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一五四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长春市第一五四中学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注意: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选项的序号涂黑。
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 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药爆炸 B. 手工剪纸 C.粮食酿酒 D. 烧制陶瓷
3.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汞 B.氯化钠 C.氢气 D.水
4.下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5.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作助燃剂
B. 实验室制氧气时可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溶于水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将食品放在真空包装内,可有效减少缓慢氧化的发生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用试管给水加热至沸腾,观察到试管口出现水蒸气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7.下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 40分)
11.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 ; (2)氧元素 ;(3)氮气 。
1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用途也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1).稀有气体通电后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于制作 .
(2)氧气可作火箭的高能燃料,体现氧气能 ;
(3)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因为 。
13.如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利用物质①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 检验生成物②常用的物质是 ;
(3)进行硫燃烧实验时,通常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
(4)③物质为 色固体;
(5)木炭、硫、磷、铁丝中最适宜用于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14.回答下列实验操作相关问题。
(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 10.2g氯化钠,称量时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量得到的氯化钠质量为 g(1g以下用游码)、
(2)取用8.0mL的水,应选择量程为 ① (填“5mL”或“10mL”)的量筒,读数时仰视, 则实际取用水的体积 ②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8.0mL;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4)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时,应先对试管进行 ① ,然后用酒精灯的 ② 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15.工业制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看出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
(2)该工业制氧气的过程发生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6. 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不同的实验,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发现伸入空气样品中的小木条正常燃烧,伸入呼出的气体样品中的小木条熄灭。通过此实验现象,说明空气比呼出的气体 ;
(2)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按图Ⅰ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 (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 。
17. 结合下列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所起的是 ① 作用;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② (填序号);
若用F装置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收集O ,气体应从 ③ 管通入(填“a”或“b”);
若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收集一瓶氧气后停止加热。此时,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④ ;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收集氧气不纯,其可能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可选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②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移出导管后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③利用A、E装置制取气体时,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1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其中,注射器容积40mL,试管中空气体积 60mL,红磷足量。(说明:导管中的空气忽略不计,夹持装置已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A.8 B.10 C.16 D.20
19.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计划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1)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两种。为准确判断生成相同集气瓶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甲组同学认为,应该选择 法收集氧气更好;
(2) 甲小组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目的 实验编号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探究_对过氧化氢 分解速率的影响 甲组实验I 25℃ 二氧化锰 10mL 2%双氧水
甲组实验Ⅱ 25℃ 二氧化锰 10mL 5%双氧水
(3)乙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其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a 分别量取 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 试管中加入a克氧化铝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 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 泡, 带火星木条复燃, B试管中_①_。
实验b 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 火星木条均复燃。
实验c 将实验b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 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克。
实验d 分别量取 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 试管中加入a克氧化铝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克二氧化锰 粉末,观察现象。
②实验b和实验c分别证明:氧化铝的 I 和 Ⅱ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经过以上实验证明,氧化铝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③写出氧化铝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④设计实验d的目的是 。九年级化学测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小题,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非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1. (1) (2)
(3)
12. (1) (2)
(3)
13. (1) (2)
(3) (4)
14. (1)
(2)① ②
(3)
(4)① ② 15. (1) (2)
(3)
16. (1)① ②
(2)① ②

17 .(1)
(2)① ②
③ ④
(2)
(3)
(4)
18. (1) (2)
(3)
19.(1)
(3)② I II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7圆的面积(二)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2023-2024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