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华南碧桂园学校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1.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的综合利用 B. 工业制氧气 C. 酒精挥发 D. 石油炼制汽油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取用粉状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铁丝在中燃烧 熄灭酒精灯
A. B. C. D.
3.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排放过多会引起酸雨
B.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D.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5.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B.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于制作防毒面具
C. 用碳素墨水来书写档案的主要原因是炭黑呈黑色
D. 和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6.硒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B. 硒元素与硫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硒离子的符号为 D. 硒原子中有个中子
7.胰蛋白酶是我国自主研发新冠疫苗的原料之一,其中一种胰蛋白酶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这种胰蛋白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 B. 该物质由碳、氢、氧、磷原子构成
C.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 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8.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可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B. 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乙和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D. 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9.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翁中收集的黑烟主要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B. 炉膛口的大小和瓮的高矮会影响炭黑的产量
C. 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D. 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的稳定性
10.甲、乙、丙、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的值是 B. 丁一定是化合物
C.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1.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观: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守恒观: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C. 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一氧化碳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为没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 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 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 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实验中试管产生气体,同时试管产生气体
D. 试管中的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
用等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是否用二氧化锰催化 利用足量的还原
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一定量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15.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
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碳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
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写出由点表示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如图所示,某小组收集了三瓶气体均为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分别加入体积的相应试剂,甲、乙立即塞紧瓶塞,丙敞口,均振荡一会儿。水的挥发忽略不计
振荡后,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仿照乙画出此时甲中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 ______ 。
16.在初中阶段,高锰酸钾主要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此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共有 ______ 种。
读作高锰酸钾,读作 ______ 。
二氧化锰除了作某些反应的催化剂外,实验室还可以用二氧化锰制取氯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的化学式为 ______ 。实验室要制取的氯气,则至少需要 ______ 的二氧化锰。
查资料发现锰酸钾受热也会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钾、二氧化锰、氧气。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7.持续防疫,化学助力。
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会升高。原因是:温度升高, ______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喷洒消毒液后,教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______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上学时,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______ 操作;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在室内不要喷洒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来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也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 ______ 。
18.煤的综合利用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煤的结构片段可知:煤的组成元素中除、、、外还含有 ______ 填元素符号。
焦化获得的焦炭可用使氧化铜还原为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用含氧化铜的铜矿石来炼铜,则理论上可以炼 ______ 铜。
煤的气化过程中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能节约煤炭资源,写出一种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方法: ______ 。
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燃烧,可发生反应:,煤中加入石灰石对环境的意义是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1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装置中的任意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_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图中装置和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相比,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若用装置作发生装置,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 ______填“”、“”或“”处。
若用图中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填“”或“”端进入。
小红同学用装置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______填序号。
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以下是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实验一、二、三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______;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是 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去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现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液体,询问老师后知道是上一组同学加入了桌面上的其中一种药品,因为上课,来不及做实验就离开了。已知它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中的其中一种。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判断该无色液体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步骤:取少量无色液体于试管中,通入 ______ 。 ______ ,说明该无色液体不是澄清石灰水。
步骤: ______ 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1.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和科学探究。
【实验活动一】甲、乙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广口瓶中空气体积为已扣除瓶塞和瓶中水所占体积。
Ⅰ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______ 。
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将燃烧匙中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并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量筒中。
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等到水不再进入广口瓶时,从量筒中取出导管记录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
甲同学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乙同学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Ⅱ仔细阅读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将上述实验过程的第一步补充完整。
红磷在瓶内燃烧现象是 ______ ,瓶底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 。
甲同学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乙同学测出的氧气的含量偏 ______ 填“大”或“小”。
导致甲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红磷的量不足
实验过程中,没夹紧弹簧夹
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甲乙两位同学又重复几次该实验,测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甲同学提出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做这个实验呢?
乙同学认为不行,原因是 ______ 。
【拓展延伸】甲乙两位同学查阅资料知道红色的铜丝也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根据此反应原理,他们猜想能否用铜丝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于是进行了实验活动二,装置如图。
【实验活动二】在由两个注射器和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空气,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冷至室温,读出残留的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仔细阅读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______ 。
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加热铜丝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煤的综合利用是通过煤干馏等方法将煤转化为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工业制氧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的运动导致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油炼制汽油是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取用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要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取用粉状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图中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图中只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
C、图中只有一种分子,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C正确;
D、图中含有两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
根据物质分类的微观判断方法来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
【解析】解:、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会形成酸雨,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不符合题意;
B、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
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升高会引起酸雨进行分析。、根据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进行分析;、根据空气中的各气体成分体积含量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空气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5.【答案】
【解析】解:、单质属于纯净物,不同碳单质的含碳量应相同,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有毒气体等,可以用于制作防毒面具,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用碳素墨水来书写档案,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和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和的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
B、硒元素与硫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正确;
C、硒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硒离子,正确;
D、硒原子中的质子数为,中子数不是,错误;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及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7.【答案】
【解析】解:、根据胰蛋白酶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磷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物质是由胰蛋白酶分子构成的,胰蛋白酶分子由碳、氢、氧、磷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不是“”,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胰蛋白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胰蛋白酶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胰蛋白酶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不是“”。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故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正确;
C、由乙和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和丙物质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故错误。
故选:。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结合反应的特点及物质的构成等进行分析。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9.【答案】
【解析】解:、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炉膛口的大小和瓮的高矮会影响炉膛氧气含量,会影响燃烧充分程度,进而影响炭黑的产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不是碳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的稳定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题意,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翁中收集的黑烟主要为炭黑可用于制墨,结合碳的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题意、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甲、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甲和乙反应生成丁,是化合反应,因此丁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
【解析】解: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 甲烷充分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大于 ,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能转化成一氧化碳,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
故选:。
A.化学反应过程中除有新物质生成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能转化成一氧化碳;
D.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的性质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2.【答案】
【解析】解:、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故正确;
B、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
C、、为没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无法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为干燥棉花,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处棉花不变色,故错误;
D、该装置的左半部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故正确;
故选:。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等知识的掌握,难度系数低。
13.【答案】
【解析】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不正确。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该选项正确。
C、实验中试管产生气体氢气,同时试管产生气体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D、试管中的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是:。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4.【答案】
【解析】解:、用等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A图象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至,故B图象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图象正确;
D、一定量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D图象错误;
故选:。
A、根据催化剂特点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D、根据一定量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因象。
15.【答案】单质 丙甲乙
【解析】解:点物质的化合价为,则对应的是单质。点对应氧化物,该物质中含有碳、氧元素,碳元素为价,氧元素化合价为价,物质的化学式为;
点是氧化物,碳元素为价,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甲中气压减小;乙中二氧化碳溶于石灰水中的水中,同时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乙中气压减小且比甲减小的更多;丙虽然使用石灰水,但是敞口放置,消耗二氧化碳后有空气进入,压强不变;所以振荡后,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
甲中气体只有二氧化碳,空气无法进入。且二氧化碳消耗的比乙少,则甲补充个以上的二氧化碳分子,如图。
故答案为:
单质;;;
丙甲乙;。
根据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明确化合价与化学式、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16.【答案】 三 锰酸钙
【解析】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为价,钾元素一般为价,则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为,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此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共有三种。
读作高锰酸钾,读作锰酸钾,则是锰酸根,则中读作锰酸钙。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反应后有、、,则中有、,是。
设要制取的氯气,至少需要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解得:
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三;
锰酸钙;
;;
。
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化合价原则分析回答;
根据化学式读出名称;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的化学式,根据制取氯气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需要二氧化锰的质量。
根据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以及催化剂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7.【答案】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分子在不断运动 过滤 : 验纯或检验其纯度
【解析】解: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会升高。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故答案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喷洒消毒液后,教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上学时,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故答案为:过滤;:;
在室内不要喷洒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来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也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故答案为:验纯或检验其纯度。
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根据预防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尽管简单易懂,但却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18.【答案】 将煤粉碎成煤粉后燃烧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产生
【解析】解:由煤的结构片段可知,煤的组成元素中除、、、外,还含有;
焦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设生成铜的质量为
;
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生成物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故可将煤粉碎成煤粉后燃烧。
由方程式可知,在煤中加入石灰石,燃烧时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产生。
故答案为:
;
;;
;
将煤粉碎成煤粉后燃烧;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产生。
根据煤的结构片段来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及计算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分析;
根据二氧化硫排放污染环境分析。
此题是对具体的能源利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并找到题目与所学信息的结合点,难度不大知识基础,但开放性较强。
19.【答案】长颈漏斗或锥形瓶、导管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能够溶于水 实验二
【解析】解:图中装置中的任意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或锥形瓶、导管。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或锥形瓶、导管。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图中装置和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相比,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若用装置作发生装置,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处。
故答案为: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若用图中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端进入。
故答案为:。
小红同学用装置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是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故答案为:。
实验一、二、三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能够溶于水;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是实验二细沙也能够防止炸裂集气瓶。
故答案为:能够溶于水;实验二。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小红同学用装置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是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答案】二氧化碳 无明显现象 取少量大理石放入试管,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液体 如有气泡产生则是稀盐酸,否则是蒸馏水
【解析】解:步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无色溶液不是澄清石灰水,则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步骤:若想区分稀盐酸和蒸馏水,由于稀盐酸中也含有水,则只能通过是否含有盐酸进行区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产生气体,而水不和大理石反应。则步骤可以是取少量大理石放入试管,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液体。预期现象和结论为:如有气泡产生则是稀盐酸,否则是蒸馏水。
故答案为:步骤;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
步骤:取少量大理石放入试管,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液体;如有气泡产生则是稀盐酸,否则是蒸馏水。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及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定,理解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1.【答案】检查装置气密性 产生大量白烟 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并降低瓶内温度 大 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不污染环境
【解析】解:【实验活动一】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上述实验过程的第一步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红磷在瓶内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另外还可以降低瓶内温度;
故答案为: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并降低瓶内温度;
甲同学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乙同学测出的氧气的含量为:,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大;
甲同学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偏小;
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进一步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实验过程中,没夹紧弹簧夹,导致部分气体逸出,进一步导致实验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
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进一步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导致部分气体逸出,进一步导致实验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实验与交流】
乙同学认为不行,原因是: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会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故答案为: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活动二】
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加热铜丝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不污染环境。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气密性好;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