间能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Fe= Fe SO4+ H2 ,H2SO4+2NaOH=Na2SO4+H2O,故反应方程式:H2SO4+Fe= Fe SO4+ H2 ,H2SO4+2NaOH=Na2SO4+H2O。
(3) 由场内和场外两个图可知:H2SO4代替CuSO4与Fe和NaOH均能反应;Zn代替Fe与CuSO4和O2均能反应,故答案:H2SO4;CuSO4;Fe;NaOH。
23.(1)2Cu+O2+H2O+CO2=Cu2(OH)2CO3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 Cu(OH)2CuO+H2O CuO+H2Cu+H2O
(4) ① ②③
【详解】(1)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
(2)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④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O+H2O;⑤是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
(4)①中生成物只有一种,为化合反应,②是盐与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③是铜离子和碱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④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⑤是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②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基础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2022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下列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HCl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 NaHCO3溶液
B.NaOH溶液+HCl溶液;Ba(OH)2溶液+ H2SO4溶液
C.BaCl2溶液+H2SO4溶液;Ba(OH)2溶液+Na2SO4溶液
D.CaCO3+HCl溶液;Na2CO3溶液+ H2SO4溶液
2.(2022宁夏石嘴山·同步练习)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B.Ba(OH)2溶液中滴入Na2SO4溶液
C.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 D.Zn片放入盐酸中
3.(2023·陕西·同步练习)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2H2+O22H2O B.HCl+NaOH=NaCl+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Ba(OH)2+H2SO4=BaSO4↓+2H2O
4.(2022·安徽安庆·同步练习)下列反应能够发生,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混合 B.Ba(OH)2溶液与稀硝酸混合
C.CO2与C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 D.KOH溶液与Ba(NO3)2溶液混合
5.(2023新疆巴音郭楞·同步练习)离子方程式+2H+=H2O+CO2↑表示
A.碳酸盐与盐酸之间的反应 B.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C.可溶性碳酸盐与酸之间的反应 D.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
6.(2023·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同步练习)对于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易溶于水的物质都改写成离子的形式
B.把易电离的物质都改写成离子的形式
C.把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及气体等写成化学式
D.没有难溶性、难电离或挥发性物质之一生成时,就一定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7.(2023湖北荆州·同步练习)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2++=BaSO4↓
B.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Mg+2H++2Cl-=MgCl2+H2↑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Na2CO3+2H+=CO2↑+H2O+2Na+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Cu2++2OH-=Cu(OH)2↓
8.(2022河南焦作同步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①Fe+Cu2+=Fe2++Cu ②Ba2++2OH-+2H++=BaSO4↓+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2H+=CO2↑+H2O
⑤Ag++Cl-=AgCl↓
A.只有③ B.②③ C.③⑤ D.①④
9.(2023·上海宝山·同步练习)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Na2CO3+2HCl═2NaCl+H2O+CO2↑
C.K2CO3+2HCl═2KCl+H2O+CO2↑
D.Na2CO3+2HNO3═2NaNO3+H2O+CO2↑
10.(2022河北廊坊·同步练习)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HCl;Cu(OH)2+CH3COOH
B.NaHSO4+NaOH;H2SO4+NaOH
C.NaHCO3+H2SO4;Na2CO3+HCl
D.BaCl2与Na2SO4;Ba(OH)2与CuSO4
11.(2022·云南红河·同步练习)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盐酸反应:
B.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D.醋酸与碳酸钙反应:
1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Cu2++ H2↑
B.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 + SO= BaSO4↓
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 + 2H+ = Ca2++ 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合:Cu2+ + SO= CuSO4
13.(2022·江苏淮安·同步练习)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NH3↑+H2O
B.NO2通入水中制硝酸:2NO2+H2O=2H+++NO
C.HNO3溶液与氨水反应:H++OH-=H2O
D.铜与浓硝酸的反应:Cu+4H++2=Cu2++2NO↑+2H2O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4.(2023·浙江·同步练习)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
15.(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稀硫酸与Ba(OH)2溶液混合:H+++Ba2++OH-=BaSO4↓+H2O。( )
16.(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Fe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
17.(2023·全国·同步练习)用饱和FeCl3溶液制备胶体:Fe3++3H2OFe(OH)3↓+3H+。(______)
18.(2023·全国·同步练习)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
19.(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Cu(OH)2和稀盐酸的反应:OH-+H+=H2O。( )
20.(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Ba2++=BaSO4↓。(______)
2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OH-=NH3·H2O。( )
22.(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少量SO2和NaOH溶液反应:SO2+OH-=。( )
2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少量Ca(OH)2和NaHCO3反应:Ca2++OH-+=CaCO3↓+H2O。( )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碳酸钾溶于稀硝酸中:+2H+=H2CO3。( )
25.(2023广西南宁·同步练习)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 ;
(2)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
(3)足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 ;
(4)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6.(2021·高一课时练习)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向溶液中滴加盐酸,定导电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的电离方程式为 。
(2)从A点到B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没有改变,不断减小
B.不断减小,也不断减小
C.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D.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3)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下列中和反应的实质与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 (填标号)。
A.溶液和溶液反应 B.溶液和溶液反应
C.溶液和溶液反应 D.和溶液反应
27.(2021·高一课时练习)无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其中②、③、⑥均由Na、K、H、N、O、S中的三种元素组成。
强酸 强碱 可溶性盐
①HCl ③ ⑤Na2CO3 ⑦CO2
② ④Ba(OH)2 ⑥ ⑧SO3
(1)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类别 ;
(2)③水溶液呈碱性,写出电离方程式 ;(写一种即可)
(3)②与④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无沉淀生成)
(4)④与少量的⑦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④与⑥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8.(2022高一课时练习)①将AgNO3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恰好反应后,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
②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恰好反应后,过滤后溶液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第一个是CO +2H+=CO2 +H2O,第二个则为HCO +H+=CO2 +H2O,离子方程式不相同,A错误;
B.第一个为OH-+H+= H2O,第二个是Ba2++ 2OH-+2H++SO =BaSO4 +2 H2O,离子方程式不相同,B错误;
C.第一个与第二个的离子方程式Ba2++ SO =BaSO4,C正确;
D.第一个为CaCO3+2H+=Ca2++ CO2 +H2O,第二个则为CO +2H+=CO2 +H2O,离子方程式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2.D
【分析】属于离子反应,一般应在溶液中进行,且有离子参加;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详解】A.铁和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有铁离子参加属于离子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
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为离子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错误;
C.铜和铁离子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有离子参加属于离子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
D.锌和氢离子生成锌离子和氢气,有离子参加属于离子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定义为置换反应,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离子方程式H++OH-=H2O可表示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发生中和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据此结合离子反应的实质分析解答。
【详解】A.2H2+O22H2O为非水溶液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不符合题意;
B.HCl+NaOH=NaCl+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OH-=H2O,B符合题意;
C.Cu(OH)2为难溶性碱,不可用H++OH-=H2O表示,C不符合题意;
D.BaSO4为难溶性盐,不可用H++OH-=H2O表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 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混合后,没有沉淀、没有气体、也没有水等难电离物质生成,所以不发生反应,A不符合;
B. Ba(OH)2溶液与稀硝酸混合生成硝酸钡和水,该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化钡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与稀硝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B符合;
C. CO2与C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该反应相关的物质种没有离子,不属于离子反应,C不符合;
D. KOH溶液与Ba(NO3)2溶液混合后,没有沉淀、没有气体、也没有水等难电离物质生成,所以不发生反应,D不符合;
答案选B。
5.D
【详解】A.碳酸钙属于碳酸盐,但碳酸钙为沉淀,不能用碳酸根表示,A不符合题意;
B.难溶性的碳酸盐和弱酸必须写成化学式,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B不符合题意;
C.若该酸为弱酸,弱酸不能拆,不能用氢离子表示,C不符合题意;
D.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都可以拆成离子,二者之间的反应,能够用离子方程式+2H+=CO2↑+H2O表示,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C
【详解】A.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固体,虽然碳酸氢钠易溶于水,但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保留化学式形式,故A错误;
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固体,虽然碳酸氢钠易溶于水,能够发生电离,但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保留化学式形式,故B错误;
C.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把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及气体等仍保留化学式形式,故C正确;
D.没有难溶性、难电离或挥发性物质之一生成时,也能发生离子反应,如Cl2+H2O+= +2Cl-+2H+,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A正确;
B.氯化镁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以拆成离子,所以正确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B错误;
C.碳酸钠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以拆成离子,所以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C错误;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A
【详解】①Fe+Cu2+=Fe2++Cu可表示铁与氯化铜或硫酸铜等多个化学反应,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Ba2++2OH-+2H++=BaSO4↓+2H2O表示氢氧化钡与硫酸、硫酸氢钠等多个化学反应,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Cl2+H2O=H++Cl-+HClO只能表示氯气和水这一个反应,故③符合题意;
④+2H+=CO2↑+H2O可表示碳酸钠、碳酸钾与盐酸、硫酸等多个化学反应,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Ag++Cl-=AgCl↓可表示硝酸银与氯化钠、盐酸等多个化学反应,故⑤不符合题意;
故符合题意的只有③,故答案为A。
9.A
【详解】A.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不能用离子方程式2H++CO32﹣=H2O+CO2↑表示,故A错误;
B.Na2CO3+2HCl═2NaCl+H2O+CO2↑的离子反应为2H++CO32﹣=H2O+CO2↑,故B正确;
C.K2CO3+2HCl═2KCl+H2O+CO2↑的离子反应为2H++CO32﹣=H2O+CO2↑,故C正确;
D.Na2CO3+2HNO3═2NaNO3+H2O+CO2↑的离子反应为2H++CO32﹣=H2O+CO2↑,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离子反应的意义,2H++CO32﹣=H2O+CO2↑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10.B
【分析】
【详解】A.盐酸为强酸,而醋酸为弱酸,弱酸应写成化学式,则二者的离子反应不同,A错误;
B.硫酸氢钠完全电离出氢离子,硫酸属于二元强酸,二者反应的实质都是氢离子中和氢氧根,离子方程式相同,均是H++OH-=H2O,B正确;
C.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不能拆开,为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碳酸钠是正盐,为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二者与强酸硫酸、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C错误;
D.BaCl2 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BaSO4↓,但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除生成硫酸钡沉淀还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二者离子反应不同,D错误;
答案选B。
11.A
【详解】A.HCl是强酸拆开写,氯化亚铁是可溶性盐拆开写,其余不拆写,A正确;
B.Mg(OH)2也是难溶物,漏写Mg2+与OH 反应生成Mg(OH)2,B错误;
C.AlCl3溶液跟氨水反应生成Al(OH)3,且氨水应写成NH3 H2O的形式,C错误;
D.醋酸为弱酸,不能拆开写,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不反应,不符合反应事实,故A错误;
B.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4↓,故B正确;
C.H2CO3易分解,应写成CO2↑和H2O的形式,故C错误;
D.氧化铜应写成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故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A.NH4Cl溶液与NaOH浓溶液共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NH3↑+H2O,A正确;
B.NO2通入水中,生成硝酸的同时,还有一氧化氮气体生成,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B不正确;
C.HNO3溶液与氨水反应,由于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所以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H2O,C不正确;
D.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气体等,离子方程式为:Cu+4H++2=Cu2++2NO2↑+2H2O,D不正确;
故选A。
14.错误
【详解】得失电子不相等,其离子方程式应为:2Fe2++Cl2 =2Fe3++2Cl-,故错误。
15.错误
【详解】稀硫酸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和水:2H+++Ba2++2OH-=BaSO4↓+2H2O,故错误。
16.错误
【详解】稀盐酸具有弱氧化性,Fe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 Fe+2H+=Fe2++H2↑,故2Fe+6H+=2Fe3++3H2↑错误。答案为:错误。
17.错误
【详解】用饱和FeCl3溶液制备胶体,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故错误。答案为:错误。
18.错误
【详解】碳酸氢钙是可溶性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醋酸是弱酸,应该写化学式。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二者反应产生醋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H3COOH+=CH3COO-+CO2↑+H2O,离子方程式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不符合物质微粒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因此该式子是错误的。
19.错误
【详解】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2Cu2++2H2O,故错误。
20.错误
【详解】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Cu2++2OH-+Ba2++SO=BaSO4↓+Cu(OH)2↓,故错误。
21.错误
【详解】过量NaOH与NH4HCO3离子方程式应为:,命题错误。
22.错误
【详解】少量SO2和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正盐亚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应该为:SO2+2OH-=+H2O,当SO2过量时反应产生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二者相对物质的量多少不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故SO2+OH-=不符合反应事实,是错误的。
23.错误
【详解】采用“以少定多”法,可设少量Ca(OH)2的物质的量为1mol,电离生成1molCa2+和2molOH-,需消耗2molNaHCO3,则生成1molCaCO3沉淀、1molNa2CO3和2molH2O,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 CaCO3↓++2H2O。从而得出,方程式Ca2++OH-+=CaCO3↓+H2O错误。答案为:错误。
24.正确
【详解】碳酸钾溶于稀硝酸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钾、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2H+= H2O+CO2↑,由此可知,题给方程式正确。答案为:正确。
25. Ca2++CO32-=CaCO3↓ CO32-+2H+=CO2↑+H2O CO2+OH-= HCO3- Ba2++2H+ + 2OH-+SO42-= BaSO4↓+2H2O Ba2++SO42-= BaSO4↓
【详解】(1)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2)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 CO32-+2H+=CO2↑+H2O;(3)足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 CO2+OH-= HCO3- ;(4)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氢氧化钡的量相对于硫酸不足,所以钡离子和氢氧根按照1:2进行反应,即Ba2++2OH-+2H++SO42-=BaSO4↓+2H2O,溶液中的硫酸根会和再加入的氢氧化钡中的钡离子反应,即Ba2++SO42-=BaSO4↓。
26. D BC
【详解】(1) 是强电解质,故的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A.A-B点过程中为,所以没有改变,不断减小,故A正确;
B.H+和OH-反应,不断减小,也不断减小,故B正确;
C.该过程导电率下降,即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发生的离子反应是,故C正确;
D.自由离子的种类未发生变化,仍为Ba2+、H+、OH-、Cl-,而是数目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3) B点时,氢氧化钡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B为BaCl2,故答案为:BaCl2;
(4) 氢氧化钡与盐酸的实质为,
A.溶液和溶液反应的实质为Ba2++SO=BaSO4↓,故A错误;
B.溶液和溶液反应的实质为,故B正确;
C.溶液和溶液反应的实质为,故C正确;
D.是难溶物,其与盐酸反应的实质为 +2H+=Cu2++2H2O,故D错误;
故选BC。
27. 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 NaOH=Na++OH-或KOH=K++OH-(合理写一种即可) OH-+H+=H2O(无沉淀生成) Ba2++2OH-+CO2=BaCO3↓+H2O Ba2++SO=BaSO3↓、Ba2++SO=BaSO4↓、HS-+OH-=H2O+S2-(合理写一种即可)
【分析】无机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为盐;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详解】(1)无机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图中可以代表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
(2)③由Na、K、H、N、O、S中的3种元素组成,③的水溶液为碱性,所以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其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或KOH=K++OH-,故答案为:NaOH=Na++OH-或KOH=K++OH-;
(3)②是Na、K、H、N、O、S中的3种元素组成的强酸,是硝酸、硫酸,④是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硝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即:OH-+H+=H2O(无沉淀生成),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OH-+H+=H2O(无沉淀生成);
(4)④是氢氧化钡,⑦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量少,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故答案为:Ba2++2OH-+CO2=BaCO3↓+H2O;
(5)④是氢氧化钡,⑥是Na、K、H、N、O、S中的3种元素组成的可溶性盐,则⑥可能为NaNO3、KNO3、Na2SO3、K2SO3、Na2SO4、K2SO4、NaHS、KHS,其中参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Ba2++SO=BaSO3↓、Ba2++SO=BaSO4↓、HS-+OH-=H2O+S2-,故答案为:Ba2++SO=BaSO3↓、Ba2++SO=BaSO4↓、HS-+OH-=H2O+S2-。
28. Ag++Cl-=AgCl↓ NaNO3 Ba2++=BaSO4↓ CuCl2
【详解】①将AgNO3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Cl-=AgCl↓,恰好反应后,过滤后,固体被过滤掉,剩下的滤液,即溶液中的溶质为NaNO3,故答案为:Ag++Cl-=AgCl↓;NaNO3;
②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恰好反应后,过滤后,固体被过滤掉,剩下的滤液,即溶液中的溶质为CuCl2,故答案为:Ba2++=BaSO4↓;CuCl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提升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2022秋·山西晋城·高一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A. B. C. D.
2.(2021秋·湖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关于上述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B.该反应中与没有参加反应
C.该反应中与参加了反应,并且生成了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2021秋·江苏泰州·高一泰州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固体与盐酸反应:2H++CO=CO2↑+H2O
B.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SO+Ba2+=BaSO4↓
C.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D.NaOH溶液与少量CO2反应:2OH-+CO2=CO+H2O
4.(2021秋·吉林长春·高一校考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OH-= H2O表示的是
A.Cu(OH)2+2HNO3=Cu(NO3)2+2H2O B.Ba(OH)2 +2 HCl = BaCl2+2H2O
C.2NaOH + H2SO4 = Na2SO4+2H2O D.HCl+KOH=KCl+ H2O
5.(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非溶液中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B.在离子反应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是减小的
C.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等号左右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以及电荷数必须相等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必须有大量离子存在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离子反应
6.(2020秋·吉林白山·高一校考期中)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F ②H2SO4 ③HNO3 ④NaHSO4 ⑤CH3COOH
A.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
7.(2020秋·湖北孝感·高一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碳酸镁与盐酸反应:CO+2H+=CO2↑+H2O
B.二氧化碳通入CaCl2溶液中:CO2+Ca2++H2O=CaCO3↓+2H+
C.Cu在Cl2中加热:2Cu+Cl22CuCl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
8.(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来表示
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
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生成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9.(2022春·江西九江·高二校联考期末)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稀溶液中滴加稀:
B.向溶液中通:
C.将一小块碳酸钙投入食醋中:
D.向溶液中加入锌粉:
10.(2022秋·江苏常州·高二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光亮的铁钉投入稀硫酸中:
C.Cu与稀硝酸反应:
D.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1.(2021秋·新疆塔城·高一沙湾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2O3溶于盐酸中:O2-+2H+ =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C.氢氧化钠溶液通入少量SO2:OH- + SO2 = HSO
D.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 + Ca2+ + OH- = CaCO3↓ + H2O
12.(2022·湖北·模拟预测)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向石灰石上滴加稀醋酸:
C.向氯化铝溶液滴加过量的氨水:
D.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至中性:
二、判断题,共11小题
13.(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Fe和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
1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CaCO3溶于稀醋酸:+2CH3COOH=CO2↑+H2O+2CH3COO-。( )
15.(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2++2OH-=Cu(OH)2↓。( )
16.(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将Na投入到FeCl3溶液中:3Na+Fe3+=3Na++Fe。( )
17.(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向NH4Cl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并加热:+OH-NH3·H2O。( )
18.(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碳酸镁溶于稀硝酸中:+2H+=H2O+CO2↑。( )
19.(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CuCl2溶液和氢硫酸反应:Cu2++S2- = CuS↓。( )
20.(2020秋·山西晋中·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BaSO4↓。( )
21.(2018秋·天津滨海新·高三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校考期中)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_______)
22.(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2H+=H2O+CO2↑。( )
23.(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Zn2++Ag。(______)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4.(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Zn和浓硫酸反应:Zn+2H+=H2↑+Zn2+。( )
2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NaHCO3溶液因水解呈碱性:+H2O=H2CO3+OH-。( )
26.(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铜片:Cu+2H++=Cu2++NO↑+H2O。( )
27.(2015秋·吉林松原·高一统考期中)对某些化学反应,由于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也会有所不同,试根据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初步知识,完成下列情况下的离子方程式。
(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至恰好完全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在(3)的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酸的通性是因为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详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离子与活泼金属均会反应产生氢气,体现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的通性,A不符合题意;
B.生锈铁钉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上述实验体现酸的通性,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硫酸和氯化钡反应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的反应,不体现酸的通性,C符合题意;
D.反应均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体现了酸碱中和的通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正确;
B.该反应中与没有参加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之间的反应,正确;
C.该反应中与没有参加反应,错误;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碳酸氢根不能拆,正确离子方程式为H++HCO=CO2↑+H2O,A错误;
B.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SO+Ba2+=BaSO4↓+Cu(OH)2↓,B错误;
C.选项所给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错误;
D.NaOH溶液与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A
【详解】A.Cu(OH)2是沉淀,不能拆,则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H++ OH- = H2O表示,A符合题意;
B.Ba(OH)2、HCl、BaCl2均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均可拆写为离子形式,可用离子方程式 H++ OH- = H2O表示,B不符合题意;
C.NaOH、H2SO4、Na2SO4均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均可拆写为离子形式,可用离子方程式 H++ OH- = H2O表示,C不符合题意;
D.HCl、KOH、KCl均可溶性强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均可拆写为离子形式,可用离子方程式 H++ OH- = H2O表示,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C
【详解】A.中学所学的离子反应一般是指在溶液中进行的某些化学反应,但有些化学反应在熔化状态下进行,也发生离子反应,A错误;
B.在离子反应中,有的离子的浓度减小,有的离子的浓度增大,有的离子浓度是不变的,如CO2通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OH-浓度减小,CO32-离子浓度增大,Na+浓度不变,B错误;
C.离子反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C正确;
D.有的离子反应,反应物中有大量离子存在,但生成物中几乎没有离子存在,如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也有的离子反应,反应物中离子浓度较小,但生成物中离子浓度更大,如醋酸与氨水的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6.A
【详解】①HF为弱酸不能拆,不能用H+代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H2SO4虽然为强酸,但硫酸和碳酸钡反应时还有硫酸钡沉淀生成,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HNO3为强酸,且硝酸根与钡离子不反应,故③符合题意;
④NaHSO4会电离出硫酸根,硫酸根会和钡离子生成沉淀,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醋酸为弱酸不能拆,不能用H+代表,故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只有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7.D
【详解】A.碳酸镁难溶于水,不能拆开,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H2O+CO2↑,A错误;
B.由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aCl2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B错误;
C.Cl2的氧化性很强,Cu在Cl2中加热生成的是Cu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CuCl2,该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C错误;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H2O,D正确;
答案选D。
8.B
【详解】在离子方程式中易溶于水和易电离的盐书写时拆成离子,难溶性的盐如硫酸钡,难电离的盐如乙酸铅等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写化学式,故A错误;
B.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时,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离子浓度减小,所以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故B正确;
C.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强酸与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如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用表示,但氨水与稀硫酸反应,因氨水中一水合氨为弱碱,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不能用表示,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具备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即可,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系数配平错误,,不符题意;
B.碳酸钙不能稳定存在于强酸中,会反应生成CO2,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原理错误,不符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醋酸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均写化学形式,醋酸钙属于易溶强电解质,拆写离子形式,方程式表达正确,符合题意;
D.电荷不守恒,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C。
10.A
【详解】A.醋酸是弱电解质,保留化学式,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故A正确;
B.光亮的铁钉加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故C错误;
D.电荷不守恒,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故D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Al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应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 =2Al3++3H2O,故A错误;
B.澄清的石灰水属于溶液,氢氧化钙完全电离,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 + H+ =H2O,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通入少量SO2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OH- + SO2 = SO+H2O,故C错误;
D.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 + Ca2+ + OH- = CaCO3↓ + H2O,故D正确;
答案选D。
12.D
【详解】A.小苏打成分为碳酸氢钠,可以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A错误;
B.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中滴加稀醋酸,碳酸钙是难溶物、醋酸是弱酸,均应保留化学式,产生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选项B错误;
C.水合氨属于弱碱,应保留化学式,且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C错误;
D.溶液与溶液反应至溶液呈中性,离子方程式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3.错误
【详解】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Fe+4H++NO=Fe3++2H2O+NO↑,故错误。
14.错误
【详解】碳酸钙为固体不能拆,故反应为CaCO3+2CH3COOH=CO2↑+H2O+Ca2++2CH3COO-,故错误;
15.错误
【详解】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Cu2++2OH-+Ba2++= BaSO4↓+Cu(OH)2↓。故错误;
16.错误
【详解】将Na投入到FeCl3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其离子方程式为:6Na+2Fe3++6H2O = 2Fe(OH)3↓+6Na++3H2↑。由此可知,方程式3Na+Fe3+=2Na++Fe错误。答案为:错误。
17.错误
【详解】向NH4Cl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并加热,有氨气放出,其离子方程式应为:+OH-NH3↑+H2O,故错误。
18.错误
【详解】碳酸镁是难溶盐,不能拆写离子形式,命题错误。
19.错误
【详解】氢硫酸是弱酸,不可拆写成离子形式,其离子方程式为:Cu2++H2S= CuS↓+2H+,故错误;
20.错误
【详解】二者发生反应时,除Ba2+与生成BaSO4沉淀外,还有H+与OH-生成弱电解质水,故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H+++Ba2++2OH-=BaSO4↓+ 2H2O,则Ba2++=BaSO4↓不符合反应事实,因此该式子是错误的。
21.错误
【详解】还原性:I->Fe2+,通入少量氯气,先与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错误。
22.错误
【详解】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H+ =。由此可知,方程式+2H+=H2O+CO2↑错误。答案为:错误。
23.错误
【详解】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锌把银置换出来,得失电子不守恒,其离子方程式为:Zn+2Ag+=Zn2++2Ag,故错误。
24.错误
【详解】Zn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因为是在浓硫酸中发生离子反应,所以不能写离子方程式。由此得出,方程式Zn+2H+=H2↑+Zn2+错误。答案为:错误。
25.错误
【详解】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发生水解,生成H2CO3和OH-,所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应为可逆符号,其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由此可知,方程式+H2O=H2CO3+OH-错误地认为发生完全水解。答案为:错误。
26.错误
【详解】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铜片,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3Cu+8H++2= 3Cu2++2NO↑+4H2O,而题给Cu+2H++=Cu2++NO↑+H2O反应,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质量不守恒,故错误。答案为:错误。
27.(1)2H++ +2OH-+ Ba2+= BaSO4↓+ 2H2O
(2)+Ba2+=BaSO4↓
(3)H++ +OH-+ Ba2+= BaSO4↓+ H2O
(4)H++OH﹣=H2O
【分析】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实际存在2个离子反应:+Ba2+=BaSO4↓和H++OH﹣=H2O。
【详解】(1)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NaHSO4和Ba(OH)2物质的量之比为2:1,有一半未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BaSO4↓+2H2O;
(2)继续滴加Ba(OH)2溶液,剩余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离子反应为+Ba2+=BaSO4↓,故答案为+Ba2+=BaSO4↓;
(3)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至恰好完全沉淀,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OH-有剩余,离子方程式为H++ +OH﹣+Ba2+=BaSO4↓+H2O;
(4)在(3)的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氢离子与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基础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同步练习)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
A.
B.
C.
D.
2.(2022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硫酸钡均属于电解质
B.NH4Cl是电解质,所以NH4Cl溶液是电解质
C.电解质未必能导电,能导电的未必是电解质
D.Cl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O2 B.NaOH溶液 C.Al D.BaSO4
4.(2022广东汕尾·高一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能导电的是
A.Cl2 B.NaCl C.CH3CH2OH D.H2SO4
5.(2022湖南衡阳·高一校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的导电能力比盐酸溶液强
B.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C.BaSO4、AgCl均不溶于水,所以BaSO4、AgCl不是电解质
D.碳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6.(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物质M在水中发生电离:M=X2++2Y-,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可能是酸 B.X2+一定是金属离子
C.Y-是OH- D.M一定属于盐
7.(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
B.C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BaSO4难溶于水,所以是非电解质
D.NH4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NH4Cl是强电解质
8.(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能够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B.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C.电解质在通电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电离
D.均属于电解质
9.(2022·广东汕头·高一校考期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0.(2021河北石家庄·高一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酸不导电,熔融态的酸可以导电
④固态的盐不导电,熔融态的盐也不导电
⑤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⑥钠反应时失1个电子,镁失2个电子所以镁的还原性比钠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④⑥
二、判断题,共11小题
11.(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均可导电。( )
12.(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KNO3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K+、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 )
1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KHSO4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能电离成K+、H+和。( )
14.(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AgCl难溶于水,所以AgCl是弱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所以醋酸铅是强电解质。( )
15.(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不含金属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盐。( )
16.(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Na2O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电离出离子,所以NaOH是电解质,Na2O是非电解质。( )
17.(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
18.(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发生电离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
19.(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Ba(OH)2=Ba2++(OH-)2。( )
20.(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Al2(SO4)3=Al3++。( )
2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NaHCO3=Na++H++。( )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2.(2021广西·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 (填序号)。
①硫酸钠溶液、②碳酸氢钠溶液、③氯化铵晶体、④氢氧化钡溶液、⑤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⑥蔗糖、⑦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⑧稀硫酸。
(2)请写出下列物质电离方程式
NH4Cl:
Ba(OH)2:
NaHCO3:
23.(2020河北张家口·高一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滴加哪种溶液的变化曲线① ②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b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曲线②中d点导电能力最弱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哪种离子 .
24.(2021甘肃临夏·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以下8种物质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①Cu②NaHSO4③SO3④H2SO4⑤C2H5OH⑥BaSO4⑦Cu(OH)2⑧NaOH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2)能电离出H+的是 ,属于酸的是 。
(3)属于碱的是 ,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 。
(4)属于难溶性盐的是 。
25.(2022河北石家庄·高一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有下列物质:①烧碱固体 ②铁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SO2 ⑥蔗糖晶体 ⑦熔融氯化钠。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醋酸和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里部分电离,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氨水,氨水先和氯化氢反应生成强电解质氯化铵,氯化氢完全反应后,氨水再和醋酸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与电导率的关系分析解答。
【详解】氯化氢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滴加的弱电解质先和氯化氢反应生成强电解质氯化铵,但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溶液被稀释,所以电导率下降;当氯化氢完全被中和后,一水合氨继续电离与弱电解质醋酸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所以电导率增大;醋酸也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氨水,因为溶液被稀释,电导率有下降趋势,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答案选D。
2.C
【详解】A.蔗糖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为非电解质,A错误;
B.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NH4Cl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电解质未必能导电,如固体氯化钠,属于电解质,但不含自由移动的电子和离子,不导电,能导电的也未必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C正确;
D.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Cl2为单质,不是化合物,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C。
3.A
【详解】A.二氧化碳是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导电,是非电解质,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Al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
D.BaSO4在熔融状态可导电,是电解质,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Cl2的水溶液中,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和HClO是电解质,在水中会发生电离,故Cl2的水溶液能导电,而熔融状态下的Cl2不能电离,也就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NaCl是电解质,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Na+和Cl-,故NaCl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能导电,B符合题意;
C.CH3CH2OH是非电解质,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能导电,C不符合题意;
D.H2SO4是电解质,H2SO4在水中能电离出H+和,其水溶液能导电,而熔融状态下的H2SO4不能电离,也就不能导电,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目有关,与电解质的种类无关,由于硫酸溶液和盐酸浓度不知,无法比较导电能力的大小,A错误;
B.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能够微弱电离出和OH-,NH3本身不能电离产生的离子,因此NH3是非电解质,B错误;
C.BaSO4、AgCl是盐,二者均不溶于水,但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因此BaSO4、AgCl属于电解质,C错误;
D.碳酸氢钠是可溶性盐,在水中电离产生Na+、,故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6.B
【详解】A.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M在水中发生电离生成的阳离子不是氢离子,M不可能是酸,A错误;
B.M不是酸,M可能为碱或盐,因此X2+一定是金属离子,B正确;
C.Y-不一定是OH-,也可能是Cl-,如氯化钙能电离生成钙离子和两个氯离子,C错误;
D.M不一定属于盐,也可能是碱,如氢氧化钡能电离生成钡离子和两个氢氧根离子,D错误;
答案选B。
7.D
【详解】A.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如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浓醋酸的稀盐酸的导电性弱于浓醋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电离出自由移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硫酸钡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氯化铵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氯化铵是强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CO2溶于水能够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电离出离子,所以H2CO3是电解质,CO2自身不提供自由离子,故CO2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
B.HCl由分子构成,液态HCl中无离子不导电,但HCl溶于水会发生电离,所以HCl是电解质,B错误;
C.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发生的通常条件是溶于水或加热使物质处于熔融状态,C错误;
D.硫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银分别属于酸、碱、盐,均为电解质,D正确;
答案选D。
9.C
【详解】A.NaOH电离产生Na+、OH-,电离方程式为: NaOH=Na++OH-,A错误;
B.H2SO4电离产生H+、,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B错误;
C.Ba(OH)2电离产生Ba2+、OH-,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C正确;
D.NaHCO3在水中电离产生Na+、,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A
【详解】①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的硫酸钡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故错误;
②氨水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③固态酸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错误;
④熔融态的盐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错误;
⑤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如稀盐酸的导电性弱于浓醋酸,故错误;
⑥还原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钠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镁,还原性强于镁,故错误;
①②③④⑤⑥均错误,故选A。
11.正确
【详解】金属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电解质溶液因含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正确。
12.正确
【详解】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是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命题正确。
13.错误
【详解】KHSO4溶于水中,就会电离成K+、H+和,不需要电流,故答案为:错误。
14.错误
【详解】AgCl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液水的部分会全部电离,所以AgCl是强电解质,故答案为:错误。
15.错误
【详解】不含金属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盐,如铵盐是不含有金属元素,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错误。
16.错误
【详解】Na2O在熔融状态会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答案为:错误。
17.错误
【详解】AlCl3是强电解质,也是一个特殊的共价化合物,因此强电解质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错误。
18.正确
【详解】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自身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故正确。
19.错误
【详解】氢氧化钡在水中电离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答案为:错误。
20.错误
【详解】该电离方程式质量和电荷均不守恒,正确的为:Al2(SO4)3=2Al3++3,故答案为:错误。
21.错误
【详解】碳酸氢钠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只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故答案为:错误。
22.(1)①②④⑧
(2) NH4Cl =NH+Cl- Ba(OH)2=Ba2++2OH- NaHCO3=Na++HCO
【解析】(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说明广口瓶内的物质A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在题目已知物质中,①硫酸钠溶液、②碳酸氢钠溶液、④氢氧化钡溶液、⑧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能够使灯泡亮;③氯化铵晶体、⑤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⑦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⑥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其中无离子,因此不能导电,故物质A的序号可能是①②④⑧;
(2)NH4Cl是可溶性盐,电离产生NH、Cl-,电离方程式为:NH4Cl =NH+Cl-;Ba(OH)2是二元强碱,电离产生Ba2+、OH-,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NaHCO3是可溶性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Na+、HCO,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23. 、 中性、碱性 Ba(OH)2+2NaHSO4=BaSO4↓+Na2SO4+2H2O
【分析】溶液和、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溶液和的反应,则曲线②为溶液和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
【详解】是强电解质,该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曲线②为溶液和溶液的反应,①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故答案为:;;
点为溶液和恰好反应,、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故答案为:、;
点为溶液和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显示中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显示碱性; 故答案为:中性;碱性;
点②中溶质为,此时发生反应: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自由移动离子浓度最小,导电能力最弱,故答案为: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点,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中反应后溶质为NaOH、,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识图能力,明确发生的反应及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题目难度中等。
24.(1)②④⑥⑦⑧
(2) ②④ ④
(3) ⑦⑧ ⑦
(4)⑥
【分析】(1)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②NaHSO4 ④H2SO4 ⑥BaSO4 ⑦Cu(OH)2 ⑧NaOH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④⑥⑦⑧
(2)
②NaHSO4,④H2SO4能电离出H+,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的是④H2SO4;故答案为:②④;④;
(3)
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⑦Cu(OH)2、⑧NaOH属于碱,其中⑦Cu(OH)2属于难溶性碱;故答案为:⑦⑧;⑦;
(4)
盐是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⑥BaSO4属于难溶盐。故答案为:⑥;
25.(1)②④⑦
(2)①③⑦
(3)⑤⑥
【分析】物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这微粒可以是自由电子,也可以是阴、阳离子;电解质是对化合物分类,要求自身在熔融或溶于水条件下,因自身电离而导电;非电解质通常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氨气等;
①氢氧化钠固体虽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电解质,但在固体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不导电;
②铁丝作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导电;
③氯化氢气体由分子直接构成,不导电,但是其水溶液可以导电,故是电解质;
④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稀硫酸能导电,但是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硫气体由分子直接构成,所以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蔗糖晶体,其水溶液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⑦熔融氯化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
【详解】(1)由分析可知,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②④⑦;
(2)由分析可知,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⑦;
(3)由分析可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提升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22秋·广东韶关·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盐酸 C.熔融NaOH D.
2.(2021秋·湖北武汉·高一武汉市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NaCl能导电,是因为通电时NaCl发生了电离
B.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NaCl固体中无带电微粒
C.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NO,无金属离子,所以NH4NO3不是盐
D.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Na+、H+、SO三种离子
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H2SO3 B.HClO C.MgCl2 D.NH3·H2O
4.(2022春·上海浦东新·高一上海市川沙中学校考期中)下列物质中是非电解质的是
A.NaCl B.HCl C.Cu D.SO3
5.(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K2SO4=2K++SO
B.NaHSO4=Na++H++SO
C.NaHCO3=Na++H++CO
D.BaCl2=Ba2++Cl-
6.(2020秋·四川成都·高一石室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7.(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A.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D.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8.(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
B.C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BaSO4难溶于水,所以是非电解质
D.NH4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NH4Cl是强电解质
9.(2022秋·福建福州·高一福州日升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超级钢 铁红 硫酸钡 食盐 氧化钠
B 液氯 陨铁 碘化氢 次氯酸 酒精
C 冰水 纯碱 氢氧化铁 氢氧化铝 二氧化硫
D 硬铝 云雾 碳酸 氨气 氯化铜
A.A B.B C.C D.D
10.(2015秋·辽宁·高二统考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H2SO4固态不导电,液态可以导电
④A12O3固态不导电,熔融态也不导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共9小题
11.(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铁丝、NaCl溶液和盐酸都能导电,所以三者都是电解质。( )
12.(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CO2溶于水能导电,因此CO2是电解质。( )
1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液态H2SO4、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2SO4、NaCl均不是电解质。( )
14.(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
15.(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是弱电解质。( )
16.(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CaO是强电解质,是因为其水溶液能导电。( )
17.(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HNO3=H+1+NO。( )
18.(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Na2SO4=Na+。( )
19.(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NaHSO4=Na++(水溶液里)。( )
三、填空题,共4小题
20.(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两烧杯中分别有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甲灯泡比较亮,乙灯泡比较暗。
问题思考:
(1)溶液的导电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为何导电能力不同 ?
(3)小明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弱”,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
21.(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一连云港高中校考阶段练习)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 ⑩胆矾晶体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上述状态下,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 。
(3)属于电解质的是 。
(4)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2.(2017秋·云南大理·高一阶段练习)以下11种物质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①Cu ②NaCl ③NaHSO4 ④SO3 ⑤H2SO4
⑥C2H5OH ⑦CaCO3 ⑧BaSO4 ⑨HCl
⑩NaOH NH3·H2O
请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注意:答案填序号)
(1)属于电解质的是 ,非电解质的是 。
(2)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是 ,属于酸的是 。
(3)属于碱的是 ,其中属于弱碱的是 。
(4)属于难溶性盐的是 ,属于易溶性盐的是 。
(5)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2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相同浓度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图中①、②代表滴加哪种溶液的变化曲线① (填化学式)
(2)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3)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 (填“酸性”、“中性”、“碳性”)
(4)曲线①中的a点导电能力最弱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c点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① ②(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曲线②中的c点显 (填“酸性”、“中性”、“碱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Cu为单质,不是电解质,A错误;
B.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错误;
C.熔融氢氧化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是电解质,C正确;
D.NH3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故答案选C。
2.D
【详解】A.熔融NaCl能导电,是因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电离生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是由通电造成的,A错误;
B.NaCl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是因为NaCl固体中无带电微粒,B错误;
C.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NO,属于盐,C错误;
D.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Na+、H+、SO三种离子,D正确;
答案选D。
3.C
【详解】A.亚硫酸溶于水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A错误;
B.HClO溶于水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B错误;
C.氯化镁溶于水或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C正确;
D.一水合氨溶于水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NaCl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HCl的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Cu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SO3的熔融状态不能导电,在水中因生成H2SO4而导电,因此SO3是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A.K2SO4为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SO,A错误;
B.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B正确;
C.NaHCO3为弱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C错误;
D.BaCl2为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BaCl2=Ba2++2Cl-,D错误;
答案选B。
6.C
【详解】A. 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如液态水,发生自偶电离,故A错误;
B. 一般根据酸最多能电离出氢离子的氢的数目确定酸的元数而不是氢原子数目,如乙酸有4个氢原子属于一元酸,故B错误;
C.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故C正确;
D. 氨水能导电,但氨水是混合物,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依据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B正确;
C.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故D正确。
故选A选项。
8.D
【详解】A.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如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浓醋酸的稀盐酸的导电性弱于浓醋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电离出自由移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硫酸钡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氯化铵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氯化铵是强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超级钢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铁红是氧化铁,属于纯净物;食盐是氯化钠,属于强电解质;氧化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液氯中只含氯气分子,属于纯净物;陨铁是含铁、镍量高的陨石,属于混合物;碘化氢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酒精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选B;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氢氧化铁属于弱电解质,故C错误;
D.硬铝是铝合金,属于混合物;碳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氨气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
选B。
10.D
【详解】试题分析: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但其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故①错误;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氨水是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②错误;③H2SO4固态不导电,液态时也不导电,其水溶液才导电,故③错误;④A12O3固态不导电,但熔融态导电,故④错误,答案为D。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导电性判断
11.错误
【详解】铁丝为单质,NaCl溶液和盐酸属于混合物,所以三者都不是电解质,故答案为:错误。
12.错误
【详解】CO2溶于水,部分生成H2CO3,,H2CO3是电解质,CO2本身不能电离,命题错误。
13.错误
【详解】液态H2SO4、固态NaCl均不导电,但是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离子从而导电,所以H2SO4、NaCl均是电解质,故答案为:错误。
14.错误
【详解】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必然联系,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成正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故答案为:错误。
15.错误
【详解】BaSO4在水中溶解度小,投入水中,形成的溶液离子浓度低,导电性较弱,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错误。
16.错误
【详解】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它本身电离,故错误。
17.错误
【详解】硝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NO3=H++,故答案为:错误。
18.错误
【详解】硫酸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故答案为:错误。
19.错误
【详解】NaHSO4在水溶液里,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故答案为:错误。
20.(1)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由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决定
(2)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所以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盐酸中离子浓度更大,导电能力更强
(3) 不正确 这个实验的前提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当弱电解质浓度远远大于强电解质的浓度时,可能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更强
【解析】(1)
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电荷多少决定了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由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决定;
(2)
HCl是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酸溶液,离子浓度盐酸更高,导电能力更强;
(3)
溶液浓度相同,离子带电荷量相同,那么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但部分强电解质是难溶物,例如:BaSO4等,这些难溶物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溶于水的部分虽然完全电离,但溶液中离子浓度很低,导电能力很弱,甚至比易溶类的弱电解质浓溶液导电能力弱。
21.(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⑩
(3)①③⑦⑨⑩
(4)⑤⑧
【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①氢氧化钠固体,只含一种物质, 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移动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②铜丝,为单质,是纯净物,含有自由移动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氯化氢气体,只含一种物质, 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④稀硫酸,是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气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移动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⑥氨水,是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碳酸钠粉末,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移动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⑧蔗糖晶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移动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⑩胆矾晶体,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含自由移动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详解】(1)由分析可知,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②④⑥⑨。
(2)由分析可知,上述状态下,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①③⑦⑩。
(3)由分析可知,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⑦⑨⑩。
(4)由分析可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
22. ②③⑤⑦⑧⑨⑩ ④⑥ ③⑤⑨ ⑤⑨ ⑩ ⑦⑧ ②③ ②③⑤⑦⑧⑨⑩
【详解】(1)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②NaCl、③NaHSO4、⑦CaCO3、⑧BaSO4均属于盐,⑤硫酸、⑨HCl均属于酸,⑩NaOH、 NH3 H2O均属于碱,都是电解质;而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包括④SO3和⑥C2H5OH;
(2)③NaHSO4、⑤H2SO4、⑨HCl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氢离子;其中⑤H2SO4、⑨H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均只有H+,属于酸;
(3)⑩NaOH、 NH3 H2O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其中 NH3 H2O不能完全电离,是弱碱;
(4)⑦碳酸钙、⑧硫酸钡不溶于水,都属于难溶性盐,则②NaCl、③NaHSO4均为可溶性盐;
(5)②NaCl、③NaHSO4、⑤H2SO4、⑦CaCO3、⑧BaSO4、⑨HCl、⑩NaOH均能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而 NH3 H2O不能完全电离,属弱电解质。
23.(1)H2SO4
(2)Na+和OH-
(3)中性
(4)H2SO4+ Ba(OH)2= BaSO4↓+2H2O
(5)大于
(6)碱性
【分析】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相同浓度的H2SO4、NaHSO4溶液,滴入H2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BaSO4和H2O,溶液导电能力几乎为0;滴入NaH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BaSO4、NaOH和H2O,NaOH是强电解质,溶液仍然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继续滴加NaHSO4,则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得到Na2SO4溶液,据此分析。
(1)
根据分析可知,①曲线出现一个最低点,为H2SO4滴定。
(2)
b点时NaHSO4与Ba(OH)2恰好1:1完全反应,据分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和OH-。
(3)
a点是H2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时,d点是NaHSO4与Ba(OH)2恰好2:1反应,得到Na2SO4溶液,Na2SO4是强酸强碱盐,故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4)
a点导电能力最弱的原因是H2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BaSO4和H2O,化学方程式为:H2SO4+ Ba(OH)2= BaSO4↓+2H2O。
(5)
曲线①c点时溶液是H2SO4溶液,显酸性,曲线②c点时溶液是Na2SO4和NaOH混合溶液,显碱性,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①大于②。
(6)
c点时溶液是Na2SO4和NaOH混合溶液,显碱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基础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22春·浙江舟山·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在稀硫酸中几种离子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中氧化剂为
B.氧化性:
C.反应2的氧化剂为,还原产物为
D.推测可发生反应:
2.(2022秋·浙江嘉兴·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A. B. C. D.
3.(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列物质的转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4.(2022秋·陕西安康·高二统考期中)和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氢、氯、铜
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D.转化过程中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只有、
5.(2021秋·广东揭阳·高一揭阳华侨高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还原性Cl-<Fe2+<H2O2<I-<SO2,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SO+4H++2Fe2+ B.H2O2+2H++SO=SO2+O2+2H2O
C.I2+SO2+2H2O=H2SO4+2HI D.2Fe3++2I-=2Fe2++I2
6.(2022春·江苏南通·高一校联考期中)硫酸(H2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工业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有:
①硫(或硫化物)煅烧得到SO2:S+O2SO2
②SO2经催化氧化再得到SO3:2SO2(g)+O2(g)2SO3(g) ΔH=-198kJ·mol-1
③最后用水吸收即得H2SO4:SO3+H2O=H2SO4
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2023秋·内蒙古包头·高一包头市第四中学校考期末)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补铁剂会与维生素C同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补铁剂中的铁以Fe3+形式存在 B.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补铁剂搭配的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D.Fe2+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成Fe3+
8.(2022春·上海·高一校考期中)下列气体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A.O2 B.SO2 C.CO2 D.SO3
9.(2023春·四川自贡·高一统考期中)“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高纯单晶硅。从石英砂(主要成分为)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主要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是氧化剂 B.流程中HCl和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 D.①③两反应的还原剂可以互换
10.(2022春·新疆乌鲁木齐·高一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校考期末)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子个数之比为
A. B. C. D.
二、判断题,共2小题
1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越多的原子,还原性越强。( )
1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金属原子失电子数越多,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3.(2022秋·江西景德镇·高一景德镇一中校考期中)完成下列问题
(1)氧化气化法可提纯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的碳纳米颗粒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 + 2K2Cr2O7 + 8H2SO4 = 3CO2↑+ 2K2SO4 + 2Cr2(SO4)3 + 8H2O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每生成1个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用于杀菌消毒。其制备可通过在强碱性条件下,由NaClO和FeCl3共热而得。则氧化性比较:NaClO (填“>”或“<”)K2FeO4。
(3)ClO2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取:如
①2KClO3 + 4HCl(浓) = 2KCl + 2ClO2↑ + Cl2↑+ 2H2O;
②Cl2 + 2KClO2 = 2KCl + 2ClO2。
则反应①中还原剂是 ,反应②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
(4)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5)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请据此将反应:Fe+2H+=Fe2++H2↑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 。
14.(2021秋·重庆渝中·高一重庆复旦中学校考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在Fe2+、Cu2+、H+、Cl-,S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2)请配平下列反应:
KClO3+ HCl= KCl+ Cl2↑+ H2O
KMnO4+ HCl= KCl+ MnCl2+ Cl2↑+ H2O
Cr2O+ H++ H2C2O4= CO2↑+ Cr3++ H2O
15.(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配平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 KI+ KIO3+ H2SO4= I2+ K2SO4+ H2O
(2) MnO+ H++ Cl-= Mn2++ Cl2↑+ H2O
(3) S+ KOH= K2S+ K2SO3+ H2O
(4) P4+ KOH+ H2O= K3PO4+ PH3
(5) ClO-+ Fe(OH)3+ = Cl-+ FeO+ H2O
(6) Mn2++ ClO+ H2O= MnO2↓+ Cl2↑+
16.(2016秋·陕西宝鸡·高一统考期中)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填氧化剂)→ 。(填还原产物)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7.(2023秋·山西太原·高一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uO具有氧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一定条件下,和可发生反应:,在上述过程中被 (填“氧化”或“还原”),中R的化合价是 价。
(3)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过程:H2O2O2。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
②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4)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反应1中,转化为,锰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A错误;
B.反应1中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反应2中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反应3中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而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B错误;
C.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反应2的氧化剂为,还原产物为,C错误;
D.由选项B可知,氧化性:,推测可发生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2.B
【详解】还原剂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C元素由0价升高为+4价,还原剂为C,故选B。
3.D
【分析】必须加入适当还原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Cl2和H2O反应可生成HClO,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Cl2,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A不选;
B.H2S→SO2,S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不选;
C.N2O5→HNO3中N元素化合价都是+5价,化合价不变,说明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不选;
D.HNO3→NO,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选;
故选:D。
4.A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氢、氯、铜,故A正确;
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根据反应III得到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根据反应I得到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故C错误;
D.转化过程中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有、、,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详解】A.由2Fe3++SO2+2H2O=+4H++2Fe2+可判断还原性Fe2+<SO2,与题给还原性Fe2+<SO2一致,遵循“强制弱”的规律,该反应能发生,A不合题意;
B.由H2O2+2H++=SO2+O2+2H2O可判断还原性H2O2>SO2,与题给还原性H2O2<SO2矛盾,该反应不能发生,B符合题意;
C.由I2+SO2+2H2O=H2SO4+2HI可判断还原性I-<SO2,与题给还原性I-<SO2一致,遵循“强制弱”的规律,该反应能发生,C不合题意;
D.由2Fe3++2I-=2Fe2++I2可判断还原性Fe2+<I-,与题给还原性Fe2+<I-一致,遵循“强制弱”的规律,该反应能发生,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A
【详解】①硫(或硫化物)煅烧得到SO2,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SO2经催化氧化再得到SO3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用水吸收即得H2SO4:SO3+H2O=H2SO4,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选A。
7.A
【详解】A.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为Fe2+,故补铁剂中的铁以Fe2+形式存在,A错误;
B.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B正确;
C.亚铁离子易被人体吸收,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C正确;
D.Fe2+具有还原性,化合价可升高,能被氧化成Fe3+,D正确;
答案选A。
8.B
【详解】A.O元素化合价通常由0、-1、-2价,因此处于0价的单质O2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
B.S元素化合价通常为-2、0、+4、+6价,因此在SO2中表现+4价是S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符合题意;
C.C元素化合价通常为0、+2、+4价,因此中CO2中表现+4价是C只有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
D.S元素化合价通常为-2、0、+4、+6价,因此在SO3中表现+6价是S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9.D
【分析】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与碳在2000℃条件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粗硅与氯化氢在300℃条件下反应生成SiHCl3和氢气,SiHCl3与氢气在1100℃条件下反应生成高纯硅和氯化氢,达到制备高纯硅的目的。
【详解】A.反应①是SiO2+2C Si+2CO↑,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剂为SiO2,A正确;
B.根据流程和节约成本可知,流程中HCl和H2可以循环利用,B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①是SiO2+2CSi+2CO↑,反应②是Si+3HClSiHCl3+H2,③是SiHCl3+H2Si+3HCl,均为置换反应,C正确;
D.①③两反应的还原剂不可以互换,①硅与氢气反应是可逆反应,③如用碳,硅中会有碳杂质,D错误;
答案选D。
10.C
【详解】在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3个Cl2分子作氧化剂;8个NH3分子中的2个N原子被氧化生成1个N2分子,该2个NH3分子作还原剂,另外6个N原子化合价不变,则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子个数之比为;
故答案选C。
11.错误
【详解】金属原子的还原能力强弱取决于发生化学反应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和失电子的多少无关,故错误。
12.错误
【详解】金属的还原性与其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其失电子数无关,如钠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铝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铝离子,但钠的还原性比铝强,该说法错误。
13.(1) K2Cr2O7 4
(2)>
(3) HCl 0.91
(4)
(5)Fe-2e﹣=Fe2+
【详解】(1)3C + 2K2Cr2O7 + 8H2SO4 = 3CO2↑+ 2K2SO4 + 2Cr2(SO4)3 + 8H2O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为+4价,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该反应转移12e-,则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分析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合价,氧化剂为K2Cr2O7,还原产物为Cr2(SO4)3,还原剂为C,氧化产物为CO2,每生成3molCO2时转移的电子为12mol,则每生成1个CO2,转移4个电子,故答案为:;K2Cr2O7;4;
(2)高铁酸钾(K2FeO4)在强碱性条件下,由NaClO和FeCl3共热而得,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6价,所以NaClO是氧化剂、高铁酸钾是氧化产物,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NaClO >
K2FeO4,故答案为:>;
(3)反应①中KClO3的Cl降价,为氧化剂,HCl的Cl升价,为还原剂;反应②中Cl2的Cl降价,为氧化剂,KCl 为还原产物,KClO2的Cl升价,为还原剂,ClO2为氧化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67.5:74.5=0.91,故答案为:HCl;0.91;
(4)由题给信息“H2O2→O2”可知,反应中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必有其他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H2CrO4→Cr(OH)3符合题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H2O为生成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O2+2H2CrO4=3O2↑+2Cr(OH)3+2H2O,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5)由化合价变化可知,Fe+2H+=Fe2++H2↑中,氧化剂是H+,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是Fe,发生氧化反应,即氧化反应为Fe-2e﹣=Fe2+,故答案为:Fe-2e﹣=Fe2+。
14.(1) Cu2+、H+ Cl- S、Fe2+
(2) KClO3+6HCl=KCl+3Cl2↑+3H2O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1Cr2O+8H++3H2C2O4=6CO2↑+2Cr3++7H2O
【解析】(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Fe2+、Cu2+、H+、Cl-,S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Cu2+、H+;只有还原性的是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S、Fe2+。故答案为:Cu2+、H+;Cl-;S、Fe2+;
(2)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氯气前配3,KClO3前配1,氯化钾前配1,盐酸前配6,最后水前配3,由电子及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KClO3+6HCl=KCl+3Cl2↑+3H2O,故答案为: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部分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部分Cl元素化合价不变,根据元素守恒知KCl转移电子总数为10,则MnCl2的计量数是2,Cl2的计量数是5,再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故答案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Cr2O72-→Cr3+,Cr元素由+6变为+3价,降低6价,H2C2O4→CO2,化合价升高:1×2=2价,化合价变化的最小公倍数为6,则Cr2O72-的系数为1,H2C2O4的系数为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可得:1Cr2O+8H++3H2C2O4=6CO2↑+2Cr3++7H2O,故答案为:1Cr2O+8H++3H2C2O4=6CO2↑+2Cr3++7H2O。
15.(1) 5 1 3 3 3 3
(2) 2 16 10 2 5 8
(3) 3 6 2 1 3
(4) 2 9 3 3 5
(5) 3 2 4OH- 3 2 5
(6) 5 2 4 5 1 8H+
【解析】(1)在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I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I2的0价,化合价升高1价;I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I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I2的0价,化合价降低5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5,所以KI的系数是5,KIO3的系数是1,I2的系数是3;再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K2SO4的系数是3;然后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H2SO4的系数是3;最后根据H、O原子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3,则配平后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
(2)在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MnO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2+的+2价,化合价降低5价;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l-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1×2=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MnO、Mn2+的系数是2,Cl-的系数是10,Cl2的系数是5;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可知H+的系数是16,最后根据H、O原子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8,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O+16H++10Cl-=2Mn2++5Cl2↑+8H2O;
(3)在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S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K2S的-2价,化合价降低2价;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S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K2SO3的+4价,化合价升高4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4,所以K2S的系数是2,K2SO3的系数是1,S的系数3,然后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KOH的系数是6,最后根据H、O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3,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S+6KOH=2K2S+K2SO3+3H2O;
(4)在该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P4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PH3的-3价,化合价降低3价;P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P4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K3PO4的+5价,化合价升高5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15,所以PH3的系数是5,K3PO4的系数是3,则 P4的系数2,然后根据K元素守恒,可知KOH的系数是9,最后根据H、O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3,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P4+9KOH+3H2O=3K3PO4+5PH3;
(5)在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Fe(OH)3的+3价变为反应后FeO的+6价,化合价升高3价;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lO-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的-1价,化合价降低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Fe(OH)3、FeO的系数是2;ClO-、Cl-的系数是3;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项物质微粒是OH-,其系数是4;最后根据H、O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5,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ClO-+2Fe(OH)3+4OH-=3Cl-+2FeO+5H2O;
(6)在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Mn2+的+2价变为反应后MnO2中的+4价,化合价升高2价;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lO的+5价变为反应后Cl2的0价,化合价降低5×2=10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Mn2+、MnO2的系数是5,ClO的的系数是2,则Cl2的系数是1;根据反应前后电荷守恒,可知反应后缺项微粒是H+,系数是8;最后根据H、O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4,则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5Mn2++2 ClO+4H2O=5MnO2↓+Cl2↑+8H+。
16. (1)H2O2;(2)H2CrO4,Cr(OH)3;
(3)=2Cr(OH)3↓+3O2↑+2H2O。
【详解】试题分析:(1)还原剂是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根据信息,H2O2→O2,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0价,化合价升高,因此过氧化氢是还原剂;(2)氧化剂是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根据题中所给物质,H2CrO4中Cr由+6价→+3价,化合价降低,因此H2CrO4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即H2CrO4→Cu(OH)3;(3)根据(1)、(2)的分析反应方程式为2H2CrO4+3H2O2=2Cr(OH)3↓+3O2↑+2H2O,2molH2Cr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是2×(6-3)mol=6mol,即=2Cr(OH)3↓+3O2↑+2H2O。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电子转移的表示等知识。
17.(1)3CuO+2NH33Cu+N2↑+3H2O
(2) 氧化 +4
(3) H2CrO4 H2CrO4 Cr(OH)3
(4)
【详解】(1)CuO具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氨气反应生成单质铜、氮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答案为3CuO+2NH33Cu+N2↑+3H2O。
(2)反应+Cl2+2OH-=+2Cl-+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降低的,总共降低了2价,所以R元素的化合价是升高的,被氧化,R元素共升高了[6-(6-n)]价,根据电子守恒,即R元素化合价升高了n价,所以n=2,根据化合价规则,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4价;答案为氧化;+4。
(3)①由信息H2O2O2中可知,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失电子,H2O2作还原剂,另一种必须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由题中所给物质可知,H2CrO4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Cr(OH)3中Cr元素的+3价,H2CrO4作氧化剂;答案为H2CrO4。
②由信息H2O2O2中可知,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为H2CrO4 Cr(OH)3;答案为H2CrO4;Cr(OH)3。
(4)由可知,该反应中次氯酸根中+1价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化氢中-1价氯化合价升高,消耗4mol氯化氢转移2mol电子,表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答案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提升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22秋·上海黄浦·高一上海市敬业中学校考期末)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I>FeCl2>H2SO3>NO B.FeCl2>HI>H2SO3>NO
C.NO>FeCl2>H2SO3>HI D.H2SO3>HI>FeCl2>NO
2.(2021秋·甘肃庆阳·高一校考期中)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SO2+2Fe3++2H2O=SO+2Fe2++4H+
Cr2O+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Cr3+>Fe2+>SO2
B.氧化性Cr2O>SO>Fe3+
C.Cr2O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D.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作还原剂
3.(2022秋·广东惠州·高一校考期中)反应NaH+H2O=NaOH+H2↑中,氧化剂是
A.NaH B.H2O C.NaOH D.H2
4.(2022秋·湖南衡阳·高一校考期中)下列物质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5.(2021秋·重庆·高一校联考期末)铁(Fe)和钴(Co)都是第Ⅷ族元素,已知Co(OH)3难溶于水,有关化合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Co2O3 + 6HCl = 2CoCl2 + Cl2↑ + 3H2O
②2FeCl2 + Cl2 = 2FeCl3
③Fe2O3 + 6HI = 2FeI2 + I2 + 3H2O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氧化性:Co2O3 > Fe3+ > Cl2
B.还原性:Fe2+ > I- > Cl-
C.向HI溶液中投入Co(OH)3的离子方程式为:Co(OH)3 + 3H+ = Co3+ + 3H2O
D.Co2(SO4)3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Co3+ + Fe2+ = Fe3+ + Co2+
6.(2022春·天津和平·高一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大量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上述各步骤涉及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2春·云南曲靖·高一校考期末)金刚砂(SiC)可由SiO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SiO2+3CSiC+2CO↑,下列有关制造金刚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SiO2,还原剂为C
B.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2e-
D.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SiC、氧化产物是CO
8.(2022秋·江苏常州·高二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考开学考试)O2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去除烟气中的SO2、NO,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HO 表示羟基自由基, 表示未成对电子)
A.O2转化为时失去电子
B.H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C.净化器内SO2被还原
D.净化器内NO发生的反应为3HO + NO = HNO3 + H2O
9.(2022秋·黑龙江鹤岗·高一鹤岗一中校考阶段练习)“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洁厕液(主要成分为HCl)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清洁用品,二者混合使用会产生毒气(Cl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推测,下列关于Cl2性质的猜想正确的是
A.只有氧化性 B.只有还原性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无法判断
10.(2022秋·山西晋中·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已知Na2SO3溶液能够将XO还原,本身被氧化成Na2SO4。又知反应消耗的SO与XO个数之比为3∶2,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二、判断题,共2小题
1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只有氧化性。( )
1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在生活中用漂白粉漂白织物时,是利用了漂白粉的氧化性。( )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已知反应①2F2+2H2O=4HF+O2↑;②AlCl3+3NaHCO3=Al(OH)3↓+3NaCl+3CO2↑ ;③2Na+2H2O=2NaOH+H2↑;④SO2+H2O=H2SO3⑤SO2+Cl2+2H2O=H2SO4+2HCl;⑥NaH+H2O=NaOH+H2↑;⑦CO+H2OCO2+H2;⑧3NO2+H2O = 2HNO3+NO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序号,下同)
(2)H2O被氧化的是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H2O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的是 。
(3)写出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4)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⑧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双线桥法: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
1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标出单线桥:
(1) H2S + HNO3(稀) = H2O + S↓+ NO↑
(2) NH3 + O2 = NO + H2O
(3) KClO3 + HCl(浓)= KCl+ Cl2↑+ H2O
(4) Cu + HNO3 (稀) = Cu(NO3)2 + NO↑+ H2O
15.(2021秋·河北保定·高一统考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实验室制备NO的反应为:。
①反应中氧化剂是 ;硝酸在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是 ;
②若有2 g NO生成,有 gHNO3被还原。
(2)请配平下列方程式 ,并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______Al+____________NaOH=__________________
(3)某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发生以下反应:。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3)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
【详解】在反应H2SO3+I2+H2O=2HI+H2SO4中,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SO3是还原剂,HI是还原产物,还原性:H2SO3>HI;
在反应2FeCl3+2HI=2FeCl2+2HCl+I2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I是还原剂,FeCl2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HI>FeCl2;
在反应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Cl2是还原剂,NO是还原产物,还原性:FeCl2>NO。
所以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3>HI>FeCl2>NO,故选D;
答案选D。
2.C
【详解】A.反应SO2+2Fe3++2H2O=SO+2Fe2++4H+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O2为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则还原性:SO2>Fe2+,反应Cr2O+6Fe2++14H+ =2Cr3++6Fe3++7H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2+为还原剂,Cr3+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Fe2+>Cr3+,则还原性:SO2> Fe2+> Cr3+,A错误;
B.反应SO2+2Fe3++2H2O=SO+2Fe2++4H+中Fe3+为氧化剂、SO为氧化产物,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则氧化性:Fe3+> SO,反应Cr2O+6Fe2++14H+ =2Cr3++6Fe3++7H2O中Cr2O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r2O>Fe3+,则氧化性:Cr2O>Fe3+> SO,B错误;
C.根据A、B项的分析,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强制弱”的规律,Cr2O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C正确;
D.反应SO2+2Fe3++2H2O=SO+2Fe2++4H+中Fe2(SO4)3作氧化剂,反应Cr2O+6Fe2++14H+ =2Cr3++6Fe3++7H2O中Fe2(SO4)3为氧化产物,D错误;
答案选C。
3.B
【详解】从方程式可以看出: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选B。
4.B
【分析】必须加入适当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还原剂的氧化反应,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Cl2和H2O反应可生成HClO,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Cl2,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A不选;
B.,S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选;
C.中N元素化合价都是+5价,化合价不变,说明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不选;
D.,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不选;
故选:B。
5.D
【详解】A.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氧化性:Co2O3> Cl2> Fe3+,故A错误;
B.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因此还原性:I- > Fe2+>Cl-,故B错误;
C.Co3+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性大于铁离子,I-具有强还原性,则HI溶液中投入Co(OH)3的离子方程式为:2Co(OH)3 +2I-+6H+ =2Co2+ + I2 +6H2O,故C错误;
D.根据氧化性:Co2O3> Cl2> Fe3+,则Co2(SO4)3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Co3+ + Fe2+ = Fe3+ + Co2+,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D
【详解】A.向MgSO4溶液中加入Ca(OH)2,发生反应:MgSO4+Ca(OH)2=Mg(OH)2↓+CaSO4,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向Mg(OH)2固体中加入HCl,发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将MgCl2溶液在HCl气氛中加热得到无水MgCl2,该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转化过程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电解熔融MgCl2,反应产生Mg、Cl2,反应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该反应过程中Mg、Cl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7.D
【详解】A.该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一氧化碳中的+2价和降低到SiC中的-4价,Si、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C,A错误;
B.SiC为还原产物,CO为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错误;
C.未给出该反应物质的反应量,无法得知其转移电子数,C错误;
D.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对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对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SiC、氧化产物是CO,D正确;
故答案选D。
8.C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O2转化为发生的反应为O2-e-=,A正确;
B. 表示未成对电子,所以HO 不带电荷,因H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B正确;
C.羟基自由基具有氧化性,根据物质转化前后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知,SO2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被氧化,最终被HO 氧化为H2SO4,C错误;
D.净化器内NO被HO 氧化为HNO3,发生的反应为3HO + NO = HNO3 + H2O,D正确;
故选C。
9.C
【详解】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H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氯元素化合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选C。
10.D
【详解】假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为n,则根据关系式:~~(7-n)e-,~~2e-,得到的电子数为:N(e-)得=2×(7-n),失去的电子数为:N(e-)失=3×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2×(7-n)=3×2,解得:n=4,故答案选D。
11.错误
【详解】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可以失去电子,也可以得电子,因此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例如单质硫等。该说法错误。
12.正确
【详解】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中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盐的漂白性就是利用次氯酸盐的氧化性,利用其强氧化性漂白织物,故正确。
13. ②④ ① ⑤⑧ SO2+Cl2+2H2O=4H++SO42-+2Cl- HNO3 NO
【分析】(1)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水被氧化,则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还原,则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若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
(3)根据拆写原则写出离子方程式;
(4)根据反应寻找失电子和得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双线桥即标出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同种元素,得电子的元素指向同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目就是转移的电子数,据此书写;
【详解】(1)只有②④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②④;
(2)只有①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氧化;只有⑤⑧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
故答案为:①;⑤⑧;
(3)⑤SO2+Cl2+2H2O=H2SO4+2HCl,硫酸和氯化氢是两种强酸,要拆成离子的形式,二氧化硫,水是氧化物写化学式,氯气是单质也要写化学式,故离子方程式是:SO2+Cl2+2H2O=4H++SO42-+2Cl-
故答案为:SO2+Cl2+2H2O=4H++SO42-+2Cl-
(4)该反应中,只有氮原子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化合价升高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即是硝酸,化合价降低对应的还原产物,即是NO,
故答案为:;HNO3; NO ;
【点睛】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定义进行判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14.(1)
(2)
(3)
(4)
【解析】(1)硫化氢中硫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2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硫化氢和硫单质前面配3,硝酸和一氧化氮前面配2,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水前面配4,则配平后的方程式为:3H2S+2HNO3=4H2O+3S↓+2NO↑,用单线桥法表示为:。
(2)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2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氨气和一氧化氮前面配4,氧气前面配5,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水前面配6,则配平后的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用单线桥法表示为:。
(3)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了0价,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了0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氯酸钾前面配1,氯气前面配3,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HCl前面配6,氯化钾前面配1,水前面配3,则配平后的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用单线桥法表示为:。
(4)铜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了+2价,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了+2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铜和硝酸铜前面配3,一氧化氮前面配2,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硝酸前面配8,水前面配4,则配平后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用单线桥法表示为:。
15.(1) HNO3 酸性和氧化性 4.2
(2)
(3) 2H2CrO4+3H2O2=2Cr(OH)3+3O2↑+2H2O
【详解】(1)①在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HNO3为氧化剂;
在该反应中8个HNO3参加反应,其中有2个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O,有6个HNO3中的N化合价不变,与金属阳离子结合形成盐,其中的H+与O结合形成H2O,其酸的作用,因此HNO3的作用是酸性和氧化性;
②在该反应中每有8 mol HNO3参加反应,其中有2 mol被还原产生NO,即若有2×30 g=60 g NO生成,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2×63 g=126 g,因此当有2 g NO生成,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
(2)在该反应中,A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Al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NaAlO2中的+3价,化合价升高3价;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5×2=10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10×3=30价,所以Al、NaAlO2的系数是10,NaNO3的系数是6,N2的系数是3,根据Na元素原子个数相等,可知NaOH的系数是4,最后根据H、O原子个数相等,可知H2O的系数是2,则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3)①在该反应中H2O2→O2时O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H2O2为还原剂;则其它物质应该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的,根据题目已知物质可知应该是H2CrO4作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Cr(OH)3,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2H2CrO4+3H2O2=2Cr(OH)3+3O2↑+2H2O。
16.(1)+3H2SO4=3Na2SO4+3S↓+3H2O
(2)硫
(3)2∶1
【解析】(1)
分析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变化,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去电子的为硫化钠中的硫元素,亚硫酸钠中的硫得到电子,故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3H2SO4=3Na2SO4+3S↓+3H2O;
(2)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被氧化的元素为硫元素;
(3)
氧化剂对应还原产物,即亚硫酸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硫单质,亚硫酸钠的系数为1,则还原产物S为1,还原剂对应氧化产物,即硫化钠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S,硫化钠系数为2,所以氧化产物的S为2,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
C.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物质首先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再被还原的反应
D.只有氧化没有还原的反应是不存在的
2.(2022秋·湖南邵阳·高一邵阳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钛(Ti)被称为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以下是由TiO2制Ti的主要反应:
①TiO2+2Cl2+2CTiCl4+2CO
②TiCl4+2Mg2MgCl2+T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①中TiO2被氧化 D.反应②中金属镁被氧化
3.(2023秋·重庆·高一统考期末)以下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4.(2022秋·山东枣庄·高一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对于以下的反应过程,一定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够实现的是
A. B.
C. D.
5.(2022春·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期末)反应可用于制备金属钛(Ti)。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剂 B.被氧化 C.为还原产物 D.发生氧化反应
6.(2021秋·广西贺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歌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即是铜锈[Cu2(OH)2CO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
7.(2023春·宁夏银川·高一六盘山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新修本草》中描述“青矾”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矾加热时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中含有3种酸性氧化物 B.所得赤色物质为
C.反应为分解反应 D.铁元素被还原
8.(2022春·江苏宿迁·高一统考期末)金属铁和铝以及其相关制品在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用途十分广泛,如在电子、汽车、工业等领域也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化学方程式为:。可用于消毒净水,其制备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还原剂 B.被还原
C.发生氧化反应 D.是还原产物
9.(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N2↑+2H2O
下列对上述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两步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②第二步NH4NO2仅发生氧化反应 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第二步中NH4NO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⑤第一步为复分解反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2022秋·江苏常州·高二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考开学考试)O2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去除烟气中的SO2、NO,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HO 表示羟基自由基, 表示未成对电子)
A.O2转化为时失去电子
B.H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C.净化器内SO2被还原
D.净化器内NO发生的反应为3HO + NO = HNO3 + H2O
二、判断题,共4小题
11.(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______)
12.(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得氧和失氧的反应,得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
1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置换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
1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5.(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反应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反应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如图所示。
(1)配平反应方程式并回答问题,用单线桥标出两个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反应①:, ,氧化剂为 (填化学式,后同),氧化产物为 。
反应⑥:, ,还原剂为 ,还原产物为 。
(2)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除了①⑥外,还需用到氧化剂的步骤是 (填编号)。
16.(2021秋·吉林松原·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反应:
①SO2+H2O=H2SO3
②C+H2O(g)H2+CO
③2Al+6H+=2Al3++3H2↑
④2Mg+CO22MgO+C
⑤2Na2O2+2H2O=4NaOH+O2↑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填序号,下同);反应物中H2O被还原的是 ;还原产物为单质的是 。
(2)用双线桥表示反应④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17.(2022秋·湖南长沙·高一宁乡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反应①2F2+2H2O=4HF+O2↑;
②AlCl3+3NaHCO3=Al(OH)3↓+3NaCl+3CO2↑ ;
③2Na+2H2O=2NaOH+H2↑;
④CaO+H2O = Ca(OH)2
⑤SO2+Cl2+2H2O=H2SO4+2HCl;
⑥NaH+H2O=NaOH+H2↑;
⑦CO+H2OCO2+H2;
⑧3NO2+H2O = 2HNO3+NO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序号,下同)
(2)H2O被氧化的是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H2O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的是 。
(3)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⑧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S+2KNO3+3C=K2S+N2↑+3CO2↑。被还原的元素是 。
18.(2021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已知下列反应:
①CO2+H2O=H2CO3 ②C+H2OH2+CO
③2F2+2H2O=4HF+O2↑ ④2Na+2H2O=2NaOH+H2↑
⑤NaH+H2O=NaOH+H2↑ (NaH中H为-1价) ⑥Mg3N2+6H2O=3Mg(OH)2↓+2NH3↑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填序号,下同);反应物中H2O被还原的是 ;氧化产物为单质的是 。
(2)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④中电子转移的情况: 。
(3)已知化学方程式:KClO3+6HCl(浓)=KCl+3H2O+3Cl2↑。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浓盐酸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挥发性
(4)反应NaH+H2O=NaOH+H2↑中,每生成2个H2分子,转移 个电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失去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而得到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归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物质,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故B正确;
C.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不一定被还原,如氯气和水的反应中水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顺序,故C错误;
D.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存在化合价升高就存在化合价降低,有得电子的就有失电子的,所以只有氧化没有还原的反应是不存在的,故D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反应①中没有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反应②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反应①,TiO2中Ti、O元素化合价都不变,TiO2既没有被氧化又没有被还原,故C错误;
D.反应②中镁元素化合价升高,金属镁被氧化,故D正确;
选D。
3.C
【详解】A.没有化合价变化,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
B.均没有变价,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氯元素均发生变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一步均能实现(:与水反应;:加还原剂,如),选项C正确;
D.:均没有变价,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B
【详解】A.,O元素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S元素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B符合题意;
C.,没有发生化合价的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元素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 钠元素化合价升高,Na是还原剂,故A正确;
B. 钛元素化合价降低,TiCl4被还原,故B错误;
C. 钠元素化合价升高,为氧化产物,故C错误;
D. 钛元素化合价降低,TiCl4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该反应中铜元素、氧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是+4,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故D正确;
选D。
7.C
【详解】A.产物中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O2,故A错误;
B.Fe2O3是红色粉末,所得赤色物质为Fe2O3,故B错误;
C.反应,一种物质变为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3,铁元素被氧化,故D错误;
选C。
8.C
【详解】A.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故A错误;
B.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
C.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
选C。
9.D
【详解】①第一步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②第二步NH4NO2中NH的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N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该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NH4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错误;
③第二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所以是分解反应,正确;
④根据②的分析,第二步中NH4NO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正确;
⑤第一步中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故正确的为③④⑤,选D。
10.C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O2转化为发生的反应为O2-e-=,A正确;
B. 表示未成对电子,所以HO 不带电荷,因H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B正确;
C.羟基自由基具有氧化性,根据物质转化前后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知,SO2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被氧化,最终被HO 氧化为H2SO4,C错误;
D.净化器内NO被HO 氧化为HNO3,发生的反应为3HO + NO = HNO3 + H2O,D正确;
故选C。
11.错误
【详解】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电子的转移可能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如Fe+2FeCl3=3FeCl2中,+3价Fe3+将Fe单质氧化,故错误。
12.错误
【详解】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得氧或失氧,如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无氧参与,故错误。
13.正确
【详解】置换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化合价为0,而转化为化合物中化合价显正价或负价,其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14.错误
【详解】分解反应如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并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15. ④
【详解】(1)反应①中Cr元素化合价由+6降低到+3,Cl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到0,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得,其中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反应⑥中Cl元素化合价从+5降低到-1,Cr元素化合价从+3升高到+6,则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得,其中还原剂为,还原产物为,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②③⑤中Cr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要氧化剂,④中Cr元素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
16.(1) ① ② ②③④
(2)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①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是反应的氧化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反应③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氢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反应④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碳是反应的氧化剂、碳是还原产物;反应⑤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即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过氧化钠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气是反应的氧化产物。
【详解】(1)由分析可知,反应②③④⑤是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是反应的氧化剂被还原;反应②③④中还原产物为单质,故答案为:①;②;②③④;
(2)反应④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二氧化碳是反应的氧化剂、碳是还原产物,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镁是反应的还原剂、氧化镁是氧化产物,生成1mol碳,反应转移4mol电子,则表示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双线桥为,故答案为:。
17.(1)②④
(2) ① ⑤⑧
(3)
(4)S、N
【详解】(1)只有②④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②④;
(2)只有①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氧化;只有⑤⑧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
故答案为:①;⑤⑧;
(3)该反应中,只有氮原子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4)反应S+2KNO3+3C=K2S+N2↑+3CO2↑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S、N,两元素被还原,答案为S、N。
18.(1) ①⑥ ②④⑤ ③⑤
(2)
(3) 5:1 BC
(4)2
【分析】(1)
CO2+H2O=H2CO3、Mg3N2+6H2O=3Mg(OH)2↓+2NH3↑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⑥;
C+H2OH2+CO、2Na+2H2O=2NaOH+H2↑、NaH+H2O=NaOH+H2↑ (NaH中H为-1价),H2O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H2O被还原是②④⑤;
2F2+2H2O=4HF+O2↑反应,H2O中氧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H2O被氧化为O2; NaH+H2O=NaOH+H2↑ (NaH中H为-1价) 反应,NaH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NaH被氧化为H2,氧化产物为单质的是③⑤;
(2)
2Na+2H2O=2NaOH+H2↑,Na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1、H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用单线桥法表电子转移的情况为;
(3)
KClO3+6HCl(浓)=KCl+3H2O+3Cl2↑反应,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0发生还原反应,1个氯原子被还原,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5个氯原子被氧化,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1;部分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部分HCl中氯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浓盐酸体现还原性、酸性,选BC;
(4)
反应NaH+H2O=NaOH+H2↑,NaH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H2O中H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每生成2个H2分子,转移2个电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提升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2023春·陕西·高二学业考试)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Mg + CO22MgO+C B.2NaCl 2Na + Cl2↑
C.2NaHCO3Na2CO3+H2O+CO2↑ D.Cl2 +2 KBr = Br2 +2KC1
2.(2022秋·福建南平·高一统考期中)在下列三个反应中,过氧化氢()所起的作用是
①②③
A.均起氧化剂作用 B.均起还原剂作用
C.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三个反应中所起作用各有不同
3.(2022秋·上海杨浦·高一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长,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转化器中的催化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转化反应中为氧化剂,为氧化产物
B.催化转化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相等
C.催化转化后将生成的处理吸收后尾气才能排放
D.催化转化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
4.(2022秋·新疆阿克苏·高一统考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的是
A.
B.
C.
D.
5.(2022春·广东汕头·高一统考期末)2021年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王亚平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主要氧气来源为电解水产生。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B.中的O元素被还原
C.每生成共转移2mol电子 D.电解水时产生的为氧化产物
6.(2022秋·云南红河·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A.
B.
C.
D.
7.(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关于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是氧化剂 B.是氧化剂
C.中氯元素被还原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8.(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2H2+O22H2O B.2NaHCO3Na2CO3+H2O+CO2↑
C.CuO+COCu+CO2 D.C+FeOFe+CO↑
9.(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H2S+H2SO4(浓)=S↓+SO2↑+2H2O:6e- B.3Cl2+6KOH5KCl+KClO3+3H2O:5e-
C.2H2O2=2H2O+O2↑:2e- D.2H2S+SO2=3S+2H2O:4e-
10.(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离子方程式H++OH-=H2O可以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④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⑤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⑥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A.2个 B.4个 C.5个 D.6个
11.(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的是
A.
B.
C.
D.
12.(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歌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即是铜锈[Cu2(OH)2CO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电子
二、判断题,共4小题
13.(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
14.(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在2KClO32KCl+3O2↑反应中,KClO3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其中氯元素被氧化。( )
1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16.(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7.(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 3H2S+2HNO3=3S↓+2NO+4H2O,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 , 是还原产物。
②用双线桥表示出上述反应的电子的情况: 。
(2)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③当生成28gN2时,被氧化的物质为 g。
18.(2021秋·河北石家庄·高一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下列反应:
①SO2+H2O═H2SO3
②C+H2O═H2+CO
③2A1+6H+═2Al3++3H2↑
④2Mg+CO22MgO+C
⑤2Na2O2+2H2O═4NaOH+O2↑
⑥CaC2+2H2O═Ca(OH)2+C2H2↑
⑦8NH3+3Cl2═6NH4Cl+N2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填各反应的序号,下同);反应物中H2O被还原的是 :还原产物为单质的是 。
(2)用单线桥表示反应④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反应⑤中每生成1个氧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4)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 。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① KI+ KIO3+ H2SO4═ I2+ K2SO4+ H2O 。
② MnO+ H2O2+ ═ Mn2++ O2↑+ H2O 。
19.(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已知反应①2F2+2H2O=4HF+O2↑;②AlCl3+3NaHCO3=Al(OH)3↓+3NaCl+3CO2↑ ;③2Na+2H2O=2NaOH+H2↑;④SO2+H2O=H2SO3⑤SO2+Cl2+2H2O=H2SO4+2HCl;⑥NaH+H2O=NaOH+H2↑;⑦CO+H2OCO2+H2;⑧3NO2+H2O = 2HNO3+NO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序号,下同)
(2)H2O被氧化的是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H2O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的是 。
(3)写出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4)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⑧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双线桥法: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
20.(2020秋·江西赣州·高一江西省信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以减少该有害物质向环境排放。例如:
(1)完成方程式,回答相关问题。用单线桥标出反应①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反应①为: __Na2Cr2O7 + __HCl = __NaCl + __CrCl3 + __Cl2↑+ H2O( )
反应⑥为:__ClO+__CrO+__ =___Cl-+__CrO+__H2O( )
反应⑥中还原剂为 ,还原产物为 。
(2)在上述转化中,需用氧化剂的步骤是 (填编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反应中,Mg和C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反应中,Na和Cl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反应中,Cl和Br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2.D
【详解】①,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
②,中O元素化合价部分降低,部分升高,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
③,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
三个反应中所起作用各有不同,故答案选D。
3.B
【详解】A.该催化转化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为还原产物,故A错误;
B.催化转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CON2+2C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O为氧化剂,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CO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正确;
C.CO2不是污染性气体,催化转化后将生成气体可直接排放,故C错误;
D.催化转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CON2+2C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N2为还原产物,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O2是氧化产物,催化转化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2:1,故D错误;
选B。
4.B
【详解】A.方程式中氢气失去电子,氯气得到电子,箭头由氢气指向氯气,箭头方向标反,应为 ,A错误;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失去2个电子,铜离子得到2个电子,双线桥表示为:,B正确;
C.Cu由0价升高到+2价,转移2e-,HNO3中部分N由+5价降低到+4价,转移2×e-,正确的表示方法为,C错误;
D.HgS中汞元素由+2价降低到0价,得到2e-,O2中氧元素由0价降低到-2价,得到2×2e-,故反应中共得到6e-,HgS中硫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失去6e-,正确的表示方法为,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电解水时,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既是反应的氧化剂也是反应的还原剂,故A正确;
B.电解水时,水分子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氧气时,转移4mol电子,故C错误;
D.电解水时,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反应生成的氢气是反应的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氧化铁作氧化剂,得到6个电子,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失去6个电子,得失电子守恒,A正确;
B.磷作还原剂失去20个电子,氧气作氧化剂,得到20个电子,得失电子守恒,B正确;
C.钠作还原剂失去2个电子,硫作氧化剂,得到2个电子,C错误;
D.硫化氢作还原剂失去4个电子,二氧化硫作氧化剂得到4个电子,得失电子守恒,D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故B错误;
C.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氯元素被还原,故C正确;
D.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
选C。
8.C
【分析】从图中的关系可以看出区域3表示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又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详解】A.反应2H2+O22H2O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选项A不符合;
B.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符合;
C.反应CuO+COCu+C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又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选项C符合;
D.反应C+FeOFe+CO↑为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9.A
【详解】A.硫酸中S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降低2,故生成SO2转移电子数为2e-,A错误;
B.氯气中氯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5价,升高5,故生成KClO3转移电子数为5e-,B正确;
C.H2O2中O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升高1,故生成O2转移电子数为2e-,C正确;
D.SO2中硫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降低4,故生成S转移电子数为4e-,D正确;
故选:A。
10.A
【详解】①根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H+代表强酸溶液,OH-代表可溶性的强碱溶液,两者反应生成H2O和可溶性的盐,②错误;
③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③错误;
④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H2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要有条件,④错误;
⑤两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例如氯化铁和碘化钾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⑤错误;
⑥Mn2O7是酸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⑥错误;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中,对氢元素而言是被还原,对氧元素而言是被氧化,⑦正确;
正确的只有①⑦共2个;故选A。
11.D
【详解】A.所有碳元素共失去4mol的电子,所有氧元素共得到4mol的电子,故转移电子是应为4mol,不是2mol,选项A错误;
B.失电子的元素为S元素,且方程式两边硫原子数目不相等,无法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数目,选项B错误;
C.所有钠元素共失去2mol的电子,所有氢元素共得到2mol的电子,故转移电子是应为2mol,不是1mol,选项C错误;
D.铜失去2电子,硫得到2电子,转移电子数为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D
【分析】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其余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详解】A.该反应中铜元素、氧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是+4,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故D正确;
选D。
13.正确
【详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故正确。
14.错误
【详解】Cl原子从反应物+5价降至生成物中-1价,化合价下降,被还原,命题错误。
15.正确
【详解】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之间的转化中有单质参与,但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16.错误
【详解】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SO2+H2O2=H2SO4,故结论错论。答案为:错误。
17.(1) HNO3 NO
(2) Cl2 NH3 3:2 34
【详解】(1)①在反应3H2S+2HNO3=3S↓+2NO+4H2O中,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表现氧化性,因此该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HNO3,NO是还原产物;
②在反应3H2S+2HNO3=3S↓+2NO+4H2O中,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N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NO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2×3e-;S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2S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S单质的0价,失去电子3×2e-,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
(2)在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Cl元素由反应前Cl2中的0价变为反应后NH4Cl中的-1价,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Cl2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H3的-3价变为反应后N2的0价,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NH3是还原剂;
②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3个Cl2,还原剂是NH3,8个NH3参加反应,其中只有2个NH3作还原剂,故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③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1 mol (即28 g) N2,其中被氧化的NH3的物质的量是2 mol,其质量是m(NH3)=2 mol×17 g/mol=34 g。
18.(1) ①⑥ ② ②③④
(2)
(3)2个
(4)3:2
(5) 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 2MnO+5H2O2+6H+═2Mn2++5O2↑+8H2O
【详解】(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据此可知上述反应中①⑥未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成还原产物,据此可知,上述只有反应②中反应物H2O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反应②中的H2、反应③中H2,反应④中的C,均为还原产物,故答案为:①⑥;②;②③④;
(2)已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是由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到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故单线桥表示反应④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3)已知反应⑤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中的部分O由-1价到0价,部分O由-1价到-2价,反应中转移了2个电子,故反应⑤中每生成1个氧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个,故答案为:2个;
(4)已知反应⑦8NH3+3Cl2═6NH4Cl+N2中NH3部分为还原剂,Cl2为氧化剂,故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3:2,故答案为:3:2;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即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采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可知,①中KI中的I由-1价升高到I2中的0价,升高1个化合价,KIO3中的I由+5价降低到I2中的0价,降低5个化合价,故配平可得反应方程式为: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②中MnO中的Mn由+7价降低到Mn2+中的+2价,降低5个单位,H2O2中O由-1价升高到O2中的0价,升高2个单位,故配平可得该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O2+6H+═2Mn2++5O2↑+8H2O,故答案为: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 ;2MnO+5H2O2+6H+═2Mn2++5O2↑+8H2O。
19. ②④ ① ⑤⑧ SO2+Cl2+2H2O=4H++SO42-+2Cl- HNO3 NO
【分析】(1)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2)水被氧化,则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还原,则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若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
(3)根据拆写原则写出离子方程式;
(4)根据反应寻找失电子和得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双线桥即标出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同种元素,得电子的元素指向同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目就是转移的电子数,据此书写;
【详解】(1)只有②④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②④;
(2)只有①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氧化;只有⑤⑧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
故答案为:①;⑤⑧;
(3)⑤SO2+Cl2+2H2O=H2SO4+2HCl,硫酸和氯化氢是两种强酸,要拆成离子的形式,二氧化硫,水是氧化物写化学式,氯气是单质也要写化学式,故离子方程式是:SO2+Cl2+2H2O=4H++SO42-+2Cl-
故答案为:SO2+Cl2+2H2O=4H++SO42-+2Cl-
(4)该反应中,只有氮原子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化合价升高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即是硝酸,化合价降低对应的还原产物,即是NO,
故答案为:;HNO3; NO ;
【点睛】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定义进行判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0. ClO+ 2CrO+2OH- = Cl-+ 2CrO+ H2O CrO Cl- ④⑥
【分析】首先标注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方程式,然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
【详解】(1)反应①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6-3)×2=6价,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2价,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电子转移数目为6,配平得Na2Cr2O7 + 14HCl = 2NaCl + 2CrCl3 + 3Cl2↑+7H2O,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用单线桥表示为 ;反应⑥中Cr元素化合价升高了6-3=3价,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6价,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电子转移数目为6,配平得ClO+ 2CrO+2OH- = Cl-+ 2CrO+ H2O,反应中Cr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rO为还原剂,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是还原产物,故答案为: ;ClO+ 2CrO+2OH- = Cl-+ 2CrO+ H2O;CrO;Cl-;
(2)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氧化反应需要氧化剂,①转化过程中,Cr元素化合价降低,实现转化需要还原剂,④⑥转化过程中,Cr元素化合价升高,实现转化需要氧化剂,②③⑤转化过程中,Cr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要氧化剂,也不需要还原剂,故答案为:④⑥。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要注意结合化合价升降法和观察法配平,对于离子反应还可以借助于电荷守恒配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提升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O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O+O2CO2
C.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2.(2021秋·广西南宁·高一校考阶段练习)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Fe B.Cu C.Si D.C
3.(2022春·浙江舟山·高一浙江省普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
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4.(【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5.(2021秋·河北廊坊·高一廊坊市第七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6.(2022春·上海徐汇·高一统考阶段练习)可以通过单质间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 B. C. D.
7.(2023·天津·高三统考专题练习)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变质 B.海水晒盐 C.煤炭燃烧 D.合成塑料
8.(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9.(2022秋·福建福州·高一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校考期中)在一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b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生成的c和d质量相等
10.(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11.(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只含有C、H元素
C.含有C、H、O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2.(2022春·广东茂名·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B.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3.(2023春·浙江温州·高一校联考期中)常温下固体遇会形成(可溶于水),加热条件下该固体又易分解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干燥剂时,可以干燥
B.实验室不适宜采用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备少量
C.溶于水,通入可以产生白色沉淀
D.与形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
14.(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5.(2023春·福建三明·高一校联考期中)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铜属于合金
C.《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6.(2022秋·河北石家庄·高一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下述转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A.MgMgOMgCl2MgSO4
B.NaNa2ONaOHCH3COONa
C.CCO2H2CO3Na2CO3
D.SSO2H2SO3CaSO3
二、判断题,共3小题
17.(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Na2CO3·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______)
1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______)
三、填空题,共3小题
20.(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金属和盐反应时,是否一定生成金属和盐?请举例说明 。
21.(2021秋·河南新乡·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绿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④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5)以Cu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制备CuSO4的实验方案,并用流程表示出来 。
2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有五种等浓度溶液①Na2CO3、②BaCl2、③AgNO3、④NaOH、⑤X五种溶液(X为某未知溶液),将部分溶液两两混合,现象如表所示:
序号 操作 现象 化学方程式
i ①+② 白色沉淀 a
ii ②+③ b c
iii ①+⑤ 无色气体 d
(1)将表格补充完整:
a. ;
b. ;
c. 。
(2)预测②与④不能发生反应,预测依据是 。
(3)猜测⑤是H2SO4,因此在实验iii的基础上增加实验iv,证明了猜测。实验iv的操作及现象是(所需试剂任选) 。表格中d为 。
四、推断题,共1小题
23.(2020秋·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石河子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中的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 ,丙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 。
丙和丁: 。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C+O22CO,A错误;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B错误;
C.反应②为化合反应,C错误;
D.反应①为化合反应,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Fe与O2反应生成Fe3O4,但Fe3O4不能与水反应,故A不选;
B.Cu与O2反应生成CuO,但CuO不能与水反应,故B不选;
C.Si与O2反应生成SiO2,但SiO2不能与水反应,故C不选;
D.C与O2反应生成CO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故D选;
故选D。
3.C
【分析】由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增加了,是生成物,碳酸钙的质量减小了,是反应物,故该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
【详解】A.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生成物,A项错误;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B项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固体反应物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的反应,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C项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容器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4.A
【详解】试题分析:①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正确;②弱酸与盐溶液如果满足复分解条件也可能生成强酸,如CuSO4+H2S═CuS↓+H2SO4,正确;③如果生成弱电解质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也能发生,正确;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可以实现,如亚硫酸和氢硫酸反应,正确;⑤氧气和臭氧之间的转化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⑥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所以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可以实现,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⑥;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物质的性质。
5.A
【详解】Fe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为置换反应;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为复分解反应;NaOH溶液和CO2反应的方程为NaOH+CO2=NaHCO3,为化合反应;CO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H2CO3,为化合反应,综上,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选择A。
6.C
【详解】A.Cu与S单质反应生成Cu2S,A错误;
B.Cl2与Fe生成氯化铁,B错误;
C.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C正确;
D.N2和O2生成NO,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牛奶变质是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水分蒸发,氯化钠析出,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煤炭燃烧,燃烧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合成塑料是小分子聚合得到高分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A项不属于;
B.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故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故B项属于;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C项属于;
D.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可以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故D项属于。
故答案选A。
9.D
【分析】图象显示,a是反应物,质量减少了10g,b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c的质量增加了4g,d的质量增加了6g,该反应是a的分解反应。
【详解】A.根据分析,该反应是a的分解反应,A正确;
B.根据分析,b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C正确;
D.根据分析,c的质量增加了4g,d的质量增加了6g,反应生成的c和d质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根据方程式分析,前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A正确;
B.根据反应中元素守恒分析,反应前后肯定有同一种元素,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也可能反应,B正确;
C.不能确定MN是否为化合物,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C错误;
D.若16gM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分析,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2,D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反应物水由H、O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反应前为C、H、O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推断M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A。
12.A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因此反应过程中会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过程是化学变化,因此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边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Cu、Ag能够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但Cu、Ag不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反应中有单质生成,但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某物质中含O2与O3,但该物质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因此不是单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3.C
【详解】A.固体遇会形成,不能用干燥,故B错误;
B.加热易分解为和,实验室可以用与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备少量,故B错误;
C.溶于水得到和氨水的混合液,溶液呈碱性,通入可以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故C正确;
D.与形成配合物,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选C。
14.D
【详解】A.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的总质量减少,A错误;
B.氧气的质量应从O点开始,最初无氧气,B错误;
C.高锰酸钾中也含猛元素,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是从O点开始,C错误;
D.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随着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指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分解反应,A项正确;
B.制造“司母戊鼎”的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合金,B项正确;
C.《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是萃取操作,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为物理变化,C项错误;
D.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D项正确;
答案选C。
16.A
【详解】A.镁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但氯化镁与硫酸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SO4,故A错误;
B.常温下,钠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故B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故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故D正确;
故选A。
17.错误
【详解】有新物质生成的才是化学变化,故有颜色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水中加入CuSO4后变蓝色,但不是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
18.正确
【详解】Na2CO3·10H2O的风化分解为Na2CO3和H2O,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是NaOH吸水在表面形成溶液,属物理变化,故正确。
19.正确
【详解】鸡蛋壳膜作为半透膜,同时使用蒸馏水,利用渗析的原理,把淀粉胶体与食盐溶液分离;
故答案为正确。
20.不一定。如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
【详解】金属和盐反应时,不一定生成金属和盐,例如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
21.(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3) Cu(OH)2CuO+H2O CuO+H2Cu+H2O
(4) ① ②③ ④
(5)CuCuOCuSO4
【详解】(1)铜绿化学式是Cu2(OH)2CO3,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因此属于盐;由于电离产生的金属阳离子是Cu2+,因此该物质属于铜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除含有外,还含有OH-,因此该盐又属于碱式盐;电离产生的酸根阴离子是,因此该盐也属于碳酸盐;
(2)铜绿与盐酸反应产生CuCl2、H2O、CO2,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3)反应④中Cu(OH)2受热分解产生CuO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OH)2CuO+H2O;反应⑤是CuO与H2混合加热,反应产生Cu、H2O,反应方程式为:CuO+H2Cu+H2O;
(4)反应①是Cu、O2、CO2、H2O反应产生铜绿Cu2(OH)2CO3,反应物是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②是Cu2(OH)2CO3与HCl反应产生CuCl2、CO2、H2O。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CuCl2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u(OH)2沉淀和NaCl,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Cu(OH)2受热分解产生CuO和水,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反应⑤是CuO与H2在加热时反应产生Cu、H2O,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为①;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为②③;属于分解反应的为④;
(5)Cu与O2加热反应产生CuO,CuO与H2SO4反应产生CuSO4和水,则物质转化流程图为:CuCuOCuSO4。
22.(1) Na2CO3+BaCl2=BaCO3↓+2NaCl 产生白色沉淀 2AgNO3+BaCl2=2AgCl↓+Ba(NO3)2
(2)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或者水
(3) 将⑤与②[或Ba(OH)2/Ba(NO3)2]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结合实验iii,即可证明⑤是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解析】(1)①+②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则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②+③为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化学方程式为:2AgNO3+BaCl2=2AgCl↓+Ba(NO3)2;
(2)若氯化钡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则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或者水,但氯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可溶性强电解质,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二者不反应;
(3)若⑤是H2SO4,则需要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存在,实验iii中①+⑤:碳酸钠和X反应生成无色气体,该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说明X中含有氢离子,符合强酸制弱酸原则;将⑤与②[或Ba(OH)2/Ba(NO3)2]混合,产生白色沉淀,说明X中含有硫酸根离子,二者结合分析可证明⑤是H2SO4。Na2CO3和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
23. Na2CO3 H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Mg+2HCl=MgCl2+H2↑ 复分解
【详解】(1)在给定的转化关系中,硫酸与甲、乙、丁三种物质反应,而甲、乙、丙、丁(Mg、BaCl2、Na2CO3、HCl)中只有HCl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丙为HCl;由氢氧化钙与乙反应,推出乙为Na2CO3,而甲与乙反应,甲为BaCl2,丁为Mg;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BaCl2═BaCO3↓+2NaCl;
镁和H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
(3)反应①为酸碱中和,属复分解反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基础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2020秋·湖北恩施·高一巴东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现有N2、NH3·H2O、N2O3、Na3PO4,可以按某种标准判断N2与其他三种不同
B.在物质分类时,一般是先分类,再定标准,这样就不会有误了
C.树状分类法是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
D.交叉分类法是按照物质的相同点,把物质分成若干类别
2.(2022秋·河北石家庄·高一正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学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瓶无色气体,他想知道是何种气体。经实验测定此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3.(2021秋·浙江金华·高一校考期中)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2SO4、NaOH、CH4、CO B.NH3、Mg(OH)2、CuSO4、CO2
C.KOH、HNO3、NaCl、SO3 D.HCl、NaOH、NH4NO3、P2O5
4.(2022秋·新疆克孜勒苏·高二统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四类物质的组成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②④
B.烧碱、纯碱、Cu(OH)2属于碱
C.明矾、漂白粉、Fe3O4属于混合物
D.H2SO4既属于含氧酸又属于二元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5.(2022春·福建三明·高一三明市第二中学校考学业考试)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残羹剩渣 废塑料瓶 废旧电池
分类标志
A.A B.B C.C D.D
6.(2022秋·新疆巴音郭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组物质或概念之间,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X Y Z
例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A 硫酸铜 盐 纯净物
B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C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
D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A.A B.B C.C D.D
7.(2022秋·福建福州·高一福州日升中学校考期中)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B.有些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C.、等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D.、等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8.(2022秋·浙江金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
B.胶体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
C.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滤液与原来胶体的组成不同
D.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9.(2020秋·宁夏银川·高一宁夏长庆高级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粒特有的运动方式,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10.(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钠盐 ⑤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
11.(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存在形态只有化合态和游离态两种
B.同一元素呈化合态时其化合价一定比游离态时高
C.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单质
D.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呈现的价态一定不同
12.(2022秋·四川绵阳·高一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胶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B.将外加直流电源通过Fe(OH)3胶体,阴极处颜色变深,则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二、判断题,共14小题
13.(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______)
1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______)
15.(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______)
16.(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含氧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______)
1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______)
18.(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_____)
1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_____)
20.(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_____)
21.(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任何分散系一定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_____)
2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丁达尔效应。(_____)
23.(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_______)
2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_____)
2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_______)
26.(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_______)
三、填空题,共2小题
27.(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Cl;②NaHCO3;③K2SO4溶液;④CO2;⑤蔗糖晶体;⑥Ca(OH)2;⑦氢氧化铁胶体;⑧NH3·H2O;⑨空气;⑩Al2(SO4)3。
(1)属于分散系的是 ,NH3·H2O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CO2属于酸性氧化物,SiO2也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iO2和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⑦中混有少量的③,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
A.蒸馏(分馏) B.萃取 C.渗析 D.分液
28.(2021秋·河北石家庄·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一中鼹鼠科学社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2)制备时,将 逐滴滴加至 中,待液体呈 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 。
(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这叫 现象,证明Sb2S3胶粒带 电荷。
(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
四、实验题,共2小题
29.(2021秋·云南昆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稀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写出此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最简单实验操作是 ;
(3)Fe(OH)3胶体能不能透过滤纸: (填“能”或“不能”)。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 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
③向所得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 ;继续滴加,沉淀最终消失且得棕黄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 ;
④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所用仪器物品是 ;操作名称是 。
30.(2020秋·江苏南京·高一校考阶段练习)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 (填“正”或“负”)电荷。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分类依据为单质,只有氮气是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故A正确;
B.物质分类时,一般是先定标准,再分类,这样就不会有误了,故B错误;
C.树状分类法是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故C正确;
D.交叉分类法是按照物质的相同点,把物质分成若干类别,故D正确;
故选:B。
2.D
【详解】只含有C、O两种元素的气体,既可能是纯净物(只含有CO或只含有CO2),也可能是混合物(即同时含有CO、CO2,CO与O2,CO、CO2和O2或CO2与O2的混合物)。常温下碳单质不可能是气体,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甲烷不是盐,A错误;
B.氨气不是酸,B错误;
C.氢氧化钾是碱,硝酸是酸,C错误;
D.四种物质分类都对,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碱的组成中有氢氧根,氧化物的组成中有氧元素,则②④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而酸有无氧酸,盐有无氧酸根构成的盐,故酸和盐组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烧碱和Cu(OH)2属于碱,但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B错误;
C.漂白粉属于混合物,但明矾、Fe3O4属于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H2SO4既属于含氧酸又属于二元酸,这是交叉分类法,而不是树状分类法,故D错误;
本题答案A。
5.C
【详解】A.废易拉罐主要材料是铝质,属于可回收垃圾,A正确;
B.残羹冷炙属于厨余垃圾,B正确;
C.废塑料瓶主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制成,也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C错误;
D.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将污染土壤、地下水等,属于有害垃圾,D正确;
故答案为:C。
6.B
【详解】A.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的盐,盐是化合物,是纯净物,A正确;
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属于离子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是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B错误;
C.氧化物依据组成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依据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则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是化合物,C正确;
D.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三种,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因此分散系属于混合物,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7.B
【详解】A.图甲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A错误;
B.有些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B正确;
C.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
D.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答案选B。
8.D
【详解】A.胶体与溶液的主要特征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A选项错误;
B.胶体稳定,不易产生沉淀,B选项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所以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时,胶体的所有组成都会透过滤纸,滤液与胶体的组成一致,C选项错误;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在于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 nm之间,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9.A
【详解】A.物质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胶体粒子、溶液中微粒、浊液中粒子均能发生布朗运动,A选项错误;
B.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能对光线进行散射汇聚,发生丁达尔现象,B选项正确;
C.胶体粒子半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等小粒子可自由通过,C选项正确;
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某些离子,从而胶粒带有部分电荷,所以在电场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10.D
【详解】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且均含有Na元素,属于钠的化合物,故①正确;
②Na2SO4、NaCl与硫酸不反应,故②错误;
③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均可溶于水,故③正确;
④Na2O为氧化物,NaOH为碱,故④错误;
⑤Na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故⑤错误;
答案为D。
11.A
【详解】A.元素的存在形态只有化合态和游离态两种,故A正确;
B.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价态可以是正价,也可以是负价,如NaCl、NaClO,同一元素呈化合态时其化合价不一定比游离态时高,故B错误;
C.同一元素可能有多种单质,如O2、O3,故C错误;
D.同一元素在不同物质中的价态可能相同,如SO3与H2SO4中硫元素都是+6价,D错误;
选A。
12.D
【详解】A.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但FeCl3溶液呈淡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选项A错误;
B.该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而不是“该胶体带正电荷”,选项B错误;
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则最终会生成氯化铁溶液,选项C错误;
D.胶体具有介稳性,但当胶体受热后、加入电解质溶液和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后将产生沉淀,该现象叫做聚沉,硫酸钙是盐属于电解质,故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3.错误
【详解】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或分子,也可以是离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该说法错误。
14.正确
【详解】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如:O2、O3的混合物中只含O元素,故上述说法正确。
15.错误
【详解】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CuSO4·5H2O是一种物质, 5个水分子不是作为一种单独的物质掺杂在其中的,而是分子整体的一部分,因此CuSO4·5H2O为纯净物,该说法错误。
16.错误
【详解】含氧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硫酸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属于酸,故答案为:错误。
17.错误
【详解】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为两性氧化物,所以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错误。
18.错误
【详解】胶体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该说法错误。
19.错误
【详解】胶体有吸附性,胶体吸附带电荷的微粒而使胶粒带电,胶体本身不带电,错误。
20.正确
【详解】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上述说法正确。
21.错误
【详解】分散系是混合分散体系的简称,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该说法错误。
22.错误
【详解】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质颗粒大小不同;故错误;
23.错误
【详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为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该说法错误。
24.错误
【详解】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如CaO、Na2O为碱性氧化物;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还可能是过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故认为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25.错误
【详解】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故错误。
26.错误
【详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Al2O3+2OH-=2AlO+H2O,Al2O3为两性氧化物,故上述说法错误。
27.(1) ③⑦⑨ 碱
(2)CaO+SiO2=CaSiO3
(3)C
【解析】(1)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则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上述物质中,K2SO4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空气均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形成的体系,均属于分散系;NH3·H2O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OH-,因此NH3·H2O属于碱;
(2)SiO2和CaO反应生成硅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SiO2=CaSiO3。
(3)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少量的K2SO4溶液,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
28.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饱和氯化铁溶液 沸水 红褐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电泳 负 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
【分析】(1)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析判断;
(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
(3)胶体具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4)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详解】(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因此,正确答案是:饱和氯化铁溶液,沸水,红褐,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说明胶体微粒吸附的是负电荷,此现象是胶体的电泳现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电泳,负;
(4)可以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若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否则是溶液;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
29.(1) 丙同学
(2)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有胶体生成
(3)能
(4) 正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电离出的使胶体发生聚沉 半透膜 渗析
【分析】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为: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其反应为;
胶体具有的性质有:丁达尔效应;聚沉;吸附性;电泳;渗析;
【详解】(1)甲同学向稀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没有胶体生成,甲同学操作错误;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促进FeCl3溶液水解,得到氢氧化铁沉淀;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其反应为,故填丙同学;;
(2)根据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最简单实验是丁达尔效应,其操作为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故填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有胶体生成;
(3)滤纸孔径比半透膜大,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填能;
(4)①某些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带电,可以发生电泳现象,将Fe(OH)3胶体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因为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故填正;
②胶体具有聚沉的性质,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发生聚沉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填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③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溶液,电离出的使胶体发生聚沉,使沉淀溶解,会观察到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溶解为黄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电离出的使胶体发生聚沉;;
④ 、均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故可以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所用仪器物品是半透膜,提纯分离的方法为渗析,故填半透膜;渗析。
30. 丙 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否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正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详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答案为丙;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故答案为使一束光射向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3))①Fe(OH) 3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的颜色逐渐变深,故答案为正;
②向其中加入Na 2SO 4,电离出的SO 42-使Fe(OH) 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提升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2022春·广东汕头·高一校考期中)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挥发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⑨ D.①④⑤⑦⑧
2.(2021秋·青海西宁·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四种酸中,根据元素组成进行分类,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有显著区别的是
A.HCl B.H2SO4 C.H3PO4 D.HNO3
3.(2022秋·江西宜春·高一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组成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 C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A B.B C.C D.D
4.(2023春·湖南湘潭·高一湘乡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ClO应属于
①稳定性强的物质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弱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④⑤⑨ C.④⑤⑥⑦⑧ D.②④⑤⑥⑦
5.(2021秋·重庆九龙坡·高一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分类 B. 物质分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金属的化学性质
6.(2022秋·河南许昌·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碱性氧化物大多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碱
B.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D.CO和CO2属于同素异形体
7.(2022秋·重庆沙坪坝·高一重庆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液氯
B.化合物:CaCl2、NaOH、HCl、O2
C.同素异形体:C60、干冰、金刚石、石墨
D.化学变化:硫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氢气与氯气混合气光照下爆炸
8.(2022秋·广西南宁·高一校考阶段练习)CuSO4溶液和Cu(OH)2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都不能通过滤纸 B.都比较稳定,静置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都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D.都能与Fe反应生成Cu
9.(2022秋·上海金山·高一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Fe(OH)3胶粒能吸附正离子,从而使Fe(OH)3胶体带有一定电荷
D.将稀硫酸逐滴加入Fe(OH)3胶体中,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10.(2020春·安徽·高一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B.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11.(2022秋·上海静安·高一上海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不正确的是
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
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C.《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一般指时是金属硫酸盐
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______)
13.(2022秋·河北唐山·高一唐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______)
1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______)
15.(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_____)
16.(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盐卤可用于制豆腐。(_____)
17.(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石灰乳为乳浊液,油水为悬浊液。(_____)
18.(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淀粉溶液属于液溶胶,云属于气溶胶。(_____)
19.(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
20.(2022秋·河北唐山·高一唐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_______)
2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______)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用交叉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请连线)
23.(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吗?。(_______)
24.(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Fe(OH)3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沸水换成氨水或NaOH溶液,能否得到Fe(OH)3胶体?
(2)在制备Fe(OH)3胶体时,能否用玻璃棒搅拌?
(3)向Fe(OH)3胶体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有什么现象?
25.(2022·上海·高一专题练习)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并进一步研究胶体的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2)制备时,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至沸腾的 中,待液体呈 后,停止加热即可,反应方程式为 。
(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这叫 现象,证明Sb2S3胶粒带 电荷。
(4)实验操作中,小明同学不慎将手指划破,这时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止血,其原理是 。
(5)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
26.(2016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物质:①CO2 ②Fe2O3 ③H2SO4 ④Al2O3 ⑤NH3·H2O ⑥NaHCO3 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填序号)
四、实验题,共1小题
27.(2016秋·海南·高一统考期中)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后,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所得分散系。
(1)所得分散系与原FeCl3溶液是不同的分散系,其本质原因是 不同;要证明它们是不同的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 。
(2)在制得的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硫酸,有什么现象:先 后 ,写出与现象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如果FeCl3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Cl,要除去NaCl得到纯净的FeCl3溶液,有下列方案:
试剂②是 (填化学式);“操作Ⅰ”为 (填操作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HNO3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不是氢化物,也不是氧化物,只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硝酸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硝酸是由氢、氧、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硝酸能完全电离,属于强酸,硝酸具有挥发性,不是难挥发性的酸,所以正确的有①④⑥⑦⑧;
答案选B。
2.A
【分析】无机酸根据其分子中是否有氧原子分为无氧酸与含氧酸。
【详解】A.HCl为无氧酸,与其它三种酸不同,符合题意;
B.H2SO4为含氧酸,与C、D选项相应酸均属一类,不符题意;
C.H3PO4为含氧酸,与B、D选项相应酸均属一类,不符题意;
D.HNO3为含氧酸,与B、C选项相应酸均属一类,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3.D
【详解】A.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溶于水显酸性,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C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CO2溶于水显酸性,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
D.物质分类均符合其含义,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①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故不选①;②HClO由3种元素组成,HClO不是氢化物,故不选②;③HClO由3种元素组成,HClO不是氧化物,故不选③;④HClO含有氧元素,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HClO是含氧酸,故选④;⑤HClO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HClO是弱酸,故选⑤;⑥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HClO是强氧化性酸,故选⑥;⑦1个HClO分子最多电离出1个氢离子,HClO是一元酸,故选⑦;⑧HClO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HClO是化合物,故选⑧;⑨HClO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不选⑨;
答案选C。
5.A
【详解】A.由物质种类、数目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则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故A正确;
B.纯净物、混合物为并列关系,不存在包含关系,且化合物一定是纯净物,故B错误;
C.地壳中O元素含量最高,Si、Al、Fe分别为二、三、四位,图中位置不合理,故C错误;
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不生成盐,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氧化铁、氧化镁不与水反应,因此碱性氧化物大多不能和水化合生成碱,故A正确;
B.CO2、SO2、SiO2、SO3为酸性氧化物,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因此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氧化铁、氧化铁、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性,因此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因此CO和CO2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D
【详解】A.液氯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O2为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干冰是CO2, C6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C60、干冰、金刚石、石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氯气混合气光照下爆炸,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答案选D。
8.B
【详解】A.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1―100nm,溶液和胶体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A项错误;
B.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胶体比较稳定,两者静置一段时间均不会产生沉淀,B项正确;
C.只有胶体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项错误;
D.CuSO4溶液能与Fe发生置换反应,Cu(OH)2胶体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
9.D
【详解】A.制备Fe(OH)3胶体不能写“↓”,A项错误;
B.热煮沸时间过长,胶体会发生聚沉无法得到Fe(OH)3胶体,B项错误;
C.Fe(OH)3胶粒能吸附正离子,但Fe(OH)3胶体不带电,C项错误;
D.稀硫酸为电解质,先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继续滴加稀硫酸再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又溶解,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0.D
【详解】A.根据酸分子电离出的氢原子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A错误;
B.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C错误;
D.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反应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选D。
11.A
【详解】A.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碳酸钙,A错误;
B.“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B正确;
C.矾一般指的是金属硫酸盐,C正确;
D.“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12.正确
【详解】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如氕、氘、氚是同一种元素,但它们是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原子可形成多种离子:如铁原子 ,可以形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故答案为:正确。
13.错误
【详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例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但是不是同种物质,该说法错误。
答案为:错误。
14.错误
【详解】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该说法错误。
15.正确
【详解】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该说法正确。
16.正确
【详解】盐卤属于盐类,是电解质,电解质的加入可以使豆浆胶体发生凝聚生产豆腐,该说法正确。
17.错误
【详解】石灰乳为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属于悬浊液;油水为液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为乳浊液。
故错误;
18.正确
【详解】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故答案为:正确。
19.正确
【详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说法正确。
20.正确
【详解】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故正确;
21.错误
【详解】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为两性氧化物,所以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错误。
22.
【详解】一般而言,可按照金属活泼性顺序对强碱和弱碱区分,K、Ca、Na形成的碱为强碱,位置排在Mg及以后的金属形成的碱为弱碱,则NaOH、KOH、Ba(OH)2为强碱,Mg(OH)2、Fe(OH)3为弱碱;按电离出OH-数目可分一元碱为:NaOH、KOH,二元碱:Ba(OH)2、Mg(OH)2,多元碱:Fe(OH)3,连线为。
23.不一定;冰水混合物一定不是混合物
【详解】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分子,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24.(1)否
(2)否
(3)先变浑浊,后变澄清溶液
【解析】(1)沸水换成氨水或NaOH溶液,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Fe(OH)3沉淀,不能得到Fe(OH)3胶体,故答案为:否;
(2)在制备Fe(OH)3胶体时,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胶体发生聚沉,故答案为:否;
(3)向Fe(OH)3胶体中滴加足量稀硫酸,Fe(OH)3胶体粒子带电,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得到Fe(OH)3沉淀,Fe(OH)3沉淀与硫酸又会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消失,则现象为:先变浑浊,后变澄清溶液,故答案为:先变浑浊,后变澄清溶液。
25.(1)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不同
(2) 蒸馏水 红褐色 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3) 电泳 负
(4)血液是胶体,FeCl3溶液能够加快血液胶体的凝固
(5)红色激光照射氢氧化铁,若出现光亮通路,则为胶体,反之不是
【解析】(1)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则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不同。
(2)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步骤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至沸腾的蒸馏水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即可,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3)将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证明Sb2S3胶粒带负电荷,这叫电泳现象。
(4)FeCl3溶液可以止血,其原理是血液是胶体,FeCl3溶液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加快血液胶体的凝固。
(5)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可以通过丁达尔效应验证,具体方法是用红色激光照射氢氧化铁,若出现光亮通路,则为胶体,反之不是。
26. ① ② ④ ③ ⑤ ⑥
【详解】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上述物质中CO2+2NaOH=Na2CO3+H2O,则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①;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根据Fe2O3+6HCl=2FeCl3+3H2O,则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②;两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④;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H2SO4=2H++SO,则属于酸的是③(H2SO4);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的化合物,则属于碱的是⑤NH3·H2O;盐是指电离出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则属于盐的是⑥NaHCO3。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⑥。
27.(1) 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 丁达尔效应
(2) 浑浊 澄清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3) HCl 过滤
【详解】(1)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后,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所得分散系是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和原FeCl3溶液是不同的分散系,其本质原因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不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要证明它们是不同的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2)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少量电解质稀硫酸,会引起胶体聚沉,生成的氢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和水,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浑浊后澄清;与现象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 + 3H2SO4 = Fe2(SO4)3+3H2O。
(3)FeCl3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Cl,加入试剂①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A为Fe(OH)3,氢氧化铁沉淀加入试剂②为盐酸,氢氧化铁溶解生成氯化铁溶液,所以试剂②是HCl,操作Ⅰ为过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