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练习1(第一、二单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B.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C. 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D. 化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2、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能量。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A. 酒精燃烧放热 B. 蜡烛燃烧发光 C. 煤燃烧火力发电 D. 电水壶通电放热
3、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 C. 进行实验 D. 获得结论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A.取用液体试剂 B.闻药品气味 C.验满氧气 D.检查装置气密性
5、实验基本操作练习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下面对实验操作要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打破试管底部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C.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
D.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6、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顺序,合理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容器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入盐酸,后加石灰石
C.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伸入液体中后捏胶帽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好酒精灯,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7、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氧气和氮气 伸入点燃的木条
B 氯酸钾和食盐 观看颜色
C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闻气味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A. A B. B C. C D. D
8、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0、木炭燃烧实验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现象是木炭红热 B.②中操作是将木炭迅速插入底部
C.③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对比①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11、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整理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B.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②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①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②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来做燃料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
①实验中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 ②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导致倒流入瓶中的水大于原空气体积的 ①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②实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连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A. A B. B C. C D.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铁生锈都包含有物质的缓慢氧化;②多种物质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烧匙中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④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氧气仍然是混合物
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试管中剩余固体最多有5种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3、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图如图所示。小科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B. 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 输出的氧气可作为燃料,用于切割金属;D. 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
1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 释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的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15、在容积为250mL 的集气瓶内装入如下图所示的水量,放入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往外冒出时,在水中盖上玻璃片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到①中木条不复燃,②中木条复燃。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
B. 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C. 图①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D. 图②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2.6%
16、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下列曲线正确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Ⅰ.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A.胶头滴管 B.试管 C.漏斗 D.量筒 E.烧杯 F.集气瓶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2)用于量取液体的容器是_______;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_______;
(5)需要垫加陶土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_____;(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
Ⅱ.某同学在实验室练习定量固体和液体取用操作时,由于操作不当出现下列问题,请你帮忙分析。
(7)先将甲物放在托盘天平左盘进行称量,再将乙物放在右盘进行称量,若两次都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游码读数相等,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是 。(填序号)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不能确定
(8)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所量液体的体积为3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填“>”“<”或“=”)14mL。
18、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学课题1时,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他物质来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他们选取了红磷、铁丝、硫粉、木炭等进行如下探究:
(1)甲同学首先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小兰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冷却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一点)。
(4)如图2所示,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A、B两瓶中同时燃烧,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
①若只打开止水夹a、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若只打开止水夹b、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③若同时打开止水夹a、b、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
Ⅰ.(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水在实验中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 仪器连接: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B. 铁丝燃烧: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C. 排水法收集气体:排出集气瓶中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D. 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E. 洗涤仪器:溶解某些药品
Ⅱ.(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编号)。
①啤酒 ②酸奶 ③二氧化碳 ④干净的空气 ⑤水 ⑥澄清石灰水 ⑦“农夫山泉”矿泉水
⑧过氧化氢溶液 ⑨液氧与氧气的混合物
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根据要求填空
(3)空气中有能够制造硝酸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
(4)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_______(填“大”或“小”),空气质量越好。空气污染物中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
(5)空气污染,雾霾频现。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 焚烧垃圾 B. 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C. 燃煤发电 D. 汽车尾气的排放
(6)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_。
20、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名称为 ___。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单选,填字母序号)。
A. 医疗急救 B. 食物防腐 C. 航天火箭 D. 气焊气割
(3)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 ___ 变化。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填标号)。
A. 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B.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 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
(5)写出合成尿素反应文字表达式(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___。
2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C、D是黑色的固体,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A→E: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通过___________过程。
22、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___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___________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为得出结论他还补做了实验。他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23、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
(2)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用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 )进入F中。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用D收集氧气,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___________放出时再收集。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4)铁丝在E中燃烧反应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5)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用B装置,还需将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把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气密性。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填序号)。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25、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
【实验】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_____。
(3)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
(4)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
(1)不能用硫磺代替红磷的原因是(写出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原理应用】兴趣小组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研究。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至露出白磷,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与图1比,图3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V1=220ml,V2=50ml,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拓展延伸】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4)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_____的变化趋势。
(5)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6)造成CD段变化的操作是_________。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该装置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19.6%。
说明: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起加速铁生锈的作用
(7)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课本实验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练习1(第一、二单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B.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C. 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 D. 化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等“低碳”出行方式,能减少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理念;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不符合“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理念;
C、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符合“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理念;
D、化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符合“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理念。
2、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能量。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A. 酒精燃烧放热 B. 蜡烛燃烧发光 C. 煤燃烧火力发电 D. 电水壶通电放热
【答案】D
【详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烛燃烧发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煤燃烧火力发电,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电水壶通电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 C. 进行实验 D. 获得结论
【答案】B
【详解】A、提出问题是在问题的思考上,进行初始化的提问,力求问题得到最原始的提问,不符合题意;
B、作出猜想是对于一个未知事物进行理论性上的猜想,以便于接下来进行情景的假设,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属于提出猜想,符合题意;
C、根据猜想和相关资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
D、根据相关资料和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A.取用液体试剂 B.闻药品气味 C.验满氧气 D.检查装置气密性
【解析】
A、液体药品取用,瓶塞需倒放,掌心对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图示不符,错误。
B、闻气体气味,不能直接闻,要用扇闻法,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需把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水中,拉动注射器,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实验基本操作练习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下面对实验操作要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打破试管底部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C.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
D.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答案】A
【详解】A、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染到试管中部内壁,造成药品浪费,影响实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顺序,合理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容器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入盐酸,后加石灰石
C.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伸入液体中后捏胶帽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好酒精灯,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故B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故C错误;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好酒精灯,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D正确;
故选D。
7、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氧气和氮气 伸入点燃的木条
B 氯酸钾和食盐 观看颜色
C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闻气味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分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点燃的木条熄灭,方法正确;
B、氯酸钾和食盐都是白色的固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方法错误;
C、二氧化碳没有气味,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闻气味能鉴别,方法正确;
D、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正确。
故选:B。
8、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的理解。
【详解】A、子火焰中的白烟仍然是石蜡蒸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故B不符合题意;
C、导管过长会使石蜡蒸气冷凝,影响实验结果,故C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然是石蜡蒸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
10、木炭燃烧实验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现象是木炭红热 B.②中操作是将木炭迅速插入底部
C.③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对比①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解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正确;
B、如果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燃烧生成的热和二氧化碳会将中上部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为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把加热至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错误;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正确;
D、①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③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对比①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故正确;
故选B。
11、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整理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B.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②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①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②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来做燃料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
①实验中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 ②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导致倒流入瓶中的水大于原空气体积的 ①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②实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连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详解】A、①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②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故A不正确;
B、①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②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来做助燃剂,故B不正确;
C、①木炭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补充了消耗的氧气的量,压强基本不变,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②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压强变化较小,导致倒流入瓶中的水小于原空气体积的,故C不正确;
D、①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炸裂,先预热,后集中加热;②实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连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铁生锈都包含有物质的缓慢氧化
②多种物质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烧匙中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④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氧气仍然是混合物
⑤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试管中剩余固体最多有5种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概念的辨析。
【详解】①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物质和氧气缓慢氧化的过程,属于缓慢氧化,①正确;
②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②不正确;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烧匙中红磷消耗完瓶内的氧气即可,当氧气消耗尽,红磷再多也不会继续反应,因此水面不会继续上升,③不正确;
④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的氧气中会混有稀有气体,因此仍然是混合物,④正确
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还有可能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有剩余,因此固体可能是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锰酸钾、氯化钾五种物质,⑤正确;
故选B。
13、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图如图所示。小科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B. 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 输出的氧气可作为燃料,用于切割金属
D. 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
【答案】C
【详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来保持氧气湿润,故A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可以作为燃料,故C错误;
D、该装置能够产生氧气,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故D正确。故选C。
1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 释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的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D、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主要是为了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在容积为250mL 的集气瓶内装入如下图所示的水量,放入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往外冒出时,在水中盖上玻璃片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到①中木条不复燃,②中木条复燃。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
B. 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C. 图①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0%
D. 图②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2.6%
【答案】C
【详解】A. ②收集氧气中混有部分空气,木条能复燃,说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正确;
B. 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正确;
C. 氧气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21%;图①实验中,集气瓶内开始存在75mL的水,则存在250-75=175mL的空气,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错误;
D.由C分析可知,图②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为,正确。
故选C。
16、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下列曲线正确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刚开始加热时,高锰酸钾还不分解,所以加热一段时间后二氧化锰质量才从零开始增大,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质量才从零开始增大,到高锰酸钾反应完全,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高锰酸钾质量的增加,二氧化锰质量会一直增加,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氧气质量的增加,二氧化锰质量才从零开始增大,故选项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Ⅰ.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A.胶头滴管 B.试管 C.漏斗 D.量筒 E.烧杯 F.集气瓶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2)用于量取液体的容器是_______;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_______;
(5)需要垫加陶土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_____;(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
Ⅱ.某同学在实验室练习定量固体和液体取用操作时,由于操作不当出现下列问题,请你帮忙分析。
(7)先将甲物放在托盘天平左盘进行称量,再将乙物放在右盘进行称量,若两次都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游码读数相等,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是 。(填序号)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不能确定
(8)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所量液体的体积为3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填“>”“<”或“=”)14mL。
【答案】(1)A (2)D (3)F (4)C (5)E (6)B (7)A (8)>
【解析】
【小问1详解】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填:A;
【小问2详解】量筒常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填:D;
【小问3详解】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故填:F;
【小问4详解】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漏斗,故填:C;
【小问5详解】需要垫加陶土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烧杯,故填:E;
小问6详解】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B;
【小问7详解】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先将甲物放在托盘天平左盘进行称量,再将乙物放在右盘进行称量,若两次都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游码读数相等,甲物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乙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是:甲>乙。故选A;
【小问8详解】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所量液体的体积为3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2.8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22.8mL,故倒出液体的体积>14mL。
18、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学课题1时,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他物质来代替红磷完成该实验。他们选取了红磷、铁丝、硫粉、木炭等进行如下探究:
(1)甲同学首先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小兰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冷却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一点)。
(4)如图2所示,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A、B两瓶中同时燃烧,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
①若只打开止水夹a、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若只打开止水夹b、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③若同时打开止水夹a、b、c,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3) ①. 消耗了瓶内的气体,使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②.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红磷量不足等
(4) ①. 水进入A瓶中 ②. 水不会进入B瓶中 ③. 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
④. 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空气中不与氧气反应,无法消耗氧气,所以无法用铁丝代替红磷;
【小问2详解】
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木炭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气体,占据了所消耗的氧气的空间,无法形成压强差,压强不变;
【小问3详解】
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变小,形成压强差,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测得氧气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红磷量不足等;
【小问4详解】
①若只打开止水夹a、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A瓶中;
②若只打开止水夹b、c,木炭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无法形成压强差,水不会进入B瓶;
③若同时打开止水夹a、b、c,红磷与木炭燃烧都消耗了氧气,只有木炭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两个集气瓶中。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
Ⅰ.(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水在实验中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
A. 仪器连接: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B. 铁丝燃烧: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C. 排水法收集气体:排出集气瓶中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D. 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E. 洗涤仪器:溶解某些药品
Ⅱ.(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编号)。
①啤酒 ②酸奶 ③二氧化碳 ④干净的空气 ⑤水 ⑥澄清石灰水 ⑦“农夫山泉”矿泉水
⑧过氧化氢溶液 ⑨液氧与氧气的混合物
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根据要求填空
(3)空气中有能够制造硝酸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
(4)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_______(填“大”或“小”),空气质量越好。空气污染物中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
(5)空气污染,雾霾频现。下列行为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 焚烧垃圾 B. 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C. 燃煤发电 D. 汽车尾气的排放
(6)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_。
【答案】(1)ABCDE (2)③⑤⑨ (3) ①. 氮气##N2 ②. 氧气##O2
(4) ①. 小 ②.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B (6)绿色出行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空气成分和防护。
【小问1详解】
A、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更方便仪器连接,故A符合题意;B、铁丝燃烧中集气瓶底部加水是防止实验时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B符合题意;C、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排出集气瓶中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故C符合题意;D、密闭容器中加水可以观察是否有水溢出来确定装置是否漏气,故D符合题意;E、洗涤仪器中加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故E符合题意;故选ABCDE;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水、液氧与氧气的混合物都是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其他成分都是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选③⑤⑨;
【小问3详解】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可以用来制造硝酸;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小问4详解】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导致酸雨;
【小问5详解】PM2.5是颗粒直径小于等于2.5毫米的微粒,A.焚烧垃圾的燃放C.燃煤发电D.汽车尾气的排放都会增加PM2.5的值;B.控制烟花爆竹不会导致PM2.5增加,故选B;
【小问6详解】改善空气质量,可以绿色出行。
20、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名称为 ___。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单选,填字母序号)。
A. 医疗急救 B. 食物防腐 C. 航天火箭 D. 气焊气割
(3)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 ___ 变化。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填标号)。
A. 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B.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 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
(5)写出合成尿素反应文字表达式(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___。
【答案】(1)氮气 (2)B (3)物理 (4)BD (5)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的气体成分: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则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名称为氮气。
【小问2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不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食物防腐,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故C不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故D不正确。
故选B。
【小问3详解】
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将他们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4详解】
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会排放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故A不正确;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污染性物质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故B正确;
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会排放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故C不正确;
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故D正确。故选BD。
【小问5详解】
合成尿素的反应为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和水,则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2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C、D是黑色的固体,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A→E: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
(3)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通过___________过程。
【答案】(1) ①. 木炭 ②. 二氧化硫
(2) ①. S+O2SO2 ②. C+O2CO2 ③. 化合反应 (3)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A、B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B是二氧化碳,E有刺激性气味且污染空气,E是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A是氧气,D是黑色的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则D是四氧化三铁。C是黑色的固体,C可与氧气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木炭。
【小问1详解】C是木炭,E是二氧化硫;
【小问2详解】A→E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A→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CO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3详解】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通过光合作用过程。
22、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___________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___________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为得出结论他还补做了实验。他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化学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3)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大,故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需要较长时间变浑浊,在呼出气体中则快速变浑浊,表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表明呼吸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表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更高,故实验③的目的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小问3详解】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那么应该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为空气和呼出气体,其它因素完全相同,故补充实验为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23、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
(2)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用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 )进入F中。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用D收集氧气,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___________放出时再收集。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4)铁丝在E中燃烧反应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5)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b (3) ①. 气密性 ②. A ③. D ④. 连续均匀
⑤.
(4)
(5)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处,若木条立即复燃,则氧气已满
【解析】
【小问1详解】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装置F类似排水集气法,应从b口进气,从a口排出水用于测定气体体积;
【小问3详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装置,故选A;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纯而不干燥,而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易有空气混入,降低纯度,故选D;因为放高锰酸钾时试管里本来就有一些空气,开始有气泡冒出时是试管里的空气,而不是纯氧气,要等空气排出后也就是气泡开始均匀持续的冒出后,表明装置中空气已排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4详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5详解】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处(这样才能保证氧气已满),若木条立即复燃且燃烧旺盛,则氧气已满。
2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用B装置,还需将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把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气密性。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填序号)。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长颈漏斗 (2)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KMnO4K2MnO4+MnO2+O2↑
(3)⑤①③②④ (4)AD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还需将该装置进行的改进是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故填:试管口塞一团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⑤检查装置气密性;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②把导管移出水面;④熄灭酒精灯,故填:⑤①③②④。
(4)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装置选A,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故填:AD。
25、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
【实验】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_____。
(3)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
(4)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答案】 ①. 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②. 氧化铜的质量仍然为0.2g ③.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④. 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⑤. 证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⑥.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解析】
【详解】[猜想]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⑴结论是猜想Ⅲ成立,即氧化铜作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步骤⑥结果是:氧化铜的质量仍然为0.2g。因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也不变,因此重复实验仍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故步骤⑦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⑵ 步骤①与步骤③控制变量是催化剂的加入, 对比可以说明氧化铜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速率。
(3)步骤⑦的目的:检验加入氧化铜前后过氧化氢有无变化,证明氧化铜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⑶ 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2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1)
(1)不能用硫磺代替红磷的原因是(写出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原理应用】兴趣小组同学用家用制氧机(如图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研究。该方法制得的氧气浓度如何?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来测定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至露出白磷,关闭止水夹a和b。此时,A中水进入到B中,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V1mL。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A中,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mL⑥计算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与图1比,图3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V1=220ml,V2=50ml,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拓展延伸】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4)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4)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_____的变化趋势。
(5)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6)造成CD段变化的操作是_________。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该装置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19.6%。
说明: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起加速铁生锈的作用
(7)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课本实验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①. S+O2SO2 ②. 减少污染 ③. 减小误差 ④. 77.3% ⑤. 温度
⑥.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大,使得装置内压强变大
⑦. 打开集气瓶和烧杯之间连接的开关
⑧.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消耗后, 容器中的气压减小, 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 水进入容器, 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详解】(1)不能用硫磺代替红磷的原因是硫磺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磺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 故填:S+O2SO2。
(2)与图1比,图3装置的优点是误差减小和污染减少。 故填:减少污染;减小误差。
(3)小组同学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故填:77.3%
(4)根据实验装置和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图可知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温度的变化趋势。
故填:温度。
(5)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5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大,使得装置内压强变大。
故填: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大,使得装置内压强变大。
(6)由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CD段压强增大,这是因为C点时集气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此时打开集气瓶和烧杯之间连接的开关,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液体进入集气瓶,造成气压变大。
故填:打开集气瓶和烧杯之间连接的开关。
(7)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课本实验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填: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