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卷
总分 70 时间 7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晚饭后小刚一家在人民公园散步,走在公园门口,远远地就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雨后荷叶上的小水珠会自然合并成大水珠,这是分子间引力作用的结果
C.物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分子就会停止运动
D.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3.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的冰没有内能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0℃的冰没有热量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4.下列属于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钢锉锉工件,工件变热 B.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产生高温
C.用磨刀石磨刀具,刀具发热 D.冬天用暖手袋取暖
5.肉盒是为我省东部地区广泛流传的一道风味小吃,大多作为早餐食用,制作时将肉馅用和好的面包起来,然后放入油锅中煎炸即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用铁锅炸肉盒,主耍是因为铁的导热性差
B.炸肉盒使用食用油而不是水,主要是由于食用油的比热容大
C.炸肉盒过程中肉盒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食材的内能
D.炸肉盒过程中肉盒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6.2022年秋学期开始,《劳动》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关于炒菜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小
B.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炒菜过程中,鸡蛋的内能保持不变
D.炒菜前给油加热,油的温度不会超过铁锅的温度
7.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 )
A.温度从铁块传给水
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
C.热量从铁块传给水
D.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
8.下列说法中,不能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解释的是( )
A.夏天往地上洒水能降温 B.人工湖能调节气温
C.汽车发动机用水降温 D.阳光下沙滩升温比海水快
9.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更多
D.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10.如图,刚出锅的“拔丝红薯”香气四溢,夹起一块红薯时就会拉出很长的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夹起红薯时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B.红薯被炸至金黄是因为油的比热容大
C.已加热的红薯有内能,未加热的红薯没有内能
D.红薯变凉后很难分开,说明糖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小翔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用天然气灶为家人们制作青椒肉丝,炒菜时满屋飘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 。
1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水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13.现在有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叫“旋转焊接”。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件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件,通过 的方式使两者接触处的温度急剧升高, 增大,这样铜件和铝件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由于分子间 的作用,两者会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
14.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 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5.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海陆风是指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以一日为周期的周期性风系。白天,陆面气温高于海面,气流从 (海洋流向陆地、陆地流向海洋),夜间则相反。
16.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球 。先达到100摄氏度的是 球。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17.分子动理论相关实验
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热运动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清水与硫酸铜溶液开始界面十分清晰,静置一段时间后, 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用弹簧测力计把玻璃片拉开,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 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挂一个钩码也没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 两个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图a实验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搅动量简里的液体;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3)图d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可以用 水(选填“冷”或“热”)实验,原因是分子的热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18.如图所示,现有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底装有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瓶口,利用打气筒通过塞子上的橡胶管往瓶里打气。
(1)反复向瓶内打气,会看到瓶塞从瓶口跳出来,同时瓶内出现了 ;
(2)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反复往瓶内打气,使瓶内气压过大,瓶内空气膨胀对塞子做功,使空气的内能 ,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成小水珠;
(3)利用此实验可以验证的一个物理道理是: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会 。
19.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取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用两盏 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 温度时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来衡量谁吸热能力更强;
(2)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便于比较”或“控制变量”);
(3)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选用 更容易控制让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4)如图丙是同学们作出的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发现a的温度比b的温度升高得 (选填“快”或“慢”),这表明 (选填“a”或“b”)的吸热本领更强。
(5)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四、计算题(8分+9分=17分)
20.将质量为200g的铜块从100℃的沸水中取出,然后迅速放入质量为100g,温度为15℃的某种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35℃。不计过程中的热损耗,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4×103J/(kg·℃),求:
(1)铜球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21.如图所示是小羽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是0.1k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已知水的比热容,冰的比热容。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AB阶段,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BC阶段,物质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物质在第10min的内能与第15min的内能相比,哪个时间的内能大?为什么?
(4)请你根据图像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6.C
7.C
8.A
9.A
10.A
11.扩散 做无规则运动
12.不容易 斥力
13.做功 内能 引力
14.热传递 做功
15.比热容 海洋流向陆地
16.相同 铝 铜
17.d 无规则运动 不需要 e 引力 热 温度
18.白雾 减小 液化 减小
19.相同 相同 便于比较 电加热器 快 b 天平 秒表
20.(1)5.2×103J;(2)2.6×103J/(kg·℃)
21.(1)1.68×104J;(2);(3)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所以物质在第15min时的内能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