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声现象》巩固提升(含解析)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声现象》巩固提升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导致外面有很大的施工噪声,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个方法是有效的、合理的
A. 关闭教室窗户 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老师讲话声音再大一些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3分)中国的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古谱以“宫、商、角、徵、羽”五音组成,类似现代简谱中的“、、、、”。五音反映的声音特性是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音速
3.(3分)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生活现象是
A. 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B. 海边的人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C. 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 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马蹄声
4.(3分)年月日“天宫课堂”再次开课。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部不借助电子设备便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空间站内存在
A. 可见光 B. 空气 C. 紫外线 D. 红外线
5.(3分)近年来,许多城市都作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烟花爆竹会
A. 污染水源 B. 产生温室效应
C. 污染土壤 D. 污染空气、产生噪声,易引发火灾
6.(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
B.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C. 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
D. 我们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7.(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C. 医生用听诊器能听清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
D. 在教室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可以加强原声
8.(3分)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
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
C. 用超检查发热病人的身体情况,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是为了多次测量减少误差
9.(3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噪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 植树造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声的速度变大
D. 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10.(3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初中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
B.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
C. 课桌上的笔落到地上用时约为
D.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11.(3分)(2021-2022 东西湖期中)以下实验中不能闸述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A. 用塑料尺划过木梳,木梳发出声音
B. 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感觉到音叉的振动
D.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
12.(3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大弦”、“小弦”指的是琵琶中最粗的和最细的弦.弦的粗细会影响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没有影响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
13.(4分)笛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悠扬的笛声是由于空气______而产生的,我们能辨别笛声和琴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如图所示的标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是在______处控制噪声.
14.(4分)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15.(4分)声音能在各种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在______中传播速度最慢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部分声波会被障碍物的表面______回来,这样的声波叫做______。
16.(7分)年月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
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 ______ 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 ______ 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 ______ 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发动机的轰鸣声属于 ______ 填“乐音”或“噪音”.
若不计飞机质量的变化,当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时,其机械能的增加量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跑道对飞机的支持力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飞机的重力;当腾空加速上升时,其机械能的增加量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此时飞机受力 ______ 填“平衡”或“不平衡”.
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 ______ 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 ______ 填物态变化过程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 ______ 热过程.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 ______ ,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为了减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飞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金属构成,已知甲、乙按质量比:混合后的密度与甲、乙按体积比: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 若该合金部件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则该合金部件中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
17.(4分)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8.(4分)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6分)小丽同学《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紧贴音叉。

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若该实验过程在真空中完成,则小丽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刚才的现象。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____________,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 。
20.(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时“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请你将上面材料中、、、等处补上恰当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从该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应该在______以内,声具有______。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
21.(12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一定的速度远离山崖匀速直线行驶,如图所示,汽车在离山崖的处鸣笛,当汽车行驶至离山崖的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
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时间间隔多久?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22.(12分)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23.(12分)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24.(12分)一辆汽车驶向山崖隧道,在离山崖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25.(12分)小明在空旷的山谷里向对面的山崖大喊一声,经过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请计算出小明与对面山崖之间的距离。
26.(12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月份,我市中心城区出现输入病例引发的新冠疫情,为及时控制疫情,各县市派出医疗人员增援中心城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如图所示,有一支医疗队伍乘坐的专车总长为,以的速度匀速行驶,途中车上一医护人员通过计时观察发现自己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求:
该隧道的长度;
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专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的大桥时,该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关闭教室窗户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2.【答案】B;
【解析】解:古谱以“宫、商、角、徵、羽”五音组成,类似现代简谱中的“、、、、”,是指声音的高低不同,即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故五音反映的声音特征是音调。
故选:。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3.【答案】A;
【解析】解:、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正确;
、海边的人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耳,故错误;
、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耳,故错误;
、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马蹄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错误。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逐项分析利用的物体知识进行作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础题。
4.【答案】B;
【解析】解: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部不借助电子设备便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空间站内存在空气。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解:从生成物以及产生的声音来看,燃放烟花爆竹主要的危害有:污染空气、产生噪声、易引发火灾,而其他方面的危害,如“、产生温室效应”、“、污染土壤”相对非常微弱,而“、污染水源”就谈不上了。
故选:。
燃放烟花爆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危害,例如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在放烟花爆竹的时候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一、空气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另外还形成城市烟雾,影响可见度;并且会形成硝酸小液滴,也产生酸雨。当然,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不止产生这两种有害的气体,像没有燃尽的火药以及剩下的灰尘都是一种污染。由此可见,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所释放的有害物质给空气造成污染。
二、噪音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燃放烟花爆竹所发出的噪音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它不但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等。
根据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内容,我们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
本题用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现象进行切入,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同学们做题时要发散思维,综合分析,进行全面总结。
6.【答案】D;
【解析】解:、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后,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即消失,故A错误;
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B错误;
C、超声波属于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故C错误;
D、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利用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不同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赫兹到赫兹;
声音的传递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它是由发声体来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此类题目是考查多个声学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关声学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安装噪声检测仪只能检测出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错误;
、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错误;
、医生如果不用听诊器,无法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分散了,响度变小了,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而不是提高音调,故错误;
、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上听起来响亮,是因为操场和教室离都能产生回声,但只有屋子里产生的回声才能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故正确。
故选:。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
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
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属于基础题。
8.【答案】D;
【解析】解:、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说法正确。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蒸发时吸收手的热,故B说法正确。
C、用超检查发热病人的身体情况,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说法正确。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是为了获取人在不同时段时的体温信息,不是减小误差。故D说法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测体温的目的。
9.【答案】C;
【解析】解:、噪声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所以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大,故C正确;
D、低于的声波是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控制噪声可以从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低于的声波是次声波.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点、声速和声音的三大特征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解:、初中生的大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故不符合实际;
、课桌到地面的距离约为,课桌上的笔落到地上用时约为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故符合实际。
故选:。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1.【答案】D;
【解析】略
12.【答案】B;
【解析】解:弦乐器发声是靠琴弦的振动,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会影响振动的频率,故弦粗细不同,在弹奏中主要影响的是其发出声音的频率,从而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故选:。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对于弦乐器来讲,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会影响振动的频率,从而影响音调的高低。
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道弦乐器频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3.【答案】振动;音色;声源;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 (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14.【答案】
; 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主要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及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在计算海底深度时,要注意区分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海底深度的关系。

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由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有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故答案为:; 月亮与地球之间有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答案】真空 固体 反射 回声;
【解析】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样的声波叫作回声。
故答案为:介质;固体;反射;回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6.【答案】振动;空气;响度;乐音;等于;小于;大于;不平衡;凝固;凝华;放;变大;8:3;2:3;
【解析】解:
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与飞机距离越来越近,所以响度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
现场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发动机的轰鸣声是他们想听到的声音,所以属于乐音.
若不计飞机质量的变化,当在水平跑道上加速滑行时,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加,所以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加速滑行时,飞机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飞机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对飞机产生升力,使得跑道对飞机的支持力小于飞机的重力;
当腾空加速上升时,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所以其机械能的增加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由于飞机运动状态在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飞机受力不平衡.
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结冰属于凝固过程;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飞机表面附有冰后,破坏了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变大,影响飞机飞行的稳定性和飞行员操作困难;
①由题知,甲、乙按质量比:混合时,,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密度:,
甲、乙按体积比:混合时,,
由密度公式可得混合后密度:,
混合后的密度相等,所以:,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
②合金部件比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即,
使用合金和传统上使用甲制作该部件的体积应相等,所以,
由密度公式有:,
解得:.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响度;乐音;
等于;小于;大于;不平衡;
凝固;凝华;放;变大;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环保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由此分析地面对飞机的支持力;
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根据密度公式,由按不同质量比和体积比混合后的密度相等计算两金属的密度比;
该合金部件比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由此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甲乙质量比.
本题以国产大飞机为情景考查了声、力、热的有关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特点是第问的比值计算要细心,易出错.
17.【答案】不同;音色;响度;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影响响度的有关因素。
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
18.【答案】音调 ; 音色 ;
【解析】解: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该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19.【答案】乒乓球被弹起;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能;
温度;快;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掌握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不会达到相同的结果.因为真空中没有空气;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在真空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发声,小球就不会弹起,处于静止不动,所以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故答案为:乒乓球被弹起;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能;温度;快;。
20.【答案】凝固 熔化 晶体 音调 次声波 20 能量;
【解析】解:“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
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应是:音调
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左右。
因为声波能够把内脏振坏,所以声波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晶体;音调;次声波;;能量。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在之间,超声是指高于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的声音;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能产生共振现象;声音具有能量。
该题考查了凝固、熔化、晶体、次声波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21.【答案】;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等于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加上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由公式可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22.【答案】解:
(1)由v=,可得,在t=1.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t=10m/s×1.2s=12m,
声音传播的距离:
=t=340m/s×1.2s=408m,
设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s,
则:2s=+=12m+408m=420m,
解得:s=210;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
s′=s-=210m-12m=198m。
答:(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210m;
(2)此时汽车距山崖198m。;
【解析】
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前方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的速度已经前行了,根据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距离的倍,据此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的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前方山崖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该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距离的倍。
23.【答案】解: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
t=×4s=2s,
由v=可得,这处海底深度:
h=vt=1500m/s×2s=3000m。
答:这处海底深度是3000m。;
【解析】
知道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可求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根据求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海底的传播距离即为此时海底的深度。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
已知鸣笛处距离山崖s=445m,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的距离=40m,
根据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
=2s-=2×445m-40m=850m,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时间(即车行驶的时间):
t===2.5s,
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
===16m/s。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6m/s;
【解析】
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车距山崖距离的倍减去车行驶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速度。
该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是考查利用回声测距离,本题的难点是计算声音通过的距离,知道是声音传播的时间与汽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5.【答案】解:
声音从小明传到山崖的时间:
t=×1s=0.5s,
由v=得小明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s=vt=340m/s×0.5s=170m。
答:小明与对面山崖的距离是170m。;
【解析】
小明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该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6.【答案】;
【解析】
知道人过隧道的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该隧道的长度;
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度加上专车长度,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该车完全在大桥的路程等于大桥长与该车长之差,根据公式便可计算出该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本题要注意的是:该车完全在桥上所走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之差,该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是隧道长与车身长之和,易错点。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9月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三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