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2.2 汽化和液化》同步强化训练(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2.下面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冰冻的衣服晾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3.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是由于( )
A. 室内的灰尘落到了镜片上 B.室内的水蒸气落到了镜片上
C.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 D.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凝固
6.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7.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氮气、氧气和氢气的沸点分别为:-196 ℃、-183 ℃和-253 ℃。将三种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98 ℃,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
A.氢气、氧气、氮气 B.氧气、氮气,氢气不液化
C.氢气、氮气,氧气不液化 D.氢气、氧气,氮气不液化
8.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水珠都在玻璃片a、b的上表面 B.小水珠都在玻璃片a、b的下表面
C.小水珠在玻璃片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小水珠在玻璃片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9.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水的情景。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生成,其中a、b两位置中有一处“白气”较淡。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淡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淡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淡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淡
10.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11.如图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空气中的浮尘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13.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
1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1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从水管内渗出来的
二.填空题(共30分)
16.医院氧气瓶中的氧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在常温下对氧气_____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_____后储存在氧气瓶中。
17.一次性打火机里的丁烷,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打火机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___(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汽化时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1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而形成的。
【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形成水蒸气,接触塑料薄膜后形成水,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21.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窗玻璃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夏天,小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2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到______ 的房间壶嘴的上方______较多,判断出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5题图
23.小华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拉动活塞,发现液态乙醚“消失”了。乙醚“消失”的真正原因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要让液态乙醚重新出现,只需 (选填“外拉”或“压缩”)活塞,此时注射器的温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 (选填“上升”或“下降”)。
24. 寒冬,戴眼镜的人从 走到 (以上两空均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会出现水雾,导致看不清东西。此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5.如图所示,在“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
三.解答题(共40分)
26.(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____。
(3)当水的温度升高到88 ℃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____℃。
次数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8 89 90 91 92 92 92 92
(4)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____现象形成的。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10分)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或“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选填“铁夹”或“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如果要使金属盘底部更容易出现水滴,你的办法是 .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①蒸笼蒸馒头 ②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4)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 ,水的沸点 .
28.(12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进行了猜想并设计了实验方案。
【提出猜想】
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进行实验】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图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
【分析论证】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 。
(2)这四次实验中,实验 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实验D可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填序号)
(3)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拓展应用】
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地面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军发现当放水少的杯中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是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选填“有关”或“无关”)。
29.(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内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如图,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是一种在常温下极易汽化的液体,它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的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①,变成蒸气并从空气中吸收内能。
B.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内能传递给冷水并液化成液态制冷剂。
制冷剂依此过程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1)给短文中的①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 。
(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 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
(3)在循环过程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4)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中的内能不断地“搬运”至 (均选填“空气”或“水”)中。
(5)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 (选填“沸点低”或“沸点高”)的物理性质。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C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2.下面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C )
A.冰冻的衣服晾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3.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D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B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是由于( C )
A. 室内的灰尘落到了镜片上 B.室内的水蒸气落到了镜片上
C.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 D.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凝固
6.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C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7.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氮气、氧气和氢气的沸点分别为:-196 ℃、-183 ℃和-253 ℃。将三种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98 ℃,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B)
A.氢气、氧气、氮气 B.氧气、氮气,氢气不液化
C.氢气、氮气,氧气不液化 D.氢气、氧气,氮气不液化
8.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小水珠都在玻璃片a、b的上表面 B.小水珠都在玻璃片a、b的下表面
C.小水珠在玻璃片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小水珠在玻璃片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9.如图所示是用水壶烧水的情景。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生成,其中a、b两位置中有一处“白气”较淡。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淡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淡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淡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淡
10.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11.如图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空气中的浮尘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13.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4 )
【答案】D
1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D )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1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夏天自来水管的外壁有一层小水珠,这是从水管内渗出来的
二.填空题(共30分)
16.医院氧气瓶中的氧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它是通过在常温下对氧气_____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_____后储存在氧气瓶中。
【答案】液态 压缩体积 液化
17.一次性打火机里的丁烷,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打火机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________(选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汽化时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压缩体积 冷 吸收
1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而形成的。
【答案】汽化 低 液化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形成水蒸气,接触塑料薄膜后形成水,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 液化 放出
2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答案】液化 放出 水蒸发吸热
21.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窗玻璃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夏天,小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答案】液化 外侧 内侧
2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到______ 的房间壶嘴的上方______较多,判断出______房间的气温较高
【答案】.甲 “白气” 乙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5题图
23.小华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拉动活塞,发现液态乙醚“消失”了。乙醚“消失”的真正原因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要让液态乙醚重新出现,只需 (选填“外拉”或“压缩”)活塞,此时注射器的温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 (选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汽化 压缩 上升
24. 寒冬,戴眼镜的人从 走到 (以上两空均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会出现水雾,导致看不清东西。此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寒冷的室外 温暖的室内 液化
25.如图所示,在“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
【答案】汽化 较低 液化
三.解答题(共40分)
26.(8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__A处向上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____。
(3)当水的温度升高到88 ℃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__92__℃。
次数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8 89 90 91 92 92 92 92
(4)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____现象形成的。
【答案】(1)A处向上 (2)78℃ (3)92 (4)液化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10分)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或“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选填“铁夹”或“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如果要使金属盘底部更容易出现水滴,你的办法是 .
(3)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①蒸笼蒸馒头 ②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4)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 ,水的沸点 .
【答案】(1) 酒精灯及其火焰 铁圈 (2) 汽化 液化 在金属盘中放冰块,降低金属盘的温度 .(3) 升高 ① (4) 降低 降低
28.(12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进行了猜想并设计了实验方案。
【提出猜想】
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进行实验】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图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
【分析论证】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 。
(2)这四次实验中,实验 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实验D可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填序号)
(3)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拓展应用】
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地面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军发现当放水少的杯中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是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分析论证】(1)缺少变量,无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与哪个因素有关 (2)A ③ (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拓展应用】不正确 没有控制水的质量相同 无关
29.(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
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内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如图,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制冷剂是一种在常温下极易汽化的液体,它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的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
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①,变成蒸气并从空气中吸收内能。
B.制冷剂经过蒸发器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内能传递给冷水并液化成液态制冷剂。
制冷剂依此过程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1)给短文中的①处补写上适当的物态变化: 。
(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部件 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
(3)在循环过程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在冷凝器中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4)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 中的内能不断地“搬运”至 (均选填“空气”或“水”)中。
(5)根据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管中的“制冷剂”应具有 (选填“沸点低”或“沸点高”)的物理性质。
【答案】 (1)汽化 (2)D (3)降温 (4)空气 水 (5)沸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