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能力测试题(有答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后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 __的规律制成的。图中__ _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 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学习了物态变化后小叶同学按照课本做了下面的实验。如图甲,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他发现部分冰熔化成水,这个物态变化过程__ __(选填“吸”或“放”)热,再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则该混合物温度是__ _℃。
      
3.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 __现象,“白气”的形成是__ __现象;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 __。(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4.下列几种物质:①铁;②玻璃;③海波;④食盐;⑤沥青;⑥松香。其中属于晶体的有__ __(填序号),其余的属于非晶体。晶体__ 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是-39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可达-52.3 ℃,这时__ __(选填“能”或“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5.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体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烧蚀材料__ 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气态脱落,带走大量热量。
6.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 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 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 _。
7.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水泵将储水箱中的水抽至湿帘中,风机使湿帘两侧的气体流动加快,加快了湿帘表面水的__ __,这个过程需要__ __热量,所以它吹出空气的温度__ 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吸入空气的温度。
8.小明参观酒厂时,看到酒厂将白酒加热(温度稍高于78 ℃),就可以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它们的__ __不同。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于是想用凝固的方法将酒精和水分离开,他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 ℃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水为什么在0 ℃以下还没凝固呢?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__ __。
9.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请你从二十四节气中选出一个节气并描述其对应的自然现象,要求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该自然现象的成因,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自然现象:雨水时降雨
解释: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自然现象:__ _
解释:__ __。
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蒸笼旁的“白汽”   B.蜡烛流出“烛泪”
   
11. 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10 ℃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
C.淋浴时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 ℃ D.人感觉到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
12.下列不属于蒸发吸热现象的是( )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刚从游泳池上来的人会感到冷
C.天热时,狗伸长舌头进行散热 D.冰熔化时,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
13. 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水的循环是地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再液化成水降下的过程
B.水的循环过程中,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
1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15.2022年1月,漠河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 ℃,漠河近千名市民玩起“泼水成冰”的游戏,其间需要滚沸的开水,并在零下20 ℃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滚沸的开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
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
16.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在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水雾”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1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面
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18.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 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
19.(8分)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 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 __℃。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
(3)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4)如图丙所示,是端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 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0.(10分)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等量的水,如图所示。
(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 _是否有关。
(2)选择__ 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 __(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
(4)以上实验运用了__ __(填物理实验方法)法。
(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得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__ 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1.(12分) 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 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 __(填序号)。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 ℃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 __并且__ __。
(3)将图甲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__ 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气需要__ __热量。
22.如图是小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物体受热__ _。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__ 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 _℃。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则说明该固体是__ 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__ _;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 __态。
(6)晓琳小组的实验装置与甲图组装的一样,但实验无论加热多长时间,烧杯里的水都不能沸腾,老师看后说了一句:__ __;调整后她的实验成功了,但实验结束移走酒精灯后,水还继续沸腾,原因可能是__ __;实验后她将试管取出,烧杯放在桌面上,便去处理实验数据,直到烧杯里的水从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的变化特点是__ __(选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或“平稳下降”)。
答案:
第十二章综合能力测试题(后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__热胀冷缩__,__乙__,__可以__
2.__吸__,__-3__℃。
3.__凝华__,__液化__,__冰棒熔化吸热__。
4.__①③④__,__有__,__不能__。
5.__升华__
6.__液化__,__放出__,_降低温度__。
7.__蒸发__,__吸收__,__低于__(
8.__沸点__,__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点降低了__。
9.
自然现象:__白露时小草上有露珠(或者霜降时地面上有白色的冰晶)__
解释:__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合理即可)__。
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0.( B )
11. ( D )
12.( D )
13.( B )
14.( C )
15.( D )
16.( C )
17.( B )
18.( C )
19.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需要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
(3)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
解:
(4)如图丙所示,是端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a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0.
(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表面积__是否有关。
(2)选择__A、C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不应该__(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
(4)以上实验运用了__控制变量__(填物理实验方法)法。
(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得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__不正确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1.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A__(填序号)。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 ℃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熔化__并且__汽化__。
(3)将图甲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气需要__放出__热量。
22.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物体受热__均匀__。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__由下而上_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81__℃。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则说明该固体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__温度保持不变__;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固液共存__态。
(6)晓琳小组的实验装置与甲图组装的一样,但实验无论加热多长时间,烧杯里的水都不能沸腾,老师看后说了一句:__实验火焰太小,水散发热量太多,以至于水不能达到沸点__;调整后她的实验成功了,但实验结束移走酒精灯后,水还继续沸腾,原因可能是__石棉网有余热,水能继续吸热__;实验后她将试管取出,烧杯放在桌面上,便去处理实验数据,直到烧杯里的水从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的变化特点是__先快后慢__(选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或“平稳下降”)。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五单元测试卷化学方程式(有答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回顾与检测(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