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下列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3分)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个别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 影响人们休息的广场舞音乐是噪声
C. 地震时,检测仪接收到的是超声波
D. 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3.(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C.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说明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作为声源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3分)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 烛焰的虚像 B. 烛焰的正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烛焰的实像
5.(3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6.(3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则折射角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等于
7.(3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两角相等,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 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像越小
D. 在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8.(3分)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 凸面镜 B. 凹面镜 C. 凹透镜 D. 凸透镜
9.(3分)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0.(3分)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5厘米 B. 8厘米 C. 10厘米 D. 15厘米
11.(3分)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为透镜的主光轴,是透镜光心,双箭头和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道过透镜之后与交于点,光线通过透镜之后与交于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 B.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小于焦距
C. 透镜是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 D.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大于焦距
12.(3分)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B. 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3.(4分)有四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四次测量记录是:、、、。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
14.(4分)如图是测小石块的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____,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 ,如果某同学测小石块的体积时把左、右两图的操作顺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5.(4分)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如图丙小明在圆心点大喊一声,经过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圆形凹坑的直径为______ 。
16.(4分)我们应该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高声喧哗,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会产生______污染,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是“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_;后两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4分)年月日,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进行了第二次“天宫授课”,他们的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以 ______为载体传回地球,我们根据 ______的不同来分辨他们的声音。
18.(4分)学完光学的知识后,小明将所学的各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虚实和成像原理进行整理: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放大镜成像,其中成实像的有______;成虚像的有______;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______;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_。填序号
19.(4分)如图所示为叶脉上的露珠,图中,透过露珠看到叶脉变大了,露珠相当于一个 ______;图中,透过露珠看到远处的庄稼和蓝天白云的倒立、缩小的 ______像。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0.(6分)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光线,请你画出入射光线。
21.(6分)老师为做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小明拍摄如甲图所示的照片。小明为分析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图,其中点代表平面镜前蜡烛,代表照相机中成像时底片相当于光屏的位置。请你画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及经过照相机镜头在底片成清晰像的光路图。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22.(12分)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______。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______、______。
23.(12分)张奶奶家的堆柴屋是用塑料薄膜作顶的(如图所示),一个雨过天晴的正午,张奶奶家柴屋里的柴草突然着火了.小明和村里的人们一起及时赶到,迅速将火扑灭.可谁是纵火犯呢?小明决定当一次侦探.分析了事故现场后,小明一拍脑门说道:“原来是它!”你知道纵火犯是谁吗?谈谈你的看法.
五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4.(6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两物块、一枚细针。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______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将物块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______观察到物块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与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_____。
小明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______关系。
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绕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应绕点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25.(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运用了该成像规律。
实验后发现,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多个小组测出的像距不同,原因可能是 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小王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已经承接到清晰放大的像,这时他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另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六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6.(6分)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如图所示,用、两刻度尺测量同一长方体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__不正确两空均选填“”或“”,木块的边的长度为__________。

如图甲所示,彩虹桥桥面距湖面米,它的“倒影“距桥面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从墙上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则挂钟现在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饮驴图,画配诗《题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水中嘴对嘴”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其中的“水中嘴”是另一个“嘴”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速度之比为:,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内共振动了次,我们__________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如图所示,射向平面镜的一束光经镜面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射出,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辅助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
、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所以错;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错;
、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错;
、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
故选:。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答案】B;
【解析】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错误;
、根据噪声的概念,广场舞音乐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正确;
、地震发生时,同时产生次声波,地震检测仪接收到的是次声波,故错误;
、不同的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的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声音的特征,难度不大,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3.【答案】A;
【解析】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指的是音调的高低,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发声的音调就越高。唱歌中音调越高,要求声带振动越快,但人的声带很难长时间保持高频率振动,所以后面就会出现唱不上去的情况,故正确;
、风在吼是空气振动发声,马在叫是马的声带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河水振动发声,说明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作为声源,故正确;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是靠超声波的巨大能量将小石头震碎,该事例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正确;
故选:。
真空不能传声;
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超声波的应用:①回声定位;②声呐;③超;④超声波去除结石;⑤超声波清洗零件;⑥超声波焊接器等。
本题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对概念的理解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小孔成像是实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从烛焰顶端射出的光线经小孔照射的下方,从烛焰底端射出的光线经小孔照射的上方,所以像是倒立的,故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故错误,正确。
、由于三角形的小孔很小,会出现小孔成像现象,如果三角形的孔很大,才会看到三角形的光斑,故错误。
故选:。
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跟小孔的形状无关,只要是小孔很小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小孔成像特点和小孔的特点,是比较简单的习题。
5.【答案】B;
【解析】解: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不正确;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背光一侧形成的暗区域,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
C.放大镜把字“反大”是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不正确;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不正确。
故选:。
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激光准直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改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A;
【解析】解:根据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入射角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
故选:。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明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同或同种介质但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故错误;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先有入射,才会有反射,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而不取决于物体离镜子的远近;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会增大,故正确。
故选:。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进入不同的介质或介质不均匀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平面镜成像,折射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8.【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则该镜片是凹透镜。
故选:。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
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的辨别: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9.【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错误;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正确;D.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因此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错误。故选。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解:由图中可知,双箭头和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经透镜的作用后光线会聚,由此可判定此透镜为凸透镜;
因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而光线如果不发生折射,将射向的外侧,又因为不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所以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一定在焦点的左侧,所以此时小于焦距;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而光线如果不发生折射,将会偏离主光轴射出,又因为不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所以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一定在焦点的右侧,所以此时大于焦距。
故选:。
根据光线经透镜后会聚的特点,可判定此透镜为凸透镜,再根据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可知点在焦点的左侧,然后即可判定和焦距的关系。
此题首先根据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情况,确定出该透镜的类型,然后再根据光线会聚的特点与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作比较,然后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2.【答案】D;
【解析】解:、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故正确;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正确;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故选:。
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13.【答案】0.1 ; 18.82 ;
【解析】解:
从;;;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这本作业本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对于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从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可得刻度尺的分度值;
对于给出的数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14.【答案】5mL;35;偏大;
【解析】略
15.【答案】振动 真空 2040;
【解析】解: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虽然闹钟仍在响,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

由得从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

圆形凹坑的直径:

故答案为:振动; 真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求出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单趟时间,再利用求从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进而求出直径。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求出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单趟时间是关键。
16.【答案】噪声 响度 音调 ;
【解析】解: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所以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会产生噪声污染。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特别大,因此指声音的响度。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是“高”、“低”指的是音调。
故答案为:噪声;响度;音调。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本题综合考查了噪声的产生、乐音三个特征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电磁波 音色;
【解析】解:真空不能传声,他们的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因为不同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古答案为:电磁波;音色。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电磁波的应用和声音特性的判断,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8.【答案】①③④ ; ②⑤ ; ① ; ② ; ③④⑤ ;
【解析】解:①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照相机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④投影仪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放大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分析,其中成实像的有①③④;成虚像的有②⑤;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①;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③④⑤。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⑤;①;②;③④⑤。
首先明确这四种事物的成像规律,才可做出判断,哪些是反射成像,哪些是折射成像。哪些成实像,哪些成虚像,
掌握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凸镜、凹镜成像的大小、虚实、倒正、原理等,进行对比归纳,记忆效果好。
19.【答案】放大镜 实;
【解析】解: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图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缩小的像,是因为物体距离凸透镜稍远,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放大镜;实。
露珠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都是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生活环境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是中考考查的方向,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答案】;
【解析】
发生光的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比较简单,属于基础作图题。
21.【答案】;
【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的像;
选择两条从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作出它们的折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经过照相机镜头成像的光路图。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作图和凸透镜成像的作图,关键是利用好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2.【答案】乙 甲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丙说明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
【解析】解:甲、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乙、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丙、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住不同的孔使笛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故答案为:乙;甲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丙说明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此题通过实例综合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及声音的特征理解与判断,是一道易错题目。
23.【答案】解:纵火犯是塑料薄膜顶棚的积水和阳光.
由题图知棚顶积水形成了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水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正午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射时,在柴草堆上将太阳光会聚成面积小、温度高的点,引燃柴草而失火.;
【解析】仔细观察题中的图,可以发现雨水在塑料薄膜上,形成一个上平下凸的凸透镜,这样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后就会聚集在一点上,会使处于这一点的干稻草温度急剧上升,而导致失火.
24.【答案】垂直 玻璃板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关于镜面对称 逆时针 ;
【解析】解: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将物块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玻璃板观察到物块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与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小明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关系;
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绕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应绕点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故答案为:垂直;玻璃板;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关于镜面对称;逆时针。
实验中,玻璃板应与桌面垂直;
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根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物像大小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5.【答案】15.0 照相机 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不能;
【解析】解: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则凸透镜的焦距:;
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即,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同一凸透镜,在物距一定时,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原因可能是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小王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已经承接到清晰放大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的位置,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第二次的物距等于第一次的像距时,第二次的像距等于第一次的物距,光屏上一定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但像与第一次相比是缩小的像,因此只移动凸透镜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另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故答案为:;照相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不能。
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在另一侧放置光屏,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同一凸透镜,在物距一定时,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可能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
根据光路的可能性分析解答。
本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考查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光路的可能性,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6.【答案】列车秒行驶的路程是
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站台
;;

反射;虚
色散;不能

空气;能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
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米。

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列车秒行驶的路程是。
故答案为:列车秒行驶的路程是。


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解题关键是弄清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以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小明自己坐的火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且向北行驶,因此“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以站台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小明自己坐的火车相对于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所以“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站台。


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解题关键是明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测量时要使刻线与被测物体贴近,且使刻度尺沿着被测长度,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应与零刻线或其他整数刻线对齐,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因为刻度尺的精确程度由其分度值决定,分度值越小越精密,因此精密些;测量物体长度时,应使刻度尺的刻线紧贴被测物体,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刻度线离被测物体较远,因此其放置方式错误,所以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应该使用刻度尺测量并读数,通过刻度尺可测得木块的边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解题关键是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物体射来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如图甲所示,彩虹桥桥面距湖面,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到湖面的距离也为,故它的“倒影“距桥面为;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对称关系可知挂钟现在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解题关键是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物体射来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水中嘴对嘴”是岸上的驴嘴射来的光经水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平面镜成像,因此“水中嘴对嘴”是光的反射现象;由于“水中嘴”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而非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其中的“水中嘴”是另一个“嘴”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虚。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以及物体的颜色,解题关键是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理解透明体和不透明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以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光屏会只反射红光,而将其他的色光全部吸收,我们将不能看到七彩光带,只能看到红光。
故答案为:色散;不能。


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速度公式进行比值计算,解题关键是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比值计算,
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将已知的路程之比和速度之比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速度之比为:,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频率高于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赫兹到赫兹之间。

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内共振动了次,故这种昆虫的振翅频率为赫兹,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故我们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能。


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作图,解题关键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的平分线即为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作图,解题关键是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物体射来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作图规范化要求:平面镜的反射面和非反射面不能混淆,平面镜的非反射面要画上短斜线;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要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实物用实线表示,虚像、法线和光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为了表示实物和虚像的对称点,实物和虚像都要标上箭头或字母;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分别找到、两点在平面镜中对应的像点和,然后用虚线连接,即可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含解析)

下一篇:河北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物理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