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综合复习卷(一)(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综合复习卷(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符合“关爱生命”这一主题的是(  )
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
B.为了健康饮食,生活中常采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为预防可燃性气体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
D.为减少热量散失,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
2.下列做法不能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  )
A.加高工厂烟囱,消除有害废气污染
B.纸张双面打印,节约森林资源
C.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D.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垃圾污染
3.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被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AHSJ+31.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31.tif" \* MERGEFORMATINET
(第3题)
A.原子序数为34
B.在人体内以单质形式存在
C.质子数为34
D.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4.脯氨酸(化学式为C5H9NO2)可以催化不对称有机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明星分子。下列有关脯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
A.由4种非金属组成
B.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C.一个脯氨酸分子中含有17个原子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5.下列涉及试管使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AHSJ+27.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2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AHSJ+28.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2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AHSJ+29.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2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AHSJ+30.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30.tif" \* MERGEFORMATINET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 D.倾倒液体
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及对应化学知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加热盛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进行封口 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固性
B 准备篝火晚会时,将木材架空再引燃 增大氧气浓度有利于燃烧
C 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高温使可溶性Ca2+、Mg2+转化为难溶性物质而沉淀
D 为防止铝制品腐蚀,需用钢丝球反复擦洗铝制器皿表面的污垢 打磨除去表面杂质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水分子的数目减少
B.明矾可降低硬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
C.自来水是纯净物
D.可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蒸馏水和氯化钡溶液
8.下列对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物质
A 氧化物 氯酸钾、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
B 金属材料 纯金属、合金
C 化石燃料 煤、汽油、天然气
D 人体内必需元素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害元素
9.以天然气和水为原料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AHSJ+33.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33.tif" \* MERGEFORMATINET
(第9题)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水的质量之比为16?36
10.学习化学要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糯米酿酒、烧制陶瓷、金刚石加工成钻石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B.稀盐酸和稀醋酸中含有不同酸根,故它们化学性质有差异
C.向盛有饱和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振荡后硝酸钾消失
D.澄清的石灰水与纯碱溶液的反应没有体现出碱溶液的共性
11.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将80 ℃热水没过固定在c处的白磷,使水面低于“INCLUDEPICTURE"AHSJ+35.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35.tif" \* MERGEFORMATINET ”形铜片的下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m端或n端通入氧气均能看到a处白磷燃烧
B.瓶中80 ℃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
C.该实验不能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涉及的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INCLUDEPICTURE"AHSJ+36.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36.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1题) INCLUDEPICTURE"AHSJ+34.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34.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2题)
12.50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降温到20 ℃时,现象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烧杯a、b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B.从50 ℃降温到20 ℃,烧杯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50 ℃时,烧杯a中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比烧杯b中物质的溶解度小
D.烧杯b中的物质溶解度可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INCLUDEPICTURE"AHSJ+38.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38.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3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为碳替代(47%)、碳减排(21%)、碳循环(17%)、碳封存(15%)。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文章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
(2)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由图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B.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C.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杜绝碳排放
(4)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分)如图为裴老师设计的CO还原Fe2O3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已知: HCOOHCO↑+H2O(甲酸的沸点为100.5 ℃,浓硫酸的沸点是338 ℃。装置A中右侧注射器内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中和实验结束后装置A试管中剩余的酸。)
INCLUDEPICTURE"中考换J+11.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中考换J+11.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4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照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在D处的万用瓶中装满水,然后推A处的任意一支空注射器,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写出B中球形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万用瓶里澄清石灰水的液面下降到安全刻度线处,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球形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用磁铁将黑色粉末吸引迁移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若黑色粉末全部是铁粉,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中D处万用瓶的作用是________。
a.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b.收集尾气CO,防止污染空气
c.可准确的知道开始加热氧化铁的时间
d.方便安全地处理瓶内尾气
15.(6分)钛白粉是一种建筑涂料。工业上可利用生产钛白粉时生成的副产品FeSO4和含H2SO4的废液生产Fe2O3,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二改新+3.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二改新+3.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5题)
(1)设备1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设备2中,Fe2(SO4)3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备3中得到Fe(OH)3固体的操作包括________、洗涤、干燥等,若要检验Fe(OH)3已洗涤干净,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____________。
(4)设备4中Fe(OH)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另一种氧化物为__________。
16.(6分)兴趣小组探究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向5 mL 5%的H2O2溶液中误加入了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小组同学对此展开如下探究,邀你一起参与:
【探究一】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加快作用?
猜想:1.可能是H2O;2.可能是Fe3+;3.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同学们经分析一致认为猜想1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2。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pH对Fe3+催化H2O2分解的影响
小组同学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在不同pH环境下催化分解相同浓度H2O2溶液,得到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时间”曲线如图1所示:
INCLUDEPICTURE"AHSJ+41.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4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AHSJ+42.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化R安徽\\AHSJ+42.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6题)
(1)结合图1,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思与评价:①同学们认为,若探究氯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其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②市售H2O2溶液中常添加一定的硫酸,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探究三】探究含相同浓度Fe3+、Cu2+的不同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小组同学分别测定含相同浓度Fe3+、Cu2+的不同溶液在相同pH环境下催化分解相同浓度H2O2溶液,得到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时间”曲线如图2所示:
(1)据图2分析,能说明Cl-也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数据能否说明Fe3+比Cu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改进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分)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 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 gNH3。
(1)用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________g。
(2)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一、1.C 2.A 3.B 4.C 5.C 6.C 7.A 8.B
9.D 10.A
11.C 点拨:从m端或n端通入氧气均能使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看到a处白磷燃烧,A正确;热水可以提高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温度,同时隔绝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B正确;观察到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错误;实验中a处白磷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D正确。
12.A 点拨:20 ℃时,烧杯a、b中均没有固体未溶解,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A错误;从50 ℃降温到20 ℃,烧杯a中未溶解的物质溶解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正确;50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烧杯a中的物质未完全溶解,烧杯b中的物质完全溶解,所以50 ℃时,烧杯a中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比烧杯b中物质的溶解度小,C正确;从50 ℃降温到20 ℃,烧杯b中始终未有晶体析出,无法判断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也可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正确。
二、13.(1)碳替代
(2)CO2+2NaOH===Na2CO3+H2O
(3)B
(4)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14.(1)D中产生气泡,且水被压入E中烧杯内
(2)3CO+Fe2O32Fe+3CO2
(3)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不纯的一氧化碳而引起爆炸
(4)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5)abcd
15.(1)升高
(2)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3)过滤;BaCl2溶液(合理即可)
(4)水(或H2O)
16.【探究一】猜想:Cl-
分析:过氧化氢溶液中本身就含有水分子
实验方案: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 mL 5%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FeCl3和NaCl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二】(1)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pH范围内,pH值越大催化分解H2O2速率越快
(2)①化学性质
②作为稳定剂,减缓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速率(合理即可)
【探究三】(1)相同时间内加入相同浓度的CuCl2溶液比CuSO4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时,装置内压强大
(2)不能。改进方案:取相同体积含相同浓度Fe3+、Cu2+的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再向CuCl2溶液加入适量NaCl固体,使CuCl2和NaCl混合溶液中Cl-浓度与FeCl3溶液中Cl-浓度相同,重新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17.(1)20
(2)解:设15 g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
132                34
   x                3.4 g
= x=13.2 g
硫酸铵的质量分数=×100%=88%
因为88%<94.3%,所以该样品不合格。
答:该样品不合格。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初中日语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择题集训卷四(含答案)

下一篇:期中阅读理解过关练习-英语四年级上册人教新起点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