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印.乙两物体,北速度之比是4·1,路程之比是2:5,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
间之比是
2023-2024
A8:5
B.5¥8
C.01
D.1:10
8.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冰200m金牌。以每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麦
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赛段
一
三
四
题号
四
总分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得分
A.一
B.二
C.三
D.四
9,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劳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现测到自己经过大名车的时
得分
评卷人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回约为1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 km/h
B.40 km/h
C.70 kmn/h
D.100 km/h
1.客车速度是80km/h,这句话的意义是
10.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客车每小时运动的速度是80km
B.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rm/h
A在0~205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一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C,客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80km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80km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一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在整个40s时回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m·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3.(湖北)下列一1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0
10203040
0
401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
面说法正确的是
()
4.为宜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小张驾驶电瓶
A.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在不断变小
车以28.8k/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8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
B.开始阶段A跑在B前面,20s后A落在B的后面
是0.48km.则
()
C.20s时A、B的速度相等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D.B出发后20s未两物体相遇
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
12.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5一【图象.分析图象,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
A.甲物体做加速运动,乙物体做减速运动
B甲、乙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是5m/s
D.1=10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
得分
评卷人
A·●●·●
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2分,共24分)
c●◆●●●
D●●●●●
13.(陕西)如图所示为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场球,跑步过程中以威墙上的
标语牌为参照物,运动员是
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西安城墙全
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6m/s,在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10m/s,
长约为13.74km,某选手跑完全程用时约1.2h,他的平均速度约为
那么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km/h.
A.8米/秒
B.6.4米/秒
C.7.5米/秒
D.9米/秒1.C2.D3.A4.D5.B6.A7.D8.A9.B10.C11.C
12.C
13.运动11.45
14,变速13.5
15.(1)静止(2)0.5
(3)1
16.大于20
200
17.(1)A(2)=
18.(1)1cm(2)小
(3)80.026.7
(4)偏大
19.(1)匀速
变速
(2)0.1大于
(3)0.180.3
20.解:(1)从图甲中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2)从图甲的标志牌到运城需要的最少时间(=÷一品一1.
2h.
(3)图乙所示的速度是80km/h,汽车行驶的路程2=?4=80km/
h×1.5h=120km.
21.解:方法一!导火线完全燃绕所用的时间1一丛一。
6m-110
0,6 cm/s
3,工人跑到安全区所用的时间4==400严一100s,因为1>,
v 4 m/s
所以该工人能跑到安全区
方法二:导火线完全燃烧所用的时间1一1一。66-110,工
0.6cm/&
人在时间t内能通过的路程=功11=4m/sX110=40m.因
为>400m,所以该工人能跑到安全区。
方法三:工人跑到安全区所用的时间,=1-400巴-100,经过
功4m/8
100s导火线燃烧的长度s新==0.6cm/a×1008=60cm,因为
s<66cm,所以该工人能跑到安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