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类的水解(含解析)

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6盐类的水解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大兴·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式为:
B.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的电化学腐蚀:
C.溶于水产生:
D.明矾作净水剂:
2.(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对下列事实解释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B.氨水呈碱性:
C.将水加热至90℃水的pH变小:
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滴加酚酞呈红色:
3.(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4.(2023秋·北京顺义·高二统考期末)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溶液,阴极有气体生成:
B.向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溶解:
C.常温下,测得溶液约为13:
D.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沉淀颜色变为红褐色:
5.(2023秋·北京顺义·高二统考期末)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的是
A. B. C. D.
6.(2023秋·北京西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的阳极反应:Cu2++2e-=Cu
B.用Na2CO3溶液清洗油污的原因:H2O+COHCO+OH-
C.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CaSO4(s)+CO(aq)CaCO3(s)+SO(aq)
D.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水的pH<7:H2OH++OH- △H>0
7.(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二统考期末)常温下,将3种一元酸与0.1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c(一元酸) 混合后溶液pH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为:
B.①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C.比较①和②的溶液:
D.实验③的离子反应:
8.(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变化中,不能用盐类水解原理解释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制备胶体
B.用热饱和溶液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植物油
C.向溶液中加入浓溶液,产生沉淀和气体
D.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黄绿色气体
9.(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时,用溶液滴定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的溶液中 B.②处对应的溶液体积为
C.②处的溶液中 D.从①至③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10.(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表述不正确的是
A.溶于水显酸性的原因是:,
B.用溶液除去厨房的油污:
C.用溶液除去浑浊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D.用固体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11.(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A. B. C. D.
12.(2023秋·北京通州·高二统考期末)盐碱地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了粮食单产量。我国盐碱地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严重影响植物生长。下列化肥适合施用于盐碱地的是
A.硝酸铵 B.碳酸氢铵 C.生石灰 D.氨水
二、实验题
13.(2023春·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末)某小组同学探究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
已知:Fe3++6C6H5O[Fe(C6H5O)6]3;[Fe(C6H5O)6]3为紫色配合物。
(1)配制100mL0.1mol·L-1苯酚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2)氯化铁溶液呈 (填“酸性”或“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
(3)[Fe(C6H5O)6]3中,提供空轨道用以形成配位键的微粒是 。
(4)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

实验2:

【提出猜想】
i.Cl对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有促进作用;
ii.SO对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有抑制作用。
①向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加入 ,溶液颜色无变化,证明猜想i不成立。
②实验证明猜想ii成立,请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
(5)实验证明,H+对Fe3+与苯酚反应生成的配合物有抑制作用,请从平衡角度结合化学用语进行解释 。
(6)有同学提出,溶液pH越大,越利于铁离子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7)由以上研究可知,影响铁离子与苯酚反应的因素有 。
14.(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是一种重要的试剂,利用工业废碱液(主要成分)吸收烟气中的并可获得无水。
(1)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 ,的电离常数 的电离常数(填“<”或“>”)。
(2)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如图。
①由此可知溶液呈 (填“酸性”或“碱性”)
②写出在水中存在的两个平衡:ⅰ ⅱ 。
这两个平衡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ⅰ ⅱ。(填“<”或“>”)
(3)为了进一步探究性质,两个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其中甲同学设计图1装置(盐桥中为KCl),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①通过验证新产物也可以帮助确认正、负两极,验证电源正极生成物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②闭合开关后盐桥中的移向 (填“左”或“右”)侧的烧杯。
③负极的电极反应 。
④乙同学按图2操作,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而是溶液很快呈红色。大约30mm后红色变为橙色,5小时后变为黄绿色。
因此,乙认为刚开始一段时间并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查阅资料:溶液中、、三种微粒会形成一种组成为的“配合物”并存在转化关系:
请从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原因 。
15.(2023秋·北京顺义·高二统考期末)某小组探究硝酸银与碘化钾的反应。
实验Ⅰ: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振荡试管,产生黄色沉淀,然后向其中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
(1)①常温下,溶液中, (填“>”、“<”或“=”)。
②发生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小组同学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反应产物中可能存在Ag。依据是 。
(3)经检验,黄色沉淀中不含Ag。小组同学设计实验Ⅱ证实了溶液与KI溶液可以发生反应得到Ag。装置如图。
①甲溶液是 。
②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4)结合实验及数据,推测实验Ⅰ中生成黄色沉淀而没有产生Ag的原因 。
16.(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二统考期末)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条件对电解溶液微粒放电能力的影响。配制0.1溶液,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电解,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电压 pH 阴极现象 阳极现象
Ⅰ 1.5V 5.52 无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析出 无气泡产生,湿润淀粉碘化钾不变蓝;电极表面逐渐析出红褐色沉淀
Ⅱ 1.5V -0.5 有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极少量银灰色金属析出 无气泡产生,湿润淀粉碘化钾不变蓝;取阳极附近溶液,滴加溶液变红
(1)0.1溶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显酸性的原因 。
(2)预测电解溶液时,阳极放电的微粒可能是 。
(3)分析阴极实验现象
①实验Ⅰ中,阴极的电极反应是 。
②对比实验Ⅰ、II阴极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分析阳极实验现象
①甲同学得出结论:实验Ⅰ、Ⅱ条件下,放电而没有放电。“放电”的实验证据是 。
②乙同学认为仅由实验Ⅰ、Ⅱ不能得出此结论,并提出可能放电,的产生可能有两种途径。
途径1:在阳极放电产生。
途径2: 产生。
(5)Ⅰ中虽未检测出,但在实验Ⅰ条件下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证明。小组设计实验Ⅰ的对照实验完成验证,该实验方案是 。
17.(2023秋·北京延庆·高二统考期末)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对比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的反应
室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mL0.1mol/L的醋酸和盐酸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曲线Ⅱ表示滴定盐酸的过程,判断的理由是 。
②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③b点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
④时, (填“>”“<”或“=”,下题同)。
⑤c点溶液中 b点的。
(2)测定某些物质的含量。 由
如测定血液中钙的含量时,进行如下实验:
ⅰ可将a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晶体,反应生成沉淀,过滤、洗涤,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溶液。
ⅱ将ⅰ得到的溶液,再用酸性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还原产物为。
ⅲ终点时用去的溶液。
①写出用酸性溶液滴定的离子方程式 。
②如何判定滴定终点 。
③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 (用字母表示)。
三、填空题
18.(2023秋·北京大兴·高二统考期末)室温下,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五种溶液,请回答问题。
①HCl②NaCl③④⑤
资料:室温下电离常数,醋酸;碳酸,。
(1)上述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的是 (填序号,下同),水的电离被促进的是 ,溶液⑤中溶质与水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 。
(2)上述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比较溶液③和④中的物质的量浓度:③ ④(填“<”、“=”或“>”)。
(4)室温下,向溶液①中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所得溶液的pH为 。
(5)向20 mL 0.1 mol/L 中滴加0.1 mol/L NaOH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
①滴加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C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C
b.B点溶液中微粒浓度满足:
c.D点溶液微粒浓度满足:
19.(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现有:①醋酸、②盐酸、③醋酸钠、④碳酸氢钠、⑤氨化钙、⑥氯化铵六种试剂。
(1)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原因: 。(化学用语)
(2)盐酸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有关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同浓度盐酸溶液的导电性不相同
b.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
c.向溶液中加少量固体,减小
d.向溶液中加少量固体,增大
e.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满足:
(4)25℃时,pH均等于4的醋酸溶液和氯化铵溶液,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之比是 。
(5)向饱和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可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产生无色气泡,结合化学用语,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原因 。
20.(2023秋·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25℃时,某小组同学分别用如下方法测定的电离常数 (Ka)。
(1)电离方程式为 。
【方法一】实验步骤:
ⅰ.取a mL稀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
ⅱ.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ⅲ.另取一份该稀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得其pH为x。
(2)ⅱ中滴定恰好达到终点时的现象为 。
(3)该稀溶液的浓度 (用代数式表示)。
(4)数据处理: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代入相关数据,即可得。
误差分析:若ⅰ中锥形瓶提前用该稀溶液进行了润洗,会使测得的 (填“偏大”或“偏小”)。
【方法二】实验原理:
由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当时,。
实验步骤:①取25mL某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
②继续向①中加入25mL该溶液。
③用pH计测定②中混合溶液的pH为y。
(5)步骤②的目的是 。
数据处理:
(6) (用代数式表示)
迁移应用:
(7)已知亚磷酸(H3PO3)为二元弱酸,其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的
B.溶液显碱性
C.向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发生反应:
四、原理综合题
21.(2023秋·北京房山·高二统考期末)时,下图烧杯中各盛有的溶液。
甲: 乙:
(1)甲中溶液的 1(填“>”、“<”或“=”),请用电离方程式解释 。
(2)乙中溶液的 。乙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
(3)取甲溶液与乙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液的,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此时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2.(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二统考期末)水溶液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研究水溶液的性质及反应有重要意义,室温下,相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酸 CH3COOH HCl
电离平衡常数 ——
回答下列问题。
(1)电离方程式是 。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和,pH大小: (填“<”“=”或“>”)。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室温下,向未知浓度的溶液中加入溶液。
①溶液中的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②当滴加溶液至溶液中的,此时溶液中的pH 7(填“<”“=”或“>”),判断的依据 。
(5)为测定某溶液的浓度,取20.00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用浓度为0.1000的标准溶液滴定。
①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②在滴定实验过程中,下列仪器中有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填“滴定管”或“锥形瓶”)。
③经3次平行实验,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19.98,则此溶液的浓度是 。
23.(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①一水合氨 ②盐酸 ③氢氧化钠 ④碳酸氢钠 ⑤次氯酸钠 ⑥硫酸铝是实验室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写出的电离方程式 。
(2)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84消毒液呈 (填“酸性”或“碱性”),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
(3)将等浓度等体积的①与②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常温下的和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之比为 。
(5)有关的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溶液中所含微粒共四种,分别为
B.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C.
D.
(6)泡沫灭火器使用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产生大量气体来灭火,结合化学用语,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产生的原因: 。
五、工业流程题
24.(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和)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1:部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均为数据,单位省略)
约为 约为 约为
资料2:滤渣a中有、和
(1)菱镁矿煅烧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浸镁”过程固体轻烧粉与一定浓度的溶液充分反应,的浸出率相对低。加热蒸馏,的浸出率随馏出液体积增大而增大,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加热、蒸馏操作使浸出率增大的原因 。(备注:的浸出率=(浸出的质量/煅烧得到的的质量))
(3)“浸镁”过程通过调节可实现与、的分离,进而除去和。c(杂质离子)即可视为沉淀完全,当完全沉淀时约为 。
(4)写出滤液a制备的离子方程式 。
(5)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电解精炼铜的阴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反应式为:,A正确;
B.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的电化学腐蚀中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B错误;
C.溶于水生成弱酸碳酸,碳酸部分电离产生:,C正确;
D.明矾作净水剂是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水解程度很弱,所以水解方程式为:,A错误;
B.是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B错误;
C.水的电离:,升高温度,平衡横向移动,增大,pH变小,C正确;
D.水解程度很弱,不能生成气体,所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产生H+,使溶液呈酸性,A不符合题意;
B.是会水解的盐,在水溶液中铵根离子发生水解,水解使溶液呈酸性,B符合题意;
C.是会水解的盐,在水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不符合题意;
D.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电离产生H+,使溶液呈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用惰性电极电解 NaCl 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A正确;
B.向 CaCO3 沉淀中加入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B错误;
C.Na2S 水解显碱性,水解方程式为S2 +H2O HS +OH ,C正确;
D.Mg(OH)2 转化为Fe(OH)3,离子方程式为3Mg(OH)2(s)+2Fe3+(aq) 2Fe(OH)3(s)+3Mg2+(aq),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pH>7,A正确;
B.为酸,溶液显酸性,pH<7,B错误;
C.为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pH=7,C错误;
D.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pH<7,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阳极电极反应式:Cu-2e-=Cu2+,故A错误;
B.碳酸钠水解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H2O+COHCO+OH-,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故B正确;
C.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硫酸钙转化为更难溶的碳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aq)CaCO3(s)+SO(aq),故C正确;
D.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过程吸收热量,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其中c(H+)增大,因此溶液的pH减小,故D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 HZ反应后pH等于7,则反应后的盐NaZ呈中性,HZ为强酸;HX、HY反应后分别得到NaX、NaY溶液呈碱性,则HX、HY为弱酸,且NaX溶液的碱性更强,即X-的水解程度更大,根据越弱越水解原理,则酸性HXHY>HX,故A错误;
B.①中NaOH和HX反应恰好生成NaX溶液,该溶液pH大于7显碱性,X-离子发生水解,故答案为:c(Na+)>c(X-)>c(OH-)>c(H+),故B正确;
C.由A可知酸性HY>HX,则 X-离子水解程度大于Y-,所以,故C错误;
D.HZ为强酸,离子方程式中要拆写,所以离子方程式应该为:,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制备胶体,水解生成胶体,
,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碱性,加热能促进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故能使植物油水解,和盐类水解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溶于水,水解显碱性,硫酸铝溶于水,水解显酸性;二者混合后,相互促进水解,且水解进行到底,产生沉淀和气体,与盐类水解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气、氢氧化钠和黄绿色气体Cl2,饱和食盐水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分析】由图可知,HA为一元弱酸,①处为等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②处为HA和NaA的混合溶液,溶液呈中性,③处为NaA溶液,溶液呈碱性。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处为等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溶液中A—离子的浓度大于HA,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②处为HA和NaA的混合溶液,HA溶液未完全反应,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20mL,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②处为HA和NaA的混合溶液,溶液呈中性,则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①处为等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③处为NaA溶液,则从①至③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A.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显酸性,A正确;
B.溶液水解,显碱性可用于除去厨房的油污,B正确;
C.在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胶体,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浑浊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C正确;
D.用固体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D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A.NaCl为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c(OH-)=c(H+),溶液呈中性,A错误;
B.Na2CO3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溶液中c(OH-)>c(H+),溶液呈碱性,B错误;
C.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CH3COO-发生水解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溶液中c(OH-)>c(H+),溶液呈碱性,C错误;
D.为强酸弱碱盐,Fe3+发生水解结合水电离出来的OH-,溶液中c(OH-)故选D。
12.A
【详解】A.硝酸铵水解显酸性,适合施用于盐碱地,A正确;
B.盐碱地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积有关,碳酸氢铵中含有碳酸根离子,B错误;
C.生石灰不是化肥,C错误;
D.氨水显碱性,不适合施用于盐碱地,D错误;
故选A。
13.(1)100mL容量瓶
(2) 酸性 Fe3++3H2OFe(OH)3+3H+
(3)Fe3+
(4) NaCl固体 向实验1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溶液颜色变浅(或向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溶液紫色变深)
(5)溶液中存在平衡Fe3++6C6H5O[Fe(C6H5O)6]3,H+与C6H5O结合成C6H5OH,降低了溶液中C6H5O的浓度,促进平衡逆向移动,[Fe(C6H5O)6]3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
(6)不合理,pH过大,OH浓度增大,与Fe3+形成Fe(OH)3沉淀,不利于铁离子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
(7)阴离子种类、溶液pH
【分析】实验1中氯化铁与苯酚反应溶液为紫色,实验2中硫酸铁与苯酚反应溶液为浅紫色,通过实验现象提出猜想:i.Cl对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有促进作用;ii.SO对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有抑制作用。后续验证猜想时,在实验2后的反应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猜想i不成立;为了验证猜想ii成立,可采用的方法为:实验1的溶液中加入硫酸根或实验2的溶液中消耗掉硫酸根,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详解】(1)配制100mL0.1mol·L-1苯酚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原因是铁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
(3)过渡金属元素通常可以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故[Fe(C6H5O)6]3中,提供空轨道用以形成配位键的微粒是Fe3+;
(4)①根据分析,向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颜色无变化,证明猜想i不成立;
②根据分析,证明猜想ii成立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为:向实验1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溶液颜色变浅(或向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溶液紫色变深);
(5)实验证明,H+对Fe3+与苯酚反应生成的配合物有抑制作用,平衡角度解释为:溶液中存在平衡Fe3++6C6H5O[Fe(C6H5O)6]3,H+与C6H5O结合成C6H5OH,降低了溶液中C6H5O的浓度,促进平衡逆向移动,[Fe(C6H5O)6]3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
(6)pH过大,OH浓度增大,与Fe3+形成Fe(OH)3沉淀,不利于铁离子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故答案为:不合理,pH过大,OH浓度增大,与Fe3+形成Fe(OH)3沉淀,不利于铁离子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
(7)由以上研究可知,影响铁离子与苯酚反应的因素有:阴离子种类、溶液pH。
14.(1) >
(2) 酸性 >
(3) 向左侧烧杯中滴加几滴,若产生蓝色沉淀,则左侧烧杯为正极,右侧烧杯为负极 左侧 在的作用下,橙色的络合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变成黄绿色
【详解】(1)向含有的溶液中通入,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因此酸性:,所以的电离常数大于的电离常数,因此答案为:,>;
(2)①由图可知,溶液的pH小于7,所以溶液显酸性;、
②在水中存在的两个平衡:和,因为溶液显酸性,所以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3)①和发生原电池反应,正极为,负极为,可以通过检验的存在,判断两极,具体操作为:向左侧烧杯中滴加几滴,若产生蓝色沉淀,则左侧烧杯为正极,右侧烧杯为负极;
②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盐桥中的向左侧烧杯移动;
③负极为,电极反应为:;
④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生成红色络合物的速率较快,由红色络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在的作用下,橙色的络合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变成黄绿色。
15.(1) >
(2)银离子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强还原性,银离子被碘离子还原生成Ag
(3) KI溶液 2Ag++2I-=2Ag+I2
(4)Ag+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2.87×108)比生成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Ksp=1.0×1.0=1)大,但发生了沉淀反应而没用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因为沉淀反应的速率较快,生成AgI后溶液中的Ag+和I-浓度较小,无法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1)①常温下,溶液中由于银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酸性,则>。
②发生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2)小组同学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反应产物中可能存在Ag,依据是银离子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强还原性,银离子被碘离子还原生成Ag。
(3)①为验证溶液与KI溶液可以发生反应得到Ag,甲溶液是KI溶液。
②该装置为原电池,负极上碘离子失去电子,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Ag,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g++2I-=2Ag+I2。
(4)Ag+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2.87×108)比生成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Ksp=1.0×1.0=1)大,但发生了沉淀反应而没用氧化还原反应,可能是因为沉淀反应的速率较快,生成AgI后溶液中的Ag+和I-浓度较小,无法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6.(1)Fe2++2H2OFe(OH)2+2H+
(2)Fe2+
(3) Fe2++2e-=Fe pH较大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此时Fe2+优先于H+得电子,pH较小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此时H+优先于Fe2+得电子
(4) 实验Ⅰ中电极表面逐渐析出红褐色沉淀为Fe(OH)3,实验Ⅱ中取阳极附近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 氯离子先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再将Fe2+氧化成Fe3+
(5)在1.5V的电压、pH=5.52的情况下,电解0.2mol/L的NaCl溶液,观察阳极处是否有气泡产生,湿润的淀粉碘化钾是否变蓝。
【详解】(1)亚铁离子水解产生氢离子从而显酸性,离子方程式为Fe2++2H2OFe(OH)2+2H+。
(2)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阳极无气泡产生,湿润淀粉碘化钾不变蓝,说明无氯气生成,且Ⅰ中阳极电极表面析出红褐色沉淀,Ⅱ中阳极附近溶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变红,说明阳极有Fe3+生成,则阳极放电的微粒可能是Fe2+。
(3)①实验Ⅰ中,阴极无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析出,则说明此时为Fe2+得电子生成Fe,电极反应为Fe2++2e-=Fe。
②从表中可知,pH较大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此时Fe2+优先于H+得电子,pH较小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此时H+优先于Fe2+得电子。
(4)①实验Ⅰ中电极表面逐渐析出红褐色沉淀为Fe(OH)3,实验Ⅱ中取阳极附近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以上两个现象可说明Fe2+放电。
②阳极可能为氯离子先失电子生成氯气,氯气再将Fe2+氧化成Fe3+。
(5)现要验证Cl-在实验Ⅰ条件下能否放电,则可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在1.5V的电压、pH=5.52的情况下,电解0.2mol/L的NaCl溶液,观察阳极处是否有气泡产生,湿润的淀粉碘化钾是否变蓝。
17.(1) HCl是强电解质,0.1mol/L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也是0.1mol/L,pH=1 c(CH3COO )=c(Na+)>c(H+)=c(OH ) 10-5.3 > >
(2) 2+5H2C2O4+6H+= 2Mn2++10CO2↑+8H2O 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详解】(1)①HCl是强电解质,0.1mol/L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也是0.1mol/L,pH=1,所以曲线II是盐酸滴定曲线,故答案为:HCl是强电解质,0.1mol/L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也是0.1mol/L,pH=1;
②a点处溶液中溶质成分应是CH3COOH和CH3COONa,此时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是c(H+)+c(Na+)=c(CH3COO-)+c(OH-),根据图中信息,此时溶液pH=7呈中性,所以c(H+)=c(OH-),代入电荷守恒关系可知c(Na+)=c(CH3COO-),可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CH3COO )=c(Na+)>c(H+)=c(OH ),故答案为:c(CH3COO )=c(Na+)>c(H+)=c(OH );
③由图示信息可知,b点溶液的Ph=8.7,此时CH3COOH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溶液中的OH-完全由水电离产生,水电离的H+部分与CH3COO-结合,故有由水电离的c(OH-)aq===10-5.3,故答案为:10-5.3;
④时,CH3COOH、HCl和NaOH均恰好完全反应,完全中和的两个盐溶液中,CH3COO-水解,Cl-不水解,故有>,故答案为:>;
⑤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b点为CH3COOH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而c点则是NaOH溶液过量,过量的NaOH抑制了CH3COO-的水解,故c点溶液中>b点的,故答案为:>;
(2)①用酸性溶液滴定即H2C2O4被氧化为CO2,而KMnO4被还原为Mn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 2Mn2++10CO2↑+8H2O,故答案为:2+5H2C2O4+6H+= 2Mn2++10CO2↑+8H2O;
②本滴定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H2C2O4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还原产物MnSO4为无色,故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由题干实验转化信息可知,5Ca2+~5CaC2O4~5H2C2O4~2KMnO4,故有n(Ca2+)=n(CaC2O4)=n(H2C2O4)=n(KMnO4)=×=2.5b×10-7mol,故c(Ca2+)===mol/L,故答案为:。
18.(1) ①③ ④⑤
(2)⑤④②③①
(3)<
(4)2
(5) bc
【分析】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电离能力越大,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提供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据表格知,酸性排序为:HCl >>
【详解】(1)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 浓度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都代表了水的电离程度,酸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和溶液中因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氯化钠不影响水的电离,则上述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的是①③,水的电离被促进的是④⑤,溶液⑤中溶质与水作用,即碳酸根离子水解,一级水解为主,则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
(2)①HCl呈酸性,③呈酸性,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酸性大于醋酸,则pH:①HCl呈酸性<③,②NaCl呈中性,④、⑤因水解呈碱性,“越弱越水解”,水解程度④<⑤,则pH④<⑤,故上述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⑤④②③①。
(3)③是弱酸、微弱电离,④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微弱水解,则溶液③和④中的物质的量浓度:③<④。
(4)室温下,向溶液①HCl中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所得溶液的中氢离子浓度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即0.01 mol·L,则pH为2。
(5)①向20 mL 0.1 mol/L 中滴加0.1 mol/L NaOH,滴加过程中NaOH溶液和CH3COOH水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a. A为醋酸溶液,抑制水的电离,D为溶液、因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则A→D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则A、C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C,a错误;
b.B点溶液中电荷守恒,微粒浓度满足:,b正确;
c.D点恰好中和,D点溶液为溶液,物料守恒,则微粒浓度满足:,c正确;
选bc。
19.(1)
(2)
(3)be
(4)10-6:1
(5)在溶液中,存在平衡,向溶液中加入Ca2+,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使减小,使平衡正移,c(H+)增大,发生反应,CO2逸出,产生大量气体
【详解】(1)因为醋酸钠中醋酸根离子是弱酸阴离子可发生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水解方程式为:;
(2)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
(3)a.醋酸是弱酸,只能部分电离,其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故与同浓度盐酸溶液的导电性不相同,a正确;
b.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b错误;
c.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H++CH3COO-,向溶液中加少量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则减小,c正确;
d.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H++CH3COO-,向溶液中加少量固体,则碳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d正确;
e.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H++CH3COO-,另外水也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则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根离子,e错误;
故选be;
(4)25℃时,pH等于4的醋酸溶液中醋酸电离产生的c(H+)=10-4 mol/L,则根据水的离子积产生Kw=10-14可知溶液中c(OH-)=10-10 mol/L,在该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与溶液中c(OH-)相同,故该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10 mol/L;pH=4的NH4Cl溶液中c(H+)=10-4 mol/L,溶液中H+完全是水电离产生,所以该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4 mol/L,因此25℃时,pH均等于4的醋酸溶液和氯化铵溶液,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与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之比是10-10 mol/L:10-4 mol/L=10-6:1;
(5)向饱和NaHCO3溶液中滴加饱和CaCl2溶液,可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大量无色气泡,这是由于在溶液中NaHCO3电离产生的存在电离平衡:H++,电离产生的与加入的CaCl2电离产生的Ca2+结合形成CaCO3沉淀,导致溶液中c()减小,使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H+)增大,H+与发生反应:H++=CO2↑+H2O,CO2气体逸出,因此有大量气泡产生。
20.(1)CH3COO-+H+
(2)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淡粉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
(4)偏小
(5)使
(6)
(7)AC
【详解】(1)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2)滴定终点,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该稀溶液的浓度;
(4)若ⅰ中锥形瓶提前用该稀溶液进行了润洗则锥形瓶内溶质增多,故V1偏大,导致c偏大,但是x值不变,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会使测得的偏小;
(5)步骤②的目的是使;
(6)pH为y,;
(7)A. 时,pH=1.43,的,A正确;
B. 中,同时存在电离和水解,当,c(H+)=10-6.54,;的水解常数;,溶液显酸性,B错误;
C.向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发生反应:,C正确;
故选AC。
21.(1) >
(2) 13 10-13
(3)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详解】(1)CH3COOH为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所以0.100mol/L的CHCOOH溶液中c(H+)1;
(2)NaOH为一元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0.100mol/L的NaOH溶液中c(OH-)=c(NaOH)=0.100mol/L,溶液中 ,溶液的pH =13;碱抑制水电离,碱溶液中c(H+)就是水电离出的c(H+)= 10-13mol/L;
(3)取甲溶液与乙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 但其水解程度较小,钠离子不水解,则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所以存在:;
22.(1)
(2)<
(3)NaClO>CH3COONa>NaNO2
(4) 增大 = 根据电荷守恒有:c(NO 2) + c(OH )=c (Na+) + c(H+),
当c(NO 2)=c (Na+)时,溶液中的c(H+)=c(OH ),所以pH=7
(5)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锥形瓶 0.0999 mol/L
【详解】(1)是一元弱酸,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
(2)Ka()=,Ka()=,则Ka()>Ka(),所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和,溶液中c(H+)更大,pH则更小,所以填“<”;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均是强碱弱酸盐,阳离子相同,则看阴离子水解程度的大小,根据表格信息,有Ka()>Ka(CH3COOH) >Ka(),根绝“越弱越水解”,则水解程度Kh()(4)①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入溶液,使平衡往电离的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所以增大;
②当滴加溶液至溶液中的,根据电荷守恒,有,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此时溶液中的pH=7;
(5)①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在滴定实验过程中,锥形瓶是否有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③经3次平行实验,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19.98,则此溶液的浓度是:
23.(1)
(2) 碱性 NaClO为强碱弱酸盐,ClO—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ClO—+H2OHClO+OH—,水解生成的OH—离子使溶液呈碱性
(3)c(Cl—)>c(NH)>c(H+)>c(OH—)
(4)100:1
(5)CD
(6)HCO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CO+H2OH2CO3+OH—,Al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3++3H2OAl(OH)3+3H+,两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使水解平衡不断右移直至反应完全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
【详解】(1)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次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HClO+OH—,故答案为:NaClO为强碱弱酸盐,ClO—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ClO—+H2OHClO+OH—,水解生成的OH—离子使溶液呈碱性;
(3)等浓度等体积的一水合氨和盐酸混合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NH)>c(H+)>c(OH—),故答案为:c(Cl—)>c(NH)>c(H+)>c(OH—);
(4)一水合氨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均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总是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则pH为11的氨水和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之比为1×10—11mol/L:1×10—13mol/L=100:1,故答案为:100:1;
(5)A.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共7种微粒,故错误;
B.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说明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错误;
C.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关系,故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故正确;
故选CD;
(6)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是HCO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CO+H2OH2CO3+OH—,Al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3++3H2OAl(OH)3+3H+,两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使水解平衡不断右移直至反应完全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故答案为:HCO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CO+H2OH2CO3+OH—,Al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3++3H2OAl(OH)3+3H+,两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使水解平衡不断右移直至反应完全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
24.(1)
(2)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和一水合氨,,氢离子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加热蒸馏会导致铵根离子水解正向进行、且氨气逸出也会导致水解正向进行,使得生成更多氢离子和氧化镁反应,提高了氧化镁的浸出率
(3)
(4)
(5)硫酸铵
【分析】菱镁矿煅烧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镁,加入硫酸铵浸镁得到硫酸镁溶液a,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煅烧得到高纯镁砂。
【详解】(1)菱镁矿煅烧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和一水合氨,,氢离子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加热蒸馏会导致铵根离子水解正向进行、且氨气逸出也会导致水解正向进行,使得生成更多氢离子和氧化镁反应,提高了氧化镁的浸出率;
(3)当完全沉淀时,,则此时;
(4)镁离子和一水合氨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铵根离子,;
(5)该流程中滤液B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铵,硫酸铵可以在浸镁过程中使用,故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阶段测试题(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下一篇:河北省各地市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氯及其化合物(人教版)(含解析)