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这现象说明
A.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2.(3分)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甲图,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 乙图,用硬卡快慢划
C. 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D. 丁图,敲击不同的编钟
3.(3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音叉被敲击后,以及伸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B.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
C.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生,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
4.(3分)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较长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以上都有可能
5.(3分)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秒,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A. 秒 B. 秒 C. 秒 D. 秒
6.(3分)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 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 减弱回声 C. 增强回声 D. 为了装饰剧场
7.(3分)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次,蜻蜓每秒振翅次,蜜蜂每秒振翅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 能感到蜜蜂从身后飞过 B. 能感到蝴蝶从身后飞过
C. 能感到蜻蜓从身后飞过 D. 都能感觉到它们从身后飞过
8.(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9.(3分)假如空气中的声速变为,以下现象变为可能的是
A. 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更短了 B. 打雷时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将比光速快 D. 宇航员在太空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
10.(3分)一艘探测船在经过某个海域距离相等的A、B、C、D、E五个位置时,竖直向下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测得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的时间分别为1.2s、0.8s、1.2s、0.6s、1.2s,再求出海底与海平面间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1.(4分)如图是小明用发卡制作的发卡琴,发卡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卡 ______ 产生的,弹奏时一手压紧发卡,手感到痛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 的,小明把制作发卡琴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手机发到班级群中进行分享交流,发布视频是利用 ______ 波完成的。
12.(4分)某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 ______ 产生的,再通过 ______ 向四周传播开来。
13.(5分)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均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13-1.人们交谈时听到的对方的讲话声,是靠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13-2.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常用“伏轨听声”的方法来判断火车的远近,这里的“伏轨听声”是靠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13-3.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14.(4分)在地球上做这样的实验:一人在一根较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耳朵贴近管口会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______以上;后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经______传来的。
15.(4分)将耳朵贴在有水的钢管的一端,在另一端敲了一下,我们听到了次的响声,这三次响声是从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传来的.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若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甲图中的小球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乙图中的小球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17.(12分)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_____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______弹起填”会”或”不会”。
18.(12分)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的速度从海面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的深度为多少?这种方法叫回声测距。利用这种方法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要写出必要的公式和解题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从而说明音叉振动,由此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确,错误。
故选:。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物体发声在振动。故符合题意;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答案】D;
【解析】解:、音叉被敲击后,以及伸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生,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4.【答案】C;
【解析】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此题是一道关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基础题。
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自来水管,甲同学会听到三次声音,一次是通过自来水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水这一液体传播过来的,最后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所以甲同学最多可以听到三次响声。
故选。
5.【答案】C;
【解析】
要知道运动员和发令枪都在起点,而计时员是在终点。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少记了一些时间
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
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故选C。
6.【答案】B;
【解析】解: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收声音,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使回声分辨不清,不影响听原声。
故选:。
电影院放映厅一般都很宽阔,如果分辨出回声,就要影响听声效果了。
松软多孔的物质容易吸声,如雪后特别安静、歌厅用绒布包装墙壁等。
7.【答案】A;
【解析】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由题意可知,蝴蝶振动频率是,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不能感知到蝴蝶从身后飞过;
蜻蜓每秒振翅,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不能感知到蝴蝶从身后飞过;
蜜蜂振动频率是,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能感知到蜜蜂从身后飞过;
故选:。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低于和高于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蜻蜓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
不同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不同的,而超声波与次声波则是依据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划定的;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很有限,很多动物在这方面都能超过我们。
8.【答案】D;
【解析】解:、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像时,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故D正确。
故选:。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凸透镜成像时,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利用、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知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
A、假如空气中的声速变为声速增大,在传播相同的距离时,声音的传播时间变短,所以听到回声所需的时间变短了,故A正确;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大于,所以打雷时还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故B错误;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仍然比光速慢,故C错误;
D、由于太空中是真空,所以宇航员在太空要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与声音的传播快慢无关,故D错误。
故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当声音的传播速度增大时,传播相同的距离,声音传播时间变短。
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声速为背景,用变化后的声速与现实情况相对比,然后分析将会出现的情景,考查了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10.【答案】B;
【解析】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1.2s>0.8s>0.6s,所以 ,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卡琴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卡振动产生的;
弹奏时一手压紧发卡,手给发卡一个力,发卡会给手一个反作用力,手感到痛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小明把制作发卡琴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手机发到班级群中进行分享交流,发布视频是利用电磁波完成的。
故答案为:振动;相互;电磁。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和电磁波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2.【答案】;
【解析】解: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再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气体;固体;液体;
【解析】略
14.【答案】0.1 ; 空气 ;
【解析】解:因为只有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人耳就才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
所以,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一定大于以上;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在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空气。
根据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来解答即可;
根据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应明确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15.【答案】钢管;水;空气;
【解析】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敲击钢管时,声音既通过钢管传播,又通过水和空气传播,又因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先听到由钢管传过来的声音,其次听到由水传过来的声音,再听到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共三次响声.
故答案为:钢管;水;空气.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而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难度不大.
16.【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会 不会 ;
【解析】解:由图甲所示可知,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是振动的;
在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却能发生振劝,说明空气能传声,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若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做,甲图中的泡沫塑料球能被弹起,因为只要音叉振动,小球就会被弹起;
乙图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生振动,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会;不会。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因为没有介质了。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传播条件,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需要学生们注意。
17.【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会 不会 ;
【解析】解:
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如果将甲的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只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声;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会;不会。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该题考查的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通过声音的传播条件来想象得出,如果在月球表面,将会发生的实验现象。
18.【答案】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6s=3s,
由v=得该处海底的深度:
s=vt=1500m/s×3s=4500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4500;不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的深度。
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