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发现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阿伏伽德罗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木柴燃烧 C. 水结成冰 D. 花香四溢
3.空气成分中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稀有气体 C. 氧气 D. 氮气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倒持滴管
C. 量取液体 D. 加热液体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清澈的河水 C. 澄清石灰水 D. 冰水混合物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B. 酒精具有挥发性 C. 胆矾是蓝色晶体 D. 氮气难溶于水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B. 露天烧烤,享受美味
C. 公交出行,健康环保 D. 人走电断,安全节约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动植物的呼吸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C.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则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都可用于食品防腐
D.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则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______ ;
鱼在水中能生存,说明水中溶有 ______ ;
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 ______ 。
12.现有如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 ______ ;
用于取用固体粉末药品的仪器是 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使用的仪器是 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13.用下列描述的序号填空。
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固体;木炭能燃烧;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黑火药;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发出红光。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 ;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 ;
上述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 ;
上述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 ;
上述描述中属于用途的是 ______ 。
1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回答下列问题。
量取的液体时,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的体积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称量食盐时以下用游码,若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则实际所取的食盐的质量为 ______ ;
使用酒精时,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______ 扑盖;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______ ,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5.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中,要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应在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滴加 ______ ;
实验二中,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 ______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实验三中,在两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目的是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 ______ 的多少。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______ ;
若红磷熄灭后,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则倒吸入集气瓶的水量 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______ 。
17.图甲是教材中铁丝燃烧实验装置,图乙是明洋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所示实验中,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从瓶口向下 ______ 选填“迅速”或“缓慢”伸入集气瓶;
图乙所示实验中,二氧化锰起 ______ 作用;
图甲、图乙两个实验中都有 ______ 色固体生成;
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18.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标号为的仪器名称: ______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择字母序号;
反应的表达式是 ______ ;
某同学用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了,可能原因是 ______ ;
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
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图中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9.同学们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冒出,这些白烟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同学们在实验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白烟是二氧化碳;
猜想:白烟是水蒸气;
猜想: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查阅资料】
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甲所示,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 ______ 成立。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乙所示,烧杯内没有出现 ______ ,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不成立。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白烟如图丙所示,注意火柴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猜想 ______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订明其他猜想不成立,原因是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Ⅰ实验中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 。
Ⅱ烟的状态为 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故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Ⅲ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这一过程属于 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拓展提升】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线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并不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创立了原子论,所以错误.
B、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创立了分子学说,所以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所以正确.
D、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利用天平作为工具进行定量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所以错误.
故选C.
A、根据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判断.
B、根据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判断.
C、根据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判断.
D、根据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判断.
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2.【答案】
【解析】解:、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木柴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水结成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体,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的,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
【解析】解: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
故选:。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呈现不同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所以稀有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4.【答案】
【解析】解:、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吸取过液体的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放,防止腐蚀胶帽,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液体的取用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为基本要求。
5.【答案】
【解析】解:、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清澈的河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硫具有毒性,毒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酒精具有挥发性,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胆矾是蓝色晶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氮气难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7.【答案】
【解析】解:、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露天烧烤,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故B符合题意;
C、公交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人走电断,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已有的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氧气能支持燃烧,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该选项不正确。
B、动植物的呼吸都包含物质和氧气发生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都包含缓慢氧化,该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不一定发生化合反应,如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不正确。
D、只有浓度较高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不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如空气含有的氧气,但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
B、动植物的呼吸都包含物质和氧气发生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都包含缓慢氧化。
C、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D、只有浓度较高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会产生雾。不符合题意;
C、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0.【答案】
【解析】解:、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如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但无氧气参与,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因为该物质不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但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不一定都可用于食品防腐,还需要考虑该气体是否有毒、是否易得等。不符合题意;
D、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氧化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B、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1.【答案】水蒸气或 氧气或 氮气或
【解析】解: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的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氧气能支持呼吸,鱼在水中能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硝酸和氮肥中都含有氮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制造硝酸和氮肥需要含有氮元素的物质。空气中的氮气含有氮元素,所以说明空气中有氮气。
故答案为:水蒸气或;
氧气或;
氮气或。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胶头滴管 、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胶头滴管;
用于取用固体粉末药品的仪器是药匙,即仪器;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即仪器;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使用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即仪器、。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
根据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难度不大。
13.【答案】
【解析】解: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固体是物质的颜色和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将木炭粉碎是木炭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木炭能燃烧是木炭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发出红光。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木炭可制黑火药是描述木炭在生活中的用途。
故答案为:;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答案】小于 湿抹布 用水润湿
【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放平且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仰视读数,读数偏小。所以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的体积小于;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左盘物品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称量食盐使用砝码和游码,所以若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右盘,则实际所取的食盐的质量为;
使用酒精时,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灭火;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起到润滑作用,再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故答案为:小于;

湿抹布;
用水润湿。
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根据酒精灯失火的处理方法分析;
根据连接仪器对的操作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5.【答案】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水雾 氧气
【解析】解:实验一中,要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在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二中,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氧气具有助燃性,实验三中,在两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目的是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的多少。
故答案为: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水雾;
氧气。
根据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根据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红磷十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偏小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解析】解: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该反应的表达式为红磷十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若红磷熄灭后,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则倒吸入集气瓶的水量偏小。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故答案为:红磷十氧气五氧化二磷或。
偏小。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基本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7.【答案】缓慢 催化 黑 实验更简便,且能持续提供铁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铁丝燃烧更持久
【解析】解:为了避免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氧气,使氧气充足,铁丝能正常燃烧,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从瓶口向下缓慢伸入,缓慢伸入可防止氧气过多的受热膨胀逸出,现象更明显;
图乙所示实验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甲、乙实验中铁丝都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更简便,且能持续提供铁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铁丝燃烧更持久。
故答案为:缓慢;
催化;
黑;
实验更简便,且能持续提供铁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铁丝燃烧更持久。
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分析;
根据铁丝燃烧现象分析;
根据实验的特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试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 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解析】解:图中标号为的仪器名称是试管;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作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某同学用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了,可能原因是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步骤是: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故图中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故答案为:
试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
没有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19.【答案】 水雾 石蜡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固态 物理
【解析】解:【实验探究】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甲所示,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成立;故答案为:;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如图乙所示,烧杯内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同学们得出结论:猜想不成立;故答案为:水雾;
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白烟如图丙所示,注意火柴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猜想提供了证据,同时可证明其他猜想不成立,原因是石蜡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石蜡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
【反思与评价】
Ⅰ实验中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故答案为: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蜡烛燃烧产生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Ⅱ烟的状态为固态,故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答案为:固态;
Ⅲ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这一过程是石蜡蒸气冷凝而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拓展提升】、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蜡烛熄灭时容器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蜡烛熄灭后容器内仍有氧气,不全部为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D、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氧气浓度不足时,反应的量很少,释放的热量不能支持物质持续燃烧,故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物质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反思与评价】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烟的组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拓展提升】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图示信息来分析。
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山东省济南市新航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基础达标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