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八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今年,遵义开展了以“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
A. 含汞电池集中处理 B. 工业污水随意排放 C. 垃圾分类处理 D. 使用可降解塑料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 B. 飞船上氧气的的制造
C. 确定飞船的运行轨道 D. 研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涂料
3.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 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4.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5.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烧制 B. 玉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B.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C. 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
D.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可用湿抹布盖灭
7.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 保持社交距离
C. 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 出门配戴口罩
8.近日,山东对健康码进行升级,出示健康码时,会同步显示天核做检测标牌。如果天内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记录,标牌变成黄色。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病毒核酸检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制订计划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9.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0.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 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 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11.一元硬币的外观是: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观察 B. 为结论 C. 为设计实验 D. 为实验现象
12.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 变化时发光发热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下面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白烟
C. 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D. 蜡烛内焰最明亮
14.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
A. B. C. 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 一个水分子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C. 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 水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16.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 分子、原子都很小
D.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构成分子
17.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
A. 小茗同学乐于助人,用酒精灯帮阳阳同学引燃酒精灯
B. 进入实验室后,阳阳看到了,于是尝了一小口
C. 阿志今年十四岁了,看了最好的我们,于是偷偷去化学实验室把钠拿出来了
D. 木木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固体 B. 加热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取用固体粉末
19.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试管外壁有水;
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
试管向上倾斜,没有与桌面约成角。
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A. B. C. D.
20.丁丁用试管作实验,实验不同试管口的朝向也不同如图,丁丁正确的作法是(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如图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如图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如图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先如图再如最后如图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1.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由 ______构成,每个水分子由 ______构成,用符号 ______表示。氢气由 ______构成,化学符号为 ______。氧气是由 ______构成,化学符号______。分子是由 ______构成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2.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______ .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 ______ .
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______ .
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0分)
23.完成下列实验的部分内容。
填写下表中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将几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稀盐酸 ______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
结合上面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点燃镁条时,要用 ______ 夹持镁条,镁条燃烧时要在实验台上放一张 ______ ,便于承接生成的新物质。
判断镁条燃烧是 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 ______ 。镁条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______ 能转化成了 ______ 能和 ______ 能。
24.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用于加热药品的仪器是 ______ ;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______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 ______ ;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有 ______ ;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 ______ ;
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______ ;
用于分离、过滤和导流液体的是 ______ ;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______ 。
使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 ______ 盖灭酒精灯,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2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 ______ 填“大”或“小”,下同,石蜡的密度比水 ______ 。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后取出,可以看到 ______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______ 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______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______ 。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类型是 ______ 。
、只有物理变化
、只有化学变化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没有发生变化。
芳芳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是什么?有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白烟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白烟是 ______ 。
为了验证假设,他做了如下实验: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______ 填序号,但他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______ 。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______ 。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为假设 ______ 填序号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了假设 ______ 填序号,因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含汞电池集中处理,能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错误。
B、工业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正确。
C、垃圾分类处理,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错误。
D、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题意,“绿色生活”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可以从减少污染、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绿色生活”的涵义、减少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B、飞船上氧气的的制造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氧气,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C、确定卫星的运行轨道没有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D、研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涂料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3.【答案】
【解析】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的说法是错误,化学是把双刃剑,只要要正确合理的利用化学就会造福人类,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4.【答案】
【解析】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高温煅烧石灰石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
【解析】解:、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玉石雕印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
【解析】解:、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A错误;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不能放回原试剂瓶,避免试剂污染,B错误;
C、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只需盖满试管底部,C错误;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可用湿抹布盖灭,D正确;
故选:。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室安全,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7.【答案】
【解析】解:、酒精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保持社交距离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D、配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答案】
【解析】解:根据题意,“病毒核酸检测”,是一个进行实验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
故选:。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正确。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错误。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正确。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正确。
故选:。
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探究习惯.
10.【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可能是含量较低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同学提出:“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同学提出:“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发热发光,故选项正确;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水是新物质,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
【解析】解:、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而不是白烟,故选项错误。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时产生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故选项错误。
故选:。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4.【答案】
【解析】解:、属于剧毒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
B、属于腐蚀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
C、属于爆炸品标志,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
D、属于节水标志,不是危险化学品标志.
故选D
根据标志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符合题意的选项.
本题通过警示标志考查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物质基础知识的积累.
15.【答案】
【解析】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水的化学式为,则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甲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不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
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B、根据水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甲烷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构成水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的构成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
【解析】解:、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而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够结合成分子,例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C、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7.【答案】
【解析】解:、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操作错误;
B、实验室中的药品多数有毒,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操作错误;
C、实验室的药品不能随意拿出实验室,故操作错误;
D、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中药品不能品尝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室的药品的使用原则进行分析;
D、根据加热固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
【解析】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造成试管受热不均破裂,故错误;
B、加热试管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C、熄灭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巴吹灭,故错误;
D、取用固体粉末,先使试管平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槽伸入试管,小心地缓缓立起试管送至试管底部,故正确;
故选:。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答案】
【解析】解:由于酒精的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不选;
试管外壁有水,会使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应选;
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灯芯的温度很低,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应选;
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会使液体喷出,但不会使试管炸裂;故不选;
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会使试管因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故应选。
试管向上倾斜,没有与桌面约成角,造成受热面积小,不会使试管炸裂;故不选。
故选:。
从酒精的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去分析解答;
从试管外壁有水,会使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去分析解答;
从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灯芯的温度很低去分析解答;
从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不会使试管炸裂去分析解答;
从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会使试管因受热不均引起炸裂去分析解答;
试管向上倾斜,没有与桌面约成角,造成受热面积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20.【答案】
【解析】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左右,故错误;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应垂直向上,故错误;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故正确;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可使试管平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故正确。
故选:。
根据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各不相同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1.【答案】水分子 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原子
【解析】解: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其符号为。
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其符号为。
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其符号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水分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原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打破试管;
腐蚀标签;
污染别的试剂;
发生火灾.
【解析】解: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打破试管.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
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污染别的试剂.
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发生火灾.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3.【答案】产生大量气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坩埚钳 陶土网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 光 热
【解析】解: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能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锌粒逐渐减少;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
点燃镁条时,镁条用坩埚钳夹持,因为生成物温度较高,故在实验台上放置一张陶土网;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镁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镁条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储存在镁条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故答案为:产生大量气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无色溶液变为红色
坩埚钳;陶土网;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光;热。
根据化学反应的现象来填写;
根据完成镁条燃烧实验的操作、实验现象、能量转化以及文字表达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
24.【答案】集气瓶 烧杯 胶头滴管 量筒 坩埚钳 和 灯帽
【解析】解:仪器为集气瓶;为烧杯;为胶头滴管;为量筒;为坩埚钳;
用于加热药品的仪器是酒精灯;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药匙;
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坩埚钳;
用于分离、过滤和导流液体的是漏斗;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
使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吹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原因有两个,一:酒精燃烧后,产物中有水,可使产物水挥发,避免水蒸气留在灯帽中,冷凝后聚集在灯芯上,不利于下次的点燃;二:平衡气压,避免下次使用无法打开;不存在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的原因。
故答案为:集气瓶;
烧杯;
胶头滴管;
量筒;
坩埚钳;
;
;
;
和;
;
;
;
;
灯帽;
。
熟记仪器的名称;
根据仪器的名称与用途来分析;
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5.【答案】小 小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石蜡固体小颗粒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对白烟的检验 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解析】解:用小刀能把蜡烛切下一小块说明蜡烛硬度小,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证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小;小;
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外焰、焰心,根据实验观察到与外焰接触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则能得出结论外焰的火焰温度最高,故答案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
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放一只烧杯,观察到烧杯的内壁有水雾产生,则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取下烧杯后立即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蜡烛燃烧产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综上得出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与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可以看出蜡烛燃烧的同时伴随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
根据燃烧时的现象结合燃烧的产物提出假设,白烟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答案为: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因蜡烛燃烧生产二氧化碳,并不能快速的散去,所以石灰水一定会接触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故答案为:;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对白烟的检验;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故答案为: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根据蜡烛火焰的分层及其温度来分析;
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根据白烟的成分以及验证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